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婆是工程师-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星宇,自从杨玉峰成为整个集团公司的首席ceo后,汝宁老家公司的负责权就交给了这个人。他年轻气盛被委以重任后,也是卯足了劲想要干一番事业,这是给公司奉献更多聪明才智,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他自是名牌大学出身,所学所用正好用在公司的经营上。

    几年来汝宁老家的产品生产从未出过什么岔子,他作为老总听令于总公司的调度,当然结合现状,他也有权力在合理范围内调整一下产业结构。

    得知那两个孩子突然在晚上到访,在饭堂吃罢饭,他便亲自去接待一下。

    车子驶入厂区,几个月没回来好像这儿又装修了一番。杨桃看到,起码公司的大门更换了瓷砖,那个巨大的桃花形状的企业商标logo换成更鲜艳的颜色。它们还挂上了一圈小灯,夜幕将至,通上电后光彩依旧。

    这会门卫可没有再阻拦,这辆宝马可是全市第一辆宝马,一股土豪的霸气,杨桃的一丝虚荣心隐隐作祟。有钱了就被崇拜,就像自家的公司,工人们都是高收入,亦是市民们崇拜的对象。

    车子停办公楼下,陈林亲自打开车门。

    “唉,陈叔,几个月不见你好像又吃胖了。”

    陈林嘿嘿一笑,被这丫头这么说心里怪不好意思。现在的他是公司汝宁部分的保卫处处长,整个庞大厂区的安保工作他是总负责人。当过兵,手下的保安也多是退伍兵出身。

    他与部下们还是决定采取军事化管理,保安人员时刻准备着。几年前的纵火报复事件警钟长鸣,所以他们巡逻的很频繁。尤其是过年过节期间的安保工作兢兢业业,也确实抓获了些翻墙的小偷。

    因为霍星宇表彰他们,奖金可没少发。

    大明知道自己的工人们基本上都是兢兢业业的,这番晚上突然到访就是看看他们的工作情况。

    兄妹俩进了办公室,这里也是装修的焕然一新。这是留给两人的办公室,奈何这里长期空着。老板椅办公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一个巨大的实木茶几。几盆盆景聚在一起组成“小花坛”。

    “唉,我们基本上不是在杭州就是在国外,老家这边还搞个这么好的办公室,最后也没人用,挺浪费的。”大明感叹道。

    霍星宇解释,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时之需。“小弟,你是我的老板,现在我就冒犯一下,以一个大哥哥的心态跟你说。你杨明志总有一天会成为风光无限的企业家,所以回到老家,这样的办公室可是给你量身定做,甚至还赶不上你的地位。”

    大明撅撅嘴,干脆就这样吧。

    两人是很想去车间里看看,这么的霍星宇引路,尾随的还有各个车间的主任,就在夜里访问以下夜班的工人们。

    德新公司在汝宁的产业有很多,收购了市里的自行车厂和钢铁厂,这两个厂区兄妹俩今晚没有参观的计划。

    核心厂区依旧奋力加工着老牌强势产品,又是要到一年冬季,电炉子的生产提上日程,这个车间开始加大产能。原本是生产电风扇的车间,部分产能向电炉子倾斜。

    兄妹俩进入车间,这是总装车间,冲压与浇铸的产品纷纷聚拢到这里。

    电炉车间主任介绍道:“咱们现在的产能提高了至少五倍,这得益于几个代工工厂。电炉的外壳是硬质塑料,咱们塑压一批,外协单位塑压的更多,不过一切还是以咱们塑压成型的标准为依据。”

    大明点点头,代工厂就在郊区,专业负责生产塑料外壳产品。本来这样的厂子在汝宁这种地方哪里有竞争力,还不是因为德新公司这个超级大胃口提供了大量的订单。

    杨桃不听他们的专业汇报,终归都是些数据的事。工人们干的怎么样还是得亲自考察一番。

    她走进车间,工人们还是按照兵工厂那样的方式,就如同一个个小作坊。这个是二号车间,主要负责电炉内部电路的组装,很多地方还是需要人工焊接的。自动处理的机械手在杭州公司运用的多,那个主要用于电脑配件的生产,属于高端产业。这种简单的拼装烧焊,人工处理即可。

