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阴间客-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教授沉吟了片刻,忧心忡忡的说:“按你所言,这条河道有可能就是通往巫咸女王陵寝的墓道了。不过这墓道被地下河给灌满了,也不知墓室中的情况如何啊。”

    包大胆儿朝河道瞅了瞅说:“哎哟,我说王教授,咱们这儿都快被困死了,您还担心您那考古任务啊?若这下边儿真是巫咸女王的墓室,那铁定被淹了,没跑!”

    铁拐李捋了捋胡子,道:“我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刘小哥,要不你再下去看看?”

    我点头说:“我也有这个打算,反正咱们困在这儿也出不去,就算女王墓室被淹了,说不定还能顺着地下河找到出路。”

    打定了主意,我带上便携式氧气瓶,又下了水。

    这便携式氧气瓶是王教授托美野田子从日本带来的,主要是为了缓解他常年的哮喘病。这次进山一便给带着了,没想到竟然在这儿派上用场。不过被他用去一些,估计只剩下十二升左右的容量了,大概能维持十分钟。

    这次下水轻车熟路,很快就来到了河道变向的地方,附在岩壁上往下一看,落差足有二三十米。

    我深吸了一口气,将氧气瓶塞进口袋,借着急流就俯冲下去。此时的速度比自由落体还要快,一眨眼就到了底儿。还不等我反应过来,又被冲出去一大截。

    我急忙调整姿态,稳住身形,抓住一边的岩石,拿出氧气瓶呼吸。

    回头看了看,发现这河道的流向竟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如同回形针一般!其大小与上方几乎一样,人为的加固与岩石上的壁画也是如出一辙。

    我不禁开始担忧起来,虽然这氧气瓶我用的节约,估摸着能撑半个小时,可河道不知究竟通向何处,绳子够不够长是个问题,待会儿怎么回去也是个问题。

    想到这儿,我有些后悔贸然下来,不过眼下已然这样了,也没别的办法,索性再往前游上一段。

    我边游边盘算着,没多久就发现前方已经没路了。这与之前的情况极其相似。

    手脚并用着来到近前,还不等我放眼观察,就觉得身体被一股上升的水流给托了起来,虽然速度比之前下降的时候要慢了许多,不过也没花多少时间就到了顶,之后同样被急流冲走。

    我稳住了身子,正要看看这回又到了何处。可四周一瞧,我便愣住了,只见不远处的水中垂下一条绳子,顺着绳子往上看,人影憧憧,还有几道亮光照射进来。这不是正是我之前下水的地方麽?怎么又回来了?

    见此情形,我心中是又喜又惊,刚刚还为了如何回来而担忧,眼下莫名其妙就摆脱了困境。不过,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之前所遇的平行空间。为了保险起见,我慢慢的接近,透过水面一看,发现王教授等人正围在一起,眉头紧皱。细细一数,见人群里边儿没我,看来不是平行空间,我这才放心上去。

    众人见我露出了头,忙将我拉上去。包大胆儿给我拿了几件干衣服,说:“你他娘的怎么去了这么久?我们还以为你出事儿了呢,正准备拉你上来的。对了,这绳子是咋回事儿,怎么这头进去,那头出来?”

    我换好了衣服,先把绳子给拉回来,接着活动了一会儿身体,待体温回升,这才将下边儿的情况告诉了他们。

    铁拐李此时颇为得意,他捋了捋胡子说:“怎么样?如何?我铁拐李可有言失?正所谓树老根多,人老智多,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树老半心空,人老百事通,老人不传古,后生失了谱,不听老人言,它吃亏在眼前呐哼,几位小子还是太嫩了一些!”

    我见他嘚吧嘚吧没完了,赶忙打住他,说:“李老先生确实高瞻远瞩,独具慧眼,经验老道,一语成谶!着实是我们后辈的楷模啊。不过这巫咸女王的陵寝虽然没被水淹,但也不在下边儿啊。”

    铁拐李呵呵儿一笑说:“如果按你所言,这地下河的流向极不科学,很可能是被人改了道,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如同管道一样的回流。这在风水中被称为水龙抱珠,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巫咸女王的陵墓就在这环形的水道中间!”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六章 法则之外() 
风水一道认为,山有行止,水分向背,乘其所来,从其所会。寻龙点穴,先观水势。水飞则生气散,水融则内气聚。水为龙之血脉,穴之外气。龙非水送,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无以明其止。凡属龙穴,端赖水为证应。正所谓行到平洋莫问踪,但看水绕是真龙,这地下河水头尾相接,循环往复,内气聚而不散,是为水龙抱珠,乃水龙晕的一种。

    按铁拐李所说,那巫咸女王的陵寝多半就在这水龙晕之中。不过问题是,其入口究竟在何处呢?

