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重娇-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娇瞧着他坐起来把水递给他润喉,才去倒水在银盆里投了条帕子过来给他擦汗。

    他慢慢地咽下一杯茶水后,又简单地擦拭了周身,才终于好受些。望着阿娇一脸歉意,“把你吵醒了,来——过来——”

    阿娇顺从地上了榻,依在他怀里。

    他低头在她额上印下一个轻轻的吻,见她眼中满是担忧关切,便笑道:“傻娇娇,朕只用在这动动嘴皮子,就有千军万马为朕冲锋陷阵。人不能过的太容易,所以朕就操操心,你别担心。”

    阿娇喉间滚动了千言万语,到底只是轻轻问了句:“卫青能瞒过天下人吗?”

    刘彻还以为她要问他为什么选择狠心放弃渔阳,没想到她却只担心顺不顺利。心里立时像被什么揉碎,感动、幸福和满足种种汇总在一起,良久之后只化作淡淡地一声应和。

    娇娇从来不去管他下的决定是不是可信,她只和他一起关心进度。

    她相信他,不是因为他是拥有至高权威的帝王,而是因为他是她的阿彘,是她眼里从来都是只要想就能做成任何事的那个阿彘。

    刘彻好容易把心间的那点哽咽吞下去,方才又补了一句“卫青没问题,朕相信他。”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其不意() 
刘彻特别想收复河南,想叫昔日匈奴刺向汉朝后背的利刃,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河套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水草丰盛,实实在在的一片沃土。

    作为蒙古高原与陕甘黄土高原的分界区域,河南地不仅在农牧业上具有无可取代的巨大优势,而且在军事上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从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中原王朝的汉族统治者和北方的匈奴统治者,在这里展开反复争夺,最终匈奴人取得胜利,占据了河南地。

    河南地距离西汉的国都长安不足千里,匈奴的骑兵只需疾驰一二日便可到达,屏蔽长安的北地、上郡等地不时成为汉匈交战的前线,长安也就一直处在匈奴铁骑的威胁之下。

    刘彻即位那年,匈奴人的战火甚至烧到了甘泉宫,引得他发誓必雪次辱。

    对于西汉王朝来说,匈奴占据河南地,就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在背后,它所构成的威胁,远比匈奴对西汉边境接连不断的袭扰来得严重。

    是以,趁着这次匈奴进攻渔阳,河南之地防守薄弱时,他当机立断令卫青领军先佯装救援渔阳,而后奇袭河南之地。

    只是,大汉立国到现在,尚还没有收复失地的先例。年轻的天子到底还没有自负到觉得自己胜过先辈太多,他也怀疑自己能不能做成这事。不过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呢?

    也不知道是为了给自己打气,还是给娇娇解释。

    他不由自主地轻声说起来,“一旦匈奴被赶出了河套平原,就会失去漠南最为肥美的草原。而大汉得到它,不仅收获了天然的牧马场,更能够移民以实边。

    更重要的是,干旱少雨的鄂尔多斯高原,并不能为匈奴人的牲畜提供多少牧草。

    换言之,失去河套平原后,整个河南地都将被收复,那可着实是一块不小的地方。”

    阿娇重重地应了他一声,伸出双手揽住他肯定地道:“你就是爱操心,卫青一定能替你收复河南之地。”说到这,又有些失笑:“你还是操心吧,不操心你不得难受死。”

    刘彻听她说的容易,禁不住也笑了,若是果如娇娇说的这样容易就好了。

    阿娇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前世时刘彻就靠着他自己硬生生地闯出了一片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这世,她好歹也算半个先知,她就不信他能吃半点亏。

    卫青善战,也能战。

    前世时河南之战是春天爆发的,当卫青领着数万精锐骑兵突入河套平原之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之前分散开来各自寻地方过冬的匈奴各部,都开始返回河套平原上为牧马牛羊寻找牧草。

