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甩不掉的前夫[娱乐圈]-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玉卿给他一记温柔的微笑,“还差这几本就写完了。”

    贺靖逸视线扫了一眼他所写的字,握住他的手,直接将他手上的笔拿了下来。

    “靖逸。”师玉卿无奈道,“这笔上粘着墨汁,弄到衣服就脏了。”

    贺靖逸见他终于将注意力放回了自己身上才满意,伸手将他拉身,搂在怀里,柔声在他耳边道,“虽然政事重要,兰君也别太辛苦,累着自己,为夫会心疼,而且。”

    贺靖逸顿了顿,又道,“兰君别总为此忽略了为夫。”

    只有师玉卿才能瞧见他与寻常不一样的一面,这位霸气十足的帝王此时的话中,居然带了不少的委屈,若让师玉卿以外的人瞧见他如此,定会大为震惊。

    师玉卿笑了笑,自己这些日子努力的工作,想做出些成绩证明自己,怕是冷落了贺靖逸的感受。

    他想到此转身主动吻了吻他的嘴唇,温柔道,“那我陪靖逸说说话?”

    贺靖逸笑着吻了吻他的脖子,“你总是知道怎么治我。”

    师玉卿微笑仍由他动作,两人聊了会贴己的话,不知为何提及到了些往事。

    贺靖逸从他脖子里抬起头,“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好像还在岭南。”

    “是啊,转眼一年就过去了,时间过的好快。”师玉卿略有感慨。

    贺靖逸感叹道,“岭南那里仍不算富庶,大成仍有许多地方尚很贫穷。”

    提起了此事,师玉卿也有些烦恼,“靖逸说的是,国泰不够,还得民安,而要民安,至少百姓人人都能吃饱穿暖,可如今的大成尚还未能实现。”

    贺靖逸点点头,认同他的话,“上次提及的宽乡政策已经得到了实施,略有成效,但若为长远考虑,还是得想些更有力的举措。”

    “靖逸说的正是。”师玉卿微微点了点下巴,思索着。

    贺靖逸揽着师玉卿,让他舒服的靠在自己怀里,一边摸着他的头发,一边也在思考着同样的事。

    “若要强国,我认为,可先发展教育。”

    贺靖逸侧过头望着师玉卿,听见他的话,认真道,“发展教育?”

    师玉卿点点头,“靖逸还记得去年,在去往岭南的路上,沿途遇到过很多孩子都不会认字,更不曾读过书,这些孩子读不起书,没有机会学习,去寻求更好的前途,国家也会因此损失了许多可能存在的人才,所以我认为,教育是为国之基本,应当引起重视。”

    贺靖逸仔细听完,缓缓点头道,“兰君说的有理,读书使人明智,若人人都能明智,国家自然能得到发展。”

    “正是如此。”师玉卿笑道。

    贺靖逸摩挲了下他的下巴,柔情的望着他,温言道,“我的小君子,总是能有好的见解。”

    师玉卿笑了笑,听见贺靖逸又道,“若要发展教育,那倒也容易,拨些款项,在各地增加私塾,鼓励适龄的孩童去私塾读书,进学,取纳人才。”

    “如此甚好,而且对于那些贫穷的家庭,读书不仅免收费用,还可领取些银钱,想必他们定当很愿意将孩子送去私塾学习。”师玉卿补充了自己的想法。

    贺靖逸点点头,“这个建议很好。”

    “不止如此。”师玉卿继续道,“如今大成的所有学校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可如今的版本,我细细的研究,版本并不统一,还有许多讹谬,这也是因为年代久远,许多书页遗漏残缺的关系,但此书籍若不规范,对学习之人亦是不利,不若重新整理考订经籍文献,编订成更为精确的书籍颁行全国,让各学府私塾教授学习。”

    贺靖逸双眼一亮,他四书五经皆通,但不曾留意过师玉卿所说之事,在读书一事上,师玉卿的确比他要细心许多。

    “如此也好,只是此事工作量甚大,眼下不知有谁去做较为合适。”贺靖逸细细的想着人选,斟酌道。

    师玉卿一听忙道,“我愿胜任。”

    贺靖逸一愣,随即摇头否决,“不可。”

