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大师-第4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李逸机关枪般抛出了一长串问题,罗果夫哀嚎一声,用力的拍了一下脑门,

    “停,停,李逸先生,我只是一个希望你能够跑一趟俄罗斯,让我从你那里赚上一笔小钱的可怜的古董商人,你的这些问题……哦买嘎,你慢点问,我们慢慢来讨论好不好?”

    听到罗果夫的回答,李逸忽然灵机一动,问道:

    “罗果夫,你一年能赚多少钱?”

    “呃……刚才好像不是这个问题吧?”

    “不是,我是想说,如果我想请你做事的话,应该给你开多高的薪水才合适……”

    加上刚刚交换给约翰。卡鲁的那幅《呐喊》,到目前为止,李逸一共交换出去了四件欧洲的贵重古董。最开始的那件青铜时代,因为有马大神的帮忙,所以真正的做到了货比三家,虽然最后选择的迪恩是一个意外选项,但李逸觉得,就只有那次交换他占了比较大的先机。

    当然,其后的几次交换他也都很满意,但之所以这么顺利,原因却更多的归结于一些意外因素的出现,要说将那几幅名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他觉得,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程度。

    而田泽川的介入,再加上这几天他一直在考虑珠宝公司的事情,这些都让他意识到,如果他真想做好文物回流这件事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太现实的,他应该组建一个团队,哪怕这个团队的成员都不是全职为此服务,但效果也应该会比现在他一个人忙东忙西好上很多。

    这个团队的构成,应该有像田泽川、罗果夫这样手上拥有大量文物信息的人,也应该有谭默轩这样,在谈判方面有专长的人,甚至还应该有专业的法律、财务顾问,毕竟,以后他很可能会直接出钱购买大量的古董,也有可能会和各类博物馆进行交涉,这样,就有可能牵扯到不同国家的法律、税务等等方面的问题,甚至有时候还会牵涉到文物的来路等问题,他不能因为现在一直很顺利而忽略这些,否则,将来很有可能会吃一个大亏。

    和其他团队核心成员不同,负责提供信息的人员所承担的责任最少,相应的要求也最低,那么,既然可以接纳田泽川,那么,为什么不能试试接纳罗果夫呢?

    而且,因为罗果夫的身份,他在打听流失文物下落方面还有着田泽川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而他所要做的,只是为了这些信息支出一些小小的信息费,又何乐而不为呢?

    理顺了自己的思路,李逸给罗果夫解释了一下,罗果夫一听,大喜过望,一把就搂住了李逸的肩膀,

    “老板,我现在每年大概能赚500万美金左右,您如果能开到这个价码,我生意都不做了,天天跑出去给你打听信息去!”

    “去!以为我是冤大头啊?还500万美金,我看5万还差不多!”

    “哦买嘎,你这儿价砍的也太狠了,一下就少了100倍,实在是太黑心了……”

    “行了,现在有件正事要好好的谈一下,如果做得好,我们可以认真的谈一下你的报酬的问题,如果这件事都做砸了……”

    李逸一摊双手,率先走上了二楼,一旦想通,很多问题和思路都不受控制的浮现在他的脑海,他必须要整理一下,然后借着这次机会检验一下,如果可行的话,他准备就先从罗果夫开始,然后再找机会扩大这个搜集信息的队伍。

    刚刚介绍的时候,他就知道贵宾洽谈室设在二楼,走上来一看,果然是一个谈事情的好地方。

    动手为自己和罗果夫都倒了一杯咖啡,李逸找好纸笔,一边整理自己的思路,一边和罗果夫商量。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个需要收集的文物信息的范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最简单的就是文物的年代,然后是文物的类型,至于文物的价值,这个对你有点难度,但如果年代和类型都限定好了的话,这些应该也都不是问题。”

