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邦能说服休斯公司停止向科威特施加压力?”胡文海有些惊讶,干脆利落的点头道:“如果杜邦能说服休斯公司,在锂电池技术上我可以让步。”

    “呃”

    亨特杜邦有些尴尬的犹豫了一阵,最后不得不说道:“这恐怕不行,能否说服休斯公司退出,只能是你们自己努力。杜邦能做的,就是在你们双方之间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

    “那不需要。”胡文海语气信誓旦旦:“不需要多少时间,休斯公司会自己找上门来的。”

    “这真遗憾。”亨特杜邦居高临下,语带威胁:“休斯公司可完全没有必要与你们见面,谈和那就是更不可能的事情了。”

    杜邦财团在美国军工复合体中也算是中流砥柱,自身对国际军火市场的情报甚至丝毫不会比美国政府的嗅觉差上多少。中国在科威特开发的项目根本瞒不住有心人的调查,不管是伊拉克还是科威特,对美国人来说基本都被渗透的和筛子差不多。

    胡文海这次到美国的目的,对这些高层的相关人士来说根本不是秘密。

    正如亨特杜邦所说,休斯公司根本不想和中国就科威特的问题进行谈判,以至于胡文海到美国来了这么久,甚至连一个警告都没有收到休斯公司,完全是把中方当透明人了。

    或者换句话说,休斯公司根本没有把胡文海当做是谈判对手。除非是中国官方出面协调,否则休斯公司确实有这个底气不需要表现的太过热情。但问题是如果中方官方出面,哪怕抛开政治和外交问题不谈,国内恐怕就要先割下一大块肉来喂给休斯公司这个秃鹫。

    不说别的,休斯公司对国内始终不曾放弃对aim…54的仿制就相当不满。14战斗机的导弹等配件,每年至少有四、五千万美元的生意。如果中方仿制成功,休斯公司的损失恐怕是小不了。

    真要让官方出面,中国能不能拿下科威特的项目不好说,至少aim…54的仿制肯定会受到阻力。

    如果杜邦能够说服休斯在私下里与代表国内的胡文海进行谈判,至少aim…54的仿制就不会被放到桌面上来讨论了。

    但胡文海的表现,似乎对于休斯公司的接触并不担心,信心十足的说道:“休斯公司是否会与我接触,就不劳动亨特先生担心了。最晚一个月的时间,我想就会有一个结果。”

    “既然如此,一个月以后我会再来。”亨特杜邦干脆的抬腿便走,走出几步之后突然回过头来,上下打量着胡文海:“胡先生的打算,不会是想要在股市上对休斯公司进行阻击吧?”

    “这个么,就请亨特先生自行判断了。”胡文海神秘的笑了笑,端起酒杯自顾自的品尝起来:“人生就像这杯酒,不亲自尝试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酒量是多少。”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

    亨特杜邦说完,推开别墅的大门干脆利落的走了出去。过不多时,一辆汽车驶出了别墅外墙的大门,开上了通往纽约的大道。

    亨特杜邦没有顺路开出太远,便将车在路边停了下来。他一手扶着方向盘,一手拿起了车载电话的听筒,明显犹豫了一下。

    不过在片刻之后胡,他还是按下了几个数字。在几声等待音之后,一个精明的男人声音从听筒里响了起来。

    “麦克,是我,亨特杜邦。”

    亨特杜邦的声音此时和面对胡文海的时候判若两人,沉稳而大气,仿佛一只举世无敌军团的统帅一般。

    “哦,嗨,亨特先生!我有什么能为您服务的?”电话里,麦克的声音精明干练,仿佛随时整装待发。

    “我从胡文海那里出来了,显然他是真的准备在股市上搞些事情。”亨特杜邦用肩膀夹着话筒,从副驾驶位的储物箱里翻出一个记事本:“华尔街的那些传言看起来是真的,我要你做好准备,随时关注几个关键股票的行情。”

