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重娇-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骑东进、汉骑西击。

    是君臣对这次战役定下的作战方针,但是一旦大军进发,战局瞬息万变,不可能事事都来请示天子意见,自然由卫青临机决断。

    再加上相隔太远,军报便是快马送来,也已经失了时效性,变成了昨日黄花。

    卫青本就性子老成谨慎,若是再头上顶了个是不是要指手画脚的,只会失了战机乱大局。

    是以,卫青走之前,刘彻给他节制全军的权利,凡事不必上奏。

    一来叫卫青放手去打,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两个人一起拿主意。

    二来也可以保密,以防被有心人泄露了军国机密。

    但真等大军进发,石沉大海般地失去了联系后。

    刘彻到底还是有些沉不住气,渔阳等地若是丢了,卫青军团又一无所获,朝廷上下该是如何激荡?

    好不容易才把主和派的声音压下去,难道汉室的安危竟又要屈辱到靠女人的胸脯来换得吗?

    他不甘,不甘!!!

    刘彻日夜期盼着前线尘埃落定的消息传来,可时间彷如停滞了,过的特别慢特别慢,慢到刘彻以为卫青军团已经去了快一月,其实不过才走了半月有余。

    他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之下自然失眠了,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白日里也不觉得困。熬得眼底发青,眸光里却绽放出一种野狼的光芒,跟要吃人一样。

    王太后心疼的不行,不过略说了句先帝时和匈奴和亲不也平平安安过了一世,何必如此大兴兵戈?就引得刘彻发了老大的脾气,说“若是人人都像母后这般想,不用几百年这世上就再无汉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七十七章 发作() 
王太后不过是随口一说,却在儿子面前闹了好大个没脸,加上阿娇也在跟前,更觉得下不来台,硬是好一阵没过温室殿来看暠儿和璟儿。

    刘彻也没有过长信宫去看望太后的意思,母子俩一时间气氛紧张,弄的满宫上下都战战兢兢的。

    神仙打架,还不是小鬼遭殃?

    王太后这两年老病的厉害,身子一向不爽利。和最疼爱的小儿子置气后愈加没有胃口,连着好日都只用了一碗稀粥就就叫撤。

    听说晚上也睡的不好,旧疾复发,一下就病倒了。

    平阳担心母后,到底忍不住在阿娇面前求阿娇为母子俩转圜一二。

    “母后也只是无心之语,见着彘儿日夜为前线悬心才那么一说。你同彘儿说说,叫他消了气就去见见母后。”

    阿娇瞧着她眼底不自觉流露出的那点害怕她从中作梗的意思,不觉好笑。

    是,她是对这个既是舅母又是婆母的王太后,一度恨的生啖其肉还不解气。

    但即便再恨,碍于刘彻,阿娇到底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何况在原定的历史上王太后明年就会逝世,所有的一切都会尘归尘,土归土。

    恨又如何?怒又如何?

    她到底要死了,从前那个真心疼爱过她,叫阿彘多多让着她的舅母到底要死了。

    阿娇心间一软,那些浓烈的恨到底淡去了些。

    却也仅仅是淡了些。

    她如今不阻止孩子们和王太后亲近,以后也不会刻意说些王太后的坏话叫他们恨她。

    同样的道理,刘彻想对王太后尽孝,那是应该,阿娇绝不阻拦。

    但叫阿娇自己像以往一样对她,阿娇做不到。

    只要想起王太后曾给她下永生永世不能有孕的药,她就无法做到原谅。

    有人曾说,以德报怨、肯给他人救赎是最大的德行。

    世上或许真有这样的圣人,但是阿娇自认没有那么高的领悟。

    她只是个凡人,努力地去爱所爱的人,付出所有和真心就是她所有的善良了。

    阿娇没办法因为知道王太后要死了就同情她,把从前的所有放下,让她心无牵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

    王太后如果惴惴不安,终生悔恨没脸去见先帝,那也是她欠她的!

    伤口没有深切地割在自己的身上,永远可以无限宽容大度,因为没痛在你身上!

