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讯文章,好像也没你的份,你只是在查字典帮助找错别字。杨子建会写作,汪滟的爸爸是所长,张怡敏和钱丽上次作文被当范文,你靠拍杨子建的马屁才有这个机会”
“你说什么,我是在做校对!”
“校对个屁,你就是个小跟班!”
然后两人小吵了起来。
杨子建想休息一下也不可得,只好起床,拍拍谢小钦的床帮道:“小钦,别听歌了,我们下楼去接孟云他们的班。”
谢小钦依依不舍道:“等一等,让我听完好吧,我就下来”
十点十分,宿舍灯突然熄灭。
宿舍楼上楼下立即响起一片抗议声、咒骂声、恐吓声。
陈老师吹声尖锐的哨子,在走廊来回走动,气呼呼地怒吼道:“是谁,刚才谁在骂我,站到外面来!”
杨子建和谢小钦这时刚洗完澡,带着一身清凉,懒洋洋地从陈老师身边走过,回到405宿舍,在借着窗外的星光换好内裤和背心。
杨子建刚躺在床上要睡觉时,才发现范龙和林逸还在吵架,刚才只是因为他们进来才停了一下,现在又继续吵起来。
“喂,你们别吵了。”杨子建当然要站在林逸这边,他解释道,“采访分工不同,这次林逸参与了,稿件的通讯员名字也会有他一份,林逸很快就要登报了。”
林逸立即发出胜利的笑声。
范龙一滞,在床上郁闷地翻了几翻,然后道:“杨子建,你喜欢汪滟还是张瑾?呵呵,我认为张瑾适合你,别以为你现在成了小作家,还有记者来采访,但又怎么样,你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你知道汪滟妈妈是谁吗,她是银行的一个分行长,她爸爸是派出所所长,都是领导干部。”
杨子建平静道:“睡觉!”
第二天,周六早上。
林可纯老师看了汪滟拿过来的民心为秤城西派出所争创“人民满意民警”成绩显著通讯稿后,觉得还算不错,便与青年报新闻部的编辑朋友打了一通电话,把一切搞定了。
林可纯自从教出楚女后,一直与她有进行联系交流,也觉得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才会支持杨子建与汪滟做大橡树社刊。
下午一点。
一辆车身涂着“南剑轴承厂”的大巴开到了一中大门附近的站点。这厂车是汪所长托朋友关系调来的,他为了女儿当好社长,也是蛮拼的。
汪滟组织二十五名社员上车,却发现少了一人,焦急地问林逸道:“杨子建呢,刚才还看他在,怎么一转眼就不见?”
林逸道:“他忘记给他妹妹和弟弟买礼物了,因此刚刚跑进文具店啊,他出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杨子建就背着一个旅行包、手上提着一个塑料袋飞奔过来,袋口露出一个漂亮的笔盒,等他一上车,车门就“嘶”的一声关上了,司机驾驶着厂车,飞快地朝着城南驶去。
“五月的鲜花大家一起唱!”汪滟站在司机旁边,身为宣传委员,她时刻要调动大家的情绪,鼓动大家的士气,因此车还没开出城市,便发动大家唱歌。
二十五名社员立即参差不齐地合唱起来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遮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开始在城里路段大家唱得激情澎湃,但离开城市平坦的水泥地进入城外山区时,都没心情继续唱歌了。
闽中多山,柏油省道崎岖不平,坐车就开始如同乘船,而且还时有坑洼,大家不断起伏颠簸,五脏移位,就是汪滟也紧紧坐在座位上,不时晃来晃去,朝着杨子建撞过来。
“嚓”的一声,厂车猛然一个急转弯。
汪滟一时不备,扑在杨子建的身上,娇美柔软的樱唇贴在他的脸上,仿佛亲了一下似的,她羞红了脸赶紧摆正身体,五指紧紧抓牢窗边的一个小把手,眼睛水汪汪的。
杨子建却吓了一跳,左右环视,发现没人注意到,这才松了口气,心想要是被汪所长知道,说不定就会是一颗枪子。。。
第44章 心有灵犀()
这不由得杨子建这么紧张。
要知道,现在可是九一年,是一个“耍流氓”都有可能被枪毙的年代,无论是社会、家庭和学校都非常保守,小混混都没几个,男女学生多说几句就会被当成“搞对象”,情侣在街头牵牵手都会被戴红袖章的老太太“追杀”。
嗡嗡嗡
厂车正在换挡爬山,发动机发出巨大的震动,排气口喷出阵阵黑烟,车厢内也开始散发着一股汽油味,同学们已经头晕脑涨,哪会有心思关心别人。
确定“安全着陆”之后,杨子建才开始回味这次意外的“亲亲”。
柔嫩、温润、濡腻越是回味,越让他心跳。
有点甜蜜,有些窃喜。
汪滟似乎好一些,修长优美的脖颈,直直地看着前面的车窗,仿佛变成一座雕塑。下午的阳光穿过树林,光影斑驳地斜照在窗口,打在她的俏脸上,红晕一片,特别是那长长的睫毛,有梦幻的翅膀般在优美地扇动着。
两人内心胡思乱想,表面一本正经。
坐了几分钟。
镝
对面一辆车子开过来,响起笛声,吓人一跳。
似乎心有灵犀,杨子建与汪滟同时转头,四目相看。
嗞!