    霍星宇介绍,一个勤劳熟练工人每天能组装完成三十多个完整电路,最后拿到三号车间拼装在电炉内便大功告成。

    “那么现在他们的绩效工资涨了没有?”杨桃问。

    “还是老原则,把各种买来的元器件完好的拼装成整体,这个是技术活,所以每加工一个,经过检验合格得到三元的绩效奖金。”霍星宇道。

    如此算来,一个熟练工最快一天能拿到九十元,如果一个月天天加班就是两千七八元的绩效奖金。

    公司是效仿兵工厂的模式,基本工资分级别,现在这个车间普遍是中级工,基本工资是八百元,再加上一些补助项目,节假日与额外加班的工作将近,减去保险与税收,他们一个月拿到三千元是合理的。

    而一个组装完成发货出厂的电炉子,出厂价一般没有低于一百元的。吼吼吼,真是万恶的资本家。杨桃心里自嘲着,产能提升后招募了更多的工人,而他们的工资暂时还是没有涨。

    她回到那群领导中间,这番功夫大明已经和他们唠了很多。

    “桃花啊,我们换一个车间看看。咱们的小五金生产现在可不得了。”

    杨桃一愣,刚想说涨工资的事,结果就被拉到小五金车间。当然来到这儿,她亦是非常满意。

    小五金早已恢复生产,现在这个新的车间厂房落成后,随着更多的大型设备入住,诸如各类钉子的生产,产能有些变态。

    这是小五金车间主任非常自豪的,他一一介绍着专业机器。这些大型设备量产合金钉子,种类繁多,工人掩饰着,一根合金铜丝就被迅速切割。然后被加热压制出根部,在冷轧出钉头。

    钉子是最便宜的小五金,利润不多,不过如此生产其产能很夸张。这个车间有三十多人,普通的钉子每天生产超过五十万枚。

    钉子的包装外协给市里的国营代工工厂,兄妹俩知道,那边赚取的利润主要就归市政了。

    到了这而,杨桃也说出了想法,就当着各个车间的负责人。“叔叔们,我今天很感动。这么晚了,咱们的工人还在努力工作,这太辛苦了。所以我想,有必要再增长一次工资了。”

    话音刚落,工作中的工人们为之一振,大明也注意到这个情况。

    涨工资对于工人是重大利好,很多商人身处高位不食人间烟火,往往给工人就开出法定最低薪酬。大明太知道普通工人的夙愿,大家无非就希望个生活安安稳稳,工资嘛当然越多越好。

    各位主任保持沉默,这种事还是不要太舔着脸讨要,但老板若是愿意加薪那大家都是支持的。

    人们又开始说道起来,舆论上都在说工人工作勤劳,也有人说调动工人积极性的办法。

    其实涨工资这事儿都是必然的,大明非常清楚,未来的薪酬随着国家国力的上升,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早年给工人开的工资很高,结果几年来都没有大规模加薪了。

    “这件事我是支持的。”大明说道,“但涨多少我想还是得大家研究决定。”

    杨桃摇摇头。“哥啊,这时候你可以果断一下的,咱们现在的产能持续飙升,我们搞实业的日子只能越来越好。别忘了咱们在俄罗斯的事业,石油价格必然是大爆发,我们赚太多的钱只能用在各种奢侈上,还不如让咱们的工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返利回来大家都开心。”

    “那么你说说,应该涨多少?”大明看着妹妹激动的表情。

    “依我看,那就涨个三分之一,当然这是绩效奖金。”

    德新公司的工资制度主要看工人个人的业绩,一线工人吃绩效奖,二线的拿平均奖,再按照岗位系数拿相应奖金。基本工资暂时不变,这样绩效奖金的系数提高后,恐怕要大力提高工人的干活积极性了。

    “哥,你要没啥意见就按这个办。就像刚才咱们在电炉车间,熟练工的绩效提高后,加工一个电路变成四元。一个月能多拿个小一千,恐怕到时候最疯狂的工人,就不仅仅是一天加工三百个了,最后还是咱们赚钱。毕竟咱们的电炉子质量好品质高,安全性能全国领先呢。我们面对的市场非常非常大,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最后所有人都是心满意足。”

    大明欣慰的摸摸妹妹的脑袋,“听你一席话胜过十年书,你才是咱们公司的大军师,你就是咱们的诸葛亮。”

