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4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绣城火车站前的广场上,一群拖着行李、神情忐忑的年轻人,扎着堆刚刚从出站口里挤了出来。

    看他们的样子,分明还是些没有长大的孩子,看什么都充满了好奇。

    “看起来比深土川差多了,咱们的魔都就更没法说了!”

    “是啊,好不容易考上了魔都的大学,结果反而被打发到这么个分校来!”

    “哎,你们还好了呢,我就惨了!还以为考上了魔都的大学,以后能留魔都。谁想到,一溜十三招,又回到了东北!”

    垂头丧气的东北同学的现身说法,让这群怀着忐忑心情的大学新鲜人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第一次来到绣城的魔都各个大学绣城分校的学生,怀着陌生、担忧但又憧憬的目光,打量着他们未来三年半时光将要度过的地方。

    绣城新建的火车站虽然看起来新颖气派,但毕竟不如魔都1987年才建好的新火车站,那可是花了四个亿人民币的大手笔,绣城火车站当然是在这方面没得比了。

    但绣城火车站也有它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节奏。

    从绣城火车站里下来的人流,平均十分钟就有一趟。多的时候,甚至会有一两个班次同时抵达、同时下车出站,那样的时候二十米的出站口甚至要维持上好几分钟汹涌的人流。

    火车站广场前的马路上,面包型的公交车平均三五分钟就是一趟。已经是上午十点多的时间,路上的汽车和自行车、行人仍然是川流不息。广场停车场旁有一个用铁栏杆划出来的通道,一辆辆人力三轮车就在那里排队,搭车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绣城的火车站虽然没有魔都那么大,但是它运转的频率显然要快了很多。

    不等这些学生在陌生的城市里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文青在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里实在是太受欢迎了,这群人里没人念上一首诗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可惜,这个快节奏的城市,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一个胳膊上套着红袖标、穿着类似警服的保安就排开人群走了过来。

    “你们这些同学,是去哪个学校的?”

    “我们哪的都有,是从魔都过来的!”一个梳着双马尾的小姑娘,伶俐的站了出来,指着人群里的同学说道:“我叫白娟,我们几个是同济的,他们是华东理工的,还有这边是复旦的……”

    “都有?那你们跟我来啊,我带你们去各学校的接待办。”保安迅速的将人群都数了一遍,确定了人数,然后大声喊道:“同学们都跟紧点,别走散了!现在跟着我,个人的行礼最好是自己拿好!千万不要和队伍走丢了,最近的治安……”

    保安的话在出站口又一次爆发人流之后,听的便不那么清楚了。不过好在这些都是大学生,基本的素质还是有的,跟在他身后向着广场旁的各大学接待处“挪”去。

    三月开学季,对于绣城来说1988年的这一个月和往常的三月变的完全不同起来。

    经过两年的建设,绣城大学城初步完成了自己的规划,建成了一座占地近万亩的大学城。

    从女儿河往南,绣城干脆将四五个村子全部进行了拆迁,挪出来大片的土地用来建设这些魔都大学分校的新校区。

    当然,只有两年时间的建设,这片土地很多地方都还只是打了一个基础,完成了规划的一期工程。但是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教学功能,可以接受学生了。

    刨除前期实验性转移的一部分学生和教授,这些已经在魔都各大学上了一个学期的新生,才是绣城大学城的第一批用户。

    这第一次接触,双方都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同济绣城分校,它合并了绣城原来的渤海省工学院,这让空旷的校区里倒是显的比其他学校多了些人烟。

    白娟和三个女生两个男生从送学生的公交车上下来,眼前便是绣城分校的大门,让他们狠狠的震撼了一把。

    校门外的马路一侧是一条人工河,从女儿河里引出来之后,贯穿了整个大学城。

    河岸边是整齐的堤岸和草坪绿地,河岸公园有各种健身设施和石桌、石椅,黑色后现代主意的简约风格路灯。

    马路的另一侧,是一个圆形的巨大广场,同样是由草坪、灌木丛和刚刚栽下去的小树苗组成。

    这样的景象,放到三十年后的中国,大概可以算的是有点水平的大学标配了。不过放在八十年代,看着就是另一种感觉了。

    “同学,你们是从魔都来的新生吧?欢迎,欢迎!”

    不等白娟她们从震撼中清醒过来,早就已经“严阵以待”的同学们就已经跑了上来,热情的从她们手中接过了行礼。

    就在绣城的大学城迎来第一波学生的时候,胡文海也站上了讲台,看着台下一张张陌生而毫无特点的面孔。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二章 授课() 
这是一个很宽敞的教室,坐在教室里的四十多名学生,每个人周围都有充足的空间。し

    虽然外面是上午,阳光非常充足。但教室里却偏偏拉上了厚重的遮光窗帘,然后又画蛇添足的点开了头顶的日光灯管。

    如果被这所学校的校长看到哪个班级上课是这个样子,恐怕会立刻把台上的老师拉出去,在全校教职员工的面前狠狠的训上一顿。

    这可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啊?合着每年去教育局求爷爷告奶奶跑预算的不是你吧?

    不过对现在站在讲台上这位“老师”来说,预算?来人呀,给这个校长写一张!

    没错,如今站在这个讲台上的不是别人,正是钱多的花不完的胡文海。

    只是他好好的世界首富不做,放着一大堆的工作,怎么有闲心跑来做什么老师呢?