    “好的亨特先生,哈,那个中国人胡是准备与全美国对抗吗?您说吧,我一定会抓住机会,在他入市的第一时间就吃光他的筹码。”麦克的声音兴奋莫名。

    “好吧,你记好。”亨特杜邦开始念道:“休斯公司、雷神公司、福特公司……”

    他按照记事本上的记载,一个不落的将一串公司的名词念了出来。不用片刻功夫,麦克就将这些公司的名称记了下来。

    “亨特先生请放心,我会让这个中国来的胡知道厉害的!”麦克的兴奋连电话都遮挡不住,简直要满溢出来。

    “谁说要让你阻击胡文海的?”亨特杜邦皱起眉头,厉声说道:“我要你关注这几个股票,在一个月时间内尽可能隐蔽的做空他们!”

    “啊?”股票经纪人麦克目瞪口呆:“亨特先生,你的意思是要和中国人做一样的操作?这是在与整个华尔街为敌啊!”

    “哼。”

    亨特杜邦轻哼一声,反问道:“华尔街有哪个人,能在两年时间里赚上一百亿美元吗?你们都没研究过这个胡文海,所以根本不知道他的恐怖!”

    “这个人,在金融投资上,从来没有失败过!”(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 股灾() 
“时间差不多了,资金已经全部到位。”方剑阁坐在电脑前,专注的进行了一番操作之后,慎重的向胡海点了点头。

    赵锡成别墅的餐厅里,四五台计算机被杂乱的安置在长长的餐桌上。各种各样的线缆汇集在一起,仿佛一条抽象的信息河流,汇聚到全美电话网络的海洋之中。

    9600bs的调制解调器,能够为这些计算机与美国股票交易市场的自动交易系统,大概1k/s的网速。

    这对于股票交易来说,实际上已经是完全足够使用的带宽了。

    当然,这是在正常情况下来说。如果交易信息的处理量超过了股市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结果肯定就是交易系统崩溃,不知道多少人要泪流满面的天台见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美国股市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股票的自动交易系统从问世的那一天起,目前几乎是受到了所有人的好评。

    而从1982年美国股市推出了股指期货交易之后,伴随着全美经济繁荣的现状,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根据众多财经杂志的调查,1987年美国国内进行股票投资的人数,至少是总人口的20%。如果将这个数字换算成美国的家庭,很可能全美所有家庭都在美国股市中进行了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美国股市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当繁荣的阶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海却放言要在美国股市上“搞搞事”。可想而知,绝大多数人会如何看他。

    而实际上,胡海也确实对金融方面的知识并不太了解。对他来说,有些印象的金融事件,大概也就是八十年代的广场协议、石油暴跌导致苏联解体,波斯湾战争导致的石油危机,九十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新世纪的次贷危机,国际上的金融大事这些差不多就是他知道的全部内容了哦,当然还有一个广为知名的事件,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从美国爆发的股灾几乎是瞬间便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

    一方面是黑色星期一实在如雷贯耳,另一方面则是历史上几乎唯一一次,创造了股票自动交易系统因为数据处理量太大而被迫死机的奇迹。

    也正是因此,让胡海牢牢的记住了这个日子,以及黑色星期一所代表的含义。

    作为重生人士,胡海虽然并没有将精力放在金融业上,甚至是在心底对过分泛滥的金融扩张有所抵触。但这种天上掉钱的事情,却没必要就非得因为一点精神洁癖,或者是因为这样写的重生故事太多了,所以就非要逆反着来,偏偏去放过这样明显的机会。

    对于胡海来说,还是那句话。重生者的事业如果局限于金钱,实在是很没追求的一件事。有着二三十年的信息差距,发财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不论需要多少钱,在这个世界上可谓伏拾皆是。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只投资了微软或者苹果、谷歌,那说不定要被人分分钟从董事会里踢出来,将手里那点股份稀释的连股东都算不上。但如果一个人接连投资了微软、苹果、谷歌、非死不可、亚马逊、美国在线和雅虎、阿里巴巴、cs……

    别怀疑,这家公司的名字一准是“红杉资本”。红杉资本在投资之后如果对一家公司毫不干涉,或者换个词叫不闻不问,经营者心里才要七上八下了。从来只有红杉资本踢创始者出局,稀释别人股份的时候,哪家公司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红杉资本的股份下手?

