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命令与征服之樱石叛逆-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动机功率】40000千瓦

    【悬挂系统】磁压悬浮驱动轮

    【最大速度】公路状态下,88公里每时

    【最大行程】全球磁能卫星无线输电的支持下,行程无限;依靠自身携带的金属氢燃料,约860公里;再加上外挂电池,约1150公里。

    【爬坡度】33°角

    【过垂直墙高】1。5米

    【越壕宽】3。2米

    【主武器】一门龙咆哮-Ⅱ型125毫米口径电热炮

    【副武器】一具百搭式武器槽,即插即用多种武器;一具豌豆射手-T003式7。5毫米口径并列机枪;一具炮塔顶部的小型磁暴线圈天线;一具反步兵微波发生器。

    【弹药基数】125毫米炮弹50发,7。5毫米枪弹5000发。

    【火控系统】神经元-Q式车载量子计算机、敌我识别系统、多光谱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多元传感器、火炮助退稳定器。

    【装甲防护】复合装甲、四防系统、装甲化履带、特斯拉主动防御系统、黑洞式电磁偏转力场发生器。

    【简介】——

    对于下一代的主战坦克,中华联邦枢密院的高层为之争执不休,最终还是在李相公的拍板下,确定了“机动炮台”的设计理念。

    金瓜坦克,这种以铁锤坦克和捕食者坦克为基础而开发出来的中华联邦新世代主战坦克继承了它的两位前辈那特立独行的单边炮管设计,配合炮塔另一边的百搭式武器槽,获得了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武器搭配。

    不过,与圆滚滚的铁锤不同,金瓜的外形很是方正、厚重而有力,在设计上体现出了一种属于工业的美学:简洁而流畅。

    金瓜的主要武器就是它的那门125毫米口径的电热炮——这原本是属于老式天启的坦克炮,不过在新式天启换装电磁加速式重接炮后,这种龙咆哮-Ⅱ型电热炮就归了金瓜所有。这种电热炮是利用炮弹的金属氢粉尘底药的电爆炸制造等离子体来推动弹丸,炮口动能超过了25兆焦,弹丸初速度高达4千米每秒,射击速度12发每分钟。

    位于车身周边安装的微波发生器是专门用来反步兵的,至于它的威力……你可以想象一下微波炉是怎么把肉烤熟的。

    而炮塔后部安装的那一根磁暴线圈天线,是特斯拉主动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在车载的量子计算机的高性能并行计算能力的支持下,周边三百米方圆内的风吹草动都在16000℃雷霆的掌握之中,任何移动速度低于6。5倍音速的物体都是毫无威胁可言的——除非数量实在过多,或者物体体积过小——因此,常规火炮与导弹,已经无力威胁到金瓜了。

    再加上黑洞式电磁偏转力场,足以令一切带有电性的物质在穿梭这一力场范围时发生矢量偏转,以此来保证载具本身的安全。与特斯拉主动防御系统构成了一远一近的双重防御,极大的提高了安全系数。

    金瓜使用的是一种复合装甲:石墨烯镀膜,中间的主体是金属陶瓷,下层的凝胶-高分子纤维缓冲层,最底部的是绝缘层内衬。这种复合装甲的防御力相当于3600毫米均质装甲钢,足以令它横行霸道了。而装甲化履带本身也有着相当于1000毫米均质装甲钢的防御能力。

    因为磁压悬浮驱动轮系统(动力舱)的应用,令机械磨损、金属疲劳、负重、缓冲、避震等原本的悬挂难题都不成问题后,赋予了金瓜颇为可观的机动性能。同时与铁锤那裸露的履带机构不同,金瓜的动力舱是全封闭的,以装甲进行保护——甚至金瓜坦克的履带也应用了装甲化履带技术。

天启坦克-Ⅱ型() 
天启坦克-Ⅱ型。

    【驾驶员】1人

    【车长(炮向前)】19米

    【车体长】18米

    【车体宽】6。5米

    【车体高】4。5米

    【重量】120吨

    【发动机】004型(坦克用核能发动机004型)

