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民娱乐联播-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他继续说道:

    “而说起程甲本,得先提到程伟元。这个苏州人饱读诗书,然而科场失意,一生未仕。   他之所以留名后世,完全和他潜心搜罗《红楼梦》残稿遗篇有关。经过多年搜集整理,最终他邀请友人高鹗和他一起编辑出版了后世称为“程甲本”《红楼梦》。

    程甲本《红楼梦》由程伟元个人出资摆印,印量极为有限,所以传世至今的程甲本极为稀见,一般人难于窥其真容。目前已知公藏和公开出现的程甲本只有五套。据了解,此番再现的一百二十回程甲本,在此前的公私收藏著录中均未曾出现。”

    在程伟元的序言中他自叙:“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笋,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很多人听得云里雾里的,什么“程甲本”“程乙本”的,都是什么东西啊!

    只有文学界的很多前辈,才明白靳长歌说得那番话的意义,准确说是对研究“红学”的人有多大的意义。

    就算是说一场地震也不为过!

    靳长歌瞥了瞥吕志翔,说道:

    “提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总离不开三个地方:江宁织造府、崇文门外的蒜市口以及北京西郊的香山。在这三地的流转中,曹雪芹体味了由富入贫的变换,尝尽了族人离散的凄凉,更有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的悲痛,最终道出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慨叹。也正是这样深刻的体味,使《红楼梦》成为了我国最具文艺气息的“炫富指南”,独领风骚。”

    “曹雪芹少年时生活在南京,从他的曾祖父、到祖父、父亲、伯父,三代四人主持江宁织造府,前后61年。曹雪芹是一位文学大家,在《红楼梦》中,南京饮食及其饮食文化也有所表现,可以说是浓浓的南京味儿。”明清小说研究学者、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系副教授黄强曾深入研究过《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据他介绍,《红楼梦》中的菜肴以昂贵出名,体现出钟鸣鼎食之家  “南京菜系中呈现走两极的趋向。贵族生活的菜肴奢靡,平民生活的菜肴则朴实,更贴近寻常人家的南京菜以朴实、家常、实惠为特色。《红楼梦》第42回刘姥姥逛大观园,就曾提及南京的特色菜——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和豇豆、扁豆、茄子干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

    芦蒿在南京菜中属上品,《红楼梦》第62回有曰:“晴雯姐姐要吃蒿子杆儿……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筋儿,少搁油才好。”同时提到探春和宝钗要“油盐炒枸杞菜儿”。

    

    “南京人喜欢吃鸭子,南京有鸭都之称,所谓无鸭不成宴,而南京盐水鸭的口味在明代就已经成型,迄今也有600年历史。《红楼梦》第62回柳嫂子送给芳官一个食盒,里面有一碗虾丸鸡皮汤、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一大碗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清蒸鸭子做法将鸭子宰杀,洗净、切块,用盐、酒酿汁拌腌片刻,并颠翻揉捏,使调料入味。然后把鸭块皮肉向上放在大汤碗里,上摆葱段、姜片,入笼蒸之。南京人喜欢吃酒酿,有酒酿元宵、赤豆酒酿等小吃、甜品。以酒酿蒸鸭子,也是当时风味。。。。。。”

    油盐炒枸杞菜儿?

    鸭子?

    众人听得有些发愣!

    吕志翔听得也有些发愣!

    这什么跟什么嘛!

    不是在说“程甲本”“程乙本”么?

    这怎么突然就扯到吃食上来了?

    最后还是吕志翔忍不住出声打断了正讲得激动的靳长歌,

    “那什么。。。。你说的那个“程乙本”在哪里?”

    靳长歌摊摊手掌,翻白眼道:

    “我怎么知道?”

    吕志翔:“。。。。。。。”

    众人:“。。。。。。。。”

    你丫说话有谱没谱啊!

    你不知道,那你说了大半天?

    而后吕志翔也顾不得什么比试了,直接丢下一句“我认输”,然后就下台快速的向外面有跑去!

    看着那消失的人影,所有人都懵了!

第440章 玩个简单粗暴的() 
吕志翔跑了?

    众人脑袋都有些发懵!

    怎么会跑了呢?

    还有他刚才说什么来着?

    ……他认输?

    哗!

    顿时间,无数人反应过来。

    “吕志翔认输了?”

    “这就是说老靳赢了?”

    “我靠啊,牛逼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

    “第二关老靳竟然赢了!”

    “这是直接将守关人直接搞跑了啊!”

    “我估摸着是靳长歌刚才嘴中的“程乙本”吸引走了!”

    “。。。。。。。”

    。。。。。。。

    红学会。

    此时也是极为的热闹。

    “赶紧找啊!”

    “快点行动!”

    “没想到竟然给有一个“程乙本”,看来我的研究就要更进一步了!”

    “我感觉这本书非常的关键!”

    “废话!”

    “不过姓靳的那小子应该说得是真的吧?”

    “应该是真的,这么多人看着呢,他敢再这么多人面前胡扯淡?”

    “别人可能不会,但是这个靳长歌了可不一定,这个人做事没有章法,所以不能按常理来推断!”

    “再怎么没章法,他也不会再这种事情上胡说,你以为他傻啊!”

    “快点找!”

    “没想到这个京城文联倒是做了点好事儿,竟然能得到这种信息,也不知道姓靳的小子是怎么知道的!”

    “谁知道呢!”

    “这个吕志翔也可以,有功之臣啊!”

    “。。。。。。。”

    吕志翔认输了!

    这就意味第二关靳长歌胜了!

    屏幕前的观众们看得激动!

    与靳长歌熟悉的朋友,诸如夜色酒吧的小柳等人,也是眉飞色舞。

    而在这些人中,表现的最开心的要属夏雪了,小妮子兴冲冲的拿了一杯橙汁跑过去,满脸兴奋的递给靳长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获胜的是她呢!

