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平行世界-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河的这一击,打得张大嘴在看到报道后是暴跳如雷。本想着把《英雄》的上映ri期与《快乐传说》错得远远的,好让票房成绩不受太大影响,但没想到江河就像狗皮膏药一般贴上来,甩都甩不掉,这简直就是把《英雄》避到了绝路。

    《英雄》这部电影的五千万美元投资成本,是张大嘴在好莱坞高人的指点下,模仿好莱坞的电影运作模式,先通过剧本对整部电影作了预算,然后找一个国际著名的保险公司做担保,最后到银行成功获得贷款。

    现在影片全部制作完成,本计划借助柏林电影节这个平台,将电影的欧美版权卖个两三千万美元,但因为受到江河的暗算,宣传没到位之下只获得了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收入,以后就算再去其他电影节,也不可能再有更大的进项。而在国内方面,电影一拍完后就靠着张毅谋以往积累下的名气,卖了一个还不错的五千万人民币。再加上贴片广告收入,刨去张大嘴还握在手里的近千万美元后期宣传花费,《英雄》的贷款偿还还差一千五百多万美元的缺口。

    一想到还有一亿多华夏币的缺口需要自己去补,张大嘴不得不满心苦涩的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坐回到办公桌前重新审视自己的营销计划表。

    这些年张大嘴仗着张毅谋的势,还是赚了不少钱。这些钱除了一部分继续投在新画面电影外,大头还是投在了张大嘴发家的房地产行业。以往在海蓝投资房地产都发了,现在全国一盘棋,在本届zhèngfu的推波助澜下,房地产价格将获得飞速的增加,可谓是百年难遇的最好时机。有内部人士预测,未来十年,房地产将最少增值百分之六百。正因为有了如此的暴利吸引,摆在张大嘴面前的路就出现了两条。

    一条是勇往直前,将手中剩余的一千多万美元资金投入《英雄》的后期宣传,孤注一掷的把《英雄》的势造出来,期望在整个华夏地区能收入十亿人民币左右的总票房,这样才能通过票房分成外搭后期周边产品发售,才能填平两千多万美元的缺口。不过这条路风险太大,去年华夏地区总票房第一的《特别行动》也才是八亿多人民币,且还是因911事件才有了一个后期猛增,张大嘴可不认为《英雄》有超越《特别行动》的票房潜力,一旦票房崩盘那可就大败亏输。

    另一条路则是随遇而安。趁着现在《英雄》还有一定热度,也不再做什么大手笔的后期宣传,马上联络好各院线后,借着去年开始广电总局下达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号召,在六月到七月好好的捞一票。届时只需要在华夏地区有四亿左右的票房成绩,靠着分成就能抹平账目。就算票房达不到四亿,损失不大的情况下张大嘴也只是自己贴点钱,不影响自己的主要资金继续投入在波澜壮阔的房地产市场中。

    两条路,一条风险巨大,极大可能影响到房地产圈钱的十年大计;一条只有小波折,就算出现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让张大嘴节衣缩食个把月而已。两害相权取其轻,该如何选择按理来说已经很明显。但张大嘴却是心有不甘。

    回想与张毅谋合作后的历程,虽然有喜有悲,有输有赢,但总的来说还是赚得满嘴流油。这次好不容易说服张毅谋走上纯粹的商业片道路,如果因为失败使得张毅谋才踏出第一步就退了回来,以后就更难再让张毅谋转身了。毕竟对于老谋子来说,拍文艺片赚钱虽然不多,但最能赚名。而拍商业片赚不赚钱还两说,但名气肯定很难赚。现在的老谋子还没有追求高端生活品质,对于金钱还不是那么看中。

    张毅谋可以不在意是否走商业路线,但张大嘴却不得不在乎,因为这关系到钱的问题。所以走第二条路虽然是最好的选择,但那点票房成绩实在配不上商业大片的名头。在保本即是输,第一部商业大片许胜不许败的压力下,张大嘴只能走第一条风险路。

    压力一旦不能把人压垮,就会转变成无穷的动力。既有着房地产事业作为退路,又有着家里特殊关系的张大嘴岂是那么容易屈服。在想清楚了问题后,张大嘴很快便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营销手段。

