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婆是工程师-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腼腆的笑了笑。既然他并不看好伊尔库斯克的中国小贩,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像钟皓凯之前做的现在正在做的,直接从国内招募人员。

    普加乔夫别西卡重工明面上的注册资金并不多,但它能操纵的资金却是巨大的。如果许以厚利那么国内的那帮弄潮儿一定会蠢蠢欲动。

    1997年俄国有了新的法令,该法令重点打击了国际倒爷。实际也是倒爷活该,中国的一些商人见有利可图便在莫斯科兜售假货,愤怒的俄国商铺甚至挂起牌子“这里没有中国货”,一开始对于中国人雪中送炭的供给轻工业品的好声望活生生的被中国倒爷改变了。

    实际上图瓦的总统也知晓了这些传闻,最初他不得已戴着有色眼镜看到这对来自中国的兄妹,若不是老战友普加乔夫一个劲的保着,兄妹俩不可能轻松顺利的进入图瓦投资,同样的也很难整合全图瓦的大部分工矿企业。

    时代到了这个时候,对俄贸易已经开始由大公司承包,德新公司便是如此。表面上这是中国的德新超时代公司在和俄罗斯的普加乔夫别西卡重工深入合作,实际上这两个公司是一体的。新法令没有影响公司的各种货物的运输,而且现在多为铁路运输,边境的货物吞吐量越来越大。

    图瓦总统热情招待了楚华等人,双方的会晤更像是政府之间的交流。为了打消总统的顾虑,楚华称兄妹俩的投资是被领事馆所支持的,一切为了中俄友谊。冠冕堂皇的话说完,总统很清楚接下来的事,或许时代更迭没法改变,这个公司正在试图接管图瓦的一切。

    楚华根据兄妹俩的想法指出,如果一批来自中国的建筑工和钢铁工人抵达,那么基础建设的速度会更快。“他们两个很诚实可靠,那两个孩子可是少有的天才,如果您同意下一步的计划,那么当工人抵达我们将马上开始修路和基础建设计划。而且他们两个人的意思,这些钱算是投名状全部由普加乔夫别西卡重工提供。”

    当楚华和总统谈笑风生之时,兄妹俩带着安全藤帽还蹲在钢铁车间。

    工人们喊着号子,整个车间的温度高达四十度,很多工人光着背在劳动。这种工业的震撼早已令杨桃震颤不已,她从小接触的是这个,重生之后喜欢的还是这个。

    “你和别的女孩不一样,你的心态更像给男孩,说实话这些铁水我看着确实非常热血沸腾。”大明自言自语道。

    “是啊,按照未来的词汇这叫女汉子呢。而我毕竟不是小家碧玉的女孩,我更坚强。”

    第一批钢板已经运到了新西伯利亚,这些优质的材料立刻被卖掉,之后当地的销售商四处打听,已经有几位不远千里的抵达了这偏僻的克孜勒。

    普加乔夫晓得以貌取人的道理,会见这帮客商就由他来处理好了。

    总统那天和楚华谈了很久,甚至谈起了图瓦共和国的历史。他的党派是目前最有民意的政党,加之普加乔夫的入伙,新的基建许诺已经招募工人使得支持率再一次飙升。他已经决定同意兄妹俩的请求,新的会议他同意招募一批来自中国的工人。

    “你们两个孩子的野心非常大,你们是想把我们的共和国全部变成你们的公司,难道你们也想做图瓦的总统么?”

    大明坦白道:“我对总统的地位没有兴趣,我是一个商人,我是一个势利之徒。我和妹妹经历了很多危及生命的事件所以更懂得权势的重要性,我不会觊觎图瓦的权力但我会扎根在这里。我们会出让一笔财富让所有的图瓦共和国的公民富裕起来,工业联合体只是一个开始。”

    总统已经完全猜透,或许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招收工人远赴俄罗斯的行动已经开始,首先是在德新公司内部招募,凡是愿意前往俄罗斯的工人月薪都将高达一千美元,也就是八千七百人民币,很快第一批工人一百人乘坐飞机直奔伊尔库斯克,接着乘车抵达了克孜勒。

    九月底,一批来自中国东北的石油工人和筑路工人抵达克孜勒。

    石油工人暂时充当钢铁工人使用,待到国庆节,新来的二百位中国钢铁工人使得公司恢复正常的产能,同时李斯特万卡镇的工厂又做好了两个超级高炉,这些抵达后立刻安装完毕。

    下一步就是伟大的挖油计划了!

