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之巫法无天-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都纷乱、魔都浮躁。我们鹭岛大学……”

    ……

    几个老爷子纷纷开口的争吵,让李简有些哭笑不得,只得苦着脸拼命推脱:

    “几位老爷子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真的不打算在读书了。再说了,我现在都二十五了,高中那些玩意儿我都忘光了,让我在高考,还不如杀了我呢。”

    “谁让你高考了?你只要点头,就是我的关门弟子。你想要学位么?简单。博士学位啥的,用不了俩月就能下来。”

    ……

    “不用高考,来我们魔都文华学院,做我的关门弟子。别说博士学位。你想留校任教都没问题。最多五年,你就能当副教授,八年教授也没问题。而且在魔都,市委书记、文华学院的校长……在魔都各界的人物中。许多都是你的师兄。

    到时候有他们照顾,你就钻研学问就行了,绝对没有后顾之忧。

    去魔都吧!年轻人别窝在海州。再有本事的人没有眼界,也会废掉的。”

    “可是……”

    李简刚刚找了一个推脱的理由,一帮老爷子就能拿出一堆的话给李简堵回去。

    李简无奈了。而一众小辈则彻底傻眼了,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看着几位老爷子那恨不得抄胳膊挽袖子,好像要肉搏pk的样子,哪还有往常那温润如水的气质,哪还有往常面对门生子嗣的威严?

    心中的羡慕嫉妒恨,各种情绪掺杂在一起,复杂的程度难以言表。

    而路雨霏此时却心中满满的都是自豪,看着李简的侧脸,眼神迷离,不由有有些花痴。

    “不愧是我路雨霏喜欢的男人,就是优秀!”

    至于已经把李简当成自己家人的路老爷子、路爸爸、陆雨霖、路晓晓,更是有些与有荣焉的感觉。

    老爷子之间的争夺,直到暗自得意的路老爷子终于收到李简求助的目光,才终于有了转机。

    “都别争了!你看看你们几个老东西,一个个像啥样?争来争去有用么?可别忘了,小简是我老路的孙女婿。别说小简没有进咱们圈子混的心思,就算是有,肯定也是我老路这一脉的。你们操什么心?难道我老路不如你们不成?”

    路老爷子的一句话,终于让几个已经有些急赤白脸的老头儿突然噤声。

    之前他们光顾着寻思李简的天资了,经过路老爷子这么一提醒才想起来,这小子还是路老爷子的准孙女婿!而且路老爷子论身份地位,论人脉,论学识,比在场的任何人都不差。

    就算李简要拜师,也轮不到几个老家伙的手里!

    更何况,李简要叫路老爷子‘爷爷’,如果李简拜入自己的门下,那不相当于生生矮了一辈儿?

    国学圈子可是十分复古的,辈分、传承十分讲究,乱了辈分的事儿,绝对不能做。

    所以,几个前一秒还争的面红耳赤的老爷子们,一下子就没声了。满心惋惜、遗憾的面面相觑好半晌,姜老爷子才终于长长一声叹息后,摇着头道:

    “这辈子无论是学问还是治学,老姜我从来就没服过任何人。但是今天,老路这运气我算是服了。他这个老东西怎么就能生出小霏这么好眼光的孙女,找到小简这么好的孙女婿?”

    “是啊,老路好福气,要是我能有这么孙女婿可就好喽!每天跟孙女婿聊聊天喝喝茶,老来至乐啊!”

    ……

    几个老爷子一个个酸溜溜的样子,让路老爷子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虽然这帮子老头儿之间感情深厚,但正所谓‘文人相轻’,‘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老哥儿几个认识了一辈子,也斗了一辈子,较量了一辈子。从年轻刚刚出道开始,这几个当年被更老一辈视为年轻俊杰的老兄弟,就开始别起了苗头,几十年来这一拨人没少在各方面较量,在各方面互相攀比。

    比文章、比学问、比徒弟,比茶道、笔书法、比棋艺……

    这么多年下来,几位老爷子之间的胜胜负负,都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是,无论哪一方面,还真就没有谁亲口说过‘服’这个字。

    如今几个老爷子虽然服的是‘运气’,服的是路雨霏的‘眼光’,但也是个服字不是?

