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她不赞同谁的?”精明如武则天,焉能听不出其中的遮掩。
“太子将芈商臣比作太宗皇帝,认为芈商臣是个明君。”上官婉儿紧紧的观察着她的神态变化,担心自己说错了话。
“唔……旦儿和太平都是孝顺的孩子,贤儿已经是个成熟的男人,看法自然和弟妹不同,那么婉儿,你以为他们谁说的正确呢?”武则天似乎是思索了片刻,即便婉儿说的委婉,点到即止,她也能想象得到几个孩子的表现。
“婉儿以为站的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会不同,理解也就会不一样。”上官婉儿手捏着奏章一停,含蓄的答道,心里却在想着太子和相王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婉儿真是聪明的女孩子。”听她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武则天若有似无的笑了笑,“嗯~我的几个儿子中,贤儿倒是最令我喜爱的一个。”
上官婉儿一愣,不知道她想说些什么,只好顺意的点点头,这是否表示天后认可太子的言论?也认为芈商臣弑君杀兄虽不守孝悌,但不失一代明君?
“婉儿,你觉得贤儿如何?”武则天押了口茶,将面前的奏章扔给她收拾。
“太子殿下有果敢,有意气,有大唐太子的气魄。”上官婉儿回想起李贤的姿态,傲气又锋芒毕现,不由自顾笑道:“听说太子把全部精力都投注在了《后汉书》的注释中,婉儿不知太子监国如何,但是这份热情和才华,就足够令婉儿钦佩哩。”
“哦?这么说来,婉儿是有读过咯?”武则天眯了眯双目,兴趣莹然的问道。
上官婉儿点点头,坦然说道:“太子注释的前三卷,婉儿都读过啦。太子精研圣人经典,领会深意,见解独到,很有自己的想法,婉儿受益匪浅。”
“婉儿也是个爱才的人。”武则天会心一笑,微一思付,问道:“那么婉儿跟我说说看,太子会成为明君吗?”
上官婉儿手底下一滞,愕然抬眸,这话她哪里敢答,可天后发问又不能不答,心电急转,开口说道:“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虽时日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太子好善正直,深得满朝文武赞美,连圣上……”
“我不是要听别人怎么说他。”武则天抬手打断,“婉儿,我让你看奏章,不是要你跟他们想法走。”
上官婉儿似乎明白了什么,迟疑道:“天后是要婉儿说?”
“是的,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看的。”武则天食指敲了敲面前的奏章,“你说的这些不过是奏表里的溢美之词,我想听的是你看过了这些之后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上官婉儿抿着嘴想了想,斟酌道:“婉儿以为,太子是一个值得堪以大任的人。大唐帝国还很年轻,它需要一个像太子这样勇敢正直,积极向上的帝王。”
武则天目色里一缕精芒一闪即逝,失笑摇头道:“才见太子第一面,就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看来他注释的这《后汉书》我也该看看了。”
“天后,婉儿没有说假话。”上官婉儿以为她认为自己是因李贤是太子才这么奉承的,微感委屈。
“婉儿是不会说谎的女孩子,是我在洛阳呆的时间太长,跟贤儿似乎也生分了不少,唔……”武则天随手一挥,想起确实跟这个太子儿子许久没有沟通过了,这孩子似乎自做了太子就潜心注释《后汉书》,参之朝政鲜少有之,也是最近一年才开始监国。打自己回了长安,他竟又憋在了东宫里头,如今想来,似乎这个儿子是有意在躲着什么。
如此一想,武则天眉头一蹙,右手不禁握拳一紧,随即舒展开来。
“你倒是提醒了我,婉儿,我问你,建言十二事,你可知道?”
“恩,那是天后在上元元年的上表。”上官婉儿眼神一亮,随即垂眸低声道:“婉儿没有看过,婉儿只是听内学馆老师讲过。”
“哈哈,婉儿若想看,我拿给你。”武则天爽快一笑,扬声招了赵德顺进来,吩咐他去拿来。
上官婉儿闻言浑身一震,她自然知道那奏表上并非只是单纯的罗列了十二谏言,还有武则天对此的详细解释。她想要读的便是这个,没想到武则天肯给她看关于社稷政治的重要奏表,当即一跪,惊喜交集地唤道:“天后!”