    在齐州,泰阳公主带着弥生见到了久未蒙面的贺明博,作为一母同胞的姐弟,两人自然十分愉悦。

    而弥生与贺明博也是一见如故,泰阳公主瞧着自己喜欢的男人和亲弟弟聊得如此欢畅,更加高兴,早已忘记了自己尚在长平都的驸马,与弥生出双入对,俨然是一对亲密的夫妻一般。

    让泰阳公主更为欣喜的是,贺明博从未提出任何异议,对弥生热情依旧,时常与他把酒言欢,秉烛畅聊。

    而她所不知道的是,自己如此看重的两个男人,聊得却是她根本不会想到的话题。

    “听说如今不少大臣反对新皇后治理朝政。”弥生嘴角微斜,带着抹颇有意味的笑容,晃了晃手里的酒杯说道。

    “哼。”贺明博往日的恭谦有礼早已不复存在,露出了陌生的鄙夷笑容,“帝后同治,真亏他想的出来,莫说我安排的人,便是原先支持他的一些老臣都不认同,他为何如此固执意见真叫人难以理解。”

    “这也可见他对师玉卿的用情至深了。”弥生脸上是讨人喜欢的笑容,眼神却异常冷酷,“可惜,他将弱点暴露的太过彻底。”

    贺明博赞同的点点头,“我不是贺明成那个蠢货,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赢过贺靖逸,逞那之快,落得如此下场。”

    他说着眼神变冷,“若要对付贺靖逸,必先对付师玉卿,踩中了贺靖逸的弱点,也才能彻底将他踩死。”

    弥生举起酒杯朝贺明博敬了敬,“还是济王聪明,大有可为。”

    贺明博与他碰了碰酒杯,一干而尽,笑道,“也多亏太子赏识,否则以我现在之力,要想撼动贺靖逸只怕是痴心妄想。”

    他说着又替弥生倒满了酒杯,笑道,“有了太子相助,明博想要成就大事,就有了把握。”

    “济王客气。”弥生自信满满道,“济王只需让你的耳目借用眼下许多朝臣不满的局面,挑唆贺靖逸与朝臣的关系,等到了合适的时候,至于兵马,我自会替你安排妥当。”

    “有劳太子了。”贺明博听见他的承诺欣喜,忽又想起一事,问道,“泰阳姐姐知不知道你我的意图?”

    弥生放下酒杯,眼眸一垂,没让贺明博瞧清他眸中一闪而过的异样,笑了笑,“她很快就会知道,我还需要她去做些事。”

    贺明博若有所悟,也跟一笑,眼珠一转,嘴角微斜道,“若要成事,有力的帮手必不可少,除了泰阳姐姐,还有个人,会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哦?”弥生双眸微抬,有了兴趣,“是谁?”

    。。。

146 第一百四十六章() 
贺靖逸的阻止让师玉卿有些意外,他刚要开口听见他道:“这件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兰君治理朝政已是十分辛苦,这件事还是交给旁人去做。无弹窗。”

    师玉卿知道他的心意,但他很希望能将这件事做好,他个性如此,凡事尽心尽力,亲力亲为,为此时常让贺靖逸担心,总不时唠叨他不可太过耗费精力。

    “靖逸的心意我明白,可此事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做的,我想去亲自完成它。”

    贺靖逸知道他对于书籍的热爱,一直派人寻找在岁月中流失的文献,深以为憾,所以提出这个计划并不让他意外。

    “我知道。”贺靖逸道,脑中思索如何处理此事最为妥当。

    “靖逸。”师玉卿叫他半晌不回话,双眉微蹙,似乎在思索什么,试探唤了一声。

    “嗯?”贺靖逸忙应道,“哦,我在想此事如何安排较好。”

    他说着一笑,“既是兰君的心愿,那我便同兰君一道完成,此事需要找大量人才来做,人才由兰君来选拔,其余的工作交给我来进行,只是。”

    师玉卿听见他说同意十分高兴,忙问,“只是什么?”

