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国妖后-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不知给小皇子想好了名字没有?”说来也是奇怪,不知是不是国事繁忙的原因,小皇子已经过了满月,可是刘珩连满月宴都没有设,连名字也未曾起一个。

    我看着他这几日愈发忧愁的样子,心中觉得解恨,他的烦恼越多,我越高兴。

    他看了我一眼,勉强的挤出一丝笑容,“反正是个庶子,等过了一岁再说吧!”

    我拉住他的手,貌似关切的说道,“这几日,看你愈发的愁闷,是朝臣又出了什么事情吗?”没等他回答,我又接着说,“朝廷上的事情有父亲帮衬,若是有些地方父亲也跟着添乱,皇上不必顾忌我,臣妾位列中宫,身份地位已经足够显赫,纵然娘家门楣荣光不够,那也是没有关系的!”

    说完我在心底里暗暗冷笑,我的丑话可是说在前面了,要是有一天李朴正犯了什么罪,不必顾忌我皇后的身份,尽管按照律法处理……

    他笑了,摸了摸我的头,“朕这辈子,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娶到了你这样好的妻子!”

    正当我二人浓情之际,李朴正奏请觐见。

    高笑引着李朴正走入正德殿,说来这是刘珩的寝殿,平常除了我,一般的宫妃大臣是不能进来的。

    “吾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一进来,李朴正便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叩拜礼。

    “平身,今日是家宴,右相无须多礼!”刘珩的声音不冷不淡,十分随意的免了李朴正的繁文缛节。

    不一会儿宫人上满了菜,刘珩将椅子拉开让我落座后,自己才又坐下。

    他和李朴正谈论着瓮川的流民问题,我细细的听着默不作声的吃自己的饭,并未插嘴。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右相,你怎么看?”刘珩顺手为我往碗里夹了一筷子菜,有些别有用意的对着李朴正问道。

    瓮川事发后,朝廷免了那里的赋税,可是劳役日益严重,富者依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流离失所的灾民却因为天灾失去自己的土地,最后成为流民,这个问题让刘珩头疼了很久。

    “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更何况人分三六九等。”李朴正避重就轻的回答道,说道富者田连阡陌,他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手中本无多少实权,若是连最后这点土地都失去,那他们这些官僚士族吃什么喝什么!

    刘珩的手指开始习惯性的叩击桌面,我知道,他心底里已经有微微的不悦,不过我并没有提醒李朴正,倒是旁边的太监高笑,拼命的对着李朴正使眼色,示意他别再说下去。

    李朴正得到高笑的授意,意识到刘珩不悦,立即转口说,“自先帝以来,内法外儒,很大程度上,国家已经得到了休养生息,如今瓮川地动之灾,受灾的富人不在少数,甚至部分人在匪寇夹击之下,也沦为流民,臣以为,目前应以绞杀流匪为主,随后才是考虑土地耕作的问题。”

    听闻,刘珩的手指停止了敲击,他目光停留在桌面,状似考虑问题,儒法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当然是很好的,从孔圣以来一直到历朝历代影响也很大,都是很好的,但问题在于,儒法有时候操作层面并没有落实。

    这顿饭吃的没滋没味,饭后,高笑提议说御花园近日海棠开的正好,于是刘珩带着我,身后跟随着李朴正,摆驾到了御花园。

    刚落脚,又有太监启奏,御史大夫李自请求觐见,刘珩准奏。

    我看着那个身着二品官府,一脸恭敬与严谨的中年人,原来,这个人就是李自。

    “臣李自拜见皇上,皇后娘娘!”

    我微微笑道,“李大人不必拘礼!”又朝着刘珩点了点头,“臣妾听说李大人为此次大考的主考官,想必是才学惊人了!”

    似乎没料到我会有这般说辞,李自有些惊讶,随后又是恭敬的行了一礼,“皇后娘娘谬赞,臣实在不敢当!”

