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婆是工程师-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身份是图瓦的军人这些都是允许的。

    “这么冷的天喝杯热水吧。”大明把门开个缝关切的问道。

    士兵憨厚的接过水杯美美喝完。

    这些忠诚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也就就是自己会给工人开很高的工资,现在给油田工人区区五百美元的工资似乎也不好。或许也应该找时间和普加乔夫说说。

    想到这他又为自己倒一杯,又在茶杯里放了一些带来的茶叶。本想着妹妹也可以喝一口茶,回眸一看小姑娘已经进入梦乡。

第二百七十四章 暮城穷人() 
清晨没有阳光,取而代之的是小雪。这样的天气并耽误油田的开采,在之前的一天大明已经安排好,现在所有能用的油井新晋开采的石油全部输送储油罐,并且在和石油管道公司商谈完毕之后再开始向官道泵油。

    许诺的再多不如钞票来的更实际,而且大明和普加乔夫商量的很好,以后尽量用美元作为支付手段。有了金钱的刺激那些迟到早退浑浑噩噩的工人也愿意一大清早就来道油田。

    住在油田的工人宿舍兄妹俩没有感觉什么不适,这里普加乔夫也一样待在这儿。至于为何选择宿舍而非旅馆这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要把危险降到最低。

    “或许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糟糕,这么久来咱们遇到的毛子不都是好人多么?”整理床铺的杨桃碎碎念。

    “常言道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俄罗斯可没有咱们想的那么太平。”大明坐在书桌前,他摆弄的不是什么文件而是一把枪,一把tt-33手枪,而到了中国则被仿制为五四式,所谓黑五星。枪械好长时间护理,从此这把枪便是他的标配。

    在俄国富人允许合法持枪,地方上寡头往往一手遮天,发生了一些严重的暴力事件往往也可以用金钱的手段摆平。但是大明绝不是那种寻衅滋事之人,这支枪是萨沙给予的用于保护自己还有别人,威慑力比起开枪更重要。

    早餐兄妹俩和使用工人吃的差不多,因为资金的注入油田的食堂菜肴丰富起来。几块面包几个香肠还有一碗红菜汤,这样简单的伙食便是兄妹俩的正餐。久居在俄罗斯,当地的饮食楚华最为适应,这次两个孩子要出去走走看看他也要负责贴身包围,这番也佩戴了手枪。

    然而仅仅走到了该油田的大门口,杨桃深感这包围力度时分庞大。

    萨沙微微一笑,他这个一米九的壮汉还背着步枪,这身制服远看就是俄军士兵。保安力度太强了仿佛这是要奔赴战场,说好的想舒服的走走结果还是被严密监管。

    “别叹气了,这里很乱我们得保护好自己。说真的,若是没有他们的保护我们就是两只肥羊。”大明调侃着拉着妹妹径直的向外走去。

    新的一天工人继续忙活,普加乔夫还得和彼得罗夫到有关部门一趟。关于公司的交接或许会比较耗时,除非拿出一笔钞票喂饱那些小狗,他估计这得持续几天。兄妹俩很无奈,除非油田彻底归属于自己那么大规模的扩建和修善才能进行。

    走出了油田的围墙,沿着崎岖不平的水泥路进入这座小小的城市。这里没有特别高大的建筑但六七层楼的仿佛很多,然而在杨桃敏锐的视觉下,这里很多的仿佛体现的完全是一种凄惨的景象,大量的房屋已经被遗弃。

    “这里据说曾居住超过十万人,但他们肯定都在向莫斯科方向回迁。”楚华随口一说。

    天空是灰蒙蒙的还飘落着细小的冰晶,气候寒冷妹妹也包裹的非常臃肿。“为什么居民要向莫斯科回迁,这里可是他们的家啊。他们就这么离开了不管家了?”大明好奇的问,他实在太好奇了,道路的两旁也有些装修的很好的房子,但是现在被盯上了木板,墙壁上还有枯死的藤蔓。

    “不管怎么样人还是要生存的,他们失业后为什么要留在这里,在这里苟延残喘看不见希望。”萨沙插话道。

    说道苟延残喘,这位资深老毛子的话最是一针见血,这个城市暮气沉沉,这里的居民也鲜有欢愉的表情。这里的道路颇为四通发达但商业一般,鲜有的几个流动摊贩也是卖些烤香肠,有些孩子啊兜售一些纪念品比如常见的套娃。

