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香郁果-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子侄外甥,都是死于西方列强的火枪之下,他说:“要想强国必先强军,要想强军,必先利器,要想利器,得要多挣钱,要挣钱就得办实业”,玄祖舅的想法和做法,同当时国内兴起的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不谋而合。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是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质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主持和提倡办洋务的洋务派,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外国侵略者的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个派别。起初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势力与日俱增。在朝廷里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最大,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手上都沾满了太平天国义军的鲜血,玄祖舅和他们有灭门之仇,是断然不会和他们合作的,他看重的是张之洞。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主席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他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他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朝廷准奏,计划北段由直隶总督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筑,于是,清廷调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修建卢汉铁路资金缺口很大,张之洞就亲自到南洋谋捐,结识了玄祖舅,两人相见恨晚,推心置腹,玄祖父敬佩张之洞的才华和气魄,张之洞仰慕玄祖舅的胆识和胸襟,玄祖舅终于有了报国的机会,他不但自己捐了一大笔资金,还组织了爱国华商联谊会,任会长,募集到的资金源源不断的到了张之洞的手上,帮助张之洞办成了很多实业。光绪十五年冬,张之洞到了湖北。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办起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首先是筹建汉阳铁厂,张之洞办企业,也曾闹过一些笑话,他电喻驻英公使薛福成购炼钢厂机炉,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回答说:“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张之洞大言曰:“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英国厂主只得从命。结果,机炉设在汉阳,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马鞍山的煤,灰矿并重,不能炼焦,不得已只好从德国购焦炭数千吨。从光绪十六至二十二年(1890—1896),耗资560万两,还没有炼成钢,后改用江西萍乡的煤,制成的钢又太脆易裂。张之洞才知道他所购的机炉采用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于是向日本借款300万元,这三百万元远远不够,玄祖舅又在南洋为他谋到一笔资金,有了这一大笔资金,才将原来的机炉改用碱性配置的机炉,才制出优质的马丁钢。宣统元年(1909),汉冶萍公司的经理叶景葵评论道:“假使张之洞创办之时,先遣人出洋详细考察,或者成功可以较速,糜费可以较省。然当时风气锢蔽,昏庸在朝,苟无张之洞卤莽为之,恐冶铁萍煤,至今尚蕴诸岩壑,亦未可知,甚矣功罪之难言也。”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光绪十九年(1893)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汉阳铁厂初创时并不挣钱,甚至亏损,为了弥补亏空,张之洞决定创办湖北织布局,遇到的还是资金问题,玄祖舅建议他学学欧美的经营方式,搞股份制经营,吸收民间资本弥补官办的不足,玄祖舅将南洋的一个纺织厂卖掉,入了湖北织布局,是最大的股东,并让他的长子,我们的曾表大舅回国出任了湖北织布局的副局长,曾大表舅曾留学美国哈弗学经营,像他这样科班出身的经营管理人才在当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光绪十八年(1892)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开车,纱锭3万枚,布机1000张,工人2000,织布局是盈利的,张之洞将织布局的盈利去弥补铁厂、枪炮厂的亏损,使织布局一直处在高利贷的压迫下,没有获得大的发展。张之洞看到棉纱销路很广,便决定开设两个纱厂,他致电驻英国公使薛福成向英商订购机器。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成北厂,纱锭5万多枚,为湖北纺纱局,南厂一直没有建成,机器停放在上海码头任凭风吹雨打,后来张謇领去办了南通大生纱厂。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制麻局到了光绪二十八年(1902)转租给玄祖舅旗下的,由广东资本家组织的应昌公司承办。要想有好的棉布,首先得有好的棉纱,想有好的棉纱,得有好的棉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就是说,不同的气候生态条件成就不同的地方特产,就拿棉花来说,不是地球上每个地方都能长得好的,我国的棉产区主要有:黄河流域棉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平坦,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2。