    众人哈哈大笑,这么的,大明已经决定就按妹妹的办,汝宁部分的各个工厂全体涨工资。不仅仅如此,为了保证相应的代工工厂的工人不会心生不满,那些人没人每月增加五十元的奖金。

第四百八十一章 王静与二毛父() 
现在是1999年,一个月三千元的工资意味着什么。如果按照后来国家的统计来看,2015年的劳动者薪酬可是2001年的3。3倍,如此参考,这相当于杨桃本来所处的时代的月薪一万。

    这个小城原本只是不知道几线的小城市,薪酬水平一直很低,现在工人们拿到高工资无疑带来很多影响。

    走在桃花路上,兄妹俩手牵着手。路灯之下的两人与普通散步的兄妹无异,唯独尾随跟着的保镖紧密保护着。

    公司的薪酬高,这一带的小吃店非常红火,侯小勇家的烧烤大排档摩肩接踵,其他类似的餐馆也是红红火火。

    这一切看起来有些嘈杂,这些吃饭的人群很多就是下班的工人,甚至个别的工作服还穿在身上。

    这种景象大明很喜欢,大家天天快乐生活多好。他们幸福的笑脸就像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这也像一些书本上所言,第一第二产业起来后,第三产业旋即大爆发。

    回到了家,杨桃感觉很疲惫。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跑了一整天,现在可算逮到床铺应该好好歇着,因为明天还得继续跑。

    小城堡里,十几个丫头忙活完了每日的功课,纷纷聚在一起看电视,《葫芦娃》正在播放。杨桃笑了笑,这片子可是很好看的。也罢,和她们坐在一起怀旧一下也很好,顺便也是联络一下姐妹感情。

    所以大明很是欣慰,妹妹是很有亲和力的人。作为大姐姐的她现在很有风度,这样对于孤儿们的成长也是大大的利好。或许未来,长大了的她们会时刻记着这一刻,有一个大姐姐是所有人的姐姐,就真的像一家人那般快乐。

    大明招呼了一声便去洗澡,泡在水池里再思考一下在工厂里的决定。“全体涨工资啊,这样的让利应该会再次提高生产积极****。”

    明日是要跟着王静去她的老家,把住在乡村里的父母接到城里来,也就是接到小城堡住。

    农村是施行一孩半政策的,像王老汉那样的情况完全可以生二胎。结果他们夫妻毅然决然的就生下王静一个独生女,这非常罕见,这分明就是一种“绝户”的行为。好在王老汉如今不以为意,这番把他们接过来就是独生女的尽孝。

    这件事全家人都同意了,大明担忧的一些情况,比如胡老爷子的反对什么的完全没有出现。

    如此也好,这样王静就能认真的做自己的事,家里少了一个后顾之忧,那么杨桃她也就更能放心吧。大明这么想着,将头埋在水里全身放松。

    次日大清早,一辆小卡车停到了家门口。

    王静亲自出门招呼,公司派出一辆拉货小车一同下乡,不为别的,就是把家里的那堆细软一并拉回来。

    兄妹俩睡眼惺忪的起床,这几天都是在跑,睡懒觉的机会根本不存在。

    不过这番去乡下杨桃还是很开心的,届时再到田地里走走放松一下身心也不错。

    王静请了半天假,这次带着一双儿女回老家。她最大的牵挂是自己的父母,这次已经说好了,老家基本上就不用再回去,二老都要成为城里人。以后再回乡,顶多就是去祖坟祭祀一下。

    她这次还带上了另外三个女孩。乐乐、朵朵、多多,她们是众多姐妹中,除了杨桃许凉玥外最年长的,因此也是孩子王。她们足够优秀,聪明好学,所谓德智体美劳样样都不落下。

    这三个算是重点培养的对象。杨桃有些顾虑:“妈,只带着这三个妹妹,其他的不会嫉妒么?”

    王静倒是没想那么多,反正大家都很懂事听话的应该没问题。“这次就是让你的三个妹妹帮忙搬东西,顺便也是让你姥爷姥姥看看。”

    结果“搬运工”是不请自来,大明要跟着走,胡正男和那安国嚷嚷着一并走。

    那就一起走吧,其实王静只是想向村里人显摆一下,我王静现在是一群孩子的妈。这番多了俩半大小子,搬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