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氛无比沉闷,爨习道:“各位都开口说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众人对视一眼,依旧沉默。最后孟通嘴唇动了动,道:“要不,投降吧?!”

    此言一出,众人身体微不可查地抖了抖,有的人眼里闪过不甘,有的人眼中闪过欣喜。

    一个爨家长老怒道:“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吗?老夫建议,逃跑,投奔益州王钟会!”

    “益州王被晋王司马昭攻打,十有八九会很快覆灭。我们现在逃一次,等钟会覆灭了,又将逃向哪里呢?更何况,逃跑,就有把握逃得掉吗?”张通反问道。

    的确,三千对三万,还是杂兵对精兵,能跑的掉吗?

    爨习深吸口气,道:“各位不要这么垂头丧气的。无论逃跑还是投降,都要把自己手下的兵带好了才有底气!明天我先去探探新兴王的口风。要是投降的待遇还可以,再讨论不迟!”

    他已经改口叫新兴王,而不是刘恂小儿了。以此足见他内心的变化。

    当晚众人各自散去。

    刘寻在城外营寨里,也是令大军休息一晚,明日再去攻城。

    第二天,艳阳高照,是一个大好日子。刘寻大军在城下摆好阵势。

    正准备攻城,爨习出现在城头上,大声问:“新兴王,若我等士族能再次辅佐于你,你可知会有多少好处?”

    刘寻听了,啥都没想,只单纯不想跟他再废话道:“有话快说!再墨迹本王直接攻城!”

    爨习心中大怒,脸色变得红一块白一块。但最终还是压抑住心中的怒气,沉声道:“新兴王,若是我爨家、孟家愿意投降,可否把坞堡、庄园都还给我们?要知道,有士族再次效忠的话,对大汉是有许多好处的。”

    刘寻正想一口回绝,突然眼珠一转,对爨习道:“你等着,我去想想有多少好处。”

    然后刘寻把亲卫招来,告诉他们如此如此说。

    于是数百亲卫一字排开,齐声喊道:“城里面的人听着!爨家人、孟家人将被夷灭三族,一个不留!其他人投降不杀,投降不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机会,反攻爨家!有功者皆有奖赏,金钱土地、官职美女,都是你的。反攻爨家,成就你的梦想!”

    喊完,亲卫们感觉怪怪的。不过谁让这是王上编的呢?再怪也得喊完。别说,怪是怪了点,还挺顺口的!

    城墙上爨习听了,嘴角抽动,双眼冒出火来!扭头看到一个个意动的私军、农夫、百姓,恨不得把这些不忠心的人全都杀了!

    可刘寻不会给他这个时间。一声令下,三万大军齐齐攻城!

    攻城战刘寻已经经历过多次,和吴济一起,指挥起来得心应手。三万大军分成各个部队,弓箭压制的、填护城河的、爬城墙的等等,有条不紊。

    总算郡城高大,爨家老巢还算有点儿忠心爨家的人。打了一个时辰,死伤两千余人,虽然占尽上风,但城池还没攻破。

    这时候,大虎带领的南蛮援军终于赶到了,只比刘寻晚一天。

    多亏了这支援军。在吴济攻打阑县的时间点,蛮军刚好在云南郡灭了董家和爨家的联军。要不然,没准儿吴济之前就已经腹背受敌了!那时候还能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可就是未知数了!

    大虎和武安家严格按照刘寻的要求,把云南郡叛军灭掉后,进行了和刘寻在朱提郡一样的战后处理,然后才匆匆赶来。

    于是刘寻就让大虎的南蛮大军顶上去,把刚刚攻城的部队撤换下来休息休息,吃东西喝水照顾伤员。

    又一个时辰后,邛都城已经岌岌可危。刘寻命令大军跟南蛮援军一起攻城!整整六万大军扑了上去,几乎顷刻间就把城池给攻破了!

    破城之后,刘寻照例把剩下的爨家人、孟家人斩尽杀绝!

    如此,动摇南汉根基的南中门阀叛乱,就彻底结束了!

    战争结束了,刘寻终于可以安心了。不仅安心,还满心高兴了!

