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6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胶芎玫恼展恕N颐堑牟肥欠浅S芯赫Φ模琩kk不应该被这么对待!”

    面对工人们的围堵,一副成功人士派头的舒尔茨先生显然不以为意,他摆手道:“托管局对dkk的盈利能力不是这么计算的,你们不能用社会主义的经验来看待市场经济。dkk确实是一家大企业,但我必须说明,你们距离破产不过只有一步之遥!”

    “dkk的产品现在已经无人问津了,你们的冰箱出售价格是140马克,但生产成本却高达380马克,这可是切切实实的亏损!你们dkk的冰箱市场越大,只能制造出更多的亏损,一台冰箱出售不仅没有利润,反而要亏损240马克,这样怎么能行呢?”

    “按照我们市场经济的算法,一个工厂的价值应该根据其当期盈利净额来进行计算。而你们dkk的产品现在出售就亏损,从资产上来计算,自然是不健康的,只有破产或者出售这两条路可走。”

    “怎么能这么计算,我们有5500名员工,七万份订单,一亿五千万的固定资产。到了你们托管局的嘴里,竟然就变成了亏损企业,只能进行破产出售?这是什么道理!”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舒尔茨两手一摊,无所谓的说道:“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你们在腐臭的社会主义下活的太久了,难免会有不适应的镇痛。其实大家根本不用这么担心,dkk即使被出售了,你们还可以到别的企业工作,或者干脆到西德来嘛!”

    “大家都是德国人,在哪里工作不都是一样的吗?”

    ……

    王船夫听着孙磊翻译出来的人群中进行的对话,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很快就抓住了舒尔茨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态度。

    对于这些托管局的西德人来说,东德的企业并不是一个国家同胞们的血汗积累而是一场意识形态战争之后,获胜者所取得的胜利品。

    西德对东德在经济上是完全的征服者,而东德则是彻底的战败者。

    过往的暴力战争中的战败者,尚且可以说出“若被征服者仍然哭泣,则征服者便未尽全功”。然而在意识形态的战场上,失败的一方已经是连哭泣都已经变成了“政治不正确”,那么被征服的东德人又还有什么依凭,能够去保护自己的利益呢?

    纵观德国未来的极端反共政治生态,实际上便是从两德合并开始就种下了种子。

    东德遭遇的可怕经济灾难,成为德国内部的一颗定时炸弹。西德对东德的掠夺,建立在打倒了社会主义这一意识形态的胜利基础上。而一旦在德国承认社会主义并没有那么“邪恶”,则当年西德对东德的掠夺便顿时成了“邪恶”。由此西德便失去了与东德合并的政治道义,这个国家便失去了统一的法理基础。

    王船夫此时所目睹的,便正是这样一幕西德的狂欢和东德的落幕挽歌。

    从91年4月托管局已经死了一个局长,如今东德警察对托管局官员的人身安全自然倍加敏感。从dkk工厂大门旁边就停着两辆警车,荷枪实弹的警察便在一旁虎视眈眈。

    对着工人们解释了一番之后,舒尔茨有恃无恐的从人群中挤出来,钻进自己的小轿车里扬长而去。工厂大门前人群在沉默中缓缓散开,孙磊和王船夫这才算是能挤了进去。

    孙磊显然对dkk已经是轻车熟路,领着王船夫在工厂里灵活穿行,很快就找到了他们的办公大楼。

    略显老旧的水泥办公楼看起来没有什么时髦感,然而换成他们西边的同胞,谁又能想象得到,这里就是这座5500名工人的大型工厂的管理机构呢?

    “米勒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孙磊推开办公室的大门,一个看起来起码有将近两百斤的胖子坐在办公桌后面,手上端着报纸正在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是孙先生,你好。”胖米勒抬起头,看到孙磊和他身后的王船夫,无精打采的打了一声招呼。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王主任。”

    “小王,米勒先生是dkk的总经理。刚才给你看的资料,你们有什么想引进的。技术、设备、图纸,这些找他都是一句话的事情。除非你想整体收购dkk,否则米勒先生都能给你办了。”

    “哦,米勒先生,你好,你好!”

