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寻装作惊讶道:“卿等这是何意?”

    吴济、颜渊等各界代表可怜兮兮地喊道:“王上救我等!”

    刘寻更加惊讶:“卿等遇到了什么麻烦?需要本王怎么救呢?”

    颜渊道:“王上,自蜀汉灭亡一来,王上犹如仙神降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始能收复大汉失地,重建家国山河。然,国不可一日无主!无主,臣等效忠谁?无主,百姓叩拜谁?无主,国家属于谁?现在国家无主,臣等才会快死了。王上要救我等,必须登基称帝,使国家有主!我等才知道效忠谁,知道国家属于谁,能好好的活下来啊!”

    他说完,其他人异口同声道:“王上,请登基称帝,拯救天下臣民!”

    啧,能把个人当皇帝君临天下的欲望美化得如此之好,古人的智慧真不可小瞧!

    刘寻忍着想笑的冲动,表现出严肃的面孔。想了一下,都已经推迟两次了,再说臣子营造出这么大阵仗也不容易,这次就答应了吧。

    这时颜渊等人又说:“请王上拯救天下臣民!”

    刘寻便笑道:“也罢。既然天下臣民都认为本王登基称帝才能好好的生活,那本王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就放弃天下臣民的希望!尔等请求本王登基,本王允了!”

    众臣民大喜,齐齐跪在地上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陛下!”

    这话喊完,刘寻终于要由一介亡国王爷向新国皇帝了蜕变!

    当然,登基大典隆重而繁杂,绝不是大家喊一声就行的。但是众人推举,刘寻同意,大家喊过皇帝,差的也就是那一场登基大典了。

    接下来又是一连三日的庆祝。吴济、颜渊等臣子紧锣密鼓的张罗。选址建立祭天神坛啊,缝制龙袍啊,制作各种仪仗旗帜、金瓜银钺、组建御前各卫队、修缮皇宫、昭告天下……

    一国之君登基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就算群臣努力准备,一切都弄好的话,也要差不多将近一个月呢!要是宫殿、仪仗、礼仪等各方面不达标的话,岂不是草台班子山大王了?哪还有脸把大汉当做继承了东汉正统地位的唯一合法王朝呢?

    刘寻在经历这些事儿的时候,司马炎同样在经历。

    司马炎继承晋王之位的仪式比较简单,在司马昭下葬的第二天,司马炎就在晋王府举行了继位仪式,成为了晋王。

    不过比较尴尬的是,王位的继承需要皇帝下旨。可是曹奂跑了,司马炎也不可能再立一个傀儡皇帝,那样的话过不多久篡位的时候要把他废掉,又麻烦又容易得臭名声。所以司马炎直接由众朝臣拥立为晋王,也算是开创了王位继承的新模式。

    但是这个时候国家的国号还是魏国,皇族却跑了,由刚继位的晋王进行监国——真是要多别扭有多别扭,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鉴于司马炎迟早要登基称帝建立晋国,司马氏的忠实走狗贾充就提议说,曹氏皇族知道自己德行浅薄,功劳不足,不配拥有国家,所以自己走了,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事儿。而晋王司马氏一脉,挡住西蜀的六出祁山和九伐中原,挡住东吴的连年进攻,平息了三次叛乱,挡住了匈奴等蛮夷的攻击,为天下百姓带来了更好的幸福生活——总之功劳极大,德行极高,正该上合天意、下合民心,登基称帝,建立万世不灭之大晋国!

    司马炎一听,心情激动。从爷爷司马懿到伯伯司马师再到爹爹司马昭,几代人的奋斗,还不就是为了能当个皇帝?眼下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不过呢,这皇位是跑不了的,不如谦虚一下,做个样子。

    于是司马炎就说:哎呀,你不要那么急嘛。这登不登基的,总要去问问各处的地方官,问问各处的百姓啊!

    潜台词是:就你们几个朝臣提议,我怎么好意思登基呢?不如让天下的地方官,百姓,各界代表都来拥护我登基,声势浩大,那才是真正的大势所向、名正言顺啊!

    于是整个朝廷的大臣立马就发动起来,为司马炎制造舆论帮助。也是到处都出现祥瑞啦,各界代表前来请求司马炎登基啦等等。

    在短短数日之内,众臣又请求了两次。尤其是第二次,携待了各界代表,长跪不起。司马炎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登基称帝!