第二百五十章 寻找石油() 
石油计划紧张的启动,杨桃还记得那位哈丹巴特老人,他所在的村子哈伦卡就有冒泡的沥青湖。

    这几天大明一直在研究地图,图瓦共和国自制的地图上标注着哈伦卡村,可拿着扎规一量,沿着叶尼塞河走居然有一百二十公里。沿途上还有几个村子,据说这里一开始还有公里,到了后面完全是土路。

    即将出发了突然一个姑娘闯入两人的别墅。“索尼娅姐姐你怎么来了!”看地图的两人猛的抬起头,杨桃喜出望外的喊着。

    索尼娅这一身打扮俨然一个探险者打扮,她将随行背包放在带上毫不避讳的说出自己来的初衷。索尼娅很有冒险精神,从去年的打猎事件就可以看出,一听说这对兄妹要去挖石油她就屁颠屁颠的来了。

    “你们究竟要是那里挖石油?究竟是哪里?这一带也有石油吗?”她这是刚下车,但好奇心驱使她精神亢奋,大明看着她不好说些什么,直接指着桌面上画的几个叉叉,称这就是潜在的油井。

    “跋涉一百二十公里,部分公里部分土路,道路颠簸可能还要住在牧民家里。”大明遗憾的说着,他其实很讨厌这样糟糕的路宽,为了妹妹的计划忍耐吧。

    初来乍到的索尼娅马上和杨桃玩在一起,中午三人又被普加乔夫喊去吃饭。

    时间非常紧迫,兄妹俩商量过如果在一周内挖不到石油那就暂且搁置,虽然杨桃认定这一带一定有石油,但若真的挖不出也没有办法。但是筑路工程已经开始,这帮筑路队的三十多人已经被打发去修补克孜勒公路了。

    钢铁厂也有新的任务,现在开始生产铁轨。由于俄国使用的是宽轨,所以新的标准公司招募了俄国顾问。未来的铁路会连接到西伯利亚铁路,但在筑路前首先得搞定一大批铁轨。

    要想富先修路,筑路队绝得给克孜勒的公路铺设上一层柏油是极好的,而柏油就是沥青啊,材料就在一百公里外。现实的迫切性就更需要兄妹俩找到那处沥青湖。

    挖油计划,由于这里距离秋明油田区并非很遥远,普加乔夫已经采购了一些油井材料,比如重要的钻头。一辆卡车将钻头和油井各种零件运抵,这些货物由木箱包装着存放在仓库里。

    普加乔夫点着香烟做着春秋大梦,他幻想着挖到石油也能成为石油大亨,虽然现在的油价区区一桶十美元,可估计开采一桶的成本只有一半。石油产业不必其他,这些几乎是坐享其成,一旦挖到石油就搞输油管道,最后只要数钱即可。

    杨桃则没有他那么乐观,而且计划上也和他向左。出发前见到轻飘飘的满面红光的普加乔夫,仿佛他觉得石油是手到擒来。“你太乐观了,如果我们不能在一周内挖到石油那就只能暂时搁置,我只是猜测有沥青湖的地方一定有油田而已。倘若我们挖不到油那就只能跑到秋明州了。”

    “你的预测从来都是正确的,别西卡我非常相信你。”他耸耸肩,出发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你只要一周的时间,可你也要清楚挖油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你为何要这么短的时间?”

    “因为我们要回国一趟啊。”杨桃遗憾的说,她和哥哥已经把时间规划的非常精细。现在的工程进展非常迅速,高薪刺激这帮工人他们没有磨洋工。之前已经和家人许下承诺,十月份必须回去一趟,这不仅仅是和家人团聚也是因为会有大事件发生。随着十月的到来,她越来越担忧港股和房地产的事,就丁鑫那个情况,他的资金链将岌岌可危。

    “你们尽可以回去,这里有我和尼古拉负责,我们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不是?你和我的女儿就像姐妹,你应该相信我。”

    “我当然相信您,所以我们马上行动吧!但愿我们第一个钻头就能钻到石油。”

    新的车队启程,向导则是共和国派遣的,目标哈伦卡村。

    十月初气候转冷,向导称一旦西伯利亚寒流降临那么一定是一场大雪。一定要在大雪前挖到石油!杨桃和大明忧心忡忡的给予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可一路上索尼娅却一场兴奋。索尼娅为了这次出行刻意请了假,在她看来这个可比学习有意思。