    “皇后说你担得起,你便是担得起!”刘珩握住了我的手,微微笑笑,示意我不必这般遵守宫礼。

    看见我和刘珩的互动,李自心思暗沉,隐去了表情,站在李朴正的身后。

第十回 大刀阔斧2() 
在前朝,曾经推行察举征辟制度,也就是由地方和中央的三公等官员负责了解、考核并征召一些人到朝廷当官。征召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秀才,一种是孝廉。秀才主要是对儒法经典比较了解,而孝廉则是孝顺父母。到了前朝中期,察举征辟等制度已经非常**,于是有出现歌谣:举孝廉,不知书,举秀才,父别居。

    一些地方官宦子弟,为了出仕,用尽种种手段为自己谋取名声,秀才比较容易考察出真才实学,于是大多数人都是从孝廉出身,只要是对父母比较好,就可以出来当官,渐渐的,推荐出来的人,品质变得比较差。还有,一些真正有才学,但是门第低下没有办法得到官员的赏识,就只能默默无闻了。

    到前朝后期,官场**,于是当朝皇帝曹元毅然下令“唯才是举”,开创了选官制度的一个辉煌时代。在曹元手上,不需要你有什么出身名望,只需要你有才华,就可以得到任用。于是,在曹元时代,人才是最多,也是品质最好的。

    但是,曹元的唯才是举制度,也有许多的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引起了很多世家大族的不满,原来朝廷大权都由他们把持,现在却有一些寒门士子出入其中,夺走他们的权力。并且,随着势力的强大和稳固,昔日的寒门,渐渐的变成了新的豪门,也衍生出了新的弊端。

    曹元之后太子曹必即位,曹必的母家宣卞太后是当时最大的世家魏家,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希望废除曹元的唯才是举命令。由尚书陈钧提议,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其内容即在州郡置中正,择本地之贤而有识鉴者为之。

    区别人物,定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上)。然后由吏部选用。

    但九品中正之制,并非曹必一人突然决定施行,早在曹元当权时,太子师何献即向曹元建议:

    自军兴以来,制度草创,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时忘道德,……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闾,使长幼顺叙,无相踰越……又可修保举故不以实之令,使有司别受其负。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责,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竞争之源。”

    曹元对以上建议,已经表示“称善”,只是未及推行。曹元死后死,曹必即位不过两三个月,即颁布了九品官人之法。

    曹必推行九品中正制之目的与结果:第一,为了让世族官僚拥护他为帝,故推行了有利于世族的门荫仕进制度;第二,设中正官以品评人物,如选用后发现名实不符,尚可治以保举不实之罪,以避免选官好坏无人负责;第三,由吏部选用人才,即意味着减少公卿二千石辟用属员名额,有助于加强皇权;第四,从史料上看,九品官人之法推行后,旧有察举征辟等制度,并未因之废除。

    不过,曹必的这项制度也存在严重的弊端,因为对官员品级的划分,使得豪门更加强势,逐渐演化成我朝的士族阶层,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形,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引进。

    到我朝昭帝刘陵,门荫入仕的同时,每年举行大考,选前五十名,各司所用。

    李自提出,取消门荫入仕,改为完全由科举制度征选人才,设立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每一年一次的大考,也定为两次,分春闱和秋闱。

    听到李自的建议,我不由得在内心拍手叫好,不过只可惜,现阶段他这样做,恐怕很难以实行。

    刘珩看样子是听进去了李自的意见,沉思良久。

    这时李朴正开始着急起来,连说了三句不可,“皇上,我朝中众臣大多皆依靠祖上的福荫庇佑才有今天的境况,这么做,恐怕不妥!”

    刘珩似没听到李朴正的话语一样,又接着问李自,“爱卿对于瓮川的流民事件怎么看?”

    李自身子正了正,微微颔首,说道,“臣提议,建立府兵制!”

    刘珩有些疑惑的问道,“何为府兵制?”

    李自又接着说,“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百姓,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握住器和马匹自备,最重要的是兵农合一,因此臣建议,设立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保持军队训练强度,同时又最大限度不违农时。”

    “此次瓮川流匪严重,可让我军提供粮草训练灾民,军民一心,流匪当不攻自破!”

