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星球博物馆-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不多,是电磁悬浮,里面有电池。”

    现场还在继续来人,这乍一看整个现场都有十几个了,后续的人进来之后,跟饶鑫一样,一开始都有点拘束。不过等听大家说过几句话之后,又开始加入到大家的谈话中来,他们之中的职业更复杂,有大公司的白领,钢厂来的技术员,还有战斗机的驾驶员,最后最让人惊讶的是,这家公司还请来了以为宇航员——他都是上过新闻的,这位姓孟的宇航员刚刚进来的时候,饶鑫和那个搞核物理的一眼就认出了他。

    原来大家的心理还只是有点好奇,现在都有点开始热切起来了,从这阵势上来看,说让他们去代表国家接见外星人他们都不会觉得惊讶。而这家公司开的会,内容到底会是什么呢?

    会议开始的时间是九点半,九点二十八分的时候,沈长文走进了公司,然后颜雁和陈舍开始请大家进入会议室。全部与会者一共是十六个人,加上青蓝公司的四个,一共二十个人。这里的会议室原来看着还算不小,等这么多人入座以后,房间一下子就显得狭小起来。大家各自移动了好几次座位,才勉强坐下。

    沈长文亲自主持这次会议。

    稿子是搜救队提供的,他之前也看过了两遍。还有一些技术性的说明文件,何雨晴正在按照人头,给每个人分发特定的东西。在发到每个人手上的时候,都会小声的交代一句:“内容保密,不能换着看。”

    饶鑫拿到稿子的时候,很不好意思的问了一句:“不好意思,有没带眼镜过来,请问能把字打大一点吗?我看不清。”

    发文件的姑娘对着他点点头:“那你稍等,我待会去给你打印。要几号字体。”说完对方还用手给他写了几个,他指出一个能看的清晰的,对方就离开了。

    沈长文宣布会议开始。

    “嗯,这次会议室一次保密会议,保密协议还没打出来,会后大家补签一下。如果有疑问,可以现在去看合同,我们可以等,没有疑问的话,会议现在就要开始了。”

    大家互相看了看,没人说话。保密合同的电子版饶鑫之前已经看过了,他当然不会有什么疑问。就像那位玩具厂的人说的,对方给了钱了,花钱请你来说几句话,保密当然可以要求了。

    “这次会议是一对多的会议,会议主要会分成几个议题,每个议题由你们组成小组来进行讨论。一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大概是十几分钟,议题的内容以及讨论范围,在你们手上的文件里,每个人最好按照规则提问和回答。”

    “同一个议题下的小组成员可以互相看其他组员的文件,方面大家了解其他成员都擅长什么领域。嗯……我现在说一下1号议题讨论者,我直接说名字,希望不会冒犯到大家。冷刚,钱一行……”

    沈长文念了四个名字,那四个人都站起来,然后又跟其他人交换了位置,他们拿着手中的文件纸,互相交换着看了之后,就开始小声的说起话来了。

    第二个小组很快也出来了,饶鑫看到那个玩具厂的和宇航员被分到了一个组,他不免有些好奇起来——到底什么话题,会让这两个领域产生交集。

    第三个小组中就出现了饶鑫的名字,和他在一个小组里的,还有那位核物理专家,另外还有三个不知道身份的。不过半分钟之后,饶鑫都知道了,他们分别是语言学教授,程序员,以及一位营级士官长。

    饶鑫的文件还没有送来,所以他只能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是写小说的,之前写过两本科幻小说,内容都是跟外星人有关,这大概就是找我来的原因。”饶鑫的文件没有到,但从其他人的文件上,他还是知道了他们这个三号议题的内容:“根据以下资料,来推演该文明和地球现有武力发生冲突时,双方可能出现的武力博弈过程。”