    根本就不能感同身受地了解别人的痛苦,却轻易地替别人原谅是人性中最叫人恶心的地方。

    平阳如今就是这样的心态,只怕满脑子都想着便是再深的仇怨,这么多年也该过去了。说不得还背地里说她陈阿娇斤斤计较,不肯饶人。

    对于曾经热情满满地要给刘彻床榻上送美人的平阳,如今即便关系缓和了,阿娇到底还是没法做到毫无芥蒂。

    尤其是见到平阳眼底那一抹一闪而过的怪责,她的火一下就冒起来了。

    她陈阿娇还不至于因为怒火攻心就不许刘彻尽孝,不是她多善良,而是她不愿刘彻留下遗憾。

    当下便对这个眼高于顶的大姑子连敷衍都懒得敷衍,“你是阿彘大姐,难道你说话就不好用吗?而且阿彘是那不孝的吗?过一阵自然就好了。”

    平阳是先帝的嫡出公主,又是当今天子的亲大姐,真真正正的金枝玉叶。

    从来听“不”的时候就少之又少,听了阿娇的话立时就恼怒起来:过一阵?母后哪受得住!

    若是阿彘像先帝对馆陶姑姑那样信重有加,她自然不会来求阿娇。

    但谁叫阿彘面前最有脸的就是他的皇后,他扫谁的脸也不会扫皇后的。

    何况彘儿性子倔强,若是要去长信宫中早就去了。

    若不是实在没法子,她怎么会明知道阿娇心里对王太后膈应,还来同阿娇说?

    阿娇在这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推脱。

    她还在恨母后!

    只是再火大再恼怒,平阳也只得把这些即将喷发而出的情绪死命压下。

    如今的陈阿娇已经不再是那个依靠天子恩宠而在后宫立足的皇后了,她所出的皇子被立为太子,军中冉冉升起的将星卫青自和雪舞成婚后就更是彻底和陈氏融为一体。就更别说如窦婴、程不识、李广等朝中老臣的支持,皇后羽翼已经隐隐丰满了。

    而她平阳尊贵是因为自身是不错,但也仅仅只是尊贵了。

    想要在朝中说得上话,想要为后人谋个好出路,她就不能得罪阿娇。

    天知道陈阿娇所出的这个才一岁的小太子是不是还真就一路顺风顺水地登上大位。

    平阳当下也只得装作听不出阿娇话里的不耐烦,笑了笑,忍气柔声道:“母后老了,精神头不足。说话许多时候都是没过脑的,倒真的没有别的意思。彘儿也是气性上来了,就不肯听人分说,也就只有你能说的进去了。”

    这是认输服软了?

    阿娇的唇边终于爬上来些感慨的笑意,前世时卫子夫为后时,平阳自持是她的旧主人,可一向没分什么尊卑。

    也就是卫子夫的性子绵里藏针,才没叫平阳占到多少便宜。

    但是对卫子夫认输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听说还撺掇过卫子夫对付她这个李夫人,被卫子夫拒绝后,骂她是个受气包。

    如今不但委婉地承认了王太后的话确实说错了,还承认她在阿彘跟前说不上话。

    能叫白天鹅一样的平阳低头,也真是稀罕。

    阿娇的笑愈发叫平阳难堪,对着比她小十几岁的弟妹低头,这滋味确实不好受。

    平阳有的时候真的不明白,她陈阿娇除了这副天生的美貌和自小伴着阿彘长大的情意,还有什么叫人割舍不下的东西?

    阿彘怎么就那么为她要生要死?

    等平阳终于走后,阿娇在寂静的宫室中捡起一本神话看了没有半刻钟,心思到底还是又绕到这上面来了。

    但凡长点脑子的人都清楚,刘彻这是借着和太后发火的机会来警告朝内有此心者。

    王太后别管是无心还是有意,她的话到底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这些人都习惯了安逸富足的生活,不愿再受战火之苦。

    是以哪怕刘彻对匈奴连打了两次值得大书特书的胜仗,朝中民间还是有思定反战的论调。

    天下众生,哪能要求人人一个想法?