    “文物当然是越古老越珍贵,但这个也不是绝对,所以就需要有其他的条件来进行限制。拿瓷器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朝代、器型、釉色、窑口等方面来确定它的珍贵程度,比如宋代五大名窑,还有康雍乾三代的精品瓷器,这些无论什么器型、釉色都应该在收集的范围之内。还有青铜器,仅是朝代一项就可以大概的看出其珍贵程度……”

    “至于收集这些信息的报酬,我们可以按照信息的数量,价值来界定,当然,我也可以给你一份固定的报酬,这个完全看你的选择。有时候,还需要你就某件东西进行初步的接触和谈判,我们也完全可以按照最后成交的金额来给你一定比例的提成……”

    “就拿这次帕特的那幅古画来说,如果最后能够成交,我完全可以按照行规支付你一定数额的介绍费。当然,如果你能在当前380万的价格上进一步压低价格,帮我节省的这一部分,我们还可以四六或者五五来分账,包括待会儿和阿道夫谈他那幅画,你都可以参与进来……”

    李逸越说越顺,能够想到的方面也越来越多,罗果夫则越听眼睛就越亮,李逸说的很多方面,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举手之劳,而现在这个举手之劳很可能会卖出一个大价钱,又怎能不高兴,不兴奋?

    “李,你需要的这些信息,很多我现在就能给你提供,就算是一时不知道的,我也能很快就拿到相关的信息,只是这个报酬的问题,有点不太好界定,就比如,这次我给你讲的阿道夫手里有荆浩的古画,并准备出售这条信息,其价值应该不能和我给你提供一件普通的清代瓷器相比,像这种情况,你应该怎样给我计算报酬?”

    “这个很简单,我们可以分阶段分情况来实施。比如,你给我提供的信息,我都按照一个基础的价格,10美元一条或者100美元一条这个待会儿可以慢慢讨论,然后,如果我看上这件东西,最后交易成功,那么,我再根据交易的金额追加一定比例的信息费。这些都可以慢慢商量……”

    罗果夫点了点头,

    “其实我觉得,基础的信息费也可以根据文物的价值来分档,比如100万美元以下的,10美元一条,100万到500万美元之间的,你应该支付给我100美元一条……”

    “这些都不是问题,都可以慢慢商量,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好好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纳入这个合作框架,为了能够切实的推行下去,我们需要哪些保障……”

    一时间,房间里安静了下来,两个人都开始开动脑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试图去完善这个方案,以至于阿道夫走进来都没有察觉。

    “怎么了,在想什么事情这么专心?”

    “哦,亲爱的阿道夫,你忙完了?忙完了的话,能不能把那幅荆浩的画拿出来让李逸先生看一下?他可是个大主顾!”

    阿道夫笑着晃了晃手里拿着的画筒,从中取出了一幅绢本设色的古画,慢慢的摊开在了接待室里的桌子上。

    “咦?”(。)

第六百四十四章 《秋山萧寺图》() 
阿道夫拿出来的这幅画,名曰《秋山萧寺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的横轴山水,横轴长约2米,纵轴长度也超过了60厘米,这个尺幅,即便是在鸿篇巨制层出不穷的山水画中,也堪称巨制。

    历史上,以秋山、寺庙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画作多不胜数,甚至以《秋山萧寺图》为名的就有多幅,其中最著名的两幅,一幅是元四家王蒙所作立轴,曾拍出过1。366亿的天价,另一幅则是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那幅宋代佚名之作,用笔苍劲,意境萧瑟,近北宋范宽一派画风。

    那两幅画李逸都看过相关的资料,不过这幅画却有点不太一样。这幅画的画面上,群山巍峨高耸,林木间疏有致,一派北国风光。具体画法则皴染兼有,其中,皴法多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山与树皆以秃笔细写,形如古篆隶,尤显苍古之气。

    整幅画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妙、飘逸也尽得其当,一看就是大家气象。

    “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宽石澜烟林深,枯木关仝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漂亮,这幅画确实非同一般,不过非要说是荆浩的作品,却是有些牵强了。”

