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5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到那时已经太晚了,ws…10a和ws…10b的服役并没有让中国追上美俄两国的第一梯队。两款发动机的产能问题也始终无法扩张到满足需求的程度,这都是ws…10a着手太晚的原因。

    回首这一段历史,江和甫便是那个身处世界焦点的男人。

    而一个拉风的男人,不论是历史如何改变,始终都会成为世界焦点。

    这次会面胡文海,便是他和刘大响两人决心推动系列核心机派生发展型号这一计划的重要动作。

    “宋总的问题是解决了,不过刘院长和江总师的任务可还没完成呢!”

    屠基达作为中间人,穿针引线可以说是基本功了。见到宋文骢的事情告一段落,自然是不会忘了还有刘大响和江和甫两人在旁边等着。

    他看了两人一眼,轻轻的点了点头,向着胡文海说道:“胡总在与西飞的合作,很多人都看在眼里。要说我们这些搞飞机设计的没有点想法,嘿”

    “那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接了屠基达话的正是江和甫,他抿了抿嘴唇,正色道:“胡总是闻名不如见面,那我们也就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了。”

    胡文海挑了挑眉,心下暗笑。谁说工程师和科学家就不会耍心眼,你看江和甫这不是把话术用的很溜么?

    担心胡文海不好说话,谈话之前先把一顶大帽子给盖了下来。都“闻名不如见面”了,还怎么好意思太过斤斤计较?

    飞机设计师和航发设计师都是对每一克重量锱铢必较的家伙,算计数字的时候能精益求精,算计起人的心思来一样是算无遗策。

    “美国人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体系上比我们要先进和经济的多,尤其是对核心机派生型号的做法,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国内借鉴的。”江和甫说道这里,微微叹了口气:“我国空军订货量少,这是大环境导致的结果,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依靠生产军用飞机盈利来支持后续产品和技术研发,对国内军机系统来说就比较困难了。但是如果能够开发出军民两用的系列技术,就可以依靠民用部分的盈利来分担军用技术的研发成本。在这方面,胡总和西飞合作的运七支线客机可以说是给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啊!”

    “咳咳,我们也是受到运七民用的启发。听说胡总和西飞的合作项目,未来还会有一种百座级别的支线客机计划?不知道这种飞机的发动机,打算采用哪款产品?”

    江和甫有些紧张的看着胡文海,手心里不知不觉就已经攥满了汗水。

    对于胡文海来说,也许只是一个相对比较重要项目的一个核心部件,但是对于他和太行来说却是决定命运的一瞬间。

    胡文海犹豫了一下,不过还是给了江和甫一个确定的回答。在新支线客机的航发选择方面,说实话他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当年和罗尔斯罗伊斯合作共同成立重型工业动力进出口公司,胡文海就是通过打入、甚至是垄断中国航空发动机市场的理由,来实现了罗尔斯罗伊斯在很多方面的让步。

    他微微皱眉,像是有些难以开口,但还是坦诚的说道:“运七民用的涡桨发动机不提,接下来要做的百座支线客机,新飞公司计划采用的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rb211…535c发动机。”

    “rb211…535c是37400磅推力,如果采用翼吊双发方案,对于百座支线客机的动力需求是溢出的,这并不经济!”

    不愧是江和甫,胡文海的话刚说出来,他就已经发现了这其中的关键点。rb211系列发动机,实际上是为干线客机配套研发的,勉强用到支线客机上并不划算。

    “民航客机的航空发动机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实际上没有必要一定在rb211…535c这棵树上吊死。”

    江和甫趁热打铁,图穷匕见道:“我建议胡总可以考虑一下,即使前期采用rb211…535c发动机,也完全可以同时再设计一款更加适应新飞需求和经济性的航空发动机。”

    “就像美国在f101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ge9的基础上,又开发了cfm56这款大涵道发动机。我们希望能够得到胡总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开发中国自己的系列核心机!有了核心机,新飞百座支线客机的大涵道发动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六百三十五章 历史瞬间() 
胡文海不由皱起了眉头。 .更新最快

