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地神的世俗生活-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家不到四十只母鸡,每天每只母鸡按产出一个鸡蛋算,也就四十枚。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根本供不应求。

    她不是没有想过让刘道德去村里或者镇上收购鸡蛋,当二道贩子发给客户。

    经过仔细思索,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首先,刘道德家土鸡蛋确实比其他农家的口感要好一些林小桐曾分析过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这些柴鸡采取了完全散养的模式,天天吃蚂蚱、蝎子、蜈蚣、蚯蚓、知了等昆虫,这些都是高营养高蛋白低脂肪的东西。

    母鸡吃的食物好,所产鸡蛋自然显得不同。

    其他农户家虽然也是散养,但因为处在村里,能找到的食物并不多,每天还要喂几遍粮食。

    害怕出售其他家土鸡蛋会毁掉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信誉,她只能在货源上多下功夫,所以大热天才赶过来。

    “养多少是多?”刘道德反问。

    “你前段时间不是告诉我,镇上有卖柴鸡的嘛。按我的想法,直接再买二百只母鸡,继续撒在后院散养”

    “两百只母鸡,你真敢想。不行,”刘道德直接摇头拒绝。

    “为什么不行?”林小桐反问。

    “太累”刘道德的回答仍然干脆利索。

    “你”林小桐顿时无语,不知该如何劝说。

    思索片刻,她决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百多只母鸡,一天按两百个鸡蛋算,你知道能挣多少吗?一天最少一百二十块钱。扣除我的二十,你净赚一百,一个月就是三千块钱,一年挣三万。你竟然嫌累,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张口闭口就是钱,自己该说林小桐太俗了吗?似乎不是这样,世俗世俗,碌碌众生,何人不俗。

    元人杂剧刘行首二折中有几句写得好:“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或许有人认为谈钱是件俗不可耐的事情,刘道德并不这么认为。

    林小桐已经毕业,自然不能再像往常那样伸手问家里要钱,需要靠双手养活自己。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糊口,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何来的太俗!

    当然,刘道德是个例外。他现在的处境,似乎用唐寅的除夕口占来形容:“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得到敕符,成为土地神,刘道德的人生轨迹已经发生改变,和世俗间大部分人走的不同。

    跳出这个圈子,他反而看的更加清晰。

    林小桐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人道个体的体现。

    何为人道,就是每个人在世俗中所走的路。

    从出生,到上学,再到工作,结婚生子,孝敬父母,最后满头白发,化为尘土这就是人道。

    从生到死,整个过程中经历的种种,皆在修人道。

    活着,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我想法很简单,挣的钱够日常开销,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刘道德简单回答。

    “难道你就没有想着多挣点钱,把自家的房子翻修,然后娶个媳妇啥的?”林小桐继续劝说。

    “想过”刘道德点点头,在对方期待的目光中来了句:“但是结婚娶媳妇这种事情,讲究机缘,并不是有钱了,就能有的。养几百只柴鸡,收鸡蛋,打扫鸡舍,还要投喂粮食你不会真以为养几百只鸡还能在野外找到充足的食物吧?这些活干下来,一天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太累。”

    看林小桐眼中带着失望,他略微松口:“当然,适当多养几只还是可以的”

    “那你打算再养多少?”

    “养个五六十只,每天能保证收五十个土鸡蛋就行。再多,真养不了。”刘道德回答。

    “好吧,你说了算”林小桐有气无力的回答。

    对方油盐不进,她也没有任何办法。看来自己该找个工作了,掏宝只能当兼职做。不然天天蹲在电脑旁,被老妈唠叨的快疯掉。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你家鸡蛋能孵化小鸡吗?”郁闷之余,林小桐仍然没忘记一个顾客的嘱托。

    “多新鲜”刘道德指着菜地里刨食的母鸡道:“那里不就一群,不过种蛋和普通的鸡蛋还是有区别,需要挑拣的。”

    “挑拣,你会吗?”林小桐又问。

    “当然会了,这个很简单,一看就懂。”刘道德说着转身回屋拿了两个鸡蛋,然后握了个纸筒,把鸡蛋放在纸筒前,凑到太阳光下看,明显看到中间有一个黑斑。

    林小桐在对方的指点下,也惊奇叫道:“还真有”

    接着她一连查看了六七个鸡蛋,发现大部分都有。随即下意识问道:“为什么一些有黑斑,一些没有?”