    李逸将画仔细看了一遍,又检查了装裱和绢纸,才指着画作上方的题诗说道: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据史书记载,这首诗确实是荆浩送给邺都青莲寺住持大愚和尚的和诗,而且也应该是题在一幅山水画卷上,我想你们应该就是根据这个才判断这是荆浩的作品。”

    “可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如果你们对华夏的文化历史有所研究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现,对于赠送友人的画作,不落款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相反,画家不但应该落款,还应该在画上说明是赠送给谁的,什么时间画的……”

    闻言,罗果夫和阿道夫不由同时一愣,以往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而帮他们鉴定的专家也没有指出这个问题,只是说从画作的年代,笔墨的运用以及画作的意境判断,这应该是荆浩的作品,可照李逸这么一说,这幅画的出处就又有了疑问,可偏偏上边的收藏钤印又极少……

    “另外,这幅画上有沈括的收藏钤印,说明沈括曾经收藏过这幅画,不过沈括生活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也只能证明这幅画是这个时间段或之前的作品,而以沈括对荆浩的推崇,如果这真的是荆浩的作品的话,他应该会留下一些文字,而且无论是《宣和画谱》还是后人所著的著录著作中,都没有看到有这幅画的名字……”

    “哦,这个应该没什么,千年流传下来,名字记载有误也很正常。而且荆浩喜画秋景,这些特征也都符合,而且我们也对比了《匡庐图》和《雪景山水图》,笔法确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小披麻皴为荆浩独创,这幅画中应用的极为纯熟,虽然没有落款,不过华夏古画颇多佚名之作……”

    听到还没谈价格,李逸就开始质疑起这幅作品的真假,阿道夫在经过开始的不适之后,也搜肠刮肚的开始反击。

    李逸笑着摇了摇头,

    “阿道夫教授,您既然研究过那两幅画,想必也应该知道有关那两幅作品的争议,我也就不多说了。只是神奇的是,那两幅也都是佚名之作……难道说,荆浩还真有不留名款的习惯?”

    “这个……”

    “没什么,作品虽然佚名,不过确实是宋代古画,而且水平确实也比较高,不知道您需要多少钱才肯转让?”

    李逸一边说着,一边开启了鉴灵牌,一阵凉气流过,一个并不算意外的名字出现在他脑海,关仝,这幅画,这幅画果然是关仝的作品!

    关仝是五代后梁画家,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只是后期,其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就已经超出了荆浩的格局,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山水画作又被后人称为关家山水。

    关仝的山水画,气象壮伟荒寒,勾皴简括有力,景物高深,虚实相间而富有变化,是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三个主要流派之一,因此他不但与另两家的李成、范宽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而且,还和荆浩、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山水画作有很深的影响。

    关仝传世的作品也不算多,一共就只有三幅,全部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且还有人说,疑似荆浩的《匡庐图》应该也是关仝的作品。

    李逸之前因为没见过实物,也不好妄下断论,但看了这幅《秋山萧寺图》之后,他却觉得也不无可能,因为这两个人在风格上确实有相似之处,而且,世人多认为关仝是一名大器晚成的画家,他也是一直到晚年才有出蓝之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他早期的作品,很可能会和荆浩的作品非常相似。

    不过不管是荆浩还是关仝,如果不是因为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这种级别的作品都绝对不可能还留存在民间。事实上,现在市场上拍卖的那些华夏古画,90%以上也都来自于回流文物,但像这一幅这么大尺幅,却又保存的如此完好的,即便是在回流文物中都属罕见,所以李逸觉得,哪怕这真是一幅佚名的画作,他也不应该错过。

    不过不错过只是他的想法,具体能不能够收入囊中还是要看报价。

    阿道夫一边打量李逸的表情,一边琢磨报价,之前鉴定出这幅画有可能是荆浩的作品的时候,他曾狠下了一番功夫,也对这幅画抱了很大的期望,只是现在……

    他犹豫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