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星球博物馆-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搜救队曾经有过这样的担心,因为升天境所属的星球,只不过是整个生态链条的一部分,既然存在飞船飞出去取燃料,就必定存在相应的制造和储存点。

    虽然按照管理员的说法,其他地方都是不可能住人的,但从升天境的大部分人,对“化虚境”的神秘向往来看,也不排除曾经有人去过其他的这些地方。如果其他地方环境也遭到破坏的话……那他们这次任务就变得复杂了。

    现在看来,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那还有几天结束?”

    “56个小时吧,叶夫根尼已经看完了整个过程,就在你们过除夕的时候……现在正在往回赶。”

    “那,叫我过来是为了……”

    “下一个任务。”

    听到这个词,吴小清拿起水杯,浅浅地喝了一口。

    温度热的刚刚好,不到发烫的程度,但喝下去的时候,从嘴里到胃里却都能感觉到和煦的热量。热水让他全身的紧张稍微放松了一下,可放松了没几秒钟,他的腿又忍不住开始抖了起来。

    “现在别激动,”搜救队说,“暂时只能告诉你,我已经基本确定了这次执行任务的意向,但是具体的方法,我还需要考察。”

    吴小清点点头:“有事你就说吧。”

    “其他的我还不能跟你细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搜救队道,“这次我们会分开,你需要单独行动。”

    吴小清沉默了一下:“我可以吗?”

    “我不知道,”搜救队道,“因为你这部分的任务,可能是三个任务里,信息量最少的。”

    “三个任务?”

    “具体再跟你解释,所以我之前跟你说了,这次情况很复杂。另外两个任务会由沈长文和叶夫根尼负责……具体的细节,还是等过完年,找他们一起过来商量。现在找你过来,是为了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看一下你的手机。”

    吴小清打开手机看了,发现手机正在自动接收一个软件。

    吴小清所有的权限,包括电脑、手机、公司账户……都是跟搜救队共享的。

    这些东西中,尤其是手机,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搜救队在用,吴小清使用手机最常用的操作,不过就是在它没电的时候,帮忙插一下电源充电而已。

    大部分时候,他手机上的信息,都是以字幕的形式被转发到眼镜上的,时间长了,吴小清很多时候都会忘了自己拥有一个手机这样的事实。

    现在,单独在手机上传送一个文件给吴小清,这显然是一个异常的信号。。。

    因为按照搜救队一直的保密原则,所有可能涉及任务的信息,都是严格保密的,就是需要进行讨论,信息源也会严格被搜救队控制,通常只展示,而不保存。

    别说是搜救队直接出示的任务信息,就算是青蓝咨询内部,跟任务关系紧密一些的相关资料,都会按照公司绝密的管理标准来进行管理。

    任务结束后,所有资料都只会在搜救队那里做一份留存,其他在公司电脑上的资料副本都会请公司技术部门做专门的彻底删除处理——直接物理销毁硬盘。至于纸质材料,更是会在公司内部先彻底粉碎,然后彻底焚烧。

    文件解压过之后,大概有一百多m,里面都是寻常的excel文件和音频文件,还没有做专业的保密处理。但是在打开之后,吴小清很快就意识到,这些资料的内容不是一般的敏感。

    excel里是一张巨大的表格,下拉式的,一共五列。

    其中两列很容易认,是中文和英文。吴小清看到第一个中文词,是你好两个字,第一个英文,是hello。这两个词处于同一行,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同一个意思,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在这一行的第三列,出现的是一长串数字,是只有0和1的数字组合。这很可能意味着是某种机器语言,而第四列,出现的是一种完全陌生的字符。

    吴小清尝试着去复制字符然后去搜索,却在操作的时候发现,原来最后那些字符每一个都是贴的图片。

    第五列是音频文件的连接,打开之后,吴小清听到从手机里传出了一个陌生而清晰的发音。这声音是吴小清自己的声音——也就是说,是搜救队录的。发音很短暂。

    自从短暂的跟着叶夫根尼学过几天俄语之后,吴小清曾经短暂的了解过全世界主要的语言,其中还包括他们此前接触过的三个任务中,其中几个文明主要使用的几种语言。

    在这一次的任务中,对升天境的语言分析就在项目咨询会上专门提出来过,对最后做决策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吴小清知道,要了解一个文明对世界的了解程度,很简单也很关键的步骤,就是先了解他们语言。

    升天境曾经被认为是一个高于地球的文明,因为他们的技术有太多地球人感觉到不可思议的地方,但是通过对这个文明的语言分析,最终确定了这个文明的浅薄。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回头看地球文明的历史,其实从古至今,一路走过来,在知识不断爆炸的时候,语言本身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进化。

    这一点用英语的词汇量最能说明问题了——1604年的出版的《英语单词字母顺序表》中,整本书不过120页,全部的词汇不过3000个,因为古代的生活信息量很小,3000个词汇基本完全就够用了。

    而到了现代,常用的词汇量也接近了一万多,算上不常用的六万多词汇,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词汇量会达到七万。而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的总的英语词汇,数量超过了60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专业领域才用的到的特别词汇。

    而当时对升天境语言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修者平均使用的词汇不过数百个——这几乎就是原始文明的级别。如此小的词汇量,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文明很浅薄,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升天境的生活环境实在过于单调。

    吴小清注意了一下文件最右边那个下拉按钮,它很小。

    这说明整个文件很大。

    整个文件并不是按照字典常用的首字母来排列的,吴小清看的出来,排列的方式显然是这些词汇本身的使用效率。比如第一行的你好,再下来,是姓名,称呼,代号,友好,文明,危险……

