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鲁肃的眼中,无论是江边的草木,还是远远的青山,更或者江风掀起的浪花,都仿佛化入了曲声氤氲的风景里,成为了千古一绝。
曲子意之深长,奏者情之洒脱,如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少年指下。
江风颇急,将琴声传出到这边来,忽隐忽现,只能隐隐约约听到一丝若有若无的连贯音律,但琴音之高妙,一旦集中注意力去听,便格外分明。
鲁肃的几名的随从不通音律,也觉得悦耳,而他却听出了那操琴之人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鲁肃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远处的少年,但其所奏出的琴声清新自然,普天之下能有如此高怀之人弹指可数,哪怕是纵观整个古今,这种人亦可以算得上凤毛麟角的存在。
这种人本来就不多,在江淮就更少了,故而鲁肃已大约猜出了对方的身份。
只是鲁肃虽然与其并列为江淮间这一代最杰出的三名俊杰之二,但跟他却从未打过交道,却不知他此来何意。
不过他懒得多加思索,性格直爽的他更愿意与人坦诚相待。
“曲有误,周郎顾,好一个江淮风流美丈夫!今日能得闻周公子的‘高山流水’,肃实在是三生有幸!只是不知周公子此来不知是巧合,还是专程有事儿寻肃?”
“恐怕也只有鲁兄这样的豪杰名士,听得出这曲中的深意吧!”此时周瑜已弹奏完毕,令人收了古琴,将小船靠岸,整了整衣冠,下船与鲁肃见面。
“公瑾此次前来,自然是请鲁兄出仕的。在下本来已经到了东城,却听到了兄长离开的消息,这才马不停蹄,一路追到了这里!”
周瑜请鲁肃出仕,当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代表着好友孙策来的。
自从孙策与袁术摊牌之后,吴景、孙贲等人便不再隐藏实力,一举击溃了周尚、周昕两军的联盟。
其中,最先入主丹阳的周昕,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倒还能勉力支撑,三方之中实力最弱的周尚却被直接扫地出局,丹阳将不可避免的落入孙军的手中。
但这对周瑜所在的周家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自从前汉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两汉的历代君王便坚持不懈的推行儒家的思想,使得儒学在两汉时期大行其道。像是周家这样的一流世家,大多是以儒学传家。
而董仲舒更是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论。
其中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则为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君为臣纲作为三纲五常之首,在天下士人的心中地位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何汉室的声望江河日下,其正统的地位依然难以被撼动的原因,更是周家全力支持周尚入主丹阳的原因。
这里面固然有着家族利益影响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周尚的丹阳的太守之位是天子亲封的,而吴景、周昕两人则是得位不正,一个来自袁术、一个来自袁绍。
作为天下第一流的世家,周家既然没有入世争龙之意,就必须做出维护汉室正统的样子来,表现出对君王的忠诚来。
虽然最后失败了,有些丢脸,但是周家好歹也算给了天下士人一个交代,也给了家族本身一个交代,可以光明正大的退出几家诸侯的乱斗,独善其身。
这时候周家与孙家的死结也算解开了,族中也就不再限制周瑜与孙策的交往。
可惜这个时代世家大族的向心力可是很强的,周家也不例外。在周家刚刚败给孙家的情况下,哪怕周瑜是以私人的身份出仕孙策,也会使家族遭人非议,故而周瑜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投靠好友了。
可是现在却是孙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作为总角之交的周瑜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他只好将主意打到与他齐名的鲁肃身上了。这才有了周瑜邀请鲁肃出仕的一幕。
“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
周瑜的意思是孙策有明主之相,又符合代汉者兴于东南的谶语,劝他出仕对方,不要把刘晔的话当回事儿。
周瑜能够上百里的追逐自己,邀请自己出仕,说这实在的,鲁肃是很感动的。而周瑜这个人无论是才干还是脾性,也都很对鲁肃的胃口。
但现在的两人,可没有历史上借粮通好、共谋大事的情谊,周瑜的这番话却有些草率了。
我朋友的朋友,不是我的朋友。虽然鲁肃、周瑜与刘晔具是交好,但这二人之间毕竟没有什么交往。周瑜直接劝说鲁肃不要将刘晔的话当回事儿,却是有些失礼。
果然,鲁肃的心中有些不悦,但他虽然直爽,但是城府还是有的,故而婉转的回应了对方,“周公子所言甚是。今中国失纲,寇贼横暴,而江东避安一域,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北有大江之险,西南是富弱之邻。若能据之,进可觊觎天下,退可割据一方,可谓是帝王之基。然而,夫土地者,有德者居之,又岂是孙家独有?孙策固然是天下少有的英杰,左近的刘和也不遑多让。刘和托为汉室宗亲,更有匡扶汉室的大志,他的邀请,肃实在是不能拒绝!”