    我以此询问铁拐李,他答道:“若在水龙晕中结穴,入口必开在生气最薄弱的方位。不过这合聚之水种类繁多,十分复杂,分天心,真应,朝怀,卫身,荡胸,穿臂等等等等,虽然每一种差别都极其微妙,不过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不从整个地下水系的流向分布等宏观上进行观察分析,我也很难确定其入口究竟在何处。”

    闻听此言,王教授说:“那个,小刘同志,你之前下水难道没有发现类似入口的地方?”

    我说:“适才只顾着观察地下河的流向了,岩壁之上有没有入口倒是没太注意。看眼下的情况,我只有再走一遭了。”说罢,我脱了衣物,又下了水。

    第三次入水,身体已经逐渐适应了低温环境,手脚明显利索了很多,不过氧气瓶也只够这一个来回了,要是找不到入口,那就基本可以等死了。

    我尽量贴着河底前进,寻找一切可疑的地方,等到了下方的河道,在大约三分之一的位置,我发现头顶的一副壁画颇为奇特,上绘着一群身着黑袍的巫师正缓缓的推开一扇大门!

    见此情形,我心中一动,尝试着轻轻推了推,谁知壁画上的大门竟然应力就开了!

    我不禁大喜,忙将手电照射进去,只见里边儿灰蒙蒙的,看不出究竟是个什么所在。

    回到墓室,将我发现入口的事儿告诉了其他人,大家皆是精神一振,收拾准备妥当,便随我下了水。

    安全来到入口处,众人一个接一个的进去。拿手电四周一照,发现这里竟然与那栈道的情况一模一样,光线射不出多远,就仿佛是被黑暗吞噬了一般。

    我对之前的事儿记忆犹新,心中不免开始担忧起来,忙让王教授拿出方玉。

    打开了包裹着方玉的纱巾,光芒散发出去,周围瞬间变得清晰通明,只见咱们脚下是一条长长的砖石大道,足有十多米宽,一眼看不到尽头。道路两边伫立着无数的石人石兽,姿态威仪,气势恢宏。

    韩小梅担忧的说:“这里这里会不会也存在着平行空间啊?”

    我蹲下身子,用手摸了摸冰凉的地下河水,道:“这里有没有平行空间暂时还不知道,不过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

    其他人一时没明白,便问我何事奇怪。我说:“这地下河道直径不过五六米,净长度不过千米,其所环抱的水龙晕的空间可想而知,并不算大。而这里的事物,光是眼前这条道路的规模就远远超过了水龙晕自身所能容纳的极限。而且不仅如此,根据这水龙晕的入口所处的位置来看,一旦打开,在巨大的水压作用下,河水必将灌进来,直到淹没此处为止,可是这地下河从入口下方经过,却丝毫没有要溢出的迹象!”

    众人恍然大悟,王教授说:“那你的意思是?”

    我点了点头:“没错,这里很可能是一处独立的空间,所以才没有被水龙晕原本的大小所束缚,也没有被物理的法则所控制,而是与外界彻底断了联系。之前那条从山顶直通地下的无底洞应该也是这么回事儿!”

    听到这儿,包大胆儿就问了:“那巫咸女王的陵寝究竟在不在这地方儿?”

    王教授说:“看这条道路与两旁石人石兽的造型特点,是符合巫咸国的建制风格的,想来那巫咸女王的陵墓多半就在此地了!”

