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是全世界目前只有一张的皇帝圣旨,一个同样是目前全世界只有一个的青花大罐,你说的谁的价值更高?这分明就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难题。
在元代乃至明朝,元青花大罐的数量还是非常多的,这一点从一些古籍和史书上就能看得出来。同样,明朝洪武年间的圣旨也是极多的,朱元璋一辈子当了三十一年的皇帝,鬼知道他这一生中颁布了多少道圣旨。
可不管是圣旨还是元青花大罐,到了现代,都几乎成了孤品。价值只能用难以衡量来形容。
稍微的把这个想不通的念头断绝掉,杨靖继续扒拉起这个元青花大罐下面的茅草。
这个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罐的高度只有不到三十厘米,腹径杨靖估摸着也超过了三十三厘米,按照这个大铁箱子的尺寸而言,这第一层最起码可以放下四个这么大的罐子,但偏偏这一层就只放了一个大罐,大罐和铁箱璧之间全都用茅草填充的严严实实的,看样子当初小鬼子也知道这个大罐的价值,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个大罐,所以没有多放。
也就是说,如果下面不全是茅草的话,下面最起码还得有一个大罐才是。
果然,扒拉了几下之后,另外一个元青花大罐也扒拉了出来。
这个大罐几乎和第一个大罐尺寸相当,而且无论是云纹还是青料以及器型,都几乎如同孪生兄弟一般,如果不是这个大罐上的图案不一样,杨靖真以为这第二个大罐也是一个萧何月下追韩信大罐呢。
这个大罐上的图案是一个杨靖从来不曾见过的图案,最起码在其他的元青花瓷器上,杨靖是从来不曾见过这个图案的。
这个大罐的纹饰格式和第一个大罐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而且都是用进口青料绘制的。颈部的第一层纹饰是饰水波纹;肩部第二层的纹饰则为产值牡丹纹;腹部第三层的纹饰则是故事的主题纹饰;下部第四层的纹饰则为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在其他已经出世的九个元青花人物大罐中,也都用的是这种纹饰格式。
第三层的主题纹饰画的是一个身穿盔甲的将军手骑着一匹骏马正在疾驰,将军的背着一个箭壶,里面放着很多白羽箭,不过这位将军的双手并没有勒住缰绳,而是左手提弓,右手则牵着这匹骏马的缰绳,人和骏马都惟妙惟肖。而在距离将军不远的地方,有一块大石头,奇怪的是,在这块大石头上,一支白羽箭稍微带有一点斜度的插入了这块大石头,足足插进去有一半!
很显然,这位纵马疾驰的将军不知道什么缘故刚刚射出了一箭,但不幸的是没有射中目标却射中了一块大石头
整个图案虽然不大,但却画的惟妙惟肖,不管是将军的动作还是那匹骏马的神态,以及那块大石头的形状,都画的堪称精湛至极。
这个图案杨靖虽然没见过,但自打看到这个图案时,杨靖就知道这个元青花大罐的主题纹饰到底画的是哪一出故事了。
小学的时候杨靖就学过一首诗,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也就是简称的《塞下曲》。
这首边塞小诗写的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意思就是: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当年西汉名将李广将军“夜间纵马疾驰,引弓射石”的故事。
也就是说,这个元青花人物大罐应该叫“元青花李广夜引弓大罐”。
这是一个相当有名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没想到元青花大罐上竟然也把这个故事给画了上去。
这个大罐也是从来不曾出现过的人物故事大罐,其价值同样是难以估量。
很显然,这两个大罐应该是一对大罐,不管从器型还是纹饰格式又或者是青料上来看,这两个青花大罐应该是同一窑烧制出来的,尤其是主题故事的纹饰,一个是西汉初年的萧何和韩信的故事,另外一个则是西汉名将李广的故事。
不管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还是李广夜引弓的故事,都是流传千年的故事,而这两个元青花大罐以这两个故事为主题纹饰,显然是凑成了一对!