    上次威利斯电影节,江河出人意料的摘走了金狮奖,狠狠的压了张毅谋一次,其电影《小鞋子》更是压得《一个也不能少》踹不过气来。但最后统计票房收入时,光是内陆的票房就收回了电影成本,再加上其他周边以及内陆以外放映的收入,《一个也不能少》还是赚了不少。

    那为什么在比这次更严峻的形势下,《一个也不能少》还能在内陆靠票房收回成本呢?张大嘴想了半天,总结出了一个原因,那就是《一个也不能少》电影主题的正确xing。

    在某些人的渲染下,张毅谋的电影成为了一个专门揭国人伤疤的正直导演,如鲁迅一般勇敢展示国人丑恶一面的斗士。但在张大嘴这样的人眼里,这完全就是一个笑话,一个充场面的谎言。为了编织这个美丽的谎言,张毅谋从《秋菊打官司》开始,其电影主题更加政治需要化,在润物无声中完成了对zhèngfu的美化。

    《一个也不能少》,这部获得了华表、金鸡和百花,生生在内陆碾压了《小鞋子》的电影,可以说是张毅谋迎合政治风向的最高成就,有了华夏电影三大奖,《一个也不能少》要是还不能靠着组织观影收回成本,以后谁还敢再去拍这类五毛片。

二五二 对弈中()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作者:污了您眼)正文,敬请欣赏!

    《一个也不能少》明面上看是揭露华夏内陆农村教育事业的短板,唤起人们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注。但实质上却是利用国人的善良为希望工程圈钱,将本因由政府来负责的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再次转嫁到已经纳税的百姓头上。

    此外,在《一个也不能少》电影中,一开篇就表现乡村教师能安守清贫现状,为崇高的教育事业而奋斗,这固然是对乡村教师们最中肯的褒奖。但电影中有提到乡村教师们所遭受的待遇,在教书育人guochéng中所受到的底层政府人员非难吗?这些当然不能有”“。所以在电影上映后,再配合上政府所做的支教宣传,许多满怀热血愿意做出贡献的年轻人义无反顾的去到了内陆偏远地区,然后或撞得一头包的离开,或将青春永远献给了那方土地,实实在在的为政府缓解了不想解决,却又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

    而当电影发展到主角去寻找失学孩子时,主角面对的是冷漠无情平民大众,在搜寻guochéng中处处碰壁。但在主角的锲而不舍之下,最后终于迎来了救苦救难的社团干部某位电视台台长。于是在社团培养出来的好心人帮助下,主角得以tongguo电视台找到了失学的孩子,之后更是在电视台的爱心宣导下,主角猛然间获得了感化后的平民大众捐助,带着不少的学习用品回到了落后的乡村。

    《一个也不能少》整部电影立意高远,不仅宣传了政府用来推脱责任的希望工程,更是将社团成员以及政府喉舌的形象拔高。要是没有点看破的眼光,根本识别不出这是一部替政府劳力外搭歌功颂德的电影。

    王硕曾说过张毅谋早年是一路投机过来,重视的就是大的、空的概念,一直随着政治风向走。所以不管政治风向怎么变,其都有迎合政治风向拍片子的本事。张毅谋最擅长的实际上是用最朴实的电影手法撒大谎。

    这句话在江河走向社会以前一直认为是王硕与张毅谋的文人相轻,但在走向社会后,见识和阅历增加了,江河回想自己曾看过的张毅谋电影,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几分入木之感,其不愧为内陆导演中最有政治敏锐性的。

    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获得票房的成功,《一个也不能少》已经在之前确立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张大嘴自然要坚定的走这一路线不动摇。

    那么《英雄》这部电影中有什么积极向上的政治纲领呢?虽然《英雄》是一部商业片,说的还是七国争霸时期的事,但张大嘴相信以张毅谋一贯的性格,一定会在电影中留下政治信号。

    张毅谋看起来极具农民本色,但其父当年却是国名党的军官,其大伯更是黄浦高材生,官拜参谋长。如此优异的门第出身,却由于解放前夕其二伯和其父投诚失败,大伯更是跟随蒋公前往流求准备光复内陆,于是在稳固了内陆统治新政府展开清算运动后,张毅谋一家彻底悲剧,成为了超级黑五类分子。