    孙女婿好,那是因为孙女出色,孙女有眼光,才能钓到这种孙女婿;孙女出色是因为他老子的基因好,是因为老路家的教育好。

    孙女他老子的基因哪儿来的?老路家的教育是谁带来了?还不是老路我的功劳?

    想到这里,路老爷子这个老寿星更加笑的开心了。现在在老爷子的感觉中,自己这个孙女婿给自己涨脸,简直就是今天寿辰最好的礼物!

    路老爷子的得意,让本就心有遗憾的几位老爷子越发的心塞了、越发的不爽了。于是,为了转移话题,为了不让路老爷子继续气人,几个老爷子连忙转换话题。

    “老姜的寿礼咱们欣赏完了,百年‘同兴贡品’的普洱茶,确实精彩。下一个该到谁了?老王,你的礼物是啥,拿出来瞅瞅……”

    “对,拿出来看看,老王家里宝贝多了,不过这家伙属‘貔貅’的,只进不出,小家子气的很。这次也不知道到底掏出什么好东西来!”(未完待续……)

144 潘墨() 
ps:ps:谢谢‘星罡航天’和‘风中笛音’两位兄台的588打赏鼓励,十喜感激不尽。

    听到几个老友挤兑,王老爷子一边慢条斯理的解开手中的礼盒,一边翘着胡子没好气的说:

    “谁小家子气了,尤其是老萧你,最没资格说我了。你哪次去我家里不顺点东西回去,还还意思说?还有老赵你,你家有整整四刀的澄心堂纸,也没见你这只铁公鸡拿出来一张过!我老王就算是在小气,也比你强。”

    ……

    几位老爷子斗嘴间,王老爷子已经解开了手中的这只二十几公分长,大约十公分宽、十公分厚的的绿色锦盒,然后一脸不舍的将锦盒推到了路老爷子的面前。

    随着路老爷子轻轻掀开盒盖,一块躺在嫩黄色锦缎内衬中,上面浮刻着疏竹、花鸟的墨锭,显现在众人眼前。

    看到墨锭的第一时间,路老爷子眼中就泛起了喜意,一边从盒子里小心翼翼的把墨锭拿起来,爱不释手的翻看,一边笑眯眯的说:

    “这块墨我可是眼馋好久了,你这老东西今天总算是大方了一把。好吧,看在这块墨的面子上,以后不说你小气了。

    诶,等等,老何,别抢,别抢,小心抢坏了……”

    几个老爷子都是多年老友,平常出差或是圈子聚会啥的,没少互相走动。再加上感情深厚,互相间也不藏私,反而如老小孩一样,有好东西就会拿出来炫耀一下,所以互相间有什么宝贝,都知之甚详。

    显然,这块墨在座的几位老爷子都认识,所以路老爷子刚刚把玩没两下。就被旁边的何老爷子以‘强抢’的架势,抢了过来。

    然后,何老爷子一边摩挲着手中的墨锭,一边酸溜溜的道:

    “老王这家伙,太偏心了。这块墨我也看上好久了,我去年八十六岁的大寿,你咋不送我?今天赶上老路的生日,他倒是大方起来,居然当做寿礼送出来了。”

    “喂,老何。你讲讲理好不好。你要是不喜欢去年我送的那副‘启功大师’的书法,你就还回来,我还舍不得呢?”

    听到何老爷子这么说,本就为自己送出的礼物而有些不舍的王老爷子顿时不干了,气势汹汹的向何老爷子发飙。

    接着,这块墨锭就成了老爷子们的争夺的宝贝。几乎每位老爷子刚刚抢到手,还没等捂热乎,就会被抢走。

    墨锭在几个老爷子你争我抢中转了一大圈儿,一个个艳羡、不舍的把玩了一番。才终于开始传到已经眼巴巴的瞅了半天的小辈们手里。

    当包括路雨霏、路雨霖、路晓晓、李简、玻璃心三兄弟等所有的小辈都把这块墨锭摆弄了一番后,王老爷子这才开口,对几个小字辈考校道:

    “怎么样,这块墨都认识么?”