一对几乎一模一样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是什么概念?
反正已经出世的那九个元青花大罐,尺寸大小都不一样,即便是那两个主题纹饰一样的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大罐,其规格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已经出世的这九个元青花人物大罐,分别产自不同的年份,甚至就连窑工恐怕都不是同一批。
而这两个大罐,显然就是一对!
如果是单个的元青花人物大罐,其价值或许还能用金钱来衡量,可这一对出来,那价值可就真不好说喽!
有些东西是越独越好,越孤品越值钱,比如说传国玉玺,比如说《兰亭集序》;但有些东西却是越全越好,越成套越值钱,比如说大禹九鼎,比如说秦十二金人。
要是华夏历史上有两方传国玉玺,恐怕华夏历代的皇帝也不会对传国玉玺这么执着的追求了,如果当初王羲之写出了两篇甚至更多的《兰亭集序》,那这篇书法也就不会成为“华夏第一行书”了。
同样,要是大禹九鼎少了一个,那叫什么事儿?还有,明明是十二个金人,忽然之间就还剩下十个,恐怕所有人心中都会想尽办法去找到失落的那两个金人,千方百计的想要把十二金人凑成完整的一套。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这两个元青花人物大罐。
这种在古时候就是一种装饰品的瓷器,自然是成套的才叫漂亮,这两个大罐显然就是按照一套来制作的,所以,如果要是没有另外一个,仅仅是其中一个拿出来虽然也会引发轰动的,但绝对没有这两个大罐一块出世来的震撼!
对于这两个意料之外的元青花人物大罐,杨靖绝对是满意极了。在历次的寻宝过程中,杨靖得到的最少的东西就是瓷器了,不管是最早的沐国公宝藏,还是卡扎菲宝藏又或者是末代沙皇宝藏以及后面的几次寻宝,那些宝藏中几乎都没有华夏的古瓷。除了在武则天陵中搞到了一些极为珍惜的唐三彩之外,其他的华夏古瓷杨靖就再也没有入过手,这让杨靖很是有些失望。
虽说之前寻找的那些宝藏中珍品极多,随便拿出一件来都堪称国宝级的珍品,但作为华夏最具代表性的古董,要是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瓷器,那真的是有些遗憾。
不过这种情况杨靖多少也有些理解,毕竟瓷器不好保存,再说了,华夏瓷器尤其是古代的官窑瓷,在现代价值连城,但在古时候也算不得什么,对于古代的皇家来讲,瓷器就是一种日常用品和装饰品,实用性要远远低于其他的一些重要物资,比如说黄金。
所以,在那几个古代遗留下来的宝藏之中,瓷器的数量很少甚至近乎于无也就在所难免了。
可让杨靖没想到的是,这次的菲律宾之行,竟然在一座城市的教堂地下发现了这么两个极为珍贵的元青花大罐,这一下总算是弥补了之前没有找到珍贵的华夏古瓷的遗憾。
这两个元青花人物大罐虽然数量只有两个,但即便是放到故宫博物院去,那也是妥妥的镇馆之宝。这两个大罐要是放在自家的博物馆展出,其分量是绝对重量级的。
满意的把这两个大罐仔细的放在了空间的一角,杨靖就开始对下一个大铁箱子下手。
结果这第四个箱子一打开,那入眼的腐朽茅草,再次让杨靖心中一震!