    只是由于此时牧草尚不算充裕,匈奴各部都散开了,并未聚在一起。

    等卫青带着三万早有准备的骑兵突入河套平原时,正好打了这些游牧部落个措手不及。

    阿娇听说差不多就是单方面碾压,汉军的铁骑追着散开的匈奴牧民和牛羊满草原跑。

    但是匈奴人生于草原上,长在马背上,论起地形和机动性肯定比汉军胜过百倍。

    是以,汉军实在难以全歼其有生力量的。

    因此,河南之战的斩获不算太惊人,斩、俘合计为三千零七十一人。

    但所俘获的牛羊却达百万余头。

    从游牧民族的情况来看,这只怕就是游牧于河南地的匈奴部落大半的家产了,实实在在重创了匈奴人。

    更叫刘彻高兴的是汉军全甲兵而还。

    汉时打了胜仗,战死士兵的甲胄和兵器都要回收,打了败仗就回收不了了,成了敌人的缴获了。

    全甲兵而还,说明损失极少。

    如今虽然是夏季,匈奴大部已然集合,但阿娇却不担心胜负。

    甚至忍不住期待:说不得这次卫青斩获的会更多,匈奴的有生力量会受挫的更厉害。

    *****

    同样的深夜,在远在长安的皇帝夜不能寐时,卫青内心的激荡也只多不少。

    他每次望见身后连绵不绝的军队时,都还是会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他卫青,竟然真能从一介马奴成为了领三万骑兵为天子还击匈奴的大将。

    深沉如墨的夜里,他策马前进着,耳边全是浩荡汉军所带来的马蹄声和铠甲兵器的撞击声。

    大军已经连续赶了几个日夜的路,所有人都在今日黄昏开饭时才知道他们并不会去驰援渔阳,而是要反其道行之去突袭渔阳。

    全军立时哗然,便是几个副将也大吃一惊。

    卫青只是淡淡一笑,说这是和陛下商量好的,故弄玄虚来迷惑匈奴人。

    从军者,大都为血气方刚的年轻男儿,早就恨透了每次都是匈奴人骚扰烧杀汉边,这次听得陛下和将军有意要给匈奴人来个以牙还牙,全都痛快极了,只恨不得立时就策马到了那河套草原上叫匈奴人见见汉人的威风。

    同样的夜里,睡不着的还有韩安国。

    没日没夜在城墙上身先士卒地和匈奴人鏖战,早叫这个上了年纪的老将有些吃不消了。

    早年在武安侯死后为了避祸有意受伤的右腿,更是在淋了点雨后开始整夜整夜地疼的叫他不得安生,睡不着他便索性登上渔阳城中最高的地方望去。

    匈奴人已然安营扎寨,灯火如豆地点点摇曳在夜风中。

    一整个白天的鏖战后,匈奴人终于安静了半宿,为第二天的苦战养精蓄锐。

    韩安国的目光没有在肉眼能望得见的帐篷上停留太久,他更关注那些不大的却树木足够茂盛的小山丘。

    匈奴人绝对会在这其间设埋伏,他担心来驰援的部队会吃亏。

    但是重兵围城之下,他根本送不出消息。

    虽然他长了去年的记性,屯军到了三千多人,却也只是能咬牙坚持些日子,根本没有还击之力。

    韩安国忍不住幽幽叹息,他到底是老了,连这时局都有些看不透彻了,若是去年陛下听了他的进言停军屯,还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的境地呢?

    唉,老了,得服输啊。

    天下到底属于那些如朝阳般冉冉升起的年轻人,若是有幸熬过这次,他要向陛下告罪求退了。

    等韩安国又领着两千多人辛苦支撑了三五日后,却见得匈奴的援兵竟然分出了一半有余往右北平方向去了。

    副将松了口气,“这下咱们的压力小了,就是不知道朝廷的援军怎么还不到?”

