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6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起色……

    别人做生意总是看起来很简单,给苏共干了一辈子的人那里会想到做生意的风险有这么大?

    在全家人流落街头和稍微违反一点自己的原则之间,乌马尔哈孜痛快的选择了后者。

    订立原则的那个苏共都没了,还守个屁的原则。

    “好,我会让夏布坦联系您的。”乌马尔哈孜将徐洪敏的名片,珍而重之的收了起来。

    这样的一幕在酒会之中当然不会是孤例,实际上各种“合作”、“业务”、“参股”甚至是“收购”的行为,在这次中国使馆的酒会上都发生了不少。

    中国人有备而来,打算大肆进入哈萨克斯坦经济领域,这样的信号被明确无误的传达给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一切当然逃不过维克托和马休两人,维克托的嗅觉敏锐,而马休则是见的多了。

    “中国人疯了!”

    马休端着酒,他刚刚消灭了一盘德州扒鸡,这才剔着牙和维克托聚在了一起。

    “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他们就敢投入这么大的资源?就不怕政治上有点风吹草动,到时候血本无归吗?”

    哈萨克斯坦作为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毋庸置疑,再加上本身的资源丰富,当然是有很高投资前景的。然而纳扎尔巴耶夫在国际社会上转了一圈,却只请回了谢夫隆一家国际投资商,是什么原因?

    说穿了,就是政策风险太高!

    苏东坡之后,原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政治局面都是一团乱麻。从苏共一党执政到多党制,以及重建国家体系和面临西方资本的冲击等等情况,都导致很多国家的政坛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

    这种趋势目前正在迅速蔓延,从各加盟国向着东欧各华约阵营扩散,并且愈演愈烈。

    即使冒着风险进行投资,也许今天批准你投资的政治山头明天就被人推翻,然后政敌不仅宣布投资非法,而且还要魔兽投资并且扣留你的工作人员,等着你拿钱去赎。

    反正上台的自由派一个比一个不要脸面,打着目田氏王的旗帜,怎么做都是合法的。

    这是当然了,不合法的那些都在路灯上吊着呢。

    这么一来,虽然哈萨克斯坦目前政局还算是稳定,但谁也不知道这种稳定会持续多久、能够维持中央权力的力度有多大。投资的政策性风险在有了几次失败教训之后,立刻就高的让人无法接受了。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哈萨克斯坦政治风向还没有完全稳定的情况下,中国人哪来的胆量就这么明晃晃的拿出这么多的资源来投入哈萨克斯坦?

    中方这些企业又不是谢夫隆!

    谢夫隆有这个自信、有这个本钱,相信任哪个势力上台也不可能把美国政府的老板之一给踢出局。可是中国人又有什么倚仗,能保护自己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安全性呢?

    面对马休的问题,维克托也是莫名所以。

    “我虽然之前有所耳闻,但这样大规模的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

    维克托比马休更清楚,如今哈萨克斯坦国内究竟是什么情况,所以对于中国人敢于下这样的重注豪赌,也真的是超出他的想象了。

    “查,把这些中国人在阿拉木图的所有行动都查出来。不论如何,一定要把他们的意图摸清楚!”

    因为有阿依曼在旁边,马休和维克托说的是英语,倒也不用特意去再躲开了。

    “这些中国人可不对劲儿,穿的再好也掩盖不了他们那股穷酸味道。”

    马休是真的见多识广,能骗的了哈萨克斯坦人的包装在他眼里却是原形毕露。他一口将手上端着的伏特加喝了个干净,哼了一声说道。

    “下了这么大的力气骗人,中国人总不可能真是来哈萨克斯坦做好人好事的吧?”