    红杉资本为什么这么特殊?因为红杉资本早就已经在资本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事实早就已经证明,钱,不是万能的。资本并不单纯是绿钞票和白银子,很多东西有钱都未必能买的到。相对于他要实现的目标,别说一百亿、一千亿美元,就是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在手,未来的中国不也一样是有那么多的资源和技术无法用钱买到吗?

    即使是休斯公司这点小事情,金钱能够达到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

    只有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无数次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在别人眼中这才是真正的资本。

    “好了,我们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让我们先赚它一个亿好了。”

    胡海拍着手,目视着手下之前用来查账的小组成员们各自进入自己的座位,仿佛舰长驾临舰桥。

    “登陆伦敦股市,从西门子和奔驰、罗罗公司拆借的资金都到位了吗?”胡海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此时别墅外面不过刚刚天光放亮。

    陈发今天将头发绑成了一个束马尾,穿着一身利落的运动休闲装,坐在电脑前迅速的进行着操作。

    美国东部时间早上五点,此时正是东一区的上午十点,伦敦证券交易所进入了电子交易时间。

    很快,电脑的交易信号跨越了大西洋连通了纽约与伦敦。坐在纽约别墅的饭厅里,就能操纵大洋彼岸的上亿美元巨额资金。

    陈发的声音清脆而干练,宛若山谷中的百灵鸟一般:“伦敦证交所的交易账户显示已经到账,可操作资金九亿美元。”

    “慢慢来,我们有五个小时收集筹码,足够用了。现在,分配资金,少量多次空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

    “胡总,交易额多少?”陈发目光从一众操盘手脸上收回,主动向胡海问道。

    胡海用力的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全部,我们能动员的全部资金!”

    贝多芬的命运,于焉响起。

    ……

    所谓黑色星期一,实际上并不是从1987年10月19日开始的股市暴跌。早在16日周五的最后一个小时,市场就已经有了足够准确的预兆。

    比如说道琼斯指数,在最后一个小时里便暴跌了91点相当于道琼斯指数1987年最高点的5%。

    就像是一部攀登到最高点的过山车,开始体会到了一丁点的地心引力。

    一些嗅觉敏锐的人,已经在抓紧安全栓,准备迎接惊心动魄的惯性落体过程。而有些人,则以为这不过是再攀高峰之前的“技术调整”。

    全世界所有的股民都清楚一句话,那就是“当清洁工也开始买股票,就到了离场的时候”。

    实际上到1987年,美国股市的繁荣确实已经吸引了所有能够投入的资金。不光是清洁工,即使是街上的流浪汉都把自己仅有的一点财富投入到了股市。

    事后美国经济界不断分析查找,对黑色星期一的成因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在19日之前,没有任何对股市不利的新闻或者消息,美国实体经济甚至也运转的还算不错。但偏偏就是这么一个毫无道理的日子,美国股市莫名其妙的迎来了历史上又一次黑暗的日子。

    经济学家们用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去解释这次股灾,像什么羊群心理、市场失败、经济失衡……

    其实换成三十年后找来一个普通的中国老股民,点上一根烟,把黑色星期一的这个案例一提,大多都能收到一个对这些经济学家嗤之以鼻的答案。

    不就是大户割韭菜吗?

    黑色星期一的成因,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因为泡沫已经吹到了最大,再也撑不下去了。过了那个谁也不知道的临界点,华丽的肥皂泡,表面张力再也无法对抗地心引力。然后,悄无声息的就那么破裂了。

    虽然所有人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但在这场赌局里,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能成为最后跳出来的那个人。

    用东北话来说,这叫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真要想在股市做到常胜不败,唯一的秘诀就是永不下场。

    对于胡海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