    对于新飞支线客机的计划,他当然是不会选择在罗尔斯罗伊斯rb211这一棵树上吊死。

    在最初的计划中,确实有一个rb211的备用发动机开发计划,以用于在国内得到发动机渠道受限的情况下客机的发动机供应。

    罗尔斯罗伊斯对这个计划虽然并不热心,但在胡文海强烈的要求下,也只能投入了相当程度的技术资源,用于备用发动机的研发。

    但那是在罗尔斯罗伊斯的支持下,以比较低的成本开发的替代方案。

    如果按照江和甫的说法,从核心机开始全部重新开发,其投入的资源与原计划相比将是几何级数的提高。

    胡文海当然愿意支援国内航发的发展,但问题是不能不量力而行。

    江和甫开发太行b,主要的工作就是吃透了ge9和al…31的核心机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才实现了自行设计涡扇发动机的最基本要求。

    但是这个过程,在历史上是有整个国家的支持下实现的。

    放到现在,江和甫虽然比历史上提前开始进行了太行b的预研,但由于太行的设计本身还没显现出问题,所以能得到的资源也就没有历史上那么多了。

    要补足这部分资源的缺口,江和甫打的主意是搞核心机系列化。

    一鱼多吃、一机多用,核心机开发出来不仅配型太行b,同时还可以在民航市场上收回一部分成本。

    对于太行b来说,这当然是笔划算的买卖。但对于从商业角度来考虑的新飞客机,就像是拉力赛车队为了造的特殊车型能出赛,结果自己掏腰包买下两千五百辆造价高昂的跑车一样。

    对于获得好成绩,这样做当然是有好处。但由此投入的资源在比赛获胜之后的奖金能不能回本,那就不能想太多了。

    太行b核心机即使开发出来,也并不像是江和甫所说,开发大涵道发动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大涵道发动机的开发是这么容易,罗尔斯罗伊斯当年开发rb211差点破产又是因为什么?

    核心机的开发,不过是让大涵道发动机的设计有了一个基础。万里长征即使不是第一步,也只是刚刚飞夺了泸定桥。

    胡文海沉默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江和甫等人同样的沉默着,紧张的等着命运的审判。

    “新飞如果要支持太行核心机的研发,究竟需要多少投入?”

    胡文海抬起头来,像是已经做出了决定。他当然知道太行b意味着什么,也当然非常愿意为此投入。

    但如今的胡文海,早就已经不是当年手里只有一个蓝色小药丸专利时候的自己。那时候的胡文海可以大嘴一张,十亿美元就做了贡献,影响到的无非是他一个人而已。

    但是到了现在,胡文海的任何一个决定,影响到的最少也是上万人的生活。

    新科集团和上下游可能几十万人,每天需要的资源已经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为了这个体系的运转,必须源源不断的提供以金钱为名的祭品。

    以胡文海赚钱的能力,也已经是如履薄冰。

    像是支持太行b这种无底洞项目,他如今也不得不问上一句,“你究竟需要多少钱?”,而不是直接开出一张无限额的空头支票。

    江和甫早有准备,听到胡文海的这句问话,显然比直接拒绝要幸运的多了。

    他连忙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份资料,摆在了茶几上,说道:“系列核心机的开发,我们涡轮研究院也会承担一部分资源。如果新科愿意投资,我们可以签署协议,系列核心机派生的发动机型号,除军用外技术和专利都可以授权给新科集团。为此需要新科集团提供的投资可以分为十年,总额五十亿人民币。在项目早期投资可以较少,比如今年的第一笔资金,只需要两亿人民币……”

    江和甫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可是心虚无比。十年五十亿的投资额,放在ge或者罗尔斯罗伊斯,用于核心机开发也已经是非常巨大的一笔投资。考虑到核心机后续派生型号的投入也不会少,这妥妥的会是一笔亏本生意。