“起来,起来,都说了不要动不动就跟我跪着。”武则天没好气的拧了拧眉叫她起身,赵德顺低眉顺眼的捧了厚厚的一叠奏表进来,武则天示意让他交给婉儿。上官婉儿接过后,爱不释手的摩挲着奏表上的一行小字,眼中闪烁着喜悦地光彩。
“婉儿,你跟她们不一样,郭老教的东西大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给你的这些是秉国权衡的治国御人之术。”
“婉儿知道了,婉儿定不负天后教诲。”自入宫之后,虽然读了几个月的奏章,但今趟尚是她首次被武则天问及自己的看法,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了实际的社稷国政。上官婉儿难掩激动的心情,感到自己离那个埋在心底,说出来又会被旁人嘲讽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武则天见到她脸上的神情,便知道这个有抱负理想的女孩子是真的崇拜着自己。她召她入宫,是冒了险了,但若不险,她也不会断然决定留她在身边,这不仅仅是因为婉儿的身份和才华,也不只是因为第一眼就喜欢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孩儿,还有她对自己那敬仰倾慕的眼神,敢于直视自己毫无畏惧的,不卑不亢的态度。
想起第一次见到婉儿的那一天,在传召之前,她还特地去过内学馆,还想再向那个年迈的宦官老师确定一下,是不是推荐的人当真是上官婉儿。
那个老师是她年少时在后宫被勾害之后,教过她的老师,也是婉儿的老师。
“天后,您需要一些年轻得有蓬勃朝气也有才华的人来辅佐您,改变高门世袭的宗法体统,可您那些北门学士目前仍仅仅只局限于私下里向您提供建议,他们还上不的朝堂,还无法名正言顺,这不恰恰正是因为那些老相公们对您还保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么?您既想要一个秘书,又想从高门娘子里挑选一个,那么再没有比婉儿更合适的了。”
老学士几乎是斩钉截铁的,甚至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地肯定了是上官仪的孙女。
武则天的确是想要这样一把可以挂在朝堂上的双刃剑,更想要一个年轻鲜活的气场来打破僵局,她还记得当时自己是多么的犹豫,她说:“老师,你这不是在害我吗?她会像悬在我心里的一把匕首,随时都有可能把复仇的利刃刺进我的胸膛。你以为我真该如此愚蠢的引火烧身,引狼入室,自讨苦吃吗?不,我不会要她的。这宫里头难道就没有可供我挑选的人了吗?”
老学士听罢,混沌的眼中迸发出光彩,捋着长长的白胡子,慢悠悠的,却又笃定地说道:“天后,您想想看,上官仪是什么人?他桃李满天下,这满朝文武有多少是他的挚友、门生?洛阳高门望族,有哪一家比得上他家?可您杀了他,才使得那些臣子对你畏惧得很,可惜只是畏惧,没有敬意。若您摒弃前嫌,大胆启用上官仪的孙女,所换取的,定是他们的心悦诚服。”
“若您还将她带在身边,就是那些李唐旧臣,也不能不因钦佩您的勇气和度量而对你折服。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左右了文武相公们的人心向背,又俘获了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婉儿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女孩子,她将您的书都认真研读,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常常缠着我,要我讲您的故事给她听。她多想离开这掖庭宫,想成为您这样有用的人才,那么以您对婉儿的恩德,必将换来她的涌泉之报。何况婉儿她才十三岁,还这么小,您有很多的时间培养她,她还并不知道她的爷爷是你赐死的,今后您也可以不让她知道……”
武则天仔细的听完,眸子里精光乍现,心里头隐隐有些激动,挑战的激动,“那么……好吧,就让我们冒这个险吧,我倒要看看,这个上官婉儿值不值得我冒这个险。”
然后,她就召见了婉儿。
作者有话要说: 傲娇模式:
阿武:我是在用生命做赌注,知道不!
你赢了,阿武。
霸气模式:
神皇:怕什么,就她了,走!
陛下英明!
温柔模式:
阿武:婉儿,跟我走吧?
武妈妈也带我走好不好?