灼灼的目光在空中对撞,如一道闪电般碰出火花。
杨子建居然感觉到一股电流击穿全身,四肢百骸酥酥麻麻的,呼吸几乎停顿,如坠云层,车子的颠簸似乎也不严重了。
汪滟胸脯急促地起伏着,眼眸射出娇嗔、迷茫、欣喜、害怕等复杂神色。
杨子建还是首次认真地观察汪滟:她长得非常美艳,梳着大马尾,白净的额头留着一层细细的刘海,既飒爽又有些清婉,眉若春山,稍微狭长的凤目仿佛一鸿秋水,令人望而目眩神驰,瓜子脸稍显小麦色,衬出两瓣樱唇娇艳欲滴。
可惜她身着宽松的校服,窈窕的身材显现不出来。
汪滟毕竟才十四五岁,被杨子建火热的眼神看得脸色绯红,微微有些生气,低声道:“刚才是不小心,无意的。谁也不能说,知道吗?”
杨子建点点头,低声道:“我不会说的。”
“哼,这事根本不算数!”汪滟傲娇的别过头,她心情平静下来,望着窗外的风景,却似乎神驰天外,嘴角时不时噙着动人的笑意。
一路上,杨子建和汪滟心有默契,把那一幕藏在心底。
这时,厂车冲出树林茂密的小峡谷,穿行在一片丹霞地质的风景区之中,右边是奇峰迭起的悬崖峭壁,瀑布飞溅,灿烂的山花一朵朵一丛丛左边是碧绿如带的闽江,波光粼粼,白鹭飞翔,让人心灵不禁受到洗涤。
“好美啊!”同学们扑到窗边观看。
“这里就是丹山风景区,听说对面的山谷里还有宋代的书院。”
“这里的水好清澈,可以游泳吧!”
“你看水那么蓝,说明深达十米以上,容易淹死人”
因为省道公路沿着江边铺开,所以比较平坦,大家一边看风景,一边指指点点,这丹山悬崖顶端还有一些古寨,因为山高路险,从唐宋到解放前一直还有许多土匪、山贼以及“义军”盘踞在上面,倒也成了一处有趣的景观。
河边长着一排低矮的亚热带棕树,绿竹成片,风从窗口吹进来,格外的清新。
景区过后,路又崎岖起来。
厂车开得并不快,二十公里的省道,折腾了四十多分才看到南塘镇的一抹灰影。
这时,柏油路又开始平坦起来,阳光明媚,山风吹进窗内,让同学们舒畅无比,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时兴地话题。
杨子建站了起来,站在司机旁边,像一个导游般对大家道:“各位橡树社的社员,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南塘镇采风。南塘镇有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至今拥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南剑市最古老的小镇之一。闽为门中之虫,早期只住着百越族,非常野蛮落后。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北方大乱,许多世家就迁移到南剑市这方世外桃源,让原始荒蛮的闽中焕然一新,迅速成为文化繁荣之地,到了宋代,李、陈、林、杨、刘等家族人才辈出,办社学,建书院,出了许多家、思想家、政治家”
随着杨子建的声音,古香古色的南塘镇如一幅水黑画般,徐徐地展现在闽江两岸。
闽江上,还有一座八十年代初建的跨江水泥桥,水泥桥前方百米处,还有一座古老的浮桥,由几十条小船和两串手腕粗的索链串在一起,浮桥接通两个渡口,岸边台阶延伸到小镇内,河边长着巨大的棕树、香樟和榕树,环境非常优美。
杨子建指着闽江对面的古镇道:“全镇全为三块,闽江东岸这片靠省道,是镇政府所在地。大多古镇建筑都在闽江西岸,镇中间还有一条小河弯曲穿过,将小镇分为两半。小河叫塘溪,溪上建有五座古桥,分别为石板桥、风雨桥、小拱桥等,其中风雨桥就在镇最西处。”
孟云一直在和张敏怡聊天,听了杨子建的话,摆了一个兰花指叹道:“走遍千山万水,柳暗花明,我们终于抵达南塘风雨桥了。”
钱丽站起来叫道:“那座就是秀才陈瑞为了等待情人五百年而建的古桥?”