    同样在一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山呼声中,司马家开始了由权臣到皇帝的蜕变!

    再说曹奂那里。他那里也比较尴尬,自己本来就是皇帝,用不着再登基了。可是,都城要重新确定,皇宫要重新盖,太监、宫女、御林军、朝廷官员等等全都要重新弄。重建一个朝廷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为了让新的大魏朝廷有足够的威严,曹奂准备搞一个“开朝大典”!好让世人知道,曹魏重生了!也让曹魏控制下的郡县对朝廷的命令更加听从。

    至于钟会,他派去的使者已经到了曹魏的新都城——敦煌城。并且亮出身份跟曹奂见过面了。

    钟会的使者表示钟会一心效忠大魏,甘愿放弃汉中郡,带兵前来投效新朝廷。

    曹奂这里正有些缺兵少将。通过钟会的行为,曹奂也知道他是真的忠心于大魏。于是表示十分欢迎钟会归来,并且会将大将军的位置给他留着!只是他“益州王”的称号要取消,毕竟曹魏都已经初步和东吴、蜀汉进行联盟了。

    使者表示完全没问题,这就回去报告给钟会。而钟会很快就能带兵赶来!

    (本章完)

第143章 再入京都() 
景耀六年十二月一日,关于登基的各项事宜基本上已经准备好了。刘寻正式起身,携带大军前往天都城举行登基大典!

    天都城,就是原chengdu城。在对天下的通告里,有专门说明,将原chengdu城改名为天都城。同时采取陪都法,除了主要都城天都城,还将南中建宁郡的滇城设为陪都。以供皇帝刘寻在滇城对南中七郡等地方进行详细治理。

    同时还通告里还写了一件比较猎奇的小事儿。就是刘寻觉得,自己本名叫刘寻,可是穿越的六皇子叫刘恂。以至于别人提起他的时候,都是说“刘恂”。虽然是同音字,但感觉也怪别扭的。

    但是刘寻又不能明说,只好编了个理由。说以天都城作都城自己不是很满意,希望能把洛阳城夺过来当都城。所以改名为刘寻,希望能寻找到大汉祖传的都城。

    说实话这个刘寻随口编的理由真是无稽之谈,纯属狗屁不通。而且古代父母给起的名字是不能改的!那是大不敬之罪。纵观东西两汉几十个皇帝,只有刘邦改了名字。因为当初他的名字叫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实在上不了台面。刘季发达后,就改名叫刘邦了。

    但谁让伟大的刘寻陛下连消灭南中士族这种惊世骇俗的事儿都做出来了呢?如此牛逼哄哄,即将登基称帝的人,他就算是说兔子是吃肉长大的,臣民们也得捏着鼻子认了——没错,兔子就是吃肉长大的!

    所以刘寻竟然很轻松的改名成功了,没一个人反对。可见之前扫灭南中门阀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震撼。

    大军行进十余天,才到达了天都城。途中经过巨石八卦阵,刘寻和吴济等人还游览了一下。

    想想当初几百人仓皇出逃,在巨石八卦阵里东躲西藏,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七色剑及传承珠。一切还历历在目,一如昨日发生。而今却是率领两万人马,威名赫赫归来。外敌尽扫除,内臣尽俯首。果然人生世事无常啊!

    姜维、霍戈、李密、赵统、柳隐、谯周、糜照、费承等人均出城三十里迎接。

    远远的就看到姜维等人的迎接队伍。一众人等,护住一条大道,大道两旁还有披甲执锐的士兵护卫。前方则是各种明黄色天子旗幡,整个大汉国也就迎接刘寻能用,别人要用了,杀头必须滴!

    眼看刘寻车架走近,姜维等人严肃了面孔,齐齐跪在地上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刘寻的声音从十六个人抬的大轿子里钻了出来。

    “谢陛下!”

    老一套问答之后,刘寻才从轿子里出来跟臣子们见面。其中有很多第一次见面的,比如姜维和他的北伐军团将领。

    姜维见到刘寻,激动万分,大步上前再次跪在刘寻面前,道:“陛下,臣曾发誓再复大汉国土。可九次北伐,寸功未立。太上皇投降邓艾后,臣也私告上皇:设计使钟会反司马昭,趁机复国,不使大汉终亡也。今陛下重建山河,兴复大汉,真如天神下凡,臣不如也。却是臣之幸也!天下百姓之幸也!愿吾皇千秋万代,使大汉威压四海!”