周瑜暗叹一声,鲁子敬能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他早就猜出鲁肃已经先一步得到了刘和的邀请,但执着的周瑜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不想急切间说错了话,还是绝了最后的希望。
虽然还是有些不甘心,但周瑜也不也不是纠缠不清之人,只能就天下大势详相谈了几句,在夜幕降临之后,起身告别。。
周瑜洒脱的登船而去,只留下他飘然的身影,他的身后是翻滚不休的沘水,一直流淌。
鲁肃望着远方的黑点,有些出神,半天才回过神来,自顾自叹道,“如此俊杰,希望下一次见面时不是在战场上。”
……
这一天的上午,合肥新城内一番热闹的景象,一根根粗大的木头被拖到城内最大的校场内,木料和铁器堆积如山。
校场内已搭建了上百座帐篷,集中了合肥从周边搜集来的上千名工匠,按照图纸打造着攻城和守城的器械。
在合肥彻底站稳脚跟的刘和,不但得到普通民众的忠心拥戴,连所有的士族大户也被他收服,在此次战争中,倒向了刘和。
现在,几乎整个合肥新城都动员起来,家家户户在大族的带动下,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万众一心的忙碌起来。
由于事务繁杂,刘和只能将所有的钱粮物资以及工匠、器械工作交给封旻主管,让他将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
封旻得到刘和的全权委托,很快便发挥出了他的卓越才干,不到半天时间,他便将一切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攻守城的器械打造也开始顺利地运转起来。
征集工匠、砍伐树木、管理物资,俸禄食宿、组织分工等等,千头万绪,非常繁杂,几乎每一件事都需要封旻亲自过问。
但封旻只用了半天时间便把一切都处理妥当了,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不得不令所有人都感到惊叹。而长史刘晔趁机甩开了这些重负,专心的正陪同刘和视察着攻守城武器的制造进度。
作为合肥军中的“参谋长”,别的事情刘刘晔可以丢给别人,这件事是却需要他亲力亲为。
只见二人来到一片重兵把守的地域,一群群工匠们各自忙碌,材料的运送有条不紊。刘和好像很感兴趣,便对刘晔笑问道,“已经过去了十几天的功夫,不知道事情进行到了哪一步了?打造过程中可还有什么困难?”
刘晔微微一笑,摇摇头道,“其实打造的过程并不困难,最难的一步是图纸的复原,以及后面的试验改进。。”
“哦?那最快什么时候能造成第一架?”刘和好奇地问道。
刘晔神秘一笑,“主公请跟我来。”
刘璟跟他走进一座大帐,一下子愣住了,只见大帐摆放着一架巨大的石砲,几名工匠正在忙碌地检查,此物正是传说中的“霹雳车”。
第138章 霹雳车与贤才()
霹雳车亦称“抛车”,此车使用粗竹抛击石块作为攻坚的手段。这是一种依靠人力或马拉的战车,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曾有记载:“太祖(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
它首次亮相于官渡之战,因为此战中袁绍军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橹,曹操军谋士刘晔,则献出了“霹雳车”的打造图纸,使得曹操借助“霹雳车”抛石击破袁军的高橹,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这当然不是刘晔发明的,这只是他古籍时无意中发现,因为颇感兴趣,便寻访江淮有名的工匠,将打造图纸修复还原了出来。
这可以算作是汉末,甚至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投石车了。虽然现在还没有经过马钧改进,得到进一步完善,威力已经足够可观了。
刘晔也知道刘和对这些“奇淫技巧”之术非常感兴趣,而他也不是食古不化的酸儒,所以在他真心归附刘和之后,便将图纸献了出来。
刘和当然听说过霹雳车的威名,但他却不知道其出自刘晔之手,当他得到图纸之后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故而他广罗名匠,搜集材料,前前后后筹备了好几个月,就是想要让它提前现世。
就在刘和仔细的观察霹雳车板样的时候,刘晔把一名六十余岁的老工匠叫上前,给刘和介绍道,“这名老匠人叫石锤,最我们九江最有名的木匠。当初我能将霹雳车的图纸还原出来,还多亏了石老的帮助。在我的邀请下,今年夏天他便带领全家来到合肥新城。这次霹雳车之所以等这么快造出来,还是他带领徒弟与其他名匠一起努力的结果。”
老工匠跪下行礼,“小民拜见刘使君!”
刘和连忙扶起老工匠,“石老不必多礼。”
他看了一眼霹雳车,笑了笑道,“能在大战之前,造出霹雳车,这可是大功,我一定会重重奖赏你。”
踱了几步,刘和又说道,“只是不知这霹雳车有何弊端?”
既然此车后来被马均改进过,自然有它的不足。刘和可不想将其推上战场之后,敌人没杀死几个,反而因它的缺陷而造成损失。
秦五脸上露出惭愧之色,他叹息一声道:“其实这霹雳车已经达到了目前所能达到的极限,不必担心在战场上出现问题。它固有很多不足,但想要改进也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使用寿命有些短,最多只能用十几天,之后就不能用了。”
刘和愕然,“此话怎讲?”
“回禀使君,一架合格的投石车,不说对优质木料的讲究,最起码要风干三年以上,否者就会变形开裂,无法再使用。”
刘和点点头,木头风干,这个他能理解,无论是栋梁、木船,用的都是干木,因为湿木在风干之后,容易变形干裂。
话说回来,要说是湿木的话,合肥短时间内倒是能够搜集的足够的数量,但想要搜集到足够的优质干木,却有些难了。
刘和突然想起,封旻曾经提到过,县里为流民盖房子时用的栋梁全是湿木,看来以后要注意修缮,说不定还需重盖,真是让人头痛。
这就是势力建立太短,所缺乏的底蕴啊!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亲兵飞奔进来,在刘和耳边低语几句。
刘和心中顿时大喜,也顾不上投石机,对刘晔打声招呼,便翻身上马向城外而去。
在这个时候,合肥新城城门之外,出现了一队百余人的兵马,衣色杂乱,兵器各异,为首之人是一个手执铁枪的少年。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虽然是骑在一匹劣马上,却自有一股大将才有的威势。
当看到刘和聚集众将,大张旗鼓地迎接他时,他沉着镇定,没有丝毫的举止失措,不慌不忙的从马上翻身下来。
刘和似乎对这个少年非常喜爱,向他示敬道,“子烈,和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