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地神的世俗生活-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院外有脚步声的时候,刘道德连眼睛都没睁,只当是路过的。

    “刘道德,在家吗?”游客没发现桃树下躺着的仨货,站在篱笆外嚷道。

    “在”刘道德忙睁开眼睛回应。

    他平时虽然不怎么去村里,但基本上常来河东刘村的游客都知道这么个人,遇到了也能搭上几句话。

    好家伙,外边站了七八个人,基本人手提着一个背包。为首那人刘道德能叫出名字——陈大东,据说是市区某影楼的摄影师。

    此人闲暇时也喜欢背着相机来河东刘村转悠,还在刘道德这里歇过脚,喝了几杯茶水。

    “你们这是干啥呢”看着呼啦过来这么多人,刘道德有些困惑,“准备上山野炊?”

    “不是,我们是专门来你家拍照的。是这么个情况”陈大东走到近前解释。

    原来他一哥们十一结婚,打算提前拍婚纱照。这两口子觉得室内拍摄不够档次,想拍些外景。

    于是乎,陈大东给他们推荐了河东刘村。

    两口子来到这里后,对环境很满意,刚才在水库边拍了不少张。

    不过随后新娘又有了想法,想拍几张带有乡村风情的照片。乡村风情提到这个词,陈大东脑海中瞬间想到了刘道德家。

    于是,他带着一班人马赶来。

    按陈大东的说法,他们进院子拍照,可以给些场地费和电费。

    “用点电,要啥钱,你们随便拍”刘道德直接摆手拒绝。开啥玩笑,人家只是在院中拍几张照片,还能收钱?至于电费,不过打个灯光,能用多少。

    在陈大东解释的时候,那对新人也在打量院中环境。院内入眼满是绿意,一旁搭着木头架子,上边爬满了丝瓜、葫芦、还有豆角。

    丝瓜花黄、葫芦花白、豆角花粉紫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煞是热闹。

    木架下,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仔土里刨食,也不知道这会儿刨出什么好东西,咕咕低叫着,立刻引来小鸡们疯抢。

    还有院中坐落的三间瓦房上,同样被丝瓜秧缠绕,将屋顶瓦片上铺了大半绿意。

    在他们眼中,这环境有说不出的美。

    得到主人许可,一群人忙乎起来,补妆、安装器材、调试灯光等等忙乎将近半个钟头,开拍。

    刘道德对这个不懂,只觉得很新鲜。

    站菜地木架下拍了几张,接着转移到瓦房前在陈大东的安排下,自己晒在石桌上的木耳也成了道具。

    新娘子穿着大红的喜服,端着竹筛,正在晾晒木耳。

    这场景,刘道德怎么看都觉得不搭不过场景是人家选的,爱咋地咋地,他也不会插嘴。

    里里外外拍了一通,这群人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大概是因为没收场地费的原因,人家两口子觉得不好意思,临走前特意给封了个红包。

    好吧,这个必须收,粘粘喜气。

    看时间差不多,刘道德开始做午饭。刚把火点着,手机响了。

    看号码,是林小桐打来的。其实除了她,一般也没有别人打电话。

    这次成果不错,一次接两个单。都是要土鸡蛋的,一个是新客户,一个上次刚买过。

    话说掏宝开了二十来天,目前只接到五六单生意。

    算起来,纯利润不到百元。

    刘道德倒无所谓,自己不指望这个生活,纯属找个事儿做,打发时间。

    倒是林小桐那丫头,上次还听说,到今年六月份已经毕业。不急着找工作,真打算把网店当成一本经念了?