    可以看得出姜维是出于真心,而不是溜须拍马屁。他说着说着,声音哽咽,连眼泪都流了出来。

    姜维身后众臣,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只好又跪下来喊道:“愿吾皇千秋万代,使大汉威压四海!”

    刘寻看着面前这个已经六十多岁,两鬓斑白,北伐一生,为大汉费尽心血的军方第一统帅,也是感慨良多。对于这种大臣,他还是尊敬爱戴的。连忙扶起姜维,道:“爱卿忠心为国,才华横溢,朕尽知晓。未来还要依仗将军,我大汉方能稳定啊!”

    姜维道:“臣必尽心竭力,辅佐陛下!”

    刘寻点头,接下来又再次让姜维身后的一众臣子起身。

    这些臣子中,有的因为大汉复国、刘寻过来而非常高兴。有的却却心思复杂,甚至是满心担忧。比如之前一心劝刘禅投降的谯周,追杀过刘寻的张绍,投降派主力阎宇。还有一些代表门阀利益的官员,更是对刘寻恨之入骨!来接刘寻,表面上恭敬,暗地里已经在想着怎样把他暗害了。

    刘寻就和这些乱七八糟的臣子们一起回了天都城。

    皇宫被修缮了一番,以前的太监和宫女等也都找回来了一些。刘寻的御林军当天接管了皇宫的防御,刘寻就可以住过去了。

    姜维等忠臣有很多问题想跟刘寻商量。不过看到刘寻刚过来,需要休息,就想着明天再来。

    但是,有一些鸡鸣狗盗之辈,却是放不下对自身的担心,在刘寻刚进入皇宫熟悉一遍之后,就找了上来。

    第一个找上来的是张绍。这家伙是张飞的儿子。要是个有勇有谋的忠臣,刘寻还得叫他一句世叔。可是他从头到尾却只是个纨绔。后来更想着主动投降,好获得高官厚禄的分享。

    听到张绍求见,刘寻嘴角露出一抹微笑。让你当初带兵追我,现在知道害怕了吧?

    张绍很快进来了。一见到大殿中高高坐在主位上的刘寻。就地儿一滚,滚到了刘寻脚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开了:“皇上啊!老臣当初真不是有心的呀!当时曹魏的邓艾大军凶神恶煞的就在城外,要是有人触怒了他,没准儿会屠城呢!愚叔也是为了咱大汉天都城的百姓着想不是?愚叔当初真没想杀皇上,只是想把皇上偷偷带回来,保护起来而已……”

    刘寻冷笑着看着他的表演,道:“你还有脸自称是朕的叔?!邓艾入主京都后,你为何还蛊惑他逼迫朕的父皇宣布朕为叛国逆贼?!你以为朕是傻子吗?”

    张绍听了,吓得浑身一哆嗦,急忙的跪地不断磕头:“臣知道错了!臣知道错了!都是臣鬼迷心窍了。求皇上再饶恕臣一回吧!臣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

    刘寻还没说话,突然有太监又跑进来报告道:“皇上,外面又有阎宇、谯周等几人求见?”

    “哦?都那么沉不住气?”刘寻笑了:“就让他们全都进来吧。朕倒要看看他们能不能说出一朵花来!”

    把chengdu城改为天都城,是因为chengdu两个字是禁忌字眼。唉!文字狱啊,四川省的省会chengdu都是禁忌。

    (本章完)

第144章 下毒() 
很快,罗宪等原先的投降派就进来了。他们看到张绍已经进来了,便有人心中暗骂:这个没骨气的,来那么早!

    罗宪和谯周跪拜道:“叩见皇上。”

    刘寻点点头,就让他们在那里跪着,没喊平身。然后对张绍说:“论你之罪,先是投降,而后带兵追杀朕,最后蛊惑邓艾对付朕,当真该千刀万剐!不过,谁让张叔祖与朕祖父有桃园三结义的情分呢?若杀了你,也过于情薄。”

    张绍慌忙叩头:“谢陛下!谢陛下!”

    却听刘寻又哼道:“不过嘛,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朕将剥夺你一切爵位、官位,贬为百姓!只留些祖宅、祖田、祖产等与你养家,你可有怨言?”

    张绍听说刘寻剥夺他的一切爵位和官位,不禁一呆。但是想了想,却又不敢反抗,只好沮丧地答应:“一切全凭皇上吩咐。”

    他说完。罗宪便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