    从小饱受特殊环境带来的磨难,养成了张毅谋对政治风向的敏感,这种敏感在其的电影中就有了深层体现。比如其真正深刻揭露华夏劣根性的电影,发生时间都是在旧华夏。而背景是在新华夏的电影,电影中都是刻意的忽略当时社会悲剧的一面,比如《我的父亲母亲》、《山楂树之恋》,同时弘扬社团干部的无私以及亲民,比如《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

    这种政治上的小心谨慎和刻意迎合,使得张毅谋很快的在内陆电影界站稳了脚跟,而其电影中对华夏劣根性的鞭挞,又很好的迎合了国际上不懂华夏政治的有心人需要,在国际上有了名气。

    作为张毅谋这么多年来的“好兄弟”,张大嘴相信张毅谋肯定也在《英雄》中埋下了伏笔,但究竟是何伏笔就需要负责营销的张大嘴自己去找了。以张毅谋的性格,就算张大嘴亲自去问,张毅谋也会故作清高的表示自己只是创作艺术,与政治无关,张大嘴可是早就看透了张毅谋。想当年张毅谋突然跑去拍《一个也不能少》以支持希望工程,获得了巨大的社会赞誉。但这几年过去了,张大嘴还从没见过张毅谋向希望工程捐过一分钱,在张大嘴的眼中,张毅谋才是电影界的岳不群。

    从张毅谋那不可能获得任何资料,张大嘴便自行请来专业人士,签订了保密协议后一起揣摩《英雄》。

    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以古思今、牵强附会,张大嘴等人还是找出不少符合政府要求的思想。

    首先,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简而言之就是牺牲个人利益满足集体利益。这么具有社团主旨的特色思想,可是新政府一直着重大力宣扬,希望广大屁民都遵守的准则。

    其次,统一才是硬道理。电影中残剑虽然狗屁不通的在国人和熟人被残杀后,悟出了让强者来统一弱智放为至理的想法,并付诸于实践。但再狗屁的理论只要相信的人多了,就是对的理论。真正懂历史的人,都知道新政府得位的guochéng略显不正,这套理论自然在适合新政府需要不过。

    最后,华夏第一独裁者秦始皇,为了造福苍生不得不在大一统的guochéng中施以暴行,这些只要最终目的是好的,那么guochéng就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一档独裁的新政府也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guochéng虽然不是很对,但只要最后是为百姓谋福利,失德失法的guochéng就应该不去深究。

    有了以上三点总纲,张大嘴已经可以拿着《英雄》去寻求政府支持了。当然,对于《英雄》的宣传,当然不能宣传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洗脑的正确手段是于不知不觉之中完成。

    找到了杀手锏,张大嘴兴致勃勃的带着《英雄》去jinháng献映。相信有了政府为后台,《英雄》也能如当年的《一个也不能少》yi艳g获得不俗的票房。

    有了良好的信心,张大嘴略微辗转后就与相关领导达成了君子协议。之后张大嘴将好莱坞舶来的jing艳,结合华夏内陆的特殊环境,趁着江河前往美国参加奥斯卡的机会,砸出手里的千万美金,jinháng了轰轰烈烈的宣传。

    张毅谋的名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再加上一千多万美元片酬力邀的大腕巨星李联杰、梁潮伟、张蔓玉、陈祷明、甄紫丹加盟,辅以杜可峰的摄影、谭盾的音乐、程啸东的武术、和田惠美的服装和人物设计、帕尔曼的小提琴、华夏星特技制作为全片制作的将近半小时,耗资八百万美元的特技,《英雄》剧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为《英雄》品牌注入了强大的票房吸引力。

    有了这些大腕,张大嘴自然组织着大腕们三不五时的接受采访,tongguo大腕的魅力吸引人们对于《英雄》的好奇。此外,讲述《英雄》拍摄guochéng的纪录片《缘起》也适时推出。这部专门为《英雄》而诞生的纪录片,采用纪实手法,从首都到敦皇,从久寨沟到横店,历时三年共一千多个日夜跟踪拍摄而成,刻画了《英雄》从张毅谋脑海中的一个概念到最终成为一部成熟电影作品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这部记录片,使观众有机会第一次与《英雄》的创作和诸多明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