    为啥高兴?因为这次南中叛乱虽然在南中造成了较大规模的动荡并且耽搁了一段时间的北伐,但是也彻底清除了朱提郡、越嶲郡、云南郡的门阀士族!三郡中剩下的家族,最大的也只能算是个地主,祖上顶多当过县令什么的,被称作士族都太勉强,不成气候。

    还有先后带领五万蛮兵进行了一把攻城、野战的练兵!没错,刘寻把五万蛮兵叫来,打董家、爨家什么的虽然也比较重要,但是最根本的,却是为了北伐!当初得到借兵七色剑的第一目的,就是借兵收复失地,重建大汉的!

    而清除三郡的门阀世家,也让刘寻有了一大块实行后世各项先进制度、科技的试验田。

    在大汉还没有能力一统天下的时候,刘寻将以此为源点,进行经济、科技、制度多方面的种田发展。当然还要向西、向南收服各少数民族,扩大国家地盘,增多国家人口,提高国家实力。

    直到,有能力北出岐山,鲸吞天下之时!

    多谢书友颜傻傻昨天的打赏,以及各位书友的推荐票支持。另外,各位书友可以加书群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剧情和把自己喜欢的龙套告诉我。只要合理,跟本书大纲不冲突的,都可以让各位书友梦想中的情节和人物在这本书里体现出来!

    (本章完)

第102章 夺取阳安关!() 
剿灭叛乱的当天,刘寻下令摆全军庆功宴,与众军狂欢一晚。

    第二天,不管别人如何,刘寻又要忙碌起来了。

    整个忙碌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趁机北伐,收复失地。二是南汉内部的各种改革,种田发展。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不说刘寻在南中如何忙碌,就说这段时间以来司马昭和钟会的战事。

    事儿要从姜维和汉城守将李辅先后写信向钟会告状说起。

    钟会先接到了姜维的书信。打开一看,这才得知沔阳城守将王基预谋造反被杀一事。

    信中还说汉中郡各将不服他调派,而且又恐各自家人有失,所以更加畏惧司马昭拒不发援兵!眼下司马昭派兵围住汉中郡各城施以攻心计,自己又被围孤立无援。长此以往,士卒将领恐生反心,汉中恐有失。自己已然力不从心,请钟会亲自来汉中接替指挥!

    钟会大惊之下,又亲自向送信的偏将确认了一番。之后忍不住将书信撕了个粉碎,他这倒不是生姜维的气,而是恨现在连自己的亲信部将都不能再让自己相信了!

    就在钟会气恼不已的时候,李辅的书信也传了回来。

    李辅在信上说,他已看破司马昭围点打援的计策,所以才没有派兵救援汉中。

    至于他们拒不服从姜维调派,也是顾虑姜维一旦实际掌控汉中郡的防御以及兵权,恐怕会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那时钟老大你不仅将难以掌控局势,甚至说己方的命运也变相掌握在了别人的手中!

    钟会看完李辅的信之后,气也消了不少,心中暗自觉得李辅所说也相当有道理。

    不过,这前线将帅不和,他却也不能坐视不理。一旦汉中郡失守,姜维有个闪失,他损失就更大了。

    思索再三之后,钟会最终还是决定亲帅大军前往汉中。一为救援姜维所在的沔阳城,二来也是为了稳住前方军心,以及缓和众将和姜维等蜀将的关系。

    在CD守将安排上,钟会让手下心腹大将皇甫辏鹘踊嵛苯镄嗑云鸬饺交ハ嘀圃技喽降淖饔谩�

    其实这也是钟会自己背叛司马昭,又一次次的被人背叛,落下的后遗症。但是他这样做不仅不利于短时间稳住将心,反而更容易让人心生不信任,更加不会倾心投降与他!

    数日之后,钟会亲率三万大军终于赶到了阳安关。

    阳安关守将夏侯咸当即出关十里迎接。钟会板着脸,喝问道:“夏侯咸,汝为何不听从军师调令,出兵救援汉中!”

    夏侯咸吓了一激灵,谎称道:“非是末将不听姜军师调令,只是末将派出的兵马于半途之中遭到司马昭的埋伏,为了确保阳安关的安全,所以才没有继续派援军。末将猜测这应该是司马昭的围点打援之计,还请主公明察。”。

    其实这都是李辅他们之前就商量好的,一旦钟会问责下来,大家就统一口径,来个拒不承认。

    钟会扫视了夏侯咸众部将一眼,冷声道:“是这样的吗?”