    但问题是不论ge还是罗尔斯罗伊斯,其相对低廉的开发费用,是建立在数十年基础研发投入上的。江和甫狮子大开口要了五十亿,一大部分倒是用来给国内航发研发提供的“补课”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拿到派生型号的民用专利授权,区别也只是亏的多和比亏得多少那么一点的区别。

    五十亿分十年,考虑到未来十年的通货膨胀速度,说实话这笔钱未必够用。

    未来国内为了追赶航空发动机的进度,投入的资金又何止是十个五十亿了?

    能在九十年代用五十亿给航发产业补上课,那都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即使扔进去五十亿,太行b核心机派生的商用型号仍然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与三大航发巨头竞争,只能沦为政策照顾下勉强依靠低价占领部分细分市场的小众产品。

    这种条件下推广的商品,无疑是谈不上什么竞争力的。

    胡文海摆了摆手,没有接过江和甫手里的投资报告。具体的投资策略和执行,那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

    他需要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笔钱究竟从哪里出,才不会对新科目前的资金链造成太大的影响。

    等待江和甫的又是一段艰难的等待,胡文海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太行b既然求到了他的头上,胡文海是绝对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的。

    如果太行b能够提前至少五年完成,对中国航发和军舰来说意义实在太重大了。

    这意味着歼十b和国产苏27系列可以解决发动机的供应,涡扇15很可能提前多年着手研发,歼二十的发动机也未必需要指望俄罗斯,运二十的成果也能早很多年诞生……

    其产生的影响是无法单纯从工程工期角度衡量,更不是单纯的经济或者军事利益能够衡量的。

    这个历史机遇可以说是千载难逢。

    但要怎么抓住这个机遇,却是非常考究水平的一件事。

    胡文海考虑了良久,忽然松开了皱起的眉头,逐渐露出了笑容。

    “ods合金。”

    胡文海忽然说出的这个名字,让江和甫略微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ods合金,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材料之一,或者可以说是最关键的核心材料。其体立方中心钢基体的结构,能够形成超稳定强化态,具有非同一般的抗高温蠕变特性。”

    胡文海沉吟道:“ods合金的研发对核心机来说意义非同一般,但是同时,它还是一种理想的核反应堆包壳材料。”

    胡文海这话说完,江和甫立刻就是眼前一亮,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其实胡文海打的主意和他一样,都是想要摊薄研发技术投资的成本。

    江和甫想要搞系列核心机,通过新飞的客机项目分担压力。而胡文海的目光要更广阔一些,他把目标瞄准了航空业之外。

    胡文海和江和甫相视而笑,点头道:“我觉得合作方式可以略作变通,合同采用逐年续签的方式。而续签的要求,就是完成合同规定的研发进度。第一年的两亿投资,涡轮研究院必须承诺完成ods合金的研发任务。第二年,我们会根据ods合金的研发进展,考虑设置第二个节点,以及后续的资金投入。”

    航空发动机为工业技术的桂冠,可谓是穷尽了人类智慧的所有结晶。其生产技术本身拥有的潜力,也绝不仅仅局限于航空制造领域。它的任何一项技术,本身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依靠及时对这些技术进行市场转化,获得的利润再投入,可以极大的减轻成本投入的压力。

    胡文海停顿一下,补充道:“当然,ods合金的商业民用专利,涡轮研究院必须独家授权新科集团使用十年时间。后续投资研发的技术,同样适用这一模式。”

    “一年开发出ods合金?”

    江和甫与刘大响不由面面相觑,这个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ods合金哪怕是以二十年后的技术水平,也绝不是一年时间能够完成的项目。

    而两亿人民币的投资就要拿下ods合金,预算也不能说是紧张简直可以称之为捉襟见肘了!

    这也就是九十年代,人民币还很值钱的时候。换了二十一世纪经过几轮通货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