    在城里的广场,这里本应该是最热闹的地点,苏联时代的镰刀还有锤子的雕刻还在,还有一尊硕大的列宁雕像。然而雕像之下坐满了一大堆包裹的如同棕熊的人们。广场的长椅之上还有几个醉鬼拎着酒瓶,这样寒冷的日子里,若不是他们偶尔翻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死亡。

    是的死亡,这座因石油开采而兴起的城市正在一点点的步入死亡。并不是石油枯竭了,而是整个国家元气大伤,这里遭遇了最为沉痛的经济打击。

    “现在可要小心了,我和我的兄弟会保护你们”萨沙警惕的说道,他已经注意到一些人在盯着自己。

    他这么一说大明下意识的默默的裤腰带,这大衣里别着的可是一只枪。

    “放轻松,哥哥,这样的光天化日是不会有匪徒搞大事件的。”

    杨桃狠狠拽紧他的胳膊,随性是继续向前走。小城确实暮气沉沉,杨桃居然看到某些几乎只有在末日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几个人整围坐在汽油桶前,这里面燃烧的或许就是原油,火苗窜出油桶冒着黑烟,他们竟是这样取暖。

    狭窄的小路这几个仿佛就是潜在的敌人,他们投来复杂的眼神看着一行人。眼神对视了杨桃一阵不自在,萨沙下意识的解下枪,那几个人赶紧把眼神移开。“或许我们不应该在小路走,我们还是赶紧回到大路。”萨沙催促着。

    杨桃心想也是,若是在这里被什么暴力分子打了伏击可不好,她实在不相信这里的警察会格尽职守。

    然而就在前方,她看到了一个苍老的身影,那是一个妇人她正拖拉着什么东西。

    “哥,我们还是向前看看吧。”

    大明还是同意了,区区一个老妇人想必也没什么威胁,但萨沙等人还是在后面双手持枪采取一级戒备。

    老妇人穿着黑黑的妮子大衣,她还戴着高帽子,这与她的身影很不协调。

    “老婆婆,你在搬运什么啊。”

    或许是杨桃冒昧的询问吓着了她,老妇人身子一缩,麻布口袋松开了,几个啤酒瓶滚落出来。如此不言而喻,这位老人是一个拾荒者。

    老人看着她凝视了几秒钟,杨桃清澈的眼神足矣证明她的外乡人。“唉,我的丈夫死了,我的儿子抛弃了我,我还能怎么做,现在微薄的养老金能有什么用。”

    老人在杨桃的搀扶下蹲坐在路边的石阶上默默的讲述她的故事。和很多俄罗斯人的遭遇一样,这个国家最为广大的还是穷人,尤其是住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穷人最为困苦。如果说图瓦的居民还可以自由的放牧起码吃喝不愁,但这里的居民却要每天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大量的居民涌入了莫斯科。

    这种事不仅仅发生在这托波尔河畔的库塔比特卡,在茫茫的俄罗斯大地,大量的城市正在被废弃,此刻相当多的城市已经空无一人,仿佛末日电影里的景象。人没有死,他们涌向了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叶卡捷琳堡还有圣彼得堡。年轻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安身立命,能在小地方依旧站得住脚的很少。

    很多老人只能呆在老家,这位老太太便是如此,她的这身御寒的行头有些还是她去世的丈夫。在苏联解体后生活困难,穷困潦倒的她生活一团糟,她的丈夫在一次喝的酩酊大醉的再也没有醒来。

    或许是酒精让那个老头子不用再忍受穷日子,酒精是有罪的么?但城中大量的人还是在许久,他们狂饮伏特加花钱买个醉,醉了就能回忆起以前的好日子。

    “我的故事说完了,远方的孩子,你们能说说你们的故事么?”