第八百三十五章 年轻的优势() 
阿拉木图一片普普通通的住宅区里,一栋有些年月的赫鲁晓夫楼被人整个的买了下来,然后陆陆续续的住进来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中国人。

    他们有的操着熟练的俄语,有的则干脆连普通话说的都还不利索,但每个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脸上闪烁着一双精明而渴望的双眼。

    不过在这些或主动、或被动而来的“淘金客”之中,倒是有一个房间里的住客表现的相当反常,甚至可以说是对那些发财的机会完全熟视无睹,竟然在异国他乡里“宅”了下来。

    拿主意的是一个年轻人,听着说话还有些东北口音。他身旁跟着两个颇为精悍的助理,其中一个还相当精通俄语。只是不见他们去和哈萨克斯坦的官员们拉关系,也不去找门路推销自己的货物。

    年轻人不是闷在房间里一整天不见人影,就是带着助理在阿拉木图的市面上乱转悠。久而久之,各种各样的闲言碎语都传了出来。有的人甚至看上了那个俄语相当流利的助理,想要花大价钱将人挖走。

    如今谁能想到,苏联还在的时候俄语翻译不过是吃一口公家饭。反而是苏东坡了,稍微会喊两句“哈拉哨”的都成了人才呢?

    像这位助理一样会被人误以为是哈萨克本地人的俄语高手,如今市面上根本是有价无市。

    “这是阿拉木图纳沃伊大街最有名的金特了,胡总快来尝尝!”

    长的略有些中亚特色、五官深邃的卡克尔,熟练的用小刀将一根香肠切成了片,然后摆放在盛满了别什巴尔马克的盘子里。

    别什巴尔马克是哈萨克版的手抓羊肉,而金特则是用羔羊肉和牛犊肉混合了奶油的马肠香肠,习惯了这种中亚饮食习惯之后别有一种异域风情。

    纳沃伊大街是阿拉木图最知名的美食街,胡文海在熟悉了哈萨克饮食之后,倒是有些品得其中三味了。

    只是吃了没有几口,他就有些皱眉的将勺子放了下来。

    俄语翻译卡克尔有些发愣,放缓了自己切菜的手:“怎么,今天的菜不和胡总的胃口吗?”

    “不是,卡克尔大哥别误会。”

    胡文海连忙摇了摇头,但还是忍不住吸了口气:“连着吃了快半个月的牛羊肉,有点口腔溃疡……”

    虽然东北人也是吃肉大户,东北菜的分量和口味也很有特色。不过在吃了半个月顿顿都是牛羊肉的哈萨克斯坦菜之后,身体上还是出了一些问题。

    上火、口臭,还真是让胡文海有点招架不住了。

    “阿拉木图周围不缺少耕地吧?怎么蔬菜的供应还这么困难?”

    胡文海这段时间在阿拉木图也逛了不少地方,大巴扎当然是重点调研对象。在阿拉木图的大巴扎里食物供应暂时来说问题还不算严重。各种牛羊肉甚至是猪肉,都是能够买到的。

    除了肉食以外,各种腌渍酱菜和干果、水果也有不少供应。然而唯独是新鲜而种类繁多的蔬菜,在这里却成了相当珍贵的食物。

    哈萨克人和欧洲人类似,新鲜的蔬菜价格相当昂贵,吃的起肉却吃不起菜。然而欧洲人吃不起菜,那是人工昂贵而且土地被用来种植经济作物,属于幸福的富贵病。可哈萨克斯坦土地面积人均至少三万亩,苏东坡之后人工也便宜到了极点,怎么也吃不上蔬菜呢?

    卡克尔是青河的哈萨克族,退伍之后回到家乡,是最早一批与哈萨克斯坦接触的当地干部。对于胡文海的这个问题,他当然是心知肚明。

    “阿拉木图周围是传统的农牧产区,当然不会缺少耕地。”卡克尔苦笑一声,点头说道:“不过整个阿拉木图包括周围的辖区,人口总数还不足两百万人口。”

    “和欧洲因为太贵而吃不上蔬菜不同,哈萨克斯坦是因为人口实在太少,不仅蔬菜供应有问题,实际上在苏联的经济结构中它除了畜牧和石油以外,所有的产品供应都无法依靠自己满足。”

    “嗯……”

    胡文海摸着已经有些胡茬的下巴,了然的点了点头。

    若非是亲眼近距离的对阿拉木图进行过了解,他也实在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事实。

    早就耳闻过苏联内部对产业分工的执着,但毕竟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只有在阿拉木图亲自生活了这段时间,胡文海才真正意识到苏联解体对哈萨克斯坦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铁路到阿拉山口是1990年才通车,而中哈两国的贸易如今也才只是刚刚开始。哈萨克斯坦的整个国家生存需求,都离不开苏联或者说是俄罗斯的工业产品供应。