腹黑模式:
阿武:要不要跟我去试试看?说不准能如你愿哦,不然。。。
不然怎滴?
***
玉姐姐:婉儿,我饿了(睡醒就饿,什么造的?)
上面这个乱入的可以无视~
玉姐姐,这里是婉曌专场,请您出门左拐
啦啦啦啦~婉曌专场有双更,面条是不是很有爱?爱不爱我,大声讲粗来!
第二更,咳咳,面条晚上要上课,可能会晚一点。
18|第 18 章()
当看见婉儿举止得体地走到面前向自己叩谢请安,那种优雅大气,又带着十三岁的质朴纯真,不卑不亢中的毕恭毕敬,默默无言中的满心期待。婉儿淡淡妆,浑然天成的美丽,有个词语叫做“天生丽质”,用以形容她丝毫不为过。
武则天仔仔细细的反复打量着她,那袅袅婷婷的气质源自于她所出生的那个高贵的家族,而多年学习累积的学识,又为她平添了一种优雅大气。武则天知道,这是由才华和美貌同时拥有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气质。不仅仅只是一般的美,而是比美丽更为深邃的一种引人至深的东西。
这东西,也吸引了同样具备才貌的自己。
只一眼,就攫走了她的心,在后宫众多女人中,她还从没有见过婉儿这样的女孩子。她几乎是一见到婉儿,就喜欢上了她,她说不清这是为什么,自己也早就过了冲动的年纪。那只是心灵中的一种触动,就是这个人,她要的就是她,上官婉儿。
她就那样看着婉儿,欣赏的心情溢于言表。
然后,她并没有开口,只是指了指已经备好的白纸和笔墨。
婉儿也没有说什么,似乎心领神会的走过去,奋笔疾书,几乎是一蹴而就,赋诗数首。
华丽辞藻修饰的诗歌,是风靡大唐的上官体,隐隐有着上官仪的影子在里头,却又比上官仪的诗更带着自然的风格。
武则天默默的在心里面读了又读,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孩子呀?十三岁的诗就远迈翰林院那些个博士郎。这女孩子没有离开过掖庭宫,又哪里写得出这般属于大自然的风景?是了,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这孩子得读了多少书啊!
还有这首应制诗,脱离了宫廷一贯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浮艳雕琢,完全摆脱了掇拾辞藻的陈规旧习,却又不失上官体的绮错婉媚,甚至隐隐带着一些慷慨激情。
武则天简直爱不释手,眼神里闪烁着惊喜和爱慕的光泽,这是她很久没有过对一个有才华的人露出的情绪了。
就是她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子可以辅佐自己开创一个摒弃前代糟粕的全新时代,武则天在心里敲定,甚至是带了些激动的意味。
而那个女孩子当时也拿着喜悦和感动的目光凝望着自己,那是她们第一次的相视,而又都无言了。
过了很久很久,她才终于开口说道:“婉儿,我已经五十好几了,你愿意跟我走吗?”
那女孩儿坚定不移的点了点头。
“那么,以后我们就做个伴儿吧。”
每每想起来,武则天就会不由自主的暗暗地欣笑,为自己的大胆,也为这挑战。她讨厌陈词滥调的东西,厌恶高门世袭制度,那种察举制造成的士族门阀早就该淘汰了。婉儿的诗充满了不屈的才情,让她从这个十三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大唐未来的希望,她要改变,要变革,需要更多的像婉儿这样不拘一格的人才。
她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机会,让这个女孩子可以接触到一些政务上头的事,也得让外头的人都知道,上官仪的孙女如今侍奉在她身边。这不是随随便便亮一亮就行了的,它需要一个窃机,一个更加完美的出场仪式。
她把婉儿藏着掖着几个月,即便李治也得到了消息,却也始终抱着怀疑态度的。李治不相信他的皇后有这样的雅量,朝臣们都对她畏如蛇蝎,不改变这些人的态度,她的满腹治国理想也无从实现。如今,她的宝贝女儿制造了这个机会,可以想象那些相公们的子弟回去之后会如何述说,明日朝堂上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浪。
不过有些事,还是得先做在前头,这是武则天一贯的行为风格,绝不会不给自己留后路。武则天清楚的知道,光有崇拜和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