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完成在两个国际体系中的利益交换,胡文海这条线才会成为不可替代的资源,获得在苏联站稳脚跟的基础。

    为此胡文海在莫斯科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上百万的美元被用来打开权力通道。当然,要想完成最后一击,还需要耐心的等待。

    不过,好消息很快就传了过来。

    “哈哈,我亲爱的妹夫达瓦里希,好消息来啦!”

    胡文海对毛子的一贯享受酗酒实在是没什么兴趣,但对于苏联的另一种享受却相当兴致盎然,比如说红旗歌舞团的现场演奏版《神圣的战争》。

    这样的歌曲,似乎只有在现场通过人类的嗓音共鸣才能体验到那种冲破一切束缚和压迫的气势。也恐怕只有在1991年之前的苏联,才能唱出这样动人心魄的音乐。

    当然,胡文海喜爱的也不仅是《神圣的战争》,牢不可破的联盟、三套车、喀秋莎和向斯拉夫女人告别,这些都是他喜爱的曲目。

    尤其是一整支乐团专门为一个人演奏,这样的体验可是极为难得的。

    没有突然哭闹的熊孩子,没有到处撒狗粮的情侣,没有看到一半响起打鼾声的中年大叔,更没有边看边吃发出声音零食的非美女。

    只要光想一想整个剧院只有一个人,可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演出之中而不受打扰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要知道像这些“红歌”,等到苏联变成俄罗斯,胡文海觉得就无法再要求演唱者能够唱出如今这种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了。

    毕竟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还能要求演唱的艺术家们对自己的国家由衷的感到自豪吗?

    当胡文海欣赏音乐的时候,也只有科罗廖夫能够打扰到他的兴致了。

    毕竟每天一千美元的价格,红旗歌舞团能帮他把克格勃之外的所有人都挡在剧院外面。至于说这一千美元究竟有多少能落到演唱的歌唱家手里,这个就不是胡文海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在苏联的这半年时间里,他已经对某些事情感到了习以为常。

    “科罗廖夫,你最好是真有好消息,否则我要让你到台上去把这段跳天鹅湖跳完了。”

    胡文海坐在剧场的正中央位置上,忍不住皱眉道:“这段时间里你的好消息也太多了点,然而所有的好消息,都只是想从我口袋里往外掏钱罢了。”

    “这次不一样,是真的好消息!”科罗廖夫哈哈笑着,在胡文海旁边坐了下来:“说起来这些老歌有什么好听的,我听的早就已经耳朵起茧子了!和这些老古董比起来,现在的苏联人更喜欢摇滚乐。”

    胡文海耸耸肩,一语双关的说道:“不抓紧不行啊,再过几年,想欣赏也要欣赏不到了。至于说摇滚乐?它早晚会毁了苏联的。”

    当然,科罗廖夫可不会知道他话里的意思,只当是普通的抱怨罢了。

    “真搞不懂你的喜好,不过算了,我们还是来说正事吧。”

    科罗廖夫侧过头,低声兴奋的说道:“我们需要的批文下来了,nemart可以先在莫斯科成立一家总店,然后在苏联各地成立分店,政策待遇可以与苏联国营企业一致。”

    “与苏联国营企业一致?我可以用卢布在苏联购买物资吗?”胡文海有些惊讶的问道。

    “这个嘛,理论上来说你需要提前向工业计划委员会下订单,然后由计划委员会向企业下达命令,等待这批计划外的产品生产出来才行。不过这毕竟只是理论上而已,只要你愿意付钱,有大把的企业愿意把自己的配额和你交换,大不了再等一段时间而已,国营企业是不缺这个耐心的。”

    “嗯,这倒真是个好消息。”胡文海目光中隐藏着兴奋的点起了头。

    倒是科罗廖夫根本不掩饰自己的感情,激动的说道:“这次能这么顺利拿到批文,可是克留奇科夫主席亲自争取来的。主席同志让我给你说,希望还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这个嘛,请你转告克留奇科夫主席,机会肯定会有的,不过还请他耐心等待。像这次这样操纵股市的内幕消息,太过频繁是会引起国际市场警惕的。何况通过卖空香江的通信企业股票,这次克格勃应该也赚了不少,这些都是能够在国际上自由使用的资金。不要因为贪心,把这些已经到手的钱再输回去啊!”