    而且看台下这些学生的样子,显然距离一般意义上的“学生”年龄,相差的可是不小。

    “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说,我们就不讲了。说句不好听的,目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来的经济学理论,距离能够解释现实还有相当大的困难,最多只能被称之为玄学还差不多。”

    胡文海手上捏着粉笔,目光并没有放在台下这些学生的脸上,反正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那种一转眼放到人群里就记不起来的大众脸。哪怕以他过目不忘的本事,也太挑战极限了。

    “对于在座的各位同志来说,了解经济学理论也是有害无益的事情。因为真正在华尔街赚钱的绝不是经济学家,而是数学家们。经济学家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电视里忽悠散户们,直到他们从天台上跳下去为止。”

    胡文海的话让下面的人不由自主的发出一阵笑声,显然这样不严肃的上课方式,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

    “哦,大家不要笑,我并没有讲笑话!”

    胡文海连忙张开双臂、两手一摊,一本正经的说道:“去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我们刚刚让纽约的天台供不应求过。”

    “哈哈哈哈”

    胡文海这番话不仅没有让学生们止住收敛笑容,反而让笑声变的更大了起来。

    “好了,我们接下来进入正题。”胡文海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下面的笑声渐渐止歇,他的粉笔在这行字下面划出一条线来加重读道:“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成为亿万富翁。”

    “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成为一个亿万富翁?其实很简单”胡文海眨了眨眼睛,沉吟道:“嗯,只要你有一个亿万富翁的爹就行了。”

    噗

    刚刚收敛的笑声,顿时又有人没忍住破了功。

    许是适应了他这种讲课方式,下面的学生们一改上课开始时候的沉闷,也活跃了起来。

    没忍住笑出来的学生举手,胡文海点头指了一下,下面提问道:“老师,就算有一个亿万富翁的爹,钱也不是自己的。等到能继承遗产,自己也老了吧?”

    “问的好,有人看过一部20世纪福克斯发行的电影《百万富翁》么?”

    胡文海左右扫视,显然在一个没有网络的年代,一部没有在中国发行过的美国六十年代电影受众是极小的。哪怕是电影学院里,受到追捧的老电影也是廊桥遗梦、蒂凡尼的早餐、音乐之声这一类的著名影片,盛产反贼的土壤里怎么会有《百万富翁》这种抨击资本主义电影的活路。

    他耸了耸肩,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一个穷人得到了一张不能兑现的一百万美元支票,他的生活顿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很经典的表演了这个过程。

    “不用我说,看过资本论的都知道,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只要你有第一个一百万,很容易就能赚到第二个一百万。所以说即使亿万家产是你爹的,也并不影响你们再赚一个亿万富翁出来。”

    “大家今后的任务有国家做后盾,赚到第一桶金是不成问题的。今天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一百万美元,变成一亿、十亿美元。”

    这话如果换个人来说,哪怕是世界顶级的经济学家,下面坐着的学生们最多也就当听个新鲜。赚钱如果真那么容易,请经济学家您自己先赚个几千万、一亿美金再来说这话啊。

    但这话偏偏是胡文海说的当今世界上,很可能的那个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开班授课分享如何创造财富,谁敢当他说的是个笑话?

    差不多的道理,胡文海要教授制造亿万富翁的方法,课堂上谁不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赶紧把他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

    台下的学生们屏息静气的看着自己,胡文海摸了摸鼻子,总算是开始讲起了这堂课的正式内容。

    只不过如果说半导体芯片如何生产,这个课程他倒是曾经讲授过。但他前世也不过就是个工程师一样的人物,要说在经济领域有什么真理领悟那他上辈子早就也是个亿万富翁了,哪里需要等重生之后再大杀四方。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培训班的目的,也并非是要培养什么索罗斯之类的资本大鳄,在金融市场上能够横冲直撞。

    自打去年胡文海玩过这么一手之后,现在美国人对自家股市做空可是出台了一系列堪称苛刻的条款,甚至一度有风声要取消卖空股指的功能。

    再说这种事情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美帝真要发起飙来,最后说不定吃多少都要翻倍的吐出去。

    不过对于胡文海这个横空出世的世界首富,“有关部门”又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从他去年在黑色星期一股灾里表现出来的能力,显然胡文海对资本国家的经济“应该”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

    虽然国家没有硬要他提供实现这种能力的方法,但并不代表一些人没有其他的想法。

    硬的不行,但是可以来软的不是?

    也不强求你提供操控美国股市的办法,但上上课总是可以的吧?某些“有关部门”甚至很发散的联想到,如果能在美帝有一票亿万富翁为自家工作提供支持,这工作效率是要爆炸啊!

    哪怕教不出亿万富翁来,在胡文海这里学两手赚钱的本事,至少能让系统里上下的资金宽裕些吧?

    在与胡文海沟通过之后,于是便有了这次授课。

    坐在他讲台下面的学生们,简单来说,全都是即将前往世界各地的“深海”。

    他们原本的任务,是常规的潜伏工作,在当地甚至可能要十年、二十年的潜伏下来,甚至真正的成为某个地方的土著,在他们的一生中都没有被“唤醒”的时候。

    但是如今他们在潜伏的同时,又多了一个任务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

    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并没有人抱有太多的期待。如果亿万富翁真的能够这样批量制造出来,那资本还有什么意义?人类干脆直接跑步进入**啦!

    对胡文海授课的作用,他们更多是抱着对这些“深海”负责的想法,让他们在潜伏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生活好上一些。

    当然,胡文海和有关部门的想法,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一些错位。

    “有关部门”希望胡文海教授的是一些共通的发财致富准则,只要“深海”们能在当地过上不错的生活就可以了。

    但这种能力,偏偏是胡文海没有的。他自己一向走的是技术路线,经商能力也就是水准以上,顶多算是见多识广而已。赚十亿、二十亿容易,赚十万、二十万,反而有些无从下手了。

    倒不是说做不到,如果这些“深海”愿意跟他学一两个学期,起码都能做一个合格的程序猿,这年代当个中产确实没问题。

    但有了这个本事,谁舍得让他们出国去潜伏啊?程序猿这个物种,国内还是濒危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