    闻听此言,众人稍一商议,决定马上出发,顺着眼前的道路往深处前进。至于平行空间,有这块方玉在,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周围的空间广阔深邃,似乎根本就没有边界,身处其中就仿佛是蚂蚁钻进了原始森林一般。虽然之前在无底洞中见识过其诡异的一面,不过眼下没了平行空间的干扰,众人越发加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王教授感叹道:“以前跟几个中科院的老家伙喝酒,也常听他们谈论起什么纬度,空间之类的东西,当时就觉得很神奇啊,这回亲身感受,亲眼所见,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这样独立的空间在地球上至今都还没有真正的发现其存在,虽然有很多地方发,不过也并未得到证实。”

    如烟如幻的白雾中,一座建筑隐隐出现。走到近前,只见石台中间有一条石砌的阶梯。沿着阶梯而上,石台之上的建筑便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这座建筑通体乌黑,浑然一体,如同是在一块巨石上雕琢而成。前设三门,两窄一宽,皆是洞开,墙面无窗无柩,上为重檐庑殿顶,顶上铺黑瓦,正脊两侧各有一小兽,长相怪异,不知其名,整个建筑诡异奇特,让人觉得压抑不安。建筑门上石刻三个大字,字体似金文,又似小篆,王教授稍加辨别,即认出来了,他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三个字应为‘化龙殿’。”

    王教授告诉我们,殷商时期,文字逐渐普及,以金文为主,到秦国统一时,文字发展为小篆,再到后来的隶书。巫咸国在夏禹时期就已经出现,秦后消失。其文字多受当时时代影响,于是就诞生出了这种不伦不类的文字了。不过如果这些文字是巫咸国的文字,那之前在石室石碑后面看到的又是什么?难到不是文字?

    众人在殿前犹豫片刻,便抬脚跨进殿中。我拿狼牙手电四周一扫,只见两侧竖立两根黑石顶柱,柱上抱黑龙,石殿四方皆有黑石雕的座像,这些石像虽然神态丑恶,面目狰狞,可是却抱佛手,讼佛经,显得极其怪诞。石殿正前方的墙壁上也雕刻着一条黑龙,这黑龙人面龙身,昂首摆尾,呈飞升之姿。

    王教授看了看四周的布置,他又是摇头又是点头,众人问他是否看出什么来。他说:“很奇怪阿,看这石殿的行制,显然是用来供奉神佛的庙堂。可是你们看这些石像的造型,手掐佛印,持佛经,以为是佛,可看其表情面目,却又似邪神,诡异至极啊!再看这墙壁上的黑龙,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头有角而无岔,足生四爪,左眼闭,右眼睁,这显然就是阴烛嘛!”我问王教授何为阴烛,王教授说:“阴烛又称烛龙,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其左眼睁为昼,闭为夜,右眼则反之。这种烛龙在上古神话中只是大禹用来照明所用的灯油而已。而且这烛龙虽有龙称,实则只是蛟之属,并未成真龙。”我说:“古有云,蛇千年化蛟,蛟千年化龙。这殿叫做化龙殿,不就是为这蛟所建造的麽?”

    王教授摇了摇头说:“庙堂供奉神佛无可厚非,蛟为兴水之兽,供奉它倒也没有问题。不过此殿名为化龙殿,蛟需化龙,得修炼千年,经历化龙劫,之后得万千神佛加持方能成龙。可这殿内的四尊石像哪里像神佛。”

    张诚问王教授:“那按您这么说,这石殿并不是什么光明大殿,而是邪神污秽之所?”王教授说:“也不能这样讲啊,虽然这石殿里的布置极其怪异,不过巫咸国贩盐之事多用船运,而蛟为兴水之兽。之前在石碑上看到的翔龙应该是巫咸国所崇拜之物,龙与蛟虽然外形差异不大,但地位却是云泥之别,蛟权小势微,巫咸国人望其化龙,以保佑一方水运平安,就像沿海黄河地区供奉龙王爷一样,为阴烛修建庙堂倒也正常。不过巫咸国人除了贩盐以外,少与人来往,虽然被中原文化影响,不过由于文化太过庞杂,学到的也只是皮毛,并非精髓,很可能是这种邯郸学步,照虎却画猫的行为才催生了我们眼前的这些不伦不类,四不像的东西。”

    这时候,赵飞羽就问了:“那老师,巫咸国既然崇拜龙,为何不直接供奉龙或者是供奉其他蛟龙?为什么偏偏是阴烛呢?”王教授说:“巫咸文化虽然受到中原主流文化影响,但其根本文化,巫文化还是不会动摇的。你看这烛龙,左眼闭,右眼开,代表黑夜。黑夜可能也是巫文化的一部分吧。至于有什么象征,不深入了解,怕是难以猜测。”

    此时,周大千带着清川源太跟水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