    “噢”刘道德很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那啥这跟人们生孩子一样,孵小鸡的鸡蛋需要公鸡辅助”

    听了他的解释,林小桐顿时觉得自己的问题很白痴。以前生物课学过的,自己早忘得一干二净。

    不过她随即又高兴起来:“我们可以在掏宝里卖种蛋,我来前特意查过,一个种蛋要一块钱呢”

    “淘宝的事儿,你说了算。”刘道德仍然是这句话。晚上感悟天地,白日却和林小桐谈论起掏宝种种,连他都感觉自己画风转换有点太快。

    好吧,晚上自己是土地神。白天,他是俗人刘道德。

第四十二章 带角的屎壳郎() 
俗人和土地神,两个身份,很多时候刘道德自己都有些混淆。

    作为俗人,自己应该还是合格的。作为土地,绝对不及格。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他也并没有完全领悟土地神到底该干什么?

    助人为乐,惩恶扬善;路见不平一声吼,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以拯救地球为己任,内裤反穿当个超人!!难道这才是土地神该做的事儿?

    这样的土地,或许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却不是刘道德想做的。

    比起这些,他目前更愿意做一个俗人:种些田地,养些鸡鸭,每日优哉游哉的度日。仰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静观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俗人也有俗人的精彩,与其坐在高高云端修道,不如大隐与尘。

    以俗观道,以心求道,处处是道,什么地方不是修炼?

    谈论完鸡蛋的事儿,林小桐又从背包中掏出几张照片,开口询问:“你看看这几张照片上的昆虫,河东刘村有哪一种”

    刘道德接过照片,看了最上边那张一眼,扑哧笑道:“这不是屎壳郎嘛,你还准备在网店卖屎壳郎呀。”

    只见照片上的昆虫体型硕大,颜色暗红,头上长有一只四五厘米的独角,看上去相当威武。

    “不是屎壳郎,你看清楚点,这是独角仙。它模样和屎壳郎有点像,但是独角仙长有一个长角”林小桐赶忙解释。

    “对呀,就是它,长角的屎壳郎,怎么,这东西网上也有人买?”刘道德有些诧异的反问。

    “真的,河东刘村有这种昆虫。”林小桐不再纠结名称问题,有些激动的问。

    “当然有,等五分钟,我给你捉几只来,你看看是不是。”刘道德回应一句。

    “好,我在院里等着,你快去快回。”林小桐催促道。她刚才只是一时沮丧,萌生放弃创业的念头。现在见峰回路转,陡然兴趣高涨。

    刘道德得了命令,提着塑料袋直奔路对面的树林。三两步,来到一株皂角树前。

    这株皂角树至少有四五十年的树龄,脸盆粗细。此刻大树背阴面的树皮上被咬出几道口子,流淌着树汁。七八只带角的屎壳郎聚集在那里。

    不用神识,他就知道这里夏天肯定有屎壳郎,小时候刘道德经常来这里捉屎壳郎喂自家柴鸡吃的。

    这东西模样凶悍,其实不咬人,伸手划拉两下,七八只屎壳郎就装进塑料袋。他提着返回院中。直接往桌子上一扔,道:“你看看,这屎壳郎和你照片上的一样不?”

    “还真有”林小桐仔细对比,确认对方捉的正是独角仙。随即她又想起一个重要的问题:“你们这里独角仙多吗?”

    “多,现在白天,大部分屎壳郎都躲在草堆里,想捉的话等晚上,一晚上捉个二三百只还是不成问题的。”刘道德回答。

    他丝毫没有夸大,这种屎壳郎是有名的害虫,不但吸树木汁液,还经常啃食梨子。

    有时候,上百只屎壳郎群居,一晚上,能把一棵树的梨子啃坏完。

    “这么多”听完他的讲述,林小桐完全忘记了在土鸡蛋上遭受的挫折,庆幸自己刚才没有直接离开。

    “当然,现在是屎壳郎最兴盛的季节,等秋收后就少了。”对于这东西,刘道德还是相当熟悉的。

    “那独角仙幼虫呢,应该也有很多吧。”林小桐抽出第二张照片。

    上边一只乳白色的虫子,鸡蛋大小,有点吓人。

    “这就是独角仙幼虫夏天好像没有,一般都是秋冬季节很多的,它们藏在草堆里。”这种白白肥肥的虫子,刘道德见到过的次数不少,一直不知道是啥东西,今天才知是屎壳郎的幼虫。