    车队沿着叶尼塞河行进,中途就在一些小村镇休整。

    阿列虎卡镇,区区八千人的小镇,或者可以称呼为一个小村,叶尼塞河在这里拐弯,过了桥继续向西才是哈伦卡村。夜里就在这里过夜,一些随行工人就在车里睡觉,有些人则搭建帐篷。

    “你们检查一下货物,这些**可不能出现状况!”普加乔夫比兄妹俩更操心,就像猎人非常爱护自己的猎鹰,而这些零件状态的**就是他的猎鹰。

    楚华跟随而来,他带来了方便面。随行的俄国工人都在吃大列巴,这东西有些酸不太好吃,中国的孩子还是吃面吧。饮食是简陋了一点,但是探险就不用奢望美餐,杨桃没有任何怨言。

    几个图瓦工人买了牧民的两只羊,宰杀好后就架在篝火上烧烤,之后所有人都吃到了美味的烤羊肉。楚华想的周到他连孜然也带来了,但好东西也就兄妹俩可以享用。

    村民对这一行人非常好奇,村长询问出了什么事,随行的政府官员稍微说了一下。

    这里只有一座石桥,这还是苏联时代建造的?“看来我们还得再修建一座桥啊。”睡梦中杨桃凑在大明的耳边耳语。

    “真的需要么?普加乔夫说等采油成功了就搞输油管道。”

    “不行不行,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修一条更坚固的铁桥好,因为这里势必是要继续发展的。”

    石油一旦挖出那么油田区的基础建设马上就要开始,或者以后这里的交通就要繁华起来。次日车队过桥,大明着实感觉到了这座桥的拥挤,它的宽度居然只有四米。

    在出发前已经联系了哈伦卡村,当地村子已经做好了迎接准备。当哈丹巴特老人高高兴兴的回去后说出了这次在克孜勒的奇遇,他透露了重要消息,有大商人要对这里进行大规模投资了。村长巴斯不台一开始忧心忡忡,他非常担心放牛犊的牧场被破坏,可后来随着公司的大规模招募工人,一些勇敢的人去了克孜勒,他们手中的卢布打消了一切疑问。

    总统亲自和村长通话要求他招呼好挖石油的工人,并准备好向导。村长和村民对挖油的事一窍不通,随着哈丹巴特老人的一通说辞全村都轰动了。

    车队安全抵达了哈伦卡村,当地村民已经准备好的哈达,杨桃和大明的脖子上已经挂上了一大堆,会乐曲的人唱起了民族歌曲,有的老艺人甚至唱起了呼麦。

    “你们来到这边挖石油,如果挖到石油会给我带来什么?你们是给我们送来财富的么?”村长直接询问普加乔夫,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人群中哈丹巴特老人一家都在,他的两个孙子直接跑上来,那一天的接触他们已经和这个名叫别西卡的小女孩成为了好朋友。“今晚你们一定要住我们家,我们要尽地主之谊。”巴根兴奋的说道,面对这样的邀请还有理由拒绝么?

    如此这般车队就在这里安顿下来,按照计划休息一宿次日开始探险。

第二百五十一章 钻油() 
清晨的山谷还弥漫着晨雾,十月的唐努乌梁已经有了初冬的感觉。最终还是准备不足,杨桃没想到这里的清晨如此之冷。出发之前兄妹俩一直没有考虑天气情况,实际上这里根本没有天气预报,这也就是为何在去年冬季遭遇到了白灾。

    白灾就是雪灾,暴风雪后牧民的很多牲畜会冻死。早晨的太阳没有升起,今天是一个阴天。“今天看起来并不是一个挖油的好日子呢。”杨桃站在蒙古包前遥望东方,晨雾之下的森林还是郁郁葱葱,白桦和山毛榉不畏严寒。

    “你这件新衣很不错呢。”大明揉了揉睡眼走出包来。

    “你不也是一样。”杨桃回眸一笑,两人都穿上了蒙古袍。她穿着的实际是哈丹巴特老人的孙子也就是巴根的衣服,羊毛绒的衬里非常保暖,而大明则穿上了巴根父亲的衣服。

    巴根的父母大清早便赶着羊群去放牧,他们还带着平板车是计划储备一些干草。有了一年前的经验,整个村子都在加过羊圈。牛羊是他们最重要的财产,昨日还欢声笑语的人们面对今日的天气,就在大清早他们便忙碌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