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最开始这位殿下对此一无所知,可随后他的几个同族好兄弟暗中送了信儿来,他也知道了圣上堂弟虽是守成之君,但也挺不好对付,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罢了。

    以有心打无心,这位殿下的精锐选择了防守最薄弱的一处城池,并在各地守军尚未赶到之际,直接拿下这一城,之后便是闭门不战……他在等北面传来“好消息”,之后再给圣上补刀都不迟啊。

    话说这位殿下起兵的消息迅速传入京城,刘娡听说,整个人登时脸色煞白,拿着茶盏的手几乎克制不住地颤抖。

    一旁的女儿几乎吓了个半死:王府大姑娘的确不算聪明,但也没傻到连母亲惊恐交加都看不出来。而让母亲如此失态,恐怕就是外祖那边出了事儿!

    刘娡硬生生地吞了半盏茶,勉强平复了下心绪,又吩咐心腹伺候好大姑娘,便匆匆坐车回了娘家。

    王妃离府,自然瞒不过赵晗,他冷哼一声,回首便向父亲留给他的心腹幕僚比了个手势。

    元春随后也知道了王妃急匆匆地出门……虽然她不觉得王妃会是孤注一掷的人物,但也不得不防。她院子里也有得力的管事,此时早按照原先的计划布置了下去,可元春等来等去,没等来王妃,却把王府大姑娘迎进门来。

    大姑娘论直白远在元春之上,“哥哥和你有什么事情瞒着母妃和我?”她已经觉察出外祖家……似乎遇上了麻烦!同时她又有些侥幸,若是她哥哥和眼前的姨娘合力算计了外祖,拿住这姨娘总有点挽回的余地。

    大姑娘也是疾病乱投医了,却不想想如今差不多就剩框架子的荣国公,哪有本事坑住她的外祖父?

    元春倒还平静,大姑娘兴师问罪的态度也不能让她言语失当,“瞒着您的事儿挺多,譬如我娘家的糟心事。”

    大姑娘柳眉倒竖,“你!”

    就在这时,救兵来了,赵晗直接在门外开口,“妹妹有话,不如问我。”

第21章() 
大姑娘听见门外哥哥的声音;狠狠地剜了元春一眼;气鼓鼓地转头就走——大姑娘原本也就是鼻孔看人,不至于这样没规矩,这回……可见是真的急了;甚至还有点恼羞成怒的味道。

    抱琴和傲梅牢牢护住元春;她俩就怕大姑娘忽然发狠硬往前冲:毕竟人急了眼;什么事儿可都做得出!

    元春眼见大姑娘扬长而去,自己便慢悠悠地回了里间;招呼两个大丫头伺候换衣裳。

    虽然月份不足;她也没有显怀;但为见客而特地上身的侧妃服饰,已经让她不那么自在了:只是那堆金簪玉簪;就坠得她头皮生疼。

    以前在宫里当“泥胎”的时候,自己也没这样矫情呀,元春不由自嘲道:“哎呀,有了孩子真是事儿多。”

    抱琴心思比傲梅多,听见元春这话,顿时有种欲哭无泪之感,“侧妃您……可是主意早定了?”其实她真正想说的是:您怎么还这么镇定,大姑娘这样子分明就是撕破脸,不想让您好过了呀!

    元春笑了笑,“没事儿,你们别担心。大姑娘那边儿,有王妃在呢。”

    赵之桢临走前,已经安排好了足够得力的人手盯住了大姑娘,一个年轻姑娘想在一群凶神恶煞花样百出的妈妈和管事中间,突出重围……大姑娘要是真有这本事,王爷赵之桢哪里会为他亲闺女这样发愁呢。

    只是元春真是高兴得太早了,因为没过多久,她就不得不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了。

    却说元春这边一如既往,该吃吃该喝喝,可当赵晗带着妹妹来到他的书房时,大姑娘眼里都快冒出火来了……她就不明白了,她跟她哥都是嫡出,怎么这哥哥胳膊肘总往外拐?!果然不是一个娘生的,真是……靠不住!

    反正在大姑娘眼里,你们不护着我娘、我外祖父家,就是你们无情无义!

    幸亏这番心声赵晗听不到,不然他一定再不肯“多管闲事”。

    赵晗这会儿还算绷得住,先让妹妹坐下,还吩咐贴身伺候的大丫头给妹妹上茶,可丫头刚把茶端过来,大姑娘猛地挥手一拂,茶盏落地,只听清脆的一声“叮”,滚水四溅,瓷片飞散,大丫头灵巧一躲,手上只溅到了几滴,倒是大姑娘反被烫到了手指。

    大姑娘抚着伤处,瞪着大丫头大叫一声,“你敢!”