    这时候,刚才那位姑娘给饶鑫送来了他的文件资料。他快速的翻到后面的具体内容,眼前出现了打断的文字描述,以及素描特写。

    饶鑫只是看了一段开头,就一下子沉迷进去了,在他周围的其他几个人,也都看的入了迷。

    五分钟后,饶鑫看完了属于他的那份,他的资料中,大部分信息是在描述一个空间站,其中各个功能区的布置,以及空间站外围的状态。他边上的程序员轻轻碰了碰饶鑫,然后示意俩人换一下资料,饶鑫欣然接受了。

    那位程序员手中的资料就没这么简单了,是一大段一大段数字以及代码,饶鑫只是大学时接触过一些编程知识,并不懂这些代码意味着什么,只随便翻了几下,确定自己看不懂之后,又把手中的代码和语言学教授交换。

    那位教授手中的资料更邪乎,如果说代码好歹还是英文,他多少能理解一些的话,那这位教授手中的东西,看着根本就是天书。完全就是一大段一大段的陌生符号,不知道是地球上哪种语言,还是考古从哪个坟墓里挖出来的。这些语言中已经被教授简单的划出了许多的圈圈和下划线,看起来就像是一些标记。

138 武力评估和社会形态推演() 
相比较起来,核物理专家手里的内容要容易理解一些,是一些物理的反应程式,以及许多陌生设备的素描图。

    饶鑫好歹是写科幻的,他认真的看了一会,不难看出这是反物质湮灭、几个典型的轻元素核聚变、以及电磁效应的描述方程。

    最后看到的那份资料是那位穿着军装的士官长的,比起其他人的来,他手里的东西倒是简单直接——一把剑,下面写着假设的武器参数以及精度。后面的则是地球上的许多常规武器,包括军用步枪,*,坦克以及一些飞行器。

    然后大家面面相觑,在一阵谦让之后,士官长率先发言,毕竟就这个议题来说,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嗯,我大概都看了一遍,结论很简单,真要打起来,如果只应用资料上的武器,我们没戏。”

    “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很简单,我们的*没办法锁定对方单个人,也没有显著的攻击目标,目标区域也不存在卫星引导定位——而任何企图定位的行为都会被对方发现并反制。”

    “另外,那是他们的地盘,对方都会飞。我们遇到他们,就跟冷兵器时代步兵遇到骑兵一样,只能原地困守,没有主动出击,控制战场主动权的能力。而且就算是防守,我们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对方的那种会飞的剑,只从速度上来看,威力可以看成是炮弹弹片,而且是精确制导的炮弹。除了躲在坦克里的几个人,其他人没法保护自己。那种环境挖工事作用也很小,而且资料上也说,那些剑也可以用来摧毁工事——不管你躲在哪,都会被对方找出来。”

    士官长的发言基本上代表着大家的意见。五个人当中,只有程序员不是很赞同。

    “如果仅仅从武器角度来说,也许就像这位长官说的这样,我们没法打。但是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没有,我们到了二十一世纪,战争的主要模式是什么?还是比拼武器的素质吗?现代真正首先注重的就是信息化,什么是信息化,就是在对手最薄弱的环节压制住对手,让对手原本拥有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

    “我手上的资料,大家应该都看过了,如果是懂编程的,应该大概能猜到是说的什么,不懂的,我这里也可以简单说明。”

    “它是一种身份信息验证协议,这个协议的作用,就是在甲方提出申请之后,乙方同意申请,并开放权限。在此之后,甲方不断提供位置以及运动信息给乙方,确定这个权限能够正常执行下去。资料上说,这些人可以是通过电磁波来进行通讯,以及远程武器控制——这个协议就是这种会飞的剑的控制模型。”

    “也就说,这种剑看起来像*,但它不是*。*发射出去之后,即使失去了指挥定位,自身依然可以靠自带的目标识别系统将任务继续下去。而这种飞剑——只要它的通讯被干扰,那它就失去了控制,变得完全没有威胁。”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发生战争,前期我们处于劣势这是一定的,但还没有到完全没有抵御能力的地步。依靠干扰雷达,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建立起一定范围的安全区。如果对方没办法对我们安全区实施其他形式的打击,我们就能不断扩大影响范围。”