    王船夫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将手伸了过去。一个5500人的大型企业的老总,竟然这么容易就见到了。而且看米勒的样子,好像他的日子过的恐怕并不能算是顺心。

    “你好,中国朋友。你们这次想买些什么?我的工厂里还有十万台冰箱,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一台上好的dkk冰箱,只需要260美元就是你们的了。”

    “这……”

    王船夫听着孙磊的翻译,有些尴尬的连连摆手。

    中美的官方汇率如今已经发展到1:6的水平,黑市的汇率更是始终稳定维持在1:8的价位上,未来几年官方汇率肯定还有的跌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内对金融领域必须严格控制,否则被国际热钱洗上几轮,下场比97年的东南亚好不了哪去。

    和97年金融危机相比,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这么惨烈的下场,原因不是别的,只因为中国人、中国经济,从49年以后,就已经不再是任何其他国家的殖民地了。在我们自己的国家里,中国人可以说一不二。政治上的自主,才是避免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的根本原因。

    书归正转,260美元一台冰箱,也就是进口之后不算关税、不算运输等其他任何费用,成本都要高达一千五到两千人民币。对于帝都社平工资还只有三百五十块的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一个人两年时间的全部积蓄了。

    这样的价格,显然是王船夫不可能接受的。

    看到对方摆手的表情,米勒不由颓丧的坐回了座位上。这个结果并不出他的预料,在两德合并之前,dkk的冰箱哪怕换算成人民币也只需要最多五百人民币,而且还不需要美元充当结算外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西德马克吞并东德马克之后,dkk的冰箱便一台也卖不出去了。

    王船夫和孙磊在米勒对面的位置上坐下来,他看到对方的样子,心里也是一阵阵的难过。然而这都是东德人自找的罢了,谁让他们在这场意识形态的战争中已经一败涂地?

    想来那些各种花式飞跃柏林墙的东德人,也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乡会有这么一天吧。

    想到这里,王船夫强迫自己拿出一副铁石心肠来。他沉吟一番,试探的说道:“米勒经理,我在贵企业的资料里看到你们的情况不是很好。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dkk的生产成本已经上升到无法负担的程度。既然如此,我有一个可以让我们双方共赢的提议,何不将你们的生产线搬迁到中国来呢?”

    “哦?”米勒听到孙磊的翻译,顿时生出了一些兴趣来。

    此时王船夫未来那颗天才级别的商人大脑突然上线,脑海里灵光一闪,鼓起三寸不烂之舌来。

    “是这样的,我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可以提供生产场地、工人、材料和运输等多种资源,dkk则可以提供生产线、技术,设计和管理。我们双方合作,将dkk的一部分高成本部件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去。我们生产的产品,可以以低价提供给dkk采购。这样一来,dkk以德国马克进行采购,其成本完全能够压缩到比现在价格的四分之一还低。”

    “采用我们中方提供的配件,dkk的冰箱价格将完全可以恢复到两德合并之前的水准。”

    听到王船夫这一番话,不仅是米勒的眼神越来越亮,就连孙磊都不由的瞪大了眼睛。

    好小子,我还以为你是个雏。没想到挖起东德的社会主义墙角,你竟然这么熟练!

    别人还是真金白银的拿钱出来收购设备和技术,你竟然想要空手套白狼。而且看胖米勒这副样子,显然对这个提议非常感兴趣。

    问题是托管局出手dkk,是绝对不可能动摇的政治政策。这样一来,dkk的生产线搬到中国,那早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托管局要负债出售dkk,中国转手就能无偿得到dkk的合资资产反正你们自己说dkk不值钱的啊!

    不过dkk这边已经是溺水的人抓住的最后一棵稻草,只要有这么一丁点可能,就一定会去尝试一下。

    米勒搓着手,沉吟道:“王主任,不知道你们对无氟冰箱的技术感不感兴趣?”