    【发动机功率】1万兆瓦

    【悬挂系统】动力舱(磁压悬浮驱动轮组)×4、磁压悬浮炮塔。

    【最大速度】公路状态下,72公里每时。

    【最大行程】全球磁能卫星无线输电的支持下,行程无限;依靠自身,高强度作战的状态下预计可坚持一年(不计算弹药、食品补给及维护保养的前提条件下)。

    【爬坡度】31°角

    【过垂直墙高】1。5米

    【越壕宽】4。6米

    【主武器】双联装的龙咆哮-Ⅲ型85毫米口径电磁加速式重接炮

    【副武器】尖牙式高能激光近卫炮×2,豌豆射手-T003式7。5毫米口径并列机枪×2,炮塔顶部后方的磁暴线圈天线×1。

    【弹药基数】85毫米动能冲击弹×214枚,7。5毫米枪弹×10000发。

    【火控系统】神经元-Q式车载量子计算机、磁波感应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多光谱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多元传感器、火炮助退稳定器。

    【装甲防护】复合装甲(石墨烯积层装甲+金属陶瓷装甲+缓冲装甲+绝缘层内衬)、四防系统、装甲化履带、特斯拉主动防御系统、铁幕装置。

    【简介】——

    天启坦克,无可置疑的陆地霸主,以“战争堡垒”为设计理念而制造出来的最可怖的地面兵器,是移动的天灾。

    第二代天启的研发伴随着磕磕绊绊——这主要是因为中华联邦的科技大爆炸,导致每每设计完毕一种蓝图,结果就发现了更好的技术。还好随着十年时间的过去,中华联邦终于完成了科技树的整合,相应的工业体系也均已建立完毕,第二代天启坦克的设计方才最终定型。

    天启坦克采用了“战争堡垒”的设计理念:我可以消灭敌人,但敌人无法摧毁我。这就提出了最极端的火力与装甲的配置于一身的苛刻要求。

    所幸,中华联邦的技术储备的充足,令这一怪物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天启2型采用的是电磁加速式重接炮,采用的炮弹是85毫米直径的金属氢芯动能冲击弹(其实就是85毫米粗细的钢柱子),最高炮口动能超过了1千万焦,最高弹丸初速高达20千米每秒,最高射击速度10发每分。在这等高速高摩擦状态下,天启发射的其实是高温氢粒子流——或者换句话说:氢粒子炮。

    而另一种型号的动能冲击弹则是钨钢芯制,高速状态下发射这个的话其实就是在发射高温金属射流。

    【动能冲击弹,中华联邦在传统炮弹上进行的技术革新,是为了电磁加速式武器而专门开发的匹配炮弹,旨在以高动能摧毁敌人。低速状态下,以固体炮弹形式撞击敌方装甲防御;高速状态下,因为与空气剧烈摩擦导致弹体融化乃至气化,以液体、气体或等离子体的形式冲击敌方装甲防御。】

    两座尖牙式近卫激光炮采用磁压悬浮炮座技术,反应迅速,可以对空对地,为天启提供高超的近身防卫。

    天启采用的是复合装甲,它包括了:石墨烯积层装甲、金属陶瓷装甲、缓冲装甲(凝胶与高分子纤维)、绝缘层内衬,累积起来相当于6000毫米均质装甲钢。拥有内部的四防系统,可以防辐射、放生物、防化学、防声波,比金瓜更强悍的是天启具备短时间的全封闭式生态内循环功能。

    至于装甲化履带和特斯拉主动防御系统,就无需多说了。

    而铁幕装置在解决了计算机性能(车载量子计算机)、高额供能(核能发动机)、高性能散热(冷冻激光散热技术)这三大难关后,自然也就变得不成问题了。

    因为天启本身的块头是在太大、份量是在太重,哪怕应用了磁压悬浮技术,但它的战略及战术机动能力还是较为低劣。

    【注:坦克的战略机动力,主要指的是大范围远距离的机动能力,即坦克的重量、能耗量、最大行程、越野能力、通过性等因素;而坦克的战术机动力,主要体现在最大公路速度、越野速度、加速性、最小转弯半径等因素。】