    贺靖逸朝他微微一笑,“只是你再不得废寝忘食,要听为夫的话。”

    贺靖逸事事支持自己,总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满足自己的条件下关心着自己,师玉卿暖心道:“好,都听靖逸的。”

    贺靖逸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发,想了想道:“这段时间可以先让人去民间收集遗籍,下个月就是科考的日子,到时候可以多选拔些新的人才上来。”

    师玉卿一听,也道:“下月就要举行科举考试,我竟将此事都忘了,真好奇今年的三甲会是什么样的人才。”

    贺靖逸正搂着他的腰,一手端起茶杯递给他,自己再拿起自己的准备喝茶,闻言笑了笑,在他的脖子上吻了一下。

    师玉卿是个爱才之人,但他最聪明之处不仅在于此。

    懂得接纳人才是许多统治者都能做到的事,但如何有效的善用,发现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作用,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师玉卿并不追求全才,他追求可用之才,拥有敏锐观察力的他,很善于发现人的优点与缺点,妥善的安排他们去做自己适合的事。

    而且他取之有道,并不盲目取用,更重视德才皆备,也不看身份地位,更不会优先照顾自己的家人朋友,只要人品良好,有一定的能力,都会建议贺靖逸将之如何妥当安排。

    外人都不明白贺靖逸为何如此听信师玉卿的话,说好听的,认为他被爱情冲昏了头脑,那些说难听,觉得他受了师玉卿的蛊惑,更有甚者,甚至担心他会因此而成为昏君。

    只有贺靖逸知道,自己如此信任师玉卿,不只是因为自己对他那深于骨血中的喜爱,更是因为他看到师玉卿的才华。

    比任何人都了解他的能力,师玉卿看似温柔稚嫩的外表下,有着非常卓越的能力,他在政策上的果敢和远见,甚至有时候连他这个真正的帝王都会敬佩,自愧不如。

    他是真的在用自己所有的才华,认真,努力的在完成两人的理想。

    这是他让贺靖逸越来越爱的原因之一。

    旁人不会懂得,贺靖逸也不屑他们懂得,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师玉卿能做到让所有人有信服他的能力。

    修订经籍的事果然得到了许多老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原先由前朝大儒所整理的经籍已经颇为完整,其中的释义他们学了许多年,想法早已根深蒂固,根本没有想过这其中会否有不完整或偏颇之处,只是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去重修,也不认为师玉卿有能力修订比原先更为精确。

    除却对于传统的观念的守护,这其中更多是对他以新改旧而产生的恐惧。

    新的思想和理念打破陈旧,往往就会得到守旧的反对。

    这些反对,贺靖逸一概不理,师玉卿也并不在乎,通通一笑置之。

    但也不乏得到了一些有想法的大臣的支持,他们在多年的研究中也有自己的心得,而且许多人也认为,若要进步,就必须有所改变。

    于是,一切按照原计划进行,一转眼就到了科举考试成绩揭晓的日子。

    最终的三甲便要来到朝堂上接受最后的殿试。

    贺靖逸坐在高高的龙座上,他身旁坐着师玉卿,两人共坐在同一把高居大殿中央最高处的宽大金色龙椅上。

    两人穿着龙袍fèng服,脸被玉旒所遮掩,更显神秘与威严。

    殿中央跪拜着三人,师玉卿拿起三人最终考核,已被尚书省批阅过的试卷,认真的看完,点点头,满意的笑了笑。

    贺靖逸一直在留意他的神情,见他阅完试卷后十分高兴,知道他是发现了人才,微笑接过他递来的试卷看了眼,暗道:果然很有见解。

    跪在殿中央的三人头都不敢抬一下,双眼垂下丝毫不敢乱瞟,见到帝后让他们又是兴奋又是紧张,还多了些好奇。

    都是寒窗苦读一心考取功名的人,对于朝堂十分关注,也就不出意外的知道如今帝后同治的景况。

    而对于新皇帝的这一举动,他们也是各有各的想法,但无论他们或反对或支持,都不约而同对新皇后产生了好奇。

    这位皇帝在作为太子时便是纵横捭阖,权倾天下,更英勇的平定了叛乱,可见他的能力与胸怀。

    这样一个强势之人,居然会提出与自己的夫君同治的想法,可见他对于自己的夫君是何等的看重。

    于是众人都好奇,这位皇后到底是有些什么样的魅力和能力,能让皇帝如此。

    贺靖逸先点了一个人的名字,等那人上前一步,他扫了一眼样貌便开始问一些他的一些见解。

    这个叫广阳文的人,身子抖成筛子,额上尽是冷汗,显然十分紧张,但回答问题却头脑清晰,声音虽有些急促而颤意,却不妨碍他回答之精彩。

    师玉卿忍不住内心暗自赞好,这人年轻,瞧着比他大不过一两岁,而且在如此紧张之下,却仍有如此清晰又精彩的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