    刘道德本想在电话里劝劝她,后来觉得还是算了。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再过些日子,网店生意不行,她自然就会打退堂鼓。

    吃过饭,刘道德开始在家将鸡蛋装箱。等几十个鸡蛋装好,差不多也三点多,太阳不是那么毒辣了。

    上街去一趟,鸡蛋邮出去,给林小桐报了单号。

    回村,在水库里洗个澡,继续在家猫着。

    天黑做饭吃过饭,刘道德脑海中出奇的没有修炼念头,似乎突然累了,不是身体的原因,而是心理上。

    他明白,出现这样的情况,说到底还是自己心中对于神道种种困惑没有解决。

    不如趁着夜色,出去走走散心??一个想法突然冒出来。

    走走也好。

    刘道德也不是犹豫的人,定下决心,让大将军和吃货看家,自己将砍柴刀跨在腰间。大踏步离开院子。

    夜凉如水,出了土地领域,刘道德拐道向南,绕路来到村南,沿着小河,缓缓朝下游走去。

    此行,主要是散心,所以他没有急着赶路。

    夜晚的田野显得尤为宁静,周围只有昆虫的鸣叫。河水缓缓地流淌,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黑暗当中。

    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底那一丝燥意渐渐消失。

    刘道德随之放出神识,三四丈内各种气息纷纷涌来。灵气、死气、天地元气、煞气、水气长期的修行,可以让他清晰辨别出每一处气息的种类和浓淡。

    微闭双目,继续缓行。

    虽然没有睁眼,但周围一切尽收脑海,让刘道德不至于被凹凸不平的地面绊倒。

第四十章 缩地成寸() 
神识感应片刻,他突然有了新的发现,似乎,各种气息并不是散乱分布,而是有一定的规律。

    距离小河越近,水气和阴煞之气就变得浓厚,宛如丝带,沿着水流蔓延。还有天地元气这里比土地庙周围更稀少,几乎为不可查。

    但同样分布不均衡,有的地方多几分,有的地方几乎没有。

    刘道德突然在一处站定,神识朝着地下掠过,足有三丈多深良久,他睁开眼睛。

    看来自己想的没错,这天地元气和地脉灵气遥相呼应,并不是断断续续,而是勾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看不见的整体。

    原来,这才是地脉。自己以前修行,只是禁锢在三十丈以内,所感所悟,只是三十丈内的气息变迁,根本没有想到地脉的本意。

    若是把大地看做一个巨人,这些勾连在一起的灵气和天地元气,就相当于大地的脉络,而水中灵气和煞气,又宛如血管。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所以才能泽被万物。否则,大地将变得一片荒芜。

    嗯那里是怎么回事儿?刘道德快走几步,停在岸边一处荒坡上。

    这里比周围地面略高,上边长满膝盖深的蒿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异常。

    神识再次放出,土里的一切,渐渐清晰起来。

    一块残破的石碑,倒塌的青砖,腐朽的躯骸,以及零散的银元和铜钱地下是一座坟墓。

    若是寻常的坟墓,刘道德自然不会关切。刚才在他的神识感应中,分明感到此处地脉中蕴含有一团灵气,凝而不散。

    再扭头朝远处看去,小河流水恰好在这里转了一个圈。

    水绕高台,形成捧月之势,这应该就是堪舆术士口中所讲的风水宝地吧。

    原来那些风水先生并不都是骗子,其中也有能人。

    刘道德踏上神道修行之初,曾暗中看过镇上几个风水先生为他人寻找安葬之地。探查过之后,很是失望。他们和普通人无异,身上并没有任何灵气或者天地元气存在。

    所选的坟墓,也极为寻常。

    没有想到今晚无意中出行奔走,竟然发现一处不同来。这让刘道德有了兴致,仔细用神识查看石碑上的文字。

    荒郊野外,站在孤坟前,他心中没有丝毫惧意。

    当然没有惧意,就是真有鬼魂出现,也应该是怕他这个土地爷才对。

    碑文残缺不全,从遗留下的字上来看,死者姓王,石碑立于光绪21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按理说先人埋在风水宝地,王氏一脉后人应该名声显赫才对,为什么自己从未听说山南镇有什么姓王的名人,真是怪哉。

    想不明白,刘道德也不再追究这些细枝末节。

    至少说明,曾经有个风水师懂得探查地脉灵气,甚至本身就是修道者。

    走下荒坡,他已经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继续思索地脉灵气的问题。

    自己行走中,脚步踏在地脉之上,体内敕符似有感应。

    每踏出一步,脚下都搅动出无形的漩涡,灵气随之而动。

    回想起当日以香火念力操纵水脉灵气的情景,刘道德心中微动似乎,自己可以要不试试看?