    不过同样应用了磁压悬浮技术的无人炮塔,倒是变得很敏捷,可以做到飞速转向、瞄准、发射,灵活到令人诧异。

    另外,在必要时刻,天启可以在战场上为己方单位进行无线输电供能。

    *

    【链接】——

    按照命令与征服的世界观设定。

    最初的这种单炮塔双联装炮管模样的超重型坦克,来自于德国的设计和研发。

    但是后来,随着苏联的入侵,《红色警戒1》的剧情线开启,这种超重型坦克落入了苏联人之手,成为了他们的王牌:猛犸坦克。

    随后,苏联战败,斯大林死亡。残存的苏联高官为了不让苏联的高科技落入敌人之手,而有意识的销毁苏联的各种高科技,其中就包括猛犸坦克。

    到了后来,亚历山大·罗曼诺夫上台成为苏联总理,他秘密开启的苏联复兴计划中,主要一项目的就是搜集、复原发展斯大林时代的各种高科技。其中随着对于猛犸坦克设计蓝图的收集与修复,以此为基础,他们最终开发出了天启坦克——这种双炮管的超重型坦克以至于成为了《红色警戒2》里苏联的象征。

    而在《红色警戒1》的另一条结局线路中,苏联败亡之后的各种遗产被盟军瓜分……后来接入《泰伯利亚》世界线,猛犸坦克在GDI的手中完成了新生。

    猛犸坦克,源自于德国。

    而在现实世界中,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纳粹德国的超重型坦克研发项目的代号,就叫做猛犸。只不过后来为了迷惑敌方情报,而改称老鼠——也就是鼠式坦克。

铁幕装置() 
铁幕装置(铁幕式相对性时间错位效应发生器)

    铁幕的原理,与惠勒延迟实验有关。

    那么,首先:什么是惠勒延迟实验?

    约翰·惠勒曾经提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实验构想,这个实验的基本思路是:

    用涂着半镀银的反射镜来代替双缝。一个光子有一半可能通过反射镜,一半可能被反射,这是一个量子随机过程,跟它选择双缝还是单缝本质上是一样的。把反射镜和光子入射途径摆成45°角,那么它一半可能直飞,另一半可能被反射成90°角。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另外的全反射镜,把这两条分开的岔路再交汇到一起。在终点观察光子飞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确定它究竟是沿着哪一条道路飞来的。

    但是,我们也可以在终点处再插入一块呈45°角的半镀银反射镜,这又会造成光子的自我干涉。如果我们仔细安排位相,我们完全可以使得在一个方向上的光子呈反相而相互抵消,而在一个确定的方向输出。这样的话我们每次都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就像每次都得到一个特定的干涉条纹一样),根据量子派的说法,此时光子必定同时沿着两条途径而来!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不在终点处插入半反射镜,光子就沿着某一条道路而来,反之它就同时经过两条道路。问题是,是不是要在终点处插入半透镜,这可以在光子实际通过了第一块反射镜,已经快要到达终点时才决定。我们可以在事情发生后再来决定它应该怎样发生!如果说我们是这出好戏的导演的话,那么我们的光子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这可以等电影拍完以后再由我们决定!

    这个实验意味着,宇宙的历史,可以在它实际发生后才被决定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在薛定谔的猫实验里,如果我们也能设计某种延迟实验,我们就能在实验结束后再来决定猫是死是活!比如说,原子在1点钟要么衰变毒死猫,要么就断开装置使猫存活。但如果有某个延迟装置能够让我们在2点钟来“延迟决定”原子衰变与否,我们就可以在2点钟这个“未来”去实际决定猫在1点钟的死活!

    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

    *

    而在这个延迟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进一步。

    设射出光子的光源为I;

    设光子最终照射的目标物为C;

    设光子的两条路径分别为A和B。

    在安插终点半反射镜的情况下,根据量子论,则光子同时沿着A与B两条路径而来。

    如果我们在B光路上设置一个滞光器(利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来降低光速、停滞光子的技术,是光储存的要点,是光棱科技的核心),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有趣的现象:A光路的光子I将会在时间T时到达目标物C;而B光路的光子Ib将会在落后的时间Tb时到达目标物C。

    但问题是,光子I与光子Ib,其实是同一个光子I!

    同一个光子,却一前一后,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了同一个目标物上!

    这会造成什么?

    这将会造成相对性时间错位效应(Riv-i-disi-Eff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