    哈萨克斯坦人日常饮食中,绿色蔬菜的摄入主要依靠罐头食品,而极少有本地新鲜蔬菜供应,同样也是这一分工的体现。在过去苏联尚且能够发挥作用的时候当然没问题,可如今俄罗斯自顾不暇,哈萨克斯坦人的饭桌上顿时就无以为继了。

    纳扎尔巴耶夫全面倒向俄罗斯,既是政治考量,同时也是无奈之举。

    若不如此,以哈萨克斯坦三条南北走向而缺乏东西走向铁路的现状,恐怕豌豆罐头也要早晚吃不起了。

    想通了这一点,胡文海脑海里隐隐约约算是有了一点思路。他干脆将手里的勺子扔下,然后提起笔将那一闪而过的思路赶快记在了桌布上面。

    ……

    直到阿拉木图夏天的气温开始转凉,胡文海终于等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消息。

    国内刚刚召开的十四次大会上,大会前排出现了一个可以说是“非常年轻”的身影。

    中国不是没有过54岁的部级领导干部,然而付志环以这样的年纪担任起铁道部这样一个重要部门的一把手,仍然还是太过于耀眼了。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实际上反而可以说是毫无悬念。

    从株洲所到总工,一路解决了从电力机车、万吨重载到铁路通信等一系列铁路提速技术。然后下去盛京局搞业务推进铁路货运改革,最后再拉着一票的段局搞大借款和重载改造,付志环的履历可以说已经相当令人满意。从大秦线正式通车的那一天起,但凡是对局势有些敏感的人都知道,这个位置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区别仅仅只是在于,这个位置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被付志环坐在屁股低下。

    然而这几年来,随着白绣线巨大的盈利能力,以及整个环渤海铁路段与东风快递系统的全面结合,付志环走出这一步的预期日期也在不断的提前。

    到了今年的九月,铁道部的老领导因为身体原因主动提出了退下一线。于是毫不意外的,这次大会的前三排里终于是多了一个年轻的身影。

    嗯,在这个位置上54岁真的是非常年轻了。

    以付志环的年龄,如果不能再上一步的话,在这个位置上一口气坐十年都是完全可能的。而如果他在任上铁路发展仍然能保持如今的增速不变,再上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年纪不仅意味着工作年限,同样意味着在工作中的权威。付志环这一步迈出去,作为一直以来的紧密合作伙伴,胡文海这里的格局顿时又上了一个台阶。

    很多的工作和计划,终于可以真正着手推进了。

    到了十月下旬,秋风已经带来了冬天的消息,胡文海在哈萨克斯坦住了足足大半年的时间,终于迎来了一个久候的客人。

    “这位是刘曙光同志,预备担任新成立的中铁西北局集团的总经理。”

    “刘经理就不用介绍了,我可是久仰大名!”

    胡文海有些惊喜的看着来人这副熟悉的面孔,又有些疑惑的问道:“刘经理今年不是应该接任盛京局的位置吗?怎么来了哈萨克斯坦?”

    “我就明人不说暗话了,付书记亲自点了我的将。”刘曙光看起来倒是没有多少包袱,磊落的说道:“阿拉木图这边的条件是比盛京差了太多,不过我有信心能够把它搞起来,所以我就来了!”

    “好,好!”胡文海上下打量着刘曙光,听明白了他话里的潜台词。

    盛京局那里是按部就班,虽然条件好,但多少显不出他的本事来。既然他刘曙光对自己有信心,只要哈萨克斯坦这边打开了局面,回去了当然会得到远超过按部就班的待遇。

    扎根哈萨克斯坦时间短了肯定不行,这就是付志环年龄上带来的优势了。换了上面的是个待不了几年的老人,刘曙光再怎么有魄力敢赌这一票吗?

    “既然来了,那我先给你介绍一下情况。”

    胡文海对付志环安排的人满意的不得了,刘曙光不论是履历、能力还是性格,简直就是给打通哈萨克斯坦这条铁路大动脉量身定制。有了这样的铁腕人物推动这个计划,他算是多少松了一口气。

    “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可能会非常艰巨,哈萨克斯坦的情况及其复杂,我们可能要与整个国家的上层进行一场全面的对抗。”

第八百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