    吴小清简单的浏览了两个页面,眼中看到的都是更多的词汇,这些词汇每一个都跟上面一样,有着彼此对应的部分。一个中文,后面跟着一串英文,后面跟着一串数字,再是一张图片,最后是一个音频。

    吴小清突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他直接把按钮手动控制,拉到了最底层。

    五列内容之中,只有第三列的那串数字依然存在,但其他四列,都消失了。

    吴小清伸出两只手指,分别指着这串数字,和空白的第四列问道:“恐怕他们就是我们需要拯救的目标了吧。”

258 给出这个表格的文明() 
“说说你的想法吧。”

    印象中,这是搜救队第一次让吴小清来说他的想法,在此之前,几乎所有对他说过的话,都是命令,或者是带着建议口气的命令。

    这或许是因为以前的吴小清本身是没有想法的,就算是有,也很朴素。

    无论如何,真正在一次任务开始之前,让吴小清表达具体的想法,搜救队还是第一次给与这种待遇。

    首先,这五列信息四列都是文字信息(数字显然可以被当成某种文字来看待,特别是二进制),最后一个音频,显然是用于解释第四列陌生的图片文字的。

    刚才在看前几页的时候,吴小清就注意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第三列和第四列的文字,都是严格一一对应的,就跟第一列的中文,和第二类的英文对应一样。

    因为中文和英文所属的文明在地球上已经极大程度上完成了融合,基本上所有的概念都会有对应关系——想象一下,如果回到中国的古代,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之间,肯定就很难做出这样严格对应的翻译表,恐怕就某个词具体的含义,都要仔细了解之后才能下最后的判断。

    这种词汇之间精准的对应关系,往往就体现了文明之间的理解交流程度。

    而在表的某些选项里,比如地球上常见的动物词汇,牛,猪,羊……就很难在第三列和第四列里找到对应的单词,在表格中,那些要么就是简单的空白,要么就是某种含混描述——一种有着四条腿,头上长角的动物。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目标文明和地球文明之间存在着生态上的巨大差异,在地球上猪牛羊,显然不可能在另外的世界,也有同样形态,同样社会效用的动物存在——真要是存在,那才叫见了鬼。

    而同样,在接下来,第一列和第二列中,也有间或空白的所在。这都说明对方的世界里,显然也存在着地球不能了解的存在。

    本来,不同的文明之间,完全有着不同的词汇,存在大量陌生的概念,才是最正常普遍的形态。

    即使是人类,属于同一个物种,在同一颗星球,彼此之间还有同一个祖先,彼此生活的环境也是类似的,但是相隔数千里之外,恐怕彼此之间就很难通过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了。

    西方同属字母文化,这种隔阂还好处理一些,如果是东西方碰撞,那往往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交融,彼此才能对对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刚开始见面聊的时候,恐怕只有打手势了。

    在现代的全球化经济体系建立之前,全世界各个地方其实都是各过各的,彼此之间的社会文化也是千奇百怪。

    中文和英文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不难理解,但是第三列的数字,和第四列的陌生字符之间,同样存在着对应,而且,在地球的语言出现相对他们陌生的词汇时,他们也保持了一致的空白,这就很有意思了。

    很大程度上,这几乎就可以说明,这第三和第四种文明,本身就和中文和英文一样,是彼此交融在一起的。

    但是直接看到最下面之后,这种判断又出现了异常。

    中英文之间的对应关系严格来说也不是完全的,在这张表格进行到三分之二的地方,中英文之间很多科学上的术语,高度稀少的专业词汇之间,已经开始出现了空缺。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国和整个英语系文明之间即使存在交流,这种交流也是存在延迟和滞后效应的,加上现代科研体系分工都很细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面面俱到。

    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可能中国人发现了某个全新的概念,而英语系还没有发现,或者没有重视,或者关于这种现象的专业名词还没有被国外学术体系认可和收录,就会在第二列里出现空缺,反之,则会在第一列里出现空缺。

    而接着看下去之后,第三列和第四列的信息对比,就开始有意思起来了。

    中英文几乎是在五分之一之后的同一片区域,集中陷入空白的,也就是说,在这片区域之后,地球文明被第三列的c文明,以及第四列的d文明,甩开了差距。

    对方的认知体系,或者说,概念体系,已经在这一领域出现了大量地球上不存在的东西。但从最底层再往上拉,反过来看的时候,很容易就发现,cd两个文明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整张表格9成的时候,开始消失了——从这个区域开始,d文明陷入了停顿。

    如果文明c存在着文明d完全无法用现有词汇进行描述的某种存在,而相反,文明d的所有词汇,都可以在c中找到对应,那在数学中,d就意味着是c的真子集。

    这就已经非常能说明问题了。

    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对应关系,首先就可以说明两个文明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而存在真子集,则说明这种彼此的联系存在着高低的差异性——一个认知程度更广泛的,以及一个相对狭窄的。

    这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了,是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让两个文明产生如此小范围,但又真实存在的某种差异。

    这种差异并不是前面两列,中文和英文之间,在细节上的彼此错漏,甚至,从前面严格对应的关系来看,c文明和d文明之间,在存在对应的范围里,对应的精确性还远远高过中文和英文。

    中英文里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对应多个词,或者多个词对应多个词的现象,这是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决定的,这不奇怪。就比如说形容专心的成语把,从中文里能一连找出几十个长短不一的词语来形容,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心无旁骛……

    但吴小清发现,c文明和d文明之间,似乎就不存在这样的现象。从这一点来看,吴小清还一度怀疑,c也许只是d文明词序的某种排列标记。

    但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