    “不可,粮草有限,若是误了军机,李自你该当何罪!”李朴正急的跳脚。

第十回 大刀阔斧3() 
李自听闻,冷静沉声说道,“押往灾区的粮草,大部分本就是为赈灾所用,右相多虑了……”

    “荒唐,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岂容你放肆!”李朴正突然声音变得大了起来,胸脯上下起伏着,面色红涨,他手指颤抖地指着李自,“尔等一介麻衣,尊位底下,敢胡乱议论祖宗之法,你个庶子!”

    “啪!”刘珩一拍桌子,“放肆!”

    李自和李朴正二人见刘珩发怒,急忙跪下,“皇上息怒!”

    “李自,李朴正妄论朝廷纲常法纪,藐视皇恩,责二人一百大板,即刻执行!”刘珩拉起我,有些生气的走了。

    高笑愣在原地,没料到皇上会发这么大的火,一旁执行的小太监小声问道,“高公公,这,是一人一百大板,还是两个人一百大板啊?!”

    高笑打了小太监一脑瓜,“个笨小子,一人五十大板就行了……”说完急急忙忙的小跑着起追赶皇上去了。

    见刘珩走的匆忙,我赶紧拽了他一下,“瑾瑜,你走的太快了!”眼中雾气迷离,似有委屈的望着他,他见此停住脚步,有些内疚的说道,“是朕不好,疏忽了你的腿才刚刚康复!”

    我摇摇头,表示无事,“你是在为我爹生气么?”肯定是了,刚才李自说了那么多,你还兴致勃勃的想要让他说下去,一到李朴正,反而勃然大怒,还下令责打,看来你的心里对于那些门荫入仕的士族官僚也没有什么好颜色。

    他握住我的手,“朕打了李朴正并不是不给你脸面……”

    未待他说完,我食指悄悄抚上他的唇,“嘘……你不必向我解释,其实,我也赞同李自大人的看法!”

    听闻,他惊喜的望着我,“是真的?!你当真也认为李自的想法是对的?!”

    我向他躬身福了一礼,“臣妾妄议朝政了!”

    他连忙将我扶起,“无妨,说说你的看法……”

    见他这副模样,我心中有了主意,轻声开口道,“李自所说的取消门荫入仕不无道理,他所提出的科举制度我看倒更加有利于国家征选人才,门荫入仕,真正真才实学的人很少,他们依靠祖上的福荫庇佑,说白了,是皇上在拿着国家的银子养活他们,更有甚者不思进取,仰仗手中权力,欺田霸市,在百姓之中怨声载道。”

    “另外,以往我们总是一年一次大考,每次选拔出来的士子们,能居高位或重位者几乎寥寥,长此已久,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没才学的人却身处高位,衣食无忧,对我崶亓的未来,着实堪忧!”

    我的话,自然是他心里所想的,此时说出来,不过是加强一重肯定罢了,至于怎么做,那就是他烦恼的事情了。

    他听完我的话后,似乎很高兴的样子,“朕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朝中大部分臣子都是依靠祖上的福荫而取得的官位,若是取消门荫入仕,恐怕会涉及一大批人!”

    我貌似忧心忡忡的望着远方,“瑾瑜,恐怕此时还要解决瓮川地动引发的流民问题……”

    他见此,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

    刘珩准允了李自建议的府兵制,由瓮川地区先小规模的实行,几月后,效果显著,瓮川流寇悉数歼灭,流离失所的灾民也得到应有的安置,瓮川的一切开始走上正轨。

    刘珩听见瓮川守臣孙正的上表,十分的高兴,于是各地都开始设立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府兵制在全国大规模的实行开来。

    瓮川守臣孙正又上表,瓮川平原广阔无边,土地肥沃,却人烟稀少,非常贫穷。开垦的田地也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地江水年年泛滥,不光庄稼颗粒无收,就连周围村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