    赵晗看了看异母妹妹,再看看已经直接跪在地上的大丫头,目光最后落在了地上的碎瓷片上,“请供奉来,给大姑娘瞧瞧,来人,把这儿收拾了。”却完全没有要处罚大丫头的意思。

    托元春的福,王府里多了位擅长外伤的大夫,大夫匆匆赶到,给大姑娘看了看……赵晗一看大夫的神情,就知道妹妹什么事儿都没有。

    不过大姑娘还是乖乖让大夫伤了药,毕竟她十分爱美,而经过她这一番发作,怒气也消散了少许,她倒没抓着哥哥一定要处罚那丫头,而是质问道,“你……和贾姨娘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今天若不说个明白,这暴脾气的妹妹怕是不肯善罢甘休,赵晗屏退众人,面对着妹妹却眼帘低垂,“你舅舅跟南边那位一起出兵了。”

    大姑娘再两耳不知窗外事,也听说过南边那位殿下~谋~反,她闻言脸色瞬间煞白……表现跟她娘如出一辙,兄妹俩沉默了足有半炷香的功夫,大姑娘声音都有些颤抖,“我不信。”

    赵晗也不答话。

    大姑娘那股子气势再也提不起来,隔了好一会儿,她才又坚定道,“舅舅姓赵,我也是,母亲是皇家媳妇儿。”

    赵晗忍了又忍,终于把“糊这蠢妹妹一巴掌”的心思强按了下去。

    到时候宗室身份根本保不住你,前朝谋反的太子可全都死了!

    本朝虽然还不曾处死过宗室,但也是因为还没宗室~谋~反过,再退一步说,被抓住定是圈禁到死,屈辱而无望地活着还不如死了痛快,还牵连一众亲朋。

    朽木不可雕!赵晗再次觉得,继母和这个妹妹真不愧是亲母女……而且他也没必要再费力开导妹妹,这还是交给继母来吧,顺便他也得给父王“好好”写封家信了。

    话虽如此,但让妹妹好生在自己房里待上一阵子却是势在必行了。

    大姑娘听说,果然又质问起哥哥,“你敢关我?!”

    赵晗忍无可忍,冷冷道,“我敢。”关键时刻,连继母他都能关。说完,抬脚便走。

    大姑娘气得摔了身边所有能摔的东西,周围也无人敢劝。

    这一夜的王府,赵晗以及大姑娘都辗转难眠,一个是愁的,另一个却是委屈死了,唯独元春在自己房里睡得死沉,第二天清早,也是神清气爽。

    却说王妃刘娡乃是清早才回到王府,进了家门便听说大爷把大姑娘关了起来,等再听完事情始末……她有气无力道,“让她先静一静。”

    只是一夜之间,刘娡像是憔悴了好几岁,她靠在引枕上,在房里大丫头和妈妈们看来,也是前所未有的虚弱无力。

    她当晚回到娘家,母亲正在父亲和哥哥们的团团围绕之下,把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一口气说了个彻底明白——这个时候再有隐瞒,可真是坑死全家,断无幸理了。

    刘娡她舅舅靠着南边那位殿下发了不少财,她娘自然也跟着攒了许多体己……如今看来真是钱多烧手,这会儿就算拼命撇清也得人家肯信,再说刘娡她舅舅已经“同流合污”了,除非舅舅本就是圣上安插在南边那位的钉子,不然娘家怕是不能全身而退了。

    性命和前程一起堪忧,父亲和哥哥必会拼尽全力周旋,而她则是娘家最重要的一张保命符了。

    凭她一己之力,救下娘家,刘娡还没这样天真,知道娘家的生路全落在丈夫赵之桢身上,她便再不会轻易触怒丈夫,也包括丈夫最看重的儿子,最喜欢的侧妃。

    刘娡正茶饭不思,大丫头便给她捧了碗参茶,她的心腹轻手轻脚地上前禀报,“侧妃和二位姨娘来了,王妃您看?贾侧妃那边……”话说了一半,意思已经十分清楚:大姑娘昨晚的经历,您不好生问一问贾侧妃吗?

    心腹话外之音,刘娡怎么听不明白?只是这时无知才是福啊,她厌倦地摆了摆手,“叫进来吧。”

    话说,以往元春和另外两位姨娘前来拜见王妃,刘娡那是正眼都不给一个。

    这回三人一起进门见礼,目光掠过王妃,元春因为知道王妃娘家事,预料之中自然十分平静,而那两位姨娘可是大惊失色:王妃这是怎么了?!