    说起克格勃对胡文海提出在海外洗钱的要求,他当初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新科香江通信公司成立之后,香江的几大通信企业股票肯定会有一定的滑落。如果再通过一些操作,事先炒起股价的话,卖空就会非常有利可图。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新科集团进入香江通信市场受阻之后,不论是因为看好香江的通信市场,或者是为了应对新科集团的恶性收购,香江的通信行业股票迎来了一波预防性上涨。

    尤其是手里掌握有无线电牌照的企业,股价至少被各大基金联手炒作上涨了30%。因为在当时的状态下,如果新科集团执意进入香江市场,那么就只有收购一家拥有无线电牌照的企业这一种可能了。

    以新科集团的财大气粗,可想而知市场对这几个目标企业的关注度必然大幅上升,等着宰内地来的冤大头一刀。

    可是谁也没想到,貌似已经板上钉钉的无线电委员会决议结果,竟然被新科集团轻而易举的推翻了!

    而同时发生的寻呼信号网络被干扰事件,更是给了各大通信公司一个闷棍。不论是长期远景还是近期收益,眼看着都出现了危机。

    之前就已经被炒高的各大通信公司股价,至此应声跌落。而早已在胡文海这里得到内幕消息的克格勃资金,则早就已经提前入场大杠杆重仓卖空。

    等到香江的事情尘埃落定,大笔的合法资金已经流入了克格勃的海外合法账户里。

    仅这一次操作,产生的利润就已经足以让克格勃上下有些惊心动魄的感觉了。

    虽然大家一直在宣传万恶的资本主义通过各种隐蔽的手段剥削劳动人民,但是这种新鲜的体验真的发生在克格勃的身上,他们倒是一点也没有为此而感到有负罪感。

    正相反,当哗啦啦的美元到账,负责操盘的克格勃特工们倒是纷纷弹冠相庆。

    领略到“资本操作”魅力的克格勃,至此就算是彻底被绑到了胡文海的战车上。

    这不是,连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都亲自出马,为nemart争取来了和苏联国企同等地位这样夸张的条件。

    天可怜见的,胡文海虽然没有办法刷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成就,但眼看着就要成为“苏联人民的老朋友”、“红色资本家”,享受和哈默一样的待遇啦!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百五十五章 马斯柳科夫()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閱讀。

    马斯柳科夫是一位苏联的高层官员,他的职务在苏联中央政府中有些不上不下。作为政府副总理,他的级别是绝大多数苏联人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但在政府工作中,他的日子可是一天比一天辛苦了。

    作为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国家计委主席,以及苏联国家军工委员会主席,摆在他面前的不说是苏联将近三亿张嘴,至少也要喂饱整个重工业系统,或者是他自己的基本盘军工系统的支持力度决定了他在苏共中央的地位。

    而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政治环境下,苏联将打赢一场核战争的军事理念向纯防御性军事理念所转变。

    虽然仅仅只是总书记同志在美国书商撺掇下写的一本书,但这本书可是比核武器威力还要强大的武器。这正应了那么一句老话,刀剑杀人远不及用笔杀人的威力。

    军事理念的转变导致的是苏联在东欧地区的军事部署,以及整个国家军工体系的巨大变革。

    原本用于维持军队、军事技术、情报侦察和安全机构的财政支出,在进入九十年代前的最后一年里,发生了断崖式的大幅度减少。然而在国防支出中节省下来的经费,却绝大多数不知道哪里去了。戈尔巴乔夫可以随意的改变苏联的经济政策,但却不能让这些在改革中被抛弃的人直接用光合作用养活自己。

    而马斯柳科夫副总理同志的权力基本盘,差不多全部集中在这次改革的重灾区里。

    自从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他的老部下和老领导、老关系,以及各种各样的渠道里反应给他的,差不多基本上就是一片哀嚎。