    “你把这些照片看完,剩下能不能在河东刘村找到。”

    刘道德耐着性子把剩余照片翻了翻,随后回答:“这个是瞎碰,学名金龟子,可以捉到的很多,这个带银星的,我们叫顶顶壳郎。还有这个叫吃鱼郎不是,这些东西网上真有人要吗?”刘道德把照片看完,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当然了,这些都是我从别人家掏宝店里查到的,现在有城里年轻人追求时尚和独特个性,饲养昆虫当宠物的有很多。”

    “这些人真是闲的那啥疼”话说到一般,刘道德才发现在女孩子面前说脏话不礼貌,硬生生转折:“好吧,我承认自己落伍了”

    看时间差不多,他扭身进厨房做午饭。林小桐也算赶巧了,自己今天早上捉有四五十只嫩知了,本来打算中午炸着吃。

    话说随着夏季的到来,地底知了也纷纷破土而出,蜕壳后爬上树顶,发出尖锐的声音,向人类宣告它们的存在。

    对于这种情况,河东刘村村民只用一个字回应,那就是:捉。

    因为靠着水库,河东刘村很多地方都属于沙土地。这种地土壤松散,很适合知了的生存。

    到这个季节,村里大人小孩齐上阵,手持电灯捉知了。

    不费啥力气,一个人晚上忙乎几个小时,就能捉个几十上百只。

    早些年捉到知了,基本上都是弄回家自己炸着吃。这东西用油一炸,外焦里嫩,绝对是难得的美味。

    当然这东西偶然吃几次就可以,没有哪家会天天炸倒不是不喜欢吃,关键是费油。

    后来镇上有人收购活知了,一个一毛钱。

    这下村里人捉知了的兴致更加高涨,一晚上能捉大半夜。有些胆大的甚至约伴儿去山上捉,运气好的话,一晚上能卖一二百块钱。抵得上人干几天活了。

    不过这东西年年被捉,仍没见减少的迹象。主要原因还是河东刘村杂七杂八的树木比较多,像陈刺、白残花等灌木丛,知了也会在这上边蜕壳。

    晚上人眼视力所限,只能在大树上捉,灌木丛里枝叶茂密,很难发现知了的存在。

    这项活动,刘道德以前年年参与,也就今年没怎么出手。

    屋里这些,还是早上在自家陈刺篱笆上找的。

    不过他没动手,吃货这些天却吃了个饱。

    这院子里,知了也不少。放眼望去,地面上到处都是大窟窿小眼睛。尤其是篱笆墙边那几株大杨树周围,简直密的像网眼。

    这几天吃货根本不出去捕猎,晚上就守在大杨树下。看到知了钻出来,吧嗒一口,吞下肚子。

第四十三章 奇葩的事儿多() 
既然打算炸知了,刘道德索性再费些事儿,凑锅炸点小鱼好了。

    家里不养鱼,当然现捉。

    捉鱼的地点,就在门外水沟里。

    捉鱼工具简单,弄两个竹筐,竹筐上边蒙上一层塑料布,塑料布中心戳个茶杯大小的窟窿,里边分别丢上半个馒头。

    “你这是干啥?”林小桐见他蹲在地上忙乎,好奇的询问。

    “捉鱼”刘道德头也不抬的回答。

    “这个能捉鱼,怎么捉?”林小桐举起相机,咔嚓拍了几张照片,打算回去发到博客里。由于经常上传原创照片,林小桐博客文章阅读量相当高。基本上一篇文章,都有四五十人阅读,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中。

    当然上传照片时她偶尔也会夹杂一些私货,帮自家网店宣传宣传,有两个客户,就是从博客里找到的。

    “等下你就知道了”准备工作做好,刘道德直接拎着两个竹筐走出院子,到水沟边一扔了事。

    再返回院子,他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