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大事,由尚书台辅佐皇帝处理,尚书台有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三四人,算是皇帝之下第一政务机构,由此可见尚书令之位高权重!
吴济激动万分,身体都有些颤抖。跪地叩拜道:“臣谢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一介家庭教师,做到事实上的丞相,跨度之大,直如天上人间一般!
众臣,尤其是众忠臣的眼光亮了!
刘寻跟士族有矛盾,空出了一些位高权重的职位。看刘寻这意思,有功的人那封赏是大大滴!忠臣当然就激动了,一个个眼光贼亮地看着刘寻。
本章有部分字句借鉴了大神荆柯守的文字,十分感谢,莽撞之处还望海涵。特在此说明。
(本章完)
第150章 三日同升,四国并立!()
众臣等着封官,刘寻也不含糊。第二个叫到了大将军姜维。
刘寻金口玉言道:“大将军姜维,诈降钟会以来,保全北伐军团,夺取剑阁关,攻下天都城,镇守蜀中等,劳苦功高。然因其擅自与钟会进行交易,形成僭越之举。故效仿当年诸葛丞相,连降三级,领后将军!因需人领军、镇国,特许代行大将军事、开府、赐黄钺,镇守蜀中!”
姜维大喜,叩拜道:“臣叩谢皇上!”
由大将军贬为后将军,看似贬了,但其实是升了。因为他除了代行大将军事,还能开府!开府就是自己组建一套中心行政班子,管理某一地区的具体政务。之前姜维只是大将军,管军,开府之后,还能管民,就是军政一把抓的超级大臣了。
何况刘寻还给了他黄钺。黄钺,是天子仪仗才能用的东西。没有刘寻的特赐,用了就算造反。有黄钺的意思是,刘寻把自己的天子威仪暂时借给姜维用。有啥用呢?一是专门治高级官员。能把高官名正言顺的拿掉甚至杀掉。二是许便宜行事。比如要再跟钟会交易,先斩后奏的话,就不算僭越了。
所以历史上皇帝很少给臣子黄钺。多是给最低级的尚方宝剑,有时候是较低级的假节钺。
但大汉的情况现在比较特殊,刘寻直接就给了黄钺。
众臣的眼睛更亮了。
刘寻依次封赏。
封原右车骑将军廖化为骠骑将军。
封霍戈和罗宪为左右车骑将军。
封武安家为卫将军。
陈至为卫尉、王富为副卫尉。
魏续为镇远将军,常年镇守越嶲郡邛都城。
……
各文臣武将,依次封赏。还有不少因为现在没有在天都城,暂时没有封赏的。比如张通、卻正、张护雄、关云等等。要等刘寻去陪都滇城了,再慢慢封赏。
当日,登基圆满成功,群臣各获封赏,大家皆大欢喜。
与刘寻登基同日,也就是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阴历十二月十八日,洛阳城内也在举行着一场登基大典。登基的皇帝,正是大晋开国皇帝司马炎!
司马炎的登基场面比刘寻大多了。晋国占有原魏国的绝大多数地盘,而且所占尽是富饶之地,国力雄厚,场面自然大。再说司马炎的支持者也比刘寻多得多。
场面虽然很大,仪式倒差不多,祭天祭地祭社稷。只是司马家没有帝王级的宗庙,自己从头建设了一个。还把自己爹、大伯和爷爷全都追封成了皇帝。
司马炎还把司马孚加封为太宰、安平王。
司马孚早就公开承认是他帮助曹奂找人和逃跑的了。但奈何他是司马炎的爷爷辈,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炎也不好惩罚他。而且后来司马炎也想明白了,曹奂逃跑了,他就不用担弑君的罪名了。而且总共就丢了河西走廊和西域这点儿贫瘠和混乱的地方,也算不错了。
诸礼完成后,司马炎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曹奂那张皇座,在一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山呼中,成为了大晋的开国皇帝!