    如果国家对他们再没有新的支援,那么接下来恐怕伟大的苏联军工工厂里就要饿死人了。

    然而实际上呢,伟大的苏联的伟大的总书记同志,至此仍然在琢磨着如何从军工系统里抠出钱来。毕竟伟大的总书记同志出版的新思维这本书成本可是一点也不便宜,据说硬壳封面上的书名是用的镏金材质,然而这本书的价格却是相当的“平易近人”。没有一点补贴,这些书是无法占据每一个苏联人的书房的。

    马斯柳科夫同志是一个好同志,虽然不可避免的有着苏联官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他还是一个愿意做事情的人。

    相比那些苏共中央老得已经做不了事情,但是却又霸占着权力直到老死的那些高层,他的年纪和能力都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苏联的阶层流动在事实上已经固话的非常严重了,只不过对于下层民众来说,高层的变动太过遥远。在苏联的州级和部级干部中,轮换仍然是可以进行的,大多数有能力又有运气的人,仕途终点能够到达市委书记级别。这样在普通人能够接触的层面,似乎苏联的干部流动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力。但是事实上呢,高层的一潭死水早就已经形成,真正有能力的人无法得到发挥的舞台。

    像马斯柳科夫这样看得清形势又愿意做工作的人,已经是非常少了。

    但正是因此,他越发的感觉到了一种耻辱在心底。伟大的苏联究竟是怎么了,竟然连保卫国家的军人都已经要吃不饱,军工系统生产出来的飞机军队甚至拒绝接收,因为既没钱向军工厂支付生产费用,也没有钱用来维护生产出来的飞机,更没有钱让这些飞机升空执行任务。

    与其让飞机在执勤部队糟糕的维护条件下变成一堆破烂,还不如让它们就呆在生产厂的车间里呢。

    在这样的现状下,马斯柳科夫同志感到自己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在自己风险了几乎一生的军工系统里,一场比德国入侵还惨烈的灾难正在蔓延。

    而他这个伟大国家的副总理却毫无办法。

    就在他担任计划委员会主席的第四个年头,另一个噩耗传来。它甚至比军工系统的困境还要恐怖,是能让苏联连最后一点尊严都被剥夺的困难。

    苏联外债的利息到期,如果没有一笔十五亿美元的财政拨款,苏联这个世界第二大国竟然要面临国际债务违约。

    作为计划委员会主席,这笔钱究竟要从哪里“刮”出来的问题,被摆到了他的办公桌上。

    在经过苏联部长会议激烈的讨论之后,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提出了一个建议,或许可以尝试一下从欧洲国家、比如说英国,得到一笔财政援助?

    毕竟,我们伟大的总书记同志,为了表示苏联的善意都快把自己折腾的断了气。在苏联这么有诚意的向西方国家靠拢之后,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道义上的援助,帮助苏联向自由世界靠拢提供一些帮助?

    谢瓦尔德纳泽向英国政府饱含屈辱的提出“请以能接受的任何形式”紧急为苏联提供至少15亿美元的财政援助,目的是偿还苏联外债的利息。

    憧憬着“自由世界”友情的苏联执政当局,不期意外的得到了英国人的答复这一要求荒唐至极,根本不会被英国政府考虑。

    苏联人似乎忘了,自由世界是从来不讲什么阶级感情的,他们自己内部还经常人脑袋打成狗脑袋。因为和对方感情好,就无偿或者大方的提供援助,这是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会去做的事情。

    苏联虽然丢掉了尊严,但是并没有把尊严换来一分一毛的美元。

    十五亿美元的外债利息仍然需要支付,但马斯柳科夫同志翻遍了苏联的口袋,却一个钢镚都没翻出来天可怜见的,在换季的时候摸旧衣服兜发现惊喜可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但此时的苏联,已经穷的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了,哪来的兜可以翻呢?

    严酷的现实让还算想做些事情的克留奇科夫同志,感觉到这个进入九十年代前的最后一年冬天,恐怕会格外的寒冷。

    “爱德华,上帝啊,你可回来了!”

    瓦连京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正在看电视,听到开门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