    心有所想,他一脚踏出。

    香火念力随之而动,凝聚在脚底,勾连地脉灵气。

    这一刻,刘道德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轻飘飘,被一种看不见得力量托着。

    脚步落下时,已经到了两米之外。

    这就是操纵地脉灵气,神道的缩地成寸!!

    刘道德重新站定,有些难以置信看着自己刚才一步跨过的距离。

    两米并不算太远,寻常人一次跳跃,也能够达到。但关键自己刚才并没有使劲儿,就宛如闲庭信步。

    境界是根本,术法只是末节。境界到了,术法神通顿悟。对于这句话,他的认识愈发深刻。先前领悟水脉法则如此,如今踏着地脉奔行也如此。

    刘道德深吸一口气,香火念力再动,踏步而行

    在神识感应里,体内敕符似乎和三丈以内的大地合为一体,地脉灵气、虚空的天地元气,他都可以调用。

    一步,两步十步!

    等刘道德再次停下时,已经奔出二三十米远的距离。

    黑夜中,他宛如一只掠过荒野的大鸟,脚步踏出,沿着小河御风行走,不过十余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十几里外。

    发源于深山的这条小河,途径河东刘村,再蜿蜒朝东南流去,绕过山南镇,最后汇入大河。

    夏日正是河水泛滥的季节,站在大河交汇处举目望去,水面足有二三十丈外宽,波澜壮阔,哗哗流淌。

    奔行如此远的距离,刘道德也感觉有些累了。

    他索性席地而坐,略作调息。

    出土地领域,引周围气息入体的速度放慢许多,加之神识外放范围限制,敕符能够得到的补充并不多。

    不过聊胜于无,多少有些补充也好。

    足足过了两个小时,刘道德才从地上站起。

    此刻月亮在天边升起,照的水面波光粼粼,好像里边藏有千万枚银币。

    惑道心结仍在,但今晚修行有所得,烦躁的心情一扫而空,整个人重新变得轻松自如起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用来形容修行道路,同样合适。每日修行有细微的领悟,慢慢积累。总有一日,他会揭开神道层层乌云,让心境彻底变成明月。

    时候不早,该回家了。

    踏步而出,神识感知中,大地随之而“动”

    到家中,吃货、大将军、二将军,齐齐在院门口等候。虽然刘道德只消失几个小时,但对它们来说,却显得漫长。

    吃货似乎感应到主人身上的变化,有些兴奋地围着咕咕乱叫。

    白日,刘道德和平常没什么区别,仍然重复着以前的生活。

    只是到了晚上,刘道德就会独自出门。

    时而借助地脉之力急行,时而缓步慢走。当然行走之时,他都会刻意避开周围的村庄。以他的眼力,即使在黑夜当中,也能看到十几丈外的东西。真有人夜行,不等对方发现,刘道德已经远远避开。

    一天两天十天刘道德走走停停。

    或登临山顶,或立在河边,或独身站于田野中他能感觉,自己现在就像地里的庄稼,短期看似没有生长,其实不知不觉间,已经有了变化。

第四十一章 俗人刘道德() 
“咦,刘道德,半个多月没见,你好像变了?”林小桐来到河东刘村,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

    “哪里变了?”刘道德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微笑着反问。

    “说不清楚,就是和以前有点不同”林小桐仔细端详几眼,眼前这人确实没有变高变胖或者变瘦,可自己总有那种感觉。

    实在找不出缘由,林小桐只得放弃探究,又和对方闲聊几句,进而说出自己的来意:网店主打土鸡蛋,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经营了一个多月的掏宝网店,林小桐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得小白,到现在算是略有所得。

    自己总共做成了二十多单生意,回头客大部分是曾经购买土鸡蛋的客户。这些客户买回土鸡蛋试吃后,一律好评。

    甚至他们还把网店推荐给亲戚朋友,最近几天,生意呈现火爆迹象,林小桐推掉的单子有三四个。

    为啥推掉,原因很简单,刘道德这里货源供不上。

    他家不到四十只母鸡,每天每只母鸡按产出一个鸡蛋算,也就四十枚。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根本供不应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