长江流域棉区,本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充足,区内纺织业发达,运输条件便利,使该区成为全国棉花单产和商品率最高的棉区,也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但秋天雨多,湿度大,日照较少,影响棉花吐絮,棉花质量不如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本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条件优越,差大,病虫害少,棉花品质好,是我国第三大产棉区,也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但是地处西北边缘地区,交通不便,人口稀疏,生产销售成本较大。三大棉区各有优势和劣势,对于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来说,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首当其冲是降低生产成本,玄祖舅派他手下的智囊团经过深入的调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黄河流域建厂,利润空间最大。这里原料充足、交通方便,人口密集,城镇布局合理,消费群体集中,和南方相比,战乱较少,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再加上陇海,京广两大铁路干线的开通,水陆交通四通八达,运输和劳动力成本也较为低廉,在黄河流域的城市中,又以古城洛阳为最佳选择”于是玄祖舅做出了他一生中最果断的一次决策:把位于广州的亚洲最大的“华茂源棉纺公司”北迁至黄河流域的名城——古都洛阳。也就是在公司开张的庆祝会上,玄祖舅见到了他的小九妹,我们的玄祖母。华茂源棉纺公司旗下有不少的棉花供货商,在公司开张的这一天,都抬着厚礼前来祝贺,玄祖舅也在洛阳城最豪华的饭店设宴款待各路财神,玄祖父就携着玄祖母去赴宴,三十年的风尘抹不掉亲情的痕迹,玄祖舅一眼就认出了玄祖母,他们兄妹俩是劫后余生,久别重逢,自然是悲愤满胸,喜泪横流,苍天有眼,善待好人,让他们兄妹俩南辕北辙,却殊途同归,如今干着同一事业,享受着天伦之乐。玄祖舅将两个儿子带到妹妹面前,两个侄子“姑姑,姑姑”叫得甜,而姑姑的心中更是比吃了蜜还甜,玄祖母也告诉哥哥,她在危难中碰到了玄祖父这个好人家,夫妻和和美美,生活安定幸福,生有四个女儿,都聪明伶俐,貌美如花,如今都在乡下由大娘照看着,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的生命不断地创造着奇迹。华茂源公司树大根深,财源广进,它的旗下有不少的棉花供货商,就数我家的货站的棉花品质最好,颜色白,绒又长,而且供货及时,信誉好,如今又有玄祖舅的提携和帮助,大树底下好乘凉,生意应该做得更兴隆才是,为什么没过几年却破产了呢?战争,全是战争惹的祸。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这场战争凡是读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这是历史学家给出的结论,提到战争失败的原因,一般都归结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慈禧,她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用来建海军的费用挪用来为自己建园子,还有李鸿章,屈辱卖国,千夫所指。但是现在回过头想想这件事,似乎也不这么简单,说慈禧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说她主张对日本屈服,主张放弃国家主权,心甘情愿把祖宗打下的锦绣河山拱手让人,所以,他们是一个挪用军费,一个玩忽职守,倾尽国家财力建起的北洋水师,原来是银样镴枪头不堪一击,折戟海上,葬身鱼腹,兵败威殁,丧权辱国,把四万万子民拖入殖民地的水深火热之中。这不是慈禧这个女强人的性格,也不是李鸿章这个倔老头的做派,但是,事实摆在这里,慈禧挪用海军军费,致使北洋海军武器装备不如日本,造成战场失利这是铁定的事实,而李鸿章在战前畏敌退缩,指挥失当致使北洋海军虽浴血奋战,最终没能获得胜利,这也是世人皆知的真相。绕了这么大个圈子,不知道我家这小小的货栈和甲午战争这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会有什么关系,说实话,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说,几百杆子打不着,但是这场战争和玄祖舅的命运有关系,战争导致了“荣茂源棉纺公司”的破产。中日甲午战争本来是中国一定要获胜的一场战争。这在战争前,是上至慈禧老佛爷,下至平民百姓都坚定的理念。慈禧老佛爷她拿着海军军费去修园子,出发点很可能不是想消弱海军,不是想在战场上被打败,不是想忍辱含垢,向比大清国不知要小多少倍的小日本求情,把大好河山割让给人家,把大把的银两送给人家,其实她修园子,就是想显摆大清国的威仪,她是觉得大清国的国力和欧美列强比可能是比不过,但和孤悬海外,资源匮乏,人口稀少,文化渊源并不长的日寇相比,那还是要强他一大截的,小日本不自量力,挑起战争,大清国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而建立的北洋海军不是吃素的,它装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还有最勇敢善战的将士,小毛贼你就等着葬身大海,让我们大清国的鱼虾饱饱口福吧。老佛爷她就是这样想着:在她六十大寿的那个大喜的日子里,她要坐到新园子里等着胜利的捷报飞来,让她的寿宴锦上添花,也让忍辱含羞威仪不在的大清国在西方公使的面前风光一次,体面一下。可是慈禧老佛爷,她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或者说她真的有点像井底之蛙,只看到皇宫上面那一片天,对外部的世界不大知道,她不知道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她不知道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