    韩安国看了他一眼,徐徐道:“朝廷的援军不会来了,我们要靠自己熬过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七十六章 人间蒸发() 
一说完这句话,韩安国也不管属下的哗然声起,只觉得自己先松了口气。

    人在困境中,对外部的助力有所指望的时候,总是觉得已经支撑不住,总是下意识地保留自己的实力。

    但一旦那点炙热明亮的希望被瓢泼大雨浇灭,再无死灰复燃的可能时,人却每每都能爆发前所未有的能量。

    于绝境中奋力求生的**,或许就是人类这个物种得以生生不息得以繁衍的最大原因。

    高祖三年时,战神淮阴侯韩信领数万汉军在井陉同号称二十万的赵军交战。

    武君李左车向赵军主帅成安君陈馀进言:韩信一路渡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乘胜追击,锐不可当。不如拔三万奇兵去突袭汉军后方的粮草队伍,断汉军后路。

    陈馀断然拒绝了,以为赵军十倍于汉军,大可不必用这等诈谋奇计。

    韩信却使万人先行背水陈列,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

    赵军望见而大笑,以为声名远播的战神也不过是牛皮吹起来的,连如此简单的兵法都不知道。想来打起仗来,不堪一击。

    却不知背水一战,退无可退。军中上下唯有死战,方有一线生机。

    韩信利用赵军的轻敌之心,先使两千轻骑带两千汉军旗帜,趁陈余全军出动时侵入敌营换旗易帜。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攻克后方,大势已去。

    三军大乱,一哄而散。

    赵将虽然极力斩杀逃跑的士兵以收拢军心以图反击,但二十万的大军人心惶惶之下,又岂是几人之力可以力挽狂澜的?

    是役,汉军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擒赵王歇。

    韩安国每每想起这段战事,总是忍不住热血沸腾。

    自绝生路,这得需要如何勇气才能做到?

    他一向以为他韩安国也还是有几分才华的,如今上天也给了他这样一次机会,能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全靠他自己了。

    前些日刚起的隐退之心早就不知所踪了,他心里又焕发了勃勃斗志。

    韩国心中松了口气,觉得再不用日夜煎熬地等待援军也是件好事。

    麾下副将却一下白了脸,当下连珠炮地追问他:“将军为何如此说?也没见朝廷有信使来啊,何况咱们大汉还没有放弃国土的先例啊,陛下就不怕——”

    副将一时情急,险些把后面的“无颜去见祖宗”说了出来,话到嘴边才反应过来硬生生咽了下去。

    韩安国哪还有不明白的,只是深深看了副将一眼,见他埋下头去方才悠悠开口。

    “九成九是陛下放弃了渔阳,匈奴人发现根本没有援军的踪影,方才分出一半兵力往右北平去。”

    “陛下自即位以来,对往一向强硬,断无不予反击的道理。蒙了头的匈奴人也摸不准陛下的意图了,就希望增大边郡的压力来使汉军增援。”

    “陛下想必有更重要的战略意图,只是也没法送进渔阳城中和我们通通气。但如今既然知道了个大概,我们要做的就是极力拖住匈奴人。“

    金灿灿的日光中,老将韩安国的浑浊双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

    韩安国人老成精,猜的和事实倒还差不多。

    匈奴人确实糊涂了,他们的前哨明明探到了汉军的踪迹,但转天这几万人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恍如人间蒸发。

    军臣单于一度以为是前线的军哨行事不谨慎,暴露了沿途埋伏,使得汉军改路而行。

    但几天过去了,渔阳和上谷城下还是没有等来汉军援军。

    军臣单于虽然和汉朝皇帝素未谋面,却通过一直的交手自认还是有些了解他。

    汉朝皇帝刚毅尚武,铁血强势的很,汉朝的帝位传到他手里才断了汉匈和亲,开始对狼露出小猫爪子。

    他是绝不可能会放弃领土,不然就是把从前的豪言壮语踩在脚下。

    这样的皇帝,还怎么御下?

    那既然汉朝皇帝会反击,可是人究竟去哪了?

    军臣单于闹不清汉朝皇帝的那些小九九,他一向坚信绝对的武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是花架子,经不起大军一踏。

    是以,他下令大军全力攻击渔阳、上谷之汉军残部,并向右北平发起攻击。

    只要三城失陷,看汉朝皇帝拿什么来面对他的臣民!

    *****

    那叫韩安国和军臣单于猜不透去向的卫青一部如今又在哪呢?

    却不知便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刘彻也闹不清,他只和卫青商量好了就把渔阳等地听凭天意,打匈奴个措手不及,奇袭河南之地。

    胡骑东进、汉骑西击。

    是君臣对这次战役定下的作战方针,但是一旦大军进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