“莫非这个箱子中还有瓷器?”杨靖恨不能仰头大笑两声。如果这口大铁箱子里面依然是瓷器的话,那可就真是太好了。
正愁自己的收藏中没有什么重量级的瓷器呢,没想到在这里一下子会发现两箱子瓷器,这算不算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杨靖小心翼翼的把上层那些已经腐朽的茅草扒拉开,果然,在茅草的保护中,静静的躺着一个又一个被油纸包裹起来的瓷器
ps:鞠躬感谢“非常懒的鱼”00的打赏。
第七五零章 成化斗彩鸡缸杯()
这口大铁箱子中的瓷器可不是大器了,都是一些中小器,所以这个箱子中盛放了很多瓷器。
每个瓷器外面除了有茅草做保护之外,还都裹了一层油纸,油纸里面则裹了一层绵纸。很显然,当初存放这批宝藏的小鬼子之中,有精通古董的大师存在,否则以那些大头兵的性子,是绝对不可能把这些瓷器保护的这么好的。
随便拿起一个被油纸和绵纸裹住的瓷器,从器型上来看这个瓷器应该是一个碗,小心的揭开油纸和绵纸之后,呈现出来的果然是一个碗,确切的说,这是一个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这个碗有着明初青花瓷的典型特点,那就是胎体较厚,要比元代青花瓷厚重一些。不过这个碗瓷化程度较高,所以胎体虽然厚重,但却致密而细白,一看就知道这绝对不是民窑能够烧出来的瓷器。这一点,杨靖即便是不用圣戒鉴定也能判断的出来。
这个碗所用的青料晕散比较厉害,这显然是使用的国产青料。而历史上明初的青花瓷晕散就比较厉害,这也成了鉴定明初青花瓷的一个重要证据。
杨靖把这个碗翻了过来,结果碗底的款识让杨靖心中一惊。
“洪武年制”。
碗底的款识只有区区四个字,但这四个字却是让杨靖的心脏不由自主的狂跳了起来。
这个青花缠枝花卉纹碗竟然是明初洪武年间的官窑瓷,而且还是带有款识的官窑瓷!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感觉啊。
要知道,华夏古瓷在明朝永乐之前是没有用帝王年号做款识的,当然,这种说法只是根据目前所发现的瓷器来判断的。宋瓷包括元瓷没有用帝王年号做款识的,这一点已经可以认定了,用帝王年号做款识是始于明朝。
只是用帝王年号做款识到底是始于洪武还是永乐,这一点谁也不能确定。
因为目前还没有发现洪武年间带有年款的官窑瓷,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在赣省玉山发现的“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是刻划在罐腹,是极为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考古学家一致认定用帝王年号做款识是始于永乐年间。
可这个青花缠枝花卉纹碗的出现,却是直接打破了这个认定,也就是说,一旦这个碗出世,那么华夏古瓷有关于用帝王年号做款识的起始,就不再是永乐大帝了,而是他爹朱元璋!
这个发现绝在华夏古瓷研究方面绝对是有着突破性进展的,不过想想也难怪,不管是洪武还是永乐,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爷儿俩,永乐再怎么牛逼,见了洪武也得老老实实的叫一声“爹”!
既然永乐都用帝王年号做款识,估计也是从他爹那里学来的。
虽然是估计,但这个可能性却是极大的!人家朱元璋和朱棣这爷儿俩可都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老子英雄儿好汉,在这一对爷儿俩身上体现的那才叫一个淋漓尽致。可是永乐大帝之所以这么厉害,要是没他爹朱元璋的教导,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小耳闻目濡之下,朱棣跟着他爹学了很多东西,然后连制作官窑瓷器都用年号做款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之前没有判定用年号做款识不是起始于洪武大帝,那是因为后世这些考古学家根本就没有发现任何带有年款的洪武官窑瓷。现在出现了这么一件正儿八经的洪武官窑青花瓷,而且还是带有年款的,这不是突破性发现又是什么?
仅仅从考古学价值上来衡量,这个小小的青花缠枝花卉纹碗的考古价值甚至还要在那两个元青花人物大罐之上!
用圣戒鉴定了一下之后,确定这个青花缠枝花卉纹碗确实是产自洪武二十一年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瓷之后,杨靖真的是心满意足了。
“好东西!真正的好东西啊!”杨靖乐滋滋的想着。
其实这个碗不光是考古价值,其本身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