    刘彻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不能接受连帝国的最高层都已经开始习惯忍辱的生活,甚至习以为常。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七十八章 深谋远虑()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却说:人之初,性本恶。

    其实人之本性,既不美好,也不过分丑陋。

    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

    人有两个本能: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本能,即本性是支配人行为最强大、最根本的原动力。

    生的本能表现为善良、慈爱、宽容等积极光明的行为。

    死的本能则表现为杀戮、贪婪、自毁等邪恶极端的行为。

    贪生怕死或者说好听的爱好和平认真说来也不算是恶性,人本思安。

    尤其是对这些习惯了翠绕珠围、膏梁锦绣生活的人来说,战争代表着动荡。

    这种动荡极有可能会毁掉他们安逸奢靡的生活,这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至于边郡军报上那一连串冰冷血腥的死亡数字,对这些贵人来说什么意义都没有,激不起他们心底的一点涟漪。

    难道没有匈奴人就不死人了?

    也有些好心的贵妇人,会在宴会时说起这个叹息两句真是作孽。

    但也就仅仅到此为止,转脸就会被首饰发髻这些女人亘古不变的热门话题牵去心思。

    对这些锦衣纨裤的贵族,刘彻从来没有指望他们能忽然爆发出什么热血报国的情绪,他会好好地圈养他们,叫他们心想事成地继续眼前的生活。

    好在这些人只是少部分,好在朝中文臣武将想把脊梁伸直的到底还是多出许多去。

    但等王太后都能情急之下说出同匈奴人和亲低头可保一世平安的话来时,刘彻才发现自己从前的认知很可笑。

    当朝太后都觉得汉匈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不打的,那其他人呢?

    都觉得他这个天子在好大喜功?在穷兵黩武?

    真该把这些人全丢在边郡去,让他们知道给匈奴人当奴隶是什么滋味,让他们知道眼看着匈奴人奸污自己的妻女又是什么滋味。

    刀没落在自己头上,总是无所谓!

    阿娇是亲历过边关匈奴侵袭的,她深切地明白刘彻为什么要这么做,更理解他为什么对王太后发了这老大的火。

    管家难,管天下这个大家就更难了。

    但王太后明年就会因病去世,她不愿刘彻日后想起这段往事的时候都会泪水涟涟中掺杂着后悔。

    人死为大,刘彻日后更多想起的只会是王太后从前是如何辛苦养大他们姐弟。这种情绪的膨胀中,他会悔恨在王太后生命的最后没有对她好一些。

    是以,这晚哄睡了两个疯闹了一天的孩子后,阿娇望着又在书案前执着狼毫细细描绘的刘彻久久无语,为王太后说话怎么都还是需要点心理建设的。

    要不是想着刘彻,她才不会张这个口。

    每当给独独的掌上明珠画衣裳样子时,刘彻心情总是格外地好。

    等到看到那精致可爱的衣裳穿在元暶身上时,瞧着元暶喜欢的朝他直笑。

    他的心情就会更好了,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充盈在心间。

    他开始大为理解小时候阿娇给布娃娃做小衣裳打扮的感觉了,当看到自己的小女儿粉雕玉琢地穿着自己设计的小衣裳,简直不要太幸福。

    他专心俯首于案间,一时倒还真没发现阿娇有什么反常。

    但等往常那凑在他身边或是出主意或是感慨他惯坏元暶的声音一直沉默时,他便是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发现了不对。

    这是她两个哥哥托姑姑说到娇娇跟前了?在为这烦心?

    前一阵他听人说了一嘴,两个国舅都觉得活了半辈子到如今高不成低不就的,将来在外甥外甥女跟前都没脸。

    娇娇大哥为太常卿,掌宗庙礼仪。

    二哥为太常丞,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

    管宗庙皇室事宜,又有地位又没有多少实权,正适合两个才能平庸也什么大志向的国舅。

    但人有脸,树有皮。约莫是想着将来外甥大了,说起外家说起舅舅都不好意思提的场景叫两个国舅难受吧。

    娇娇体谅他,从来是不肯叫他有半点为难之处的。想必就是姑姑来说,娇娇也冷起脸说了她一顿。

    其实大可不必,刘彻对两个国舅的将来也早有安排。

    娇娇大哥可为太常,掌宗庙事。二哥可为宗正,主管皇室的宗室事务。

    虽说还是远离权利中心的闲职,但却都是九卿,清贵无比,太常更是九卿之首。

    何况叫太子的舅舅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