第七百四十四章 东德挽歌(四)() 
哪怕是二十年后,王船夫仍然对那次德累斯顿之行记忆犹新。在一次访谈节目里,不由的深情的感慨了一番。

    “是啊,当年我就住在德累斯顿郊区的一个小旅馆里。一个房间四张床,头顶上倒着的是万向的鲁总,脚底下窝着的就是福昕玻璃的曹总嘛。所以我们到现在还偶尔会聚一聚,说起曹总的呼噜声段子,就是这么传出去的。”

    “谁又能想到当年那小小的一个郊区旅馆,竟然会出来那么多的人物呢。吉利的李总,魏桥的张总,长江动力的于志安、鞍钢的李华中,飞鸽的邢起富和二汽的陈清泰。”

    “对的,当年二汽的人还是很有骨气的。不仅商用车搞的好,那时候就已经在谋划进入乘用车市场。在德累斯顿,老陈是相当拼的一个人了。”

    “不过我看到现在有些人,又在鼓吹当年东德搞的那一套了。国企改革当然要改,但是怎么改,我的看法是都不能学东德那群蠢蛋。”

    “我不管这些人是什么心思,有本事你们自己去搞、去闹,别拉着我们这些人做挡箭牌、打着我们的旗号乱搞。我们这些干实体的,都清楚国家稳定强大才能赚钱的道理。真搞到东德的结果,别管你说国企还是私企,都逃不了被人收割的结果。”

    ……

    当王船夫刚一落脚就拿下dkk无氟冰箱压缩机生产线的消息传来,整个旅馆里都沸腾了。

    尤其是他别出心裁,通过合资几乎是空手套白狼,就得到了dkk的投资和采购承诺,更加是让一众中国商人们眼红不已。

    王船夫是来的晚了,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边得到消息再走通门路花了不少时间,实际上德累斯顿这里的行动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

    这些中国商人们确实是收获不小,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最现实的,就是本钱越来越不够用了。

    虽然有中铁建投从中提供贷款,但企业本金和抵押以及必要支出还是要有。这样一来连续几个项目拿下之后,大家手里的活动资金便开始捉襟见肘起来。

    眼看着东德这边一场盛宴正在进入高潮,中国商人们却可能要提前离席。就好像花了大价钱去吃海鲜自助,没等吃到螃蟹,光是蚶子就吃饱了,这还不得心疼死。

    是的,偌大的东德六千亿美元的国有资产,刚刚不过才喝过了开胃酒。一些没有什么利润的小企业和确实经营不善的被关闭和出售,但真正的大餐还没有端上台面。

    dkk这样的只能算是摆盘的开胃小菜,价值超过三亿马克的wbb公司能算的上是一道配菜。艾森腾钢铁厂这颗东德工业的璀璨明珠,才能算的上是够分量的主菜。

    而这些美味佳肴又是如何被端上餐桌的呢?这个穿梭游走于盛宴餐厅之间的服务生,名字就叫做东德银行。

    中国商人们若想能够在这张餐桌上吃回本钱,虽然有了王船夫空手套白狼的方案,但还需要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有明里暗里拉偏架的“服务生”做配合,便在合适不过了。

    “你好,比伊特布罗伊尔女士,我是西德联合经济银行的总裁戴安。”

    东德国家财产托管局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办公楼里,今天被人从里到外清理一空。托管局大大小小的管理人员穿着笔挺的西装,精神百倍的在大门前夹道欢迎。

    而他们如今欢迎的目标,便是这支西德联合经济银行的收购团队了。西德联合经济银行的收购目标,则是大名鼎鼎的东德银行东德的央行。

    “我听说过戴安女士的名字,你之前在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担任总裁。没想到西德联合经济银行能够有幸请到你,我不得不说,你是我们欧洲职业女性中的一杆旗帜啊!”

    “布罗伊尔女士作为托管局的局长,对欧洲女***的意义可比我要大的多了。”

    戴安和布罗伊尔两个“职场女性”稍一握手,互相恭维了两句,便并排向着托管局的办公楼内走了进去。

    在她们的身后,是不断谋杀着胶卷的商业消息社记者们。不论两人今天的谈论结果如何,可以想见,这个匆匆组建、名不见经传的西德的联合经济银行马上就要声名显赫起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