    喝了几口橙汁润了润嗓子后,靳长歌偏过头,“下一关是什么,赶紧来吧,这挺赶时间的!”

    贾不假干笑了几声,对于前者如此“直接”的说话方式,他还是有些不适应。

    然后他拿着话筒走到台中央,笑着说道: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一场精彩的队略,不管是吕志翔老师还是靳唱歌先生,都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让我们一起鼓掌感谢他们!”

    “啪啪啪!”

    话音落下,空气中顿时响起了一片鼓掌的声音。

    “好了,那咱们也闲话少说,相必大家对接下来的一关已经期待已久了,现在我宣布,第三关——“对联”,现在开始!哪位老师上来玩一玩?”

    台下的众人都在小声议论,但是却没有一人站出来。

    这时,在另一边,汪真平将手放在嘴上清咳了一声。

    似乎听到了某种信号,听到咳嗽声,在左侧桌上一位中年男子站起来,说道:

    “那我也来凑一凑热闹!”

    “唰唰唰!”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去。

    “老罗?”

    “罗老师也出手了?”

    “看来这个汪真平还真是花了不少功夫!”

    “那是,老罗最精通的可就是“对联”,没想到将他都是请来了!”

    “也不知道这个靳长歌能不能顶的住?”

    “不一定啊,这个年轻人实在捉摸不透啊,第一关力挫杜童,第二关又搞跑了吕志翔,谁知道第三关又会怎样?”

    “哎,我看老罗他心里恐怕也后悔了,谁知道遇到这样一个人!”

    “也是,前面俩人的名望可一点也不输他,他们都尚且输了,老罗的结局还真不一定啊!”

    “我看老罗这是自己趟了一次浑水啊!”

    “。。。。。。。”

    说着话,那中年男子已经走到了台上。

    贾不假很自觉的又退到了后面。

    中年男子头发有些稀疏,不过依旧是向后梳的笔挺,看起来有光瓦亮的,身材也有些胖,带着眼镜,靳长歌有些好奇,不是说文人都是有傲骨的么,这身材都走样了,哪儿能体现出傲骨呢?

    “我叫罗成。”

    中年男子介绍道。

    靳长歌一挑眉,“罗成?”

    那人笑道:“名字虽然相同,但我可不是隋唐英雄的那个罗成!”

    “也幸亏不是。”

    靳长歌心里腹诽了几声,在隋唐十八好汉中,罗成排行第七,心高气傲,尤其他对容貌极为自信,若真是前者的话,那还真是一朵菊花让驴给爆了!

    网上。

    “对联?”

    “就是春晚我们门上贴的呗?”

    “楼上错了!”

    “错了,怎么错了?难道不是?”

    “是也不是!”

    “你丫的,跟我玩朦胧这一套是不?”

    “我的意思是现在的大部分对对联其实不太了解,过年的时候,很多人直接从集市上买那种商业对联,那种对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不合韵律,对仗也不公正,只不过因为后期制作的好,看起来似乎也不错,其实与正规的对联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擦,有这么玄?”

    “那是当然!”

    “时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

    就在众人热烈的讨论时,台上的靳长歌直接开口说道:

    “这样吧,咱们这么一轮又一轮也太费劲,而且还费时间,我们换一个方式,来个简单粗暴的怎么样?”

    罗成感兴趣的挑眉,“简单粗暴的方式?怎么搞?”

    在一道道目光的注视下,靳长歌笑着说道:

    “非常简单,这样吧,我出十五道上联,你对下联,只要你能对出五道,算我输,反之,你输!”

    呦呵。。。。。

    有点意思哈!

    听到靳长歌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很多人都是来了兴趣。

    这是要一决胜负啊!

    只不过十五对五便输,这会不会有些托大了啊!

    罗成也笑看着靳长歌,说道:

    “看来你很自信啊,你莫不是拿那些“绝对”来坑我吧?”

    “怎么会!”

    靳长歌无奈摊了摊手掌,“我保证我说的这些对联都不是“绝对”!”

    “那就好!”

    罗成点了点头,“那就开始吧,我到要看看靳小兄弟你究竟有什么本事儿!”

    “那你可就瞧好了!”

    靳长歌嘴角一勾,“我开始了!”

    所有观众都侧耳听了过去。

    就算是文学界那些前辈,此时也是极为认真的听着。

    终于,靳长歌缓缓开口道:

    “第一道,上联:烟沿艳檐烟燕眼。”

    烟沿艳檐烟燕眼?

    罗成低声自语了一声,然后便是思考了起来。

    网上很多人也在思考着。

    “这个对联有点难啊!”

    “怎么看出来的?”

    “这似乎也很普通嘛!”

    “你知道什么,你看,炊“烟”“沿”着色彩“艳”丽的屋“檐”飘过,“烟”(薰)了正在屋檐上坐窝的“燕”子的“眼”睛,上联两个“烟”字,第一个作名词,第二个作动词,既使上联更具文学色彩,又凭添了对对的难度,这个对联很厉害啊!”

    “虽然我不懂,但是听你这么一说,老靳出的这个对联,很牛叉啊!”

    “何止是牛叉,简直是牛叉上天!”

    观众在讨论,台下的文学界的文人也在苦思冥想。

    看了众人一眼,靳长歌又解释道:

    “我说说这个上联的来源处,其实它来源于清朝末年,相传一人在门前生火,灶间柴烟沿那艳丽的屋檐氤氲地涌入了燕子窝中,大燕子飞出巢去,小燕子在窝中被熏的叽喳乱叫。有人以此为题写出一副上联;七字同音、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以此索对。”

    听到典故,众人依旧摸不着头绪。

    五分钟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