随后分封诸臣,一片欢呼之声。
司马家和士族共天下,所以封了好多爵位,连王位都有一些。单从称呼上来看,比大汉的贵族多多了。
与此同时,敦煌城曹奂的开朝大典也在举行。
曹奂现在应该叫夏侯奂了。因为在夏侯氏的鼓动下,曹奂下了决心,恢复本姓!曹家的本姓是夏侯。
这事儿要从当年沛县和刘邦一块当地痞流氓的夏侯婴说起。当初夏侯婴跟着刘邦混,最后被封为大汉汝阴侯,建立了夏侯一脉。
夏侯一脉传到东汉末年,有个夏侯族人跟一个太监玩得好。这个太监名叫曹腾。
后来曹腾发达了,混成了十常侍之一。有钱有地位,可是转念一想,自己没儿子呀!真是个遗憾!可是太监怎么生儿子呢?生不了,于是曹腾非常郁闷,每天唉声叹气的。
他的好友,那名夏侯氏族人听说了。大手一拜说这算啥事儿?咱兄弟俩谁跟谁。我儿子多,多一个少一个的无所谓。选个丑的给你当养子吧!
曹腾一听大喜!有儿子就好,丑不丑的没关系!于是曹腾就从好友那里领养了一个儿子,叫曹嵩。后来曹嵩生了一个儿子,叫曹操,字孟德,长大之后果然比较丑,个子矮还猥琐。这就是大魏的奠基者,魏武帝曹操!
所以曹奂本姓夏侯,是刘邦手下大将夏侯婴的后人。
曹奂觉得恢复本姓,才能接受祖上的荫蔽,继承祖上的气运,冒用别人的姓,总是假的。而且之前丢掉大魏军队掌控权的曹爽也姓曹!得让他背这个锅。
众夏侯氏宗亲也很支持。
于是曹奂就昭告天下,恢复本姓夏侯了,是为夏侯奂。
夏侯奂本就是皇帝,所以开朝的时候主要是确定自家朝廷能掌控的郡县数量,还有确定新朝廷每个人的职位。
夏侯奂任命钟会为大将军、封许昌侯,只等着钟会到来就任。
封夏侯霸为骠骑将军,夏侯毅为车骑将军,夏侯勋为卫将军。
乐肇、张虎、夏侯庄、夏侯绩等为前后左右将军等等。
封张节为尚书令。
张节如同吴济,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他家本来只是三流士族,自己还是个庶子,要不然也不会去傀儡皇帝身边当差了。现在一跃成为大魏真正的政坛第一人,绝对是鲤鱼跃龙门了!
封戏珠、于明为尚书仆射。
封杨泰为征东都督,在边疆防御晋国。
……
一番大肆册封,新的大魏朝廷班底终于组建起来了。夏侯奂激动万分。如今大魏的地盘虽然小,但他总算是个真正、大权在握的皇帝了!
这样,在一天之内,大汉国、大晋国、大魏国或复国、或建立、或中兴,都矗立在了东亚的大地上!
如同三轮太阳同时升起,在高空中放出万丈光芒,普照大地!
再加上一直以来没啥大事儿的吴国,泱泱中华,四国并立,必将掀起波澜壮阔的大世之争!
(本章完)
第151章 科技与食盐()
刘寻登基完毕后,只进行了对群臣的封赏。然后待了七天熟悉了蜀中各种情况,包括各处地盘、主要官员、人口、钱粮赋锐等等重要情况。
但是刘寻并没有做出大的改动,仅仅宣布蜀中恢复一切诸葛亮时期的治理方法。而这正和姜维的心思,他一直对自己老师的治理方法推崇不已,可惜后期被黄皓、董厥等人给破坏了很大一部分。
随后刘寻就带领大军回转南中滇城去了。
他的部分民生大计在来天都城之前就布置下去了,等回去之后,就该初见成效了。
另外,刘寻还在天都城,以及蜀中大范围寻找、带走了各类顶级或高级工匠,从专门挖矿的矿师、到制造铠甲的工匠,到养桑树、养蚕的,再到织布的、打梯田的、种茶树的等等,足有数千人!
这些人有的是隶属于朝廷部门的,有的是自己操持铺子的,有的是隶属于一些世家大族的。
要发展,不搞科技怎么能行?可惜的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来全部都是官本位思想。科学技术工作者都是贱籍,无论是现在的士族,还是科举制发展以后考出来的士大夫,没一个看得起他们的。
目前大汉的科技工作者,如果隶属于朝廷,然后研究出了一项新的技术,用处颇大。那么最多可以获得十五贯钱的奖励。但是经过层层官吏剥削,基本上到手不了五贯。然后这项技术就属于国家,准确的说是属于那些管理此处的官员了!至于原创者?贱籍而已!给你点奖励那就是天大的荣耀了,还敢想其他的,真把自己当个人看了?