    二人对视一眼,再偷瞄了下低眉顺眼的侧妃,心里也开始七上八下:她俩倒是猜着王妃娘家没准儿出事了,可王妃这副样子,兴许还是王爷那边……不太顺遂?

    刘娡倒是一如既往地假惺惺问过几人起居,再问可有短了用度或是仆从不听话,三人一一答了。刘娡点了点头,便打发两个姨娘回去了,留下元春再“关爱一番”。

    元春再没心没肺,闻言也是一激灵,一下子精神了起来。

    刘娡今儿真没有立威的心思,“大姑娘昨晚是怎么回事儿?她还小呢,行事有什么不妥当,你别往心里去。”

    元春愣了一下,才明白王妃这是……在示好吗?

    两世为人,还要记恨一个十多岁的天真又有些鲁莽的小姑娘,元春自认也是白活了。

    她暗恨堂嫂王熙凤,不也没把人家如何?就算真要计较“风霜雨雪严相逼”那段孤寂又艰难的宫中岁月……一半原因也是出在自己身上,而另一半……要怨更该怨赵之桢吧。

    元春便笑道:“大姑娘也是关心则乱,倒是这番孝敬之心十分难得呢。”

    刘娡看元春不见喜怒,心里也感慨不已:这侧室也不比女儿大上几岁,却比女儿沉稳太多了。

    这个时候,她终于再次反思起自己教女,果然很是失策,因此她这回也发了狠,怎么也得让女儿吃些苦头,学了乖再提以后。

    不提王府中几人各怀愁事,远在北面大营的赵之桢也连着好久没睡过安稳觉了:这回带来的大军,真正的精锐之师大约有一半都悄悄绕路,在圣上几位心腹爱将的掩护下前往南方,准备给南边那位一口气包个饺子。

    不过圣上也算厚道,撤走了精英,不忘把兵员的差额再及时补上:毕竟北狄人也不傻,大营里究竟有多少人,观察一段后时间肯定能摸出个准确的数目。

    因此赵之桢手下看着军容齐整,但其实上过阵的老兵只有三成,其余七成都是未经过战阵的新兵蛋子,以及专门负责杂役,多是老弱病残的厢军。

    两军对垒,表面上总是大致势均力敌,无论是人数装备还是战力,此时赵之桢在大帐中召集麾下数位将军——万幸其中好几位都是年纪足够给赵之桢当爹,常年跟北狄打交道,且名副其实的老将。

    一位长得比较沧桑,但其实只比赵之桢大上五岁的李敬将军听完随军司马的禀报,便坦诚道,“拖久了,迟早露陷。咱们都得仔细些。”

    李敬的画外音实在太清晰了,赵之桢想听不懂都不行:建功立业这次估计没戏,咱能老实顶住,让圣上平定南边,咱们也能跟着捞上些功劳……王爷您这回可千万别贪功冒进啊!

    话说这位李将军跟赵之桢私交本就不赖,但在一众老将里资历又较浅,这种场合自然就得硬着头皮“往上冲”,唱一回白脸了。

    北狄人十分彪悍善战,不然何至于成为历朝历代的心腹之患?

    李敬这话其实正好说到了赵之桢心里,有些时候还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实,前一阵子父皇特地在上书房召见他,轻声问他,“愿意去北面还是南边?”

    赵之桢当时就冒了一后背的冷汗:如果不是这些年北狄出了位英武的大王,害得关边战事极多,南边那位纵然起事也就是小打小闹,掀不起什么浪花。

    做好准备,平定南边也是板上钉钉,可……手上沾了同族鲜血的皇子,不仅仅是大位无望,还会为宗室忌讳……

    即使要做父皇手中的一把刀,赵之桢也希望做一柄能堂堂正正见人的宝刀。

    因此他诚恳道:愿为父皇分忧,一切都听父王之命。只是北狄人他更熟悉一些;去南方他就需要找父皇“讨”些能人了。

    最终,他还是如愿前来迎击北狄人,可越琢磨却越是不安:他的心思大约瞒不住父皇。

    真希望能在北面多待上一段日子,然后细细谋划,打出几场胜仗,好歹让父皇高兴一下。可惜麾下众将在手中无精锐之际并不想冒险,而且南边差不多可以全年打仗,但北方这儿却不一样,只要入秋就有飞雪,等真到了冬天,呼啸的北风加上冰封的大地,真可谓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别说人了,连牲畜都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