杨子建摇头道:“不,这里看不到。”
嚓!
轴承厂的厂车停在南塘镇通往水泥桥的路口,小镇没有车站,进城都要搭长途班车。
公路右边是一片梯田,此时稻穗开始沉甸甸的垂下来,显示着丰收的景象,左边有一片古宅区,一条巷弄直伸到浮桥古渡头,前方百米的河边有一棵巨大的百年榕树。
“谢谢王师傅!”汪滟落落大方地将一包阿诗玛香烟递给司机。
“不用客气,不用客气。”司机大叔笑咪咪地接过香烟,然后道,“玩得开心一点,四点钟我会过来接你们回城。”
杨子建见司机目光闪烁,立即明白,他打算在附近办点私事,大概是为厂里的职工收一些“非法”木板,这一带常有乡下农民扛着木板来卖,而工厂青年职工结婚要做家俱也不得不从非法途径购买“黑木板”。。。
第45章 采风,踩翔()
“下车下车,我们该出发了!”杨子建催促道,带头跳下车门,踏上家乡的土地。
这次算是衣锦还乡了,感到别有一番踌躇满志的滋味。
同学们唧唧喳喳,如一群出笼的小鸡纷纷下车,三三两两地到处乱走。
他们对路边的石头、房子、碑匾以及巷道都觉得好奇,确实,这里不少路面还是用石碑石匾石壁铺的,有字有雕花,墙砖上刻着工匠的名字,墙角还嵌着“泰山石敢当”的石板似乎每一个地方,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果要考据的话,好像都可以写进游记里。
二十五名社员有一半人穿着校服,另有七八名女生穿着时髦的花裙子、蝙蝠衫、松糕鞋等,花枝招展,立即吸引了附近在农田干活的农民们的注意。
“这不是阿建啊吗,读一中的小秀才回家啦!”一位中年农妇放下锄头,走上田梗招呼道。
杨子建一看,是邻居家的菜花婶,连忙上前挥手道:“菜花婶您好,我带同学来采风,看看镇里的古迹。”
“古迹?你说的是这些破房子破庙什么的吧,这有什么可看的,我是不懂啊,还是你们读书人有学问!”农妇唠叨几句后,就又回菜地干活了。
林逸、钱丽等几个同学们跑到附近的几块巨大石碑坊观看,这是杨家祖先在清朝中进士时竖立的,不过,原来的牌楼已经被拆毁,只剩下四座巨大的石杆基座,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和历史的沧桑。
“别到处乱走动,大家集中排队!”汪滟、张怡敏等几个班干部开始召集组织同学,恨不得在每个人的耳朵上刻上注意事项。
杨子建左看右看。
他已经打电话给姑姑了,家里应该会有人来接才对啊?
这时,路边一家老杂货铺走出两个清秀可爱的萝莉,大的十一岁,小的一个九岁,都穿着白色短袖衬衫和剩的鹅黄色裤子,两人手牵着手朝着这边走来,眼睛似乎在寻找什么。
她们后面,跟着一个黑衣黑裤的老头,国字脸,童颜鹤发,六七十岁的样子,却一点也不显老,腰直腿壮,严肃而矍铄,戴着老花镜,像一个古代的教书先生。
“哥哥!”
“子建哥!”
两位萝莉看到杨子建大步迎过来时,立即欢欣雀跃起来,像两只花蝴蝶般飞奔过去,一左一右抓住杨子建的手。
小萝莉自然是亲妹妹杨子珍,一周不见,她脸色红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