    兄妹俩心情沉重,两人更多的还得从商业角度看待问题,但面对这个老人兄妹俩却起了恻隐之心。在老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大明在她的衣兜里塞了一张卢布。

    老人自诩只有62岁,但苍老的面孔却看似有七十岁。

    “我们来自图瓦,我们在这里挖石油。而我是中国人,我们来到这是为了生意。”杨桃说话很好听,尤其是说起俄语时小舌头婉转的如同金丝雀。这番话温暖了老人的心,她当然知道中国,那里可没有遭遇苏联解体的惨状。

    萨沙咳嗽一下,兄妹俩一想也该走了。“老婆婆对不起我们要离开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话,可以去彼得罗夫石油公司的三号油田区,或许您可以胜任一个烤面包的工作。届时你对着门卫说是别西卡邀请的。”

    一行人继续离开,对于杨桃的突然决定大明有些不悦。“你也是这样仁慈,或许你是觉得心酸吧,但我们不可能拯救整个城市的人。”

    杨桃吐吐舌头,反正目前厨房的人手不够,多招几个大妈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看起来这座城市有很多沦为乞丐或者别的小工的前石油工人。下一步当一切移交手续办好就好开始大规模招工。杨桃很有信心,图瓦国立石油公司或将创造很多就业岗位,这座城市或许也能重新兴盛起来。

    但在交接的这磨磨唧唧的几天也不能闲着,她看到彼得罗夫的工厂里连蒸馏塔都有,干脆先炼些油吧。

第二百七十五章 招新和出油() 
俄历的新年就要到来,在新年前夕整个城市并未填色多少。

    经过几天的斡旋,图瓦国营石油公司终于买下了了彼得罗夫的油田,而投入的资金高达一千五百万。“你们是以共和国的名义买下这里,那么以后我们就不会收你们的税。考虑到这座城市的现状,你们是外来户实力用雄厚那么有必要对城市建设赞助一笔钱。”市长的话很直接,虽然普加乔夫非常清楚这是什么意思,奈何时间最为重要,这五百万美元的额外支出权当是喂了小狗。

    实际上这确实是喂了小狗,这比额外的钱不会用于城市的规划,基本上还是进入了市政体系的腰包。

    自从苏联解体后,为了面对全面的自由化市场俄罗斯全国保持低税率,这就是为了吸引外来投资,杨桃和大明也是这一政策下被吸引而来的。然而之后的几年全国各路寡头互相竞争,逐渐成为了七个富可敌国的大寡头,地方上则是地头蛇林立。国家收税困难却无能为力,地方**严重,曾经吹嘘的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甚至免费的住房,这些在地方上尤其是偏远的西伯利亚,一切都是形同虚设。

    大街上还是有很多无法上学的孩子,老师都逃离了又有谁给他们教育呢?

    大明有很浓重的怜悯心,他最看不得孩子吃苦却又无能为力。他可以衣冠楚楚的站在油田的门口,门外就是脏兮兮的人们,有些为了微薄的工资劳作,有些干脆就是乞讨,甚至在垃圾堆里寻找可以用的。显然现在油田的垃圾堆成了香饽饽。

    贫穷催生了很多事,三号油田的总负责人瓦杜丁指出,因为突然给了工人一笔巨款,不少人或是因为压抑已久,他们去了那种地方。“你的妹妹很漂亮,但是城里也有很多甚至不到十岁的孩子,她们为了能吃饭可是什么事都愿意做。”

    他的话令大明不寒而栗,仿佛这全城里到处游弋着吃人的狼。幸亏妹妹是被圈养在这油田的围墙里,这里有和荷枪实弹的士兵保护她,更有楚华这个外交官。生意上的琐事她没有关心,现在她的心思都在测量工厂里高大的磕头机。

    磕头机就是巨大的油泵,三号油田是目前设备最完善的油田,甚至还可以进行石油蒸馏。杨桃的心思就在这,如果单纯是卖石油那么还真是一吨七十美元,但石油最终还是要变成汽油柴油云云,既然有设备为何不自己提炼呢?

    普加乔夫呵呵笑着表示支持,接下来便是工人齐上阵,储油罐中一部分原油进入蒸馏塔开始提炼。

    最先出来的是汽油,然后是煤油柴油,石蜡和乙烯也提炼出来,最后剩下的事沥青。工人忙活的不亦乐乎,但仅仅几天问题就出现了,工人不足。

    现在的三百人因为石油蒸馏系统重新启动,一批人要从挖油任务中分离,而更重要的是还有二十五个油田要修复和扩建。

    大明下定决心要招兵买马,普加乔夫则提出异议,或许招新的事最好放在圣诞节之后。大明已经等不及了,“我想这些潜在的工人都很像要一笔钱过好这个圣诞节吧,您说过这城里有很多为了生计做其他事的下岗工人,他们本就是从事开采原油几十年的老工人,我们把他们争取过了对公司可是大大的好处。”

    普加乔夫妥协了,工作上杨明志才是定下决策的人。他们的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