    “当然,我对军事并不是很了解,干扰雷达具体能够在多少范围内实施有效的干扰,我们的战斗目标是什么,这些都不知道。”

    程序员的话让士官长很受启发:“电子战!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按照现有军用雷达的功率,一座雷达完成几百公里的信号屏蔽问题应该不是很大。”

    饶鑫做了一点补充:“说到战斗目标,我有一点想法。资料里提到,这个星球上,是靠无线供电来维持能源的,那肯定存在电力生产装置。我们只要找到这个装置,捣毁它,那大部分人的电力来源也就被切断了。现代战争都是从一个国家的电力设施开始打击,按照这个逻辑,他们的电力生产和传输装置,也应该成为首要的目标。”

    核物理专家对饶鑫的这个意见有一点反对:“电力传输装置可以打击,但是电力生产装置却是万万不能。这是聚变反应炉,其中生产能量的速度,相当于每分钟炸一颗*。对于我们来说,进攻这样的设施风险过于庞大了。”

    语言学教授点点头:“从资料上来看,整个星球上,设施的建设方和使用方,是两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文明,没有必要一概而论。仅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我们作为假想敌的文明是不具备现代化战争的意识,以及战术战略能力的。他们的词汇丰富程度仅仅相当于原始社会,语言刚刚成型的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跟他们生活方式极为单一,有着密切的关系。”

    讨论很快变得热烈起来,大家一边听,一边把自己觉得合适的理由都记录下来。按照他们接到的合同中的要求,每个人在会议之后,都要单独出具一份报告,青蓝咨询会根据报告的质量,来给每个人发放余款和一些额外的奖金。

    半个小时后,这个议题大家都觉得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他们让那个士官长去给沈长文报告,申请这个组解散,所有人进入下一个议题。

    饶鑫接到的第二个议题,内容是现有的飞人文明他们的社会形态推演——包括他们为什么会丢失技术和知识,可能的原因有哪一些;还有如果在不干扰的情况下,他们的社会形态会如何继续发展。

    相比起第一个话题,饶鑫在这个话题上更有一些发挥的余地。

    在第一点上,饶鑫提出了一种假说,他认为对于高等文明而言,丢失技术和知识本身,可能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行为。

    因为从整个星球得到完整的维护这一点来看,这个文明对现有的状态是有所准备的。这个星球的形态和所有飞人的身体,都不是完全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不会产生空心的薄壳星球,更不可能进化出可以利用电磁波的碳基生物。

    也就是说,这个文明达到现在的这种状态,是经过长期设计和执行的结果——这甚至就是文明本身的目的。他们建立了这样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世界,然后彻底阉割掉自身的知识——以期望达到某种永恒。

    就这一点而言,饶鑫的态度是很乐观的,他觉得该文明不是因为遇到了什么困难和灾难变得愚昧,而是他们的文化中,在主动追求达到这种状态。

    在第二点上,饶鑫却又悲观起来。

    人死了可以克隆重生,燃料可以从外太空自动运输进来,但饶鑫觉得,一个封闭的文明再怎么尽善尽美,最后整个系统一定会走向崩溃的边缘。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越复杂的系统,容错性就越小。尽管资料中描述的这个文明看起来已经足够的简单——但饶鑫觉得还远远不够,因为他没有考虑到一群愚昧的人本身,对这种生态会产生反作用。

    这些资料中当然是没有写这个世界遇到困难,搜救队是去拯救他们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饶鑫的这种悲观观点,是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猜到了答案——因为这种崩溃的场景已经出现了。飞人们攻击运送燃料的飞船,这就是系统无法承受的错误发生点——估计当初这个文明的设计者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现在这样的结果。

    在这种热烈的讨论中,一个上午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饶鑫出去吃饭的时候,心情还颇有些意犹未尽。

    就像那个玩具厂的人说的那样,吹吹牛b就能拿好几千块钱,这样的好事做梦也不敢想。

    饶鑫倒也没这么low,他只是下意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