如果是隶属于世家大族的,那祖祖辈辈都是奴隶了。做的好没有奖励,做不好要受罚。发明出来好东西了,也许主人会赏给你一顿肉吃。至于钱?你本身就是个奴隶,你的钱就是主人的钱!
最好的就是就是靠着手艺自己开铺子的。比如木匠、石匠什么的。可以赚钱,人身也有自由,但依旧是贱籍。同样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要是研发了新技术,没被官家或士族发现还好,一旦被发现了,赶紧乖乖双手奉上——接受你的技术,那是你的荣耀!
要是胆敢不给?嘿嘿,小心你全家人的小命。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汉的科学技术依然得以保存,并且在进行着稳步发展。为什么?这都是逼出来的!
在现代社会,如果让一个人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还点头哈腰的见谁都低一等,而且一个月只有一千块钱。那么这种工作肯定招不到人!
但是,在古代乱世,大量难民都快饿死了。这时候把难民工招为仆奴,每天工作十二个个小时,见到主人都得跪下!还无论做多久都没钱,只给难民一家人吃饱饭。那么这种仆奴要多少有多少!
所以,别以为工匠身份低、活的惨就不努力了。正因为他们身份低,经济差,才需要更加努力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至于更好的生活?当今天下的社会制度让他们根本不敢奢求更好的生活!
但是刘寻不同,他知道追求科技水平的领先,知道用技术提高生产力。所以他就是要跳出这个制度,让各类工匠们活得好些并且有机会活得更好!
然后?当然就是压榨他们聪明才智的时候了!刘寻会给他们提供先进技术的大概思路和成品介绍,然后让他们比原先更加积极的研发,以让大汉国的科技水平领先其他国家。
说实话,在刘寻的先进指导和各类工匠们更加积极的工作研发之下,这并不是多难的事儿。
比如刘寻现在告诉他们双马镫和马蹄铁的大概样子、原理、所用材料和作用等,这些工匠一两天就能把它们给做出来,大幅度提高这个时代骑兵的战斗力!
但是不成啊!大汉的骑兵少,晋国的骑兵多,真要搞出来了,顶多在第一场战斗中获得优势。然后这东西又没啥技术含量,分分钟被晋国给模仿了,最后还是大汉吃亏。
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是可以研发、使用和保密的,刘寻的科技大发展,就是要先搞这部分!
于是刘寻就带着这部分人出发了。
至于刘寻已经做好了布置的民生计划,有不少。
第一项就涉及了人活着绝对缺不了的食盐。
食盐的来源一般包括三种。一种是晒海水为盐,一种是煮卤水为盐,还有一种是矿盐。
眼下大汉的盐都是煮地下卤水得来的。
大汉不靠海,靠的是煮卤水。因为虽然大汉有盐矿,但是盐矿里面的盐如果不经过处理,是有毒的。但是现在大汉包括另外三个国家的技术是没法去毒的,所以现在食盐的来源只有晒海盐和煮卤水两种。
而且现在的技术差,除了晒海盐产量还行,煮卤水产量实在是不能让人满意。但是,食盐又是人人都不可能不吃的东西。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时代贩卖食盐非常非常赚钱!所以现在各国都实行食盐官卖制度,就是为了给朝廷捞钱。
但是,吴国、晋国靠海,食盐产量大。再说他们国家没那么穷,朝廷捞钱不狠。虽然大部分食盐是官卖或者官商合卖,但还有小部分是商卖的。为百姓虽然艰难,但是盐的摄入量还能保证基本身体需求。
但蜀汉因为国小民弱,又连年北伐,朝廷的财政非常吃紧。所以为了多赚钱,食盐从开采,到运送,到零售,都是官营!有专门的司盐校尉。而且是百分之一百的官营!谁敢不听?立马砍了!
所谓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完全垄断的官盐定价奇高,食盐的质量极差,服务态度奇差,还经常缺货。你不想买?那你就买不到!
所以司盐校尉一个个中饱私囊富可敌国,朝廷也赚了不少。但老百姓们可就惨了,很多人都吃不起盐,或者吃不到足够的盐。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