    华夏师法。讲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之所以常常被师父带在身边的徒弟被视为最器重,不但是因为感情亲近,更因为时刻相伴,随时都能得到提点。老话说的好。‘学问,尽在生活点滴’。

    而这几位老爷子带徒弟也是一样,每每得到机会。就会提点、考校、教诲一番,教学相长。就如之前品茶,就如之前李简参与的茶、史、名人、国学的谈话,就如这块墨锭的识辨。

    而几位徒弟、子嗣也习惯了老爷子们的教学方法,在之前过手墨锭的时候,观察思考。如今听到提问,正襟危坐,细细回答。

    “这应该是一块古徽墨,墨上的浮刻图案应该是原图。金漆是新描……”

    “从图案风格来看,应该是一块宋墨……”

    “质地、纹理上看来,似乎不是漆墨……”

    几位小辈一番猜测补充后,终于将这墨锭说了个七七八八。不过,小辈们虽然是受几位老爷子的教诲熏陶,但毕竟不是鉴赏收藏的专业人员,他们往常最专注的还是文字、学识,对于甄鉴一道只是稍有涉猎。再加上几位老爷子虽然眼力不俗,但也远远无法与专精此道的真正行业大家相比,所以几个小辈就算是相互补充,最终也只是说了一个大概。并不能让几位老爷子完全满意。

    当三个年纪稍长的晚辈说过,见他们再也说不出新意,王老爷子正想结束考校,进入授课模式的时候。突然发现李简这个小家伙,虽然不言语,但表情淡然,全无冥思揣摩的样子。

    于是,原本对李简就印象十分良好的王老爷子,忍不住念头一转,一脸期待的开口问道:

    “小简,这块墨你怎么看?”

    本来已经闭口不言,不打算再出风头的李简,见人家王老爷子问到自己这儿了,也不好推辞,斟酌了一下说辞后,开口道:

    “既然王爷爷问了,那我就随便说说。是对是错,您老指正!”

    接着,李简伸手指着已经放回盒中的墨锭,继续道:

    “虽然因为年代久远,表面的墨香已经挥发殆尽。但从纹理、触感和密度上推断,我认为,这是被誉为‘墨中神品’的‘松梵’!”

    李简语气笃定的话音一落,几个觉着这名字有些陌生又隐约有些熟悉的小辈还在发懵的时候,几位老爷子的眼睛却亮了起来。王老爷子更是一脸赞许的看着李简,追问道:

    “详细说说。”

    “宋朝制墨大家层出不穷。徽墨更是达到鼎盛。黟县、歙县、新安成了当时最大的名墨产地。

    黟县名匠张遇,首创‘松烟墨’,其子张谷,其孙张处厚,三代名家。所制墨锭加入麝香、金箔,被称为‘龙香剂’。

    沈桂以松脂、漆滓烧得极黑的烟,名为漆烟,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他是漆烟墨的创始者。

    吴磁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曾得宋孝宗犒赏缗钱两万的奖励。

    ……”

    说到这里,李简顿了顿,再次将手指指向放在桌上盒中的墨锭,继续道:

    “然而,宋朝虽然名墨叠出,名家无数。但要是说这些人中最有名气的制墨名家,还要说是歙县的潘谷,号称‘墨仙’。

    而这位墨仙最有名的墨品,就是‘松梵’和‘狻猊’,据说‘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被誉为‘墨中神品’

    因为‘墨仙’的墨,让他成为当时文人追捧的名家。当时诗词大家苏东坡的一首名为《孙祖志寄墨》的诗,写的就是他和他的墨。

    ‘珍材取乐浪,妙手惟潘翁。’、‘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

    后来,这位‘墨仙’因为醉酒溺毙,苏东坡又写了另一首诗悼念他‘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能与鼎鼎‘诗仙’李白共入诗句,可见苏东坡对这位‘墨仙’的推崇。

    而这墨锭,从质地、纹理,以及几乎但不可闻的松香,我确信是‘墨仙神品’,‘松梵’无疑!”

    李简一番引经据典,一番有理有据的论证。彻底震傻了一众小辈,看花了路雨霏的双眼。而众位早已经知道这墨锭底细,早就对李简刮目相看的老爷子,眼中的赞赏之色更加浓郁。

    甚至当李简说完,几位老爷子都忍不住鼓起巴掌来。

    作为‘主考官’的王老爷子更是高高的翘起了大拇指,不吝自曝其短的道:

    “小简,你是这个。至少在甄鉴方面,比我们几个老家伙都强。我当初刚刚在南都淘到这块墨的时候,只是知道这是块古墨,是松烟墨,应该是宋朝的。但是不管是我,还是这几个老家伙,没有一个人能叫的准。

    后来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