    众部将连忙点头应是。当然阳安关的副将樊建乃是蜀将,虽然知道真相,但是此时却被夏侯咸安排在关内负责防守,并没有随同到来。

    钟会也并不是真想责怪夏侯咸他们,只是做个样子,算是给姜维一个交代罢了。

    回到阳安关后,钟会只是稍作休整,便令夏侯咸仍镇守阳安关,负责接应后续大量的粮草辎重。

    然后,他一面亲率三万大军去汉城替换李辅。一面派人告知姜维自己到来的消息。不日便会派兵策应姜维,与沔阳城互为掎角之势。

    钟会亲率大军兵至汉城的消息,很快就被司马昭知晓了。司马昭恨死了钟会,当下停止围攻沔阳,转而大军兵围汉城,并听从邵悌之言,这次是真的于半途围点打援。看样子是不打算让钟会活着离开汉城了。

    钟会对此到是无所谓。由于他的到来,手下众将士果然士气大震。此时他在汉中一带的总兵力加上姜维所部的蜀兵,已经超过十万大军了。据城而守,他丝毫不畏惧司马昭!

    却说这一日清晨,司马昭亲率大军至汉城城下,对着城墙大声喝骂道:“钟会小儿何在!”

    钟会在城门楼上露出脑袋,大声回击道:“司马老贼,本王在此!”

    司马昭气急,道:“你个滥行匹夫,焉敢起兵反我!”

    钟会冷笑出声道:“我奉了郭太后遗诏,兴兵讨贼,匡扶魏室,正是替天行道!”

    司马昭忍不住破口大骂道:“放屁!钟会小儿,你以为这能瞒得了天下人吗……”

    就在这时,一个约莫三十岁的男子疾步上前,冲着钟会喊道:“叔叔,请您不要一错再错了。只要您开城投降,想必晋王会从轻发落的!”

    钟会正和司马昭骂的不可开交,骤闻有人唤他。这才循声望去,但见说话之人正是他的亲哥钟毓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亲侄子钟骏。

    “从轻发落?呵呵。你劝司马老贼投降于本王,本王可以考虑从轻发落!若是不能,就滚回去!”钟会见种骏居然当众让自己投降,先是勃然大怒。然后眼珠一转,嘲讽起来。

    本来,钟会和他哥钟毓的关系本就不和,甚至钟毓还曾劝说司马昭不要让钟会独掌兵权,否则早晚必生祸患。

    可是当时司马昭见魏国群臣皆有畏惧,不敢攻蜀。唯有钟会提出此时是灭蜀的最佳时机,全力支持,所以才让他领兵出征。

    而钟骏本就不满钟会造反,使得钟氏一门受到牵连。现在见钟会仍然执迷不悟,也是怒斥道:“叔叔,你只顾一己之私,不顾全族性命,何其自私也!”

    钟会怒喝道:“大胆!你跟你爹胆小如鼠,眼见大魏皇室将倾,却甘为佞臣,俯首帖耳于司马老贼面前,还有脸说本王自私?而今形式一片大好,正是匡扶魏室、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却一心想着投降,像狗一样等着司马老贼裁决命运!你们配得上我钟家的高贵血脉吗?本王没有你这个侄子,滚!”

    钟骏气的直跳脚。什么匡扶魏室、建功立业,你当着益州王,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自己等人的性命都在司马昭手里攥着呐!等你建功立业了,我们都已经死了,那还有什么用?!当下实在忍不住了,破口大骂钟会自私自利,害人害己。

    (本章完)

第103章 复得剑阁关() 
司马昭见钟家人的攻心战术丝毫无用,只好挥兵向汉城发起了攻击。不过,司马昭也暂时没有将钟氏一门尽诛。

    在钟会亲自指挥作战之下,司马昭大军久攻不下,这才暂时退兵。

    退兵后的司马昭闷闷不乐。先前去打沔阳城,中了廖化一箭。等王基忍不住快要投降时,该死的姜维来了。不但保住了沔阳城,还狠狠嘲讽了自己一顿!现在来打钟会,无论是攻心还是攻城都没什么效果。自己气势汹汹来平叛,那么长时间过去了啥效果都没有。这叛还平的了吗?

    司马昭寝食难安,焦虑急躁。下面的大将、谋士看了,也是心急。司马昭的妹夫,杜预搜肠刮肚,终于想出来一个计谋,于是就来献计。

    “二哥,我有一招离间计,或可使钟会、姜维相互猜忌,甚至反目成仇!”杜预嘿嘿笑道。

    “哦,是何计?快快道来!”司马昭着急道。

    “二哥,你还记得之前南中刘恂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