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着新日本将战略重心东移,在北美大陆跟美国和加拿大流亡军队死磕,希特勒在得知程功最终要对新日本动手这个确切情况后,立马毫不犹豫地把裕仁给卖了。
就当前世界格局而言,东华帝国、德国和苏联结盟,无疑是一个没有哪个国家和国家集团能抗衡得了的。
这不,在东华帝国和德国联手对英国下毒手之前,墨索里尼和裕仁几乎天天要往柏林打热线电话,都慷慨激昂地声称他们要尽盟友的义务和责任,愿意派兵开赴英国作战。
明明两家就可以吃得下的战争红利,希特勒当然不想节外生枝地变成四家。因为这分走的全都是属于德意志的利益。
因此,希特勒说什么也不肯带着墨索里尼和裕仁一起玩。
不过,希特勒很不厚道地暗中摆了斯大林一道。他不但给裕仁提了个建议,说如果日本的兵力还有富余的话,可以向印度进军。另外还鼓动墨索里尼,可以对土耳其增兵。说一旦英国战败,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将宣布结束。到时候以各**队所控制的地盘为该国实际国土疆域。
这么一来,在东华帝国和德国联手进攻英国本土的时候,大英帝国控制的为数不多的那些殖民地也纷纷宣布独立,脱离大英帝国的统治。其中尤以印度的独立运动闹得最欢。
新日本的战略重心虽然在北美,但其东南亚总督山下奉文却是个不怎么安份的主。
面对印度这么一块到了嘴边的大肥肉,要是不咬上一口,山下奉文绝对会连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有了新日本和苏联从东西夹击印度,再加上印度各族人民纷纷揭杆而起,在东德联军登陆普利茅斯的第二天,大英帝国对印度的统治也跟着彻底失控。
没有了印度这颗英女王皇冠上的钻石,大英帝国想要东山再起的雄心壮志必然会变得越发艰难。
(。)
第502章 有海无防的大英帝国()
没有皇家海军这根钢铁铸就的脊梁,大英帝国正在进行的这场卫国战争根本就直不起腰来。。。
就在联军成功登陆普利茅斯,并迅速攻克并占领整个德文郡的时候,德军最高统帅部毫不犹豫地重新启动西线战场,对英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埃特伯雷、布莱顿、朴茨茅夫等城市发起了猛烈进攻。
希特勒跟程功有个约定。在灭亡英国的这场战争中,谁抢到的地盘就归谁。
因此,在英国皇家海军精华主力被东华德海军联合舰队吓得远走美国东海岸,德国空军压着英国皇家空军打这么一个极为有利的局面下,德国西线各个集团军几乎是倾巢出动,像是十二级台风海啸般涌向英国东南沿海城镇。
整个英国的东南部沿海防线在德军海陆空协同一体化饱和打击下,变得芨芨可危。
急于突破英军防线的德国人,毫不留情地把各种杀伤榴弹、火箭弹、凝固/汽油弹、高爆弹、集束炸弹、大口径舰炮炮弹等等大规模杀伤性弹药,如同冰雹一样疯狂砸落。
锦密成一片的巨大爆炸声中,大地像是捶击下的鼓面似的震颤不已。窝缩在战壕工事、碉堡里面的英军士兵不得不忍受着这猛烈攻击带来的震撼。
阴霾的天空变得更加浑浊起来。翻滚着的硝烟遮蔽起了仅有的一缕阳光。
悬浮在空气中的火药颗粒让人感到一阵阵窒息。
几乎凝固的空气地却是不被地在那一道道v1、v2火箭的自由落体的白色尾迹中发出一阵阵撕裂般的哭泣
面对德军及其仆从军潮水般的凶猛攻击,有海无防的英军沿海防线接连被攻克突破。
许许多多来自法国、波兰、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德意志仆从军官兵,在德国人面前温驯得像是绵羊,可打起英国人来他们一个个凶悍得像是出闸的虎豹狮狼。
仿佛一时之间,英国成了整个欧洲的公敌。
“第三十三区防线快支撑不住了,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第二十一区呼叫炮火支持!呼叫炮火支持!”
“我需要援兵!需要援兵!”
“”
听着身边电台里不断传来的呼救求援呼喊声,蒙哥马利脸色阴沉如水。随着一枚枚德国v2火箭重重轰击大地的震荡,他的心也在一阵阵的抽搐。
无数优秀的士兵正在前线敌军的炮火下为大英帝国的生死存亡燃烧着他们年轻的生命。
两天之前东德帝国和德国联军在普利茅斯的牵制性佯攻使得位于南安普敦的前敌指挥部对联军的登陆计划出现了判断失误。因为谁也没想到德国会重启西线战场,并且选择在英国在东南沿海一带开辟多个登陆场。
根据战前得到的可靠情报,东德联军并没有开辟多个登陆战场的计划。他们只有一个计划,就是用绝对优势的海陆空一体化协同攻击在普利茅斯强行登陆,开辟登陆场,为后续进攻部队打开通道。
事实上,东德联军也确实是在按其既定计划在进行。
然而,就连南线前敌总指挥蒙哥马利也没想到德国会甩开东德联军的联合进攻计划自行单干。
所以当德军在英国东南沿海多处突破并成功开辟出多个登陆场后,整个南线防御形势已经是糟糕透顶了。德军西线军团这么一套凶猛的组合拳狠狠地打出,其目标明显是直指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
随着德国的v1和v2导弹在战场亮相,都在盯着大英帝国保卫战的各**事观察员马上意识到,德国人在导弹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德国成了继东华帝国后的第二个拥有精确制导武器的国家。
一批接一批的英军地方防御部队在不计代价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阻挡着德军机械化重装部队用钢铁和烈焰铺成的死亡脚步后,已经是伤亡极为惨重。
蒙哥马利此次执行的是内阁下达的至少迟滞德军登陆部队三个月的死命令。
大英帝国不能在开战后不到一个月就丢掉首都伦敦。否则大英帝国会像法兰西一样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笑料。
蒙哥马利心里很清楚,德军西线军团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突破东南沿海防线,主要原因是大英帝国现在成了有海无防的二流国家。
大英帝国沦落到这个地步,全都是该死的东华人造成的。
面对东华帝国绝对优势的导弹舰和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内阁和国防部都同意选择保存实力这个战略,从内心来讲,蒙哥马利觉得这是正确的。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这是古老的华夏文明用其数千年战争经验总结出来的东方智慧。
已经变得虚弱了的日不落帝国,无论是海军、空军,还是陆军,都不是如日中天的东华帝国的对手。更何况还有一个同样比大英帝**事实力强大的德国在跟东华人沆瀣一气,为虎作伥。
如果美国没有被新日本打得半残,以美英两国联手或许还有能跟东德联盟相抗衡的机会。可是,美国人现在连自身都难保,他们怎么可能会为了大英帝国的生死存亡而伸出援助之手。
眼睁睁地看着东华帝国用先进的武器轰开大英帝国的国门,蒙哥马利这一刻仿佛看到了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帝国国门那段历史。
那时候的大清帝国,与现在的大英帝国是何其相像啊!
同样是国力不如人,同样是武器也不如人,同样是军事理论不如人,同样是有海无防,同样是被打得只有招架之攻而无还手之力。
1860年英国和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打进了大清帝国的国都京城,而今,东华和德国组成东德联军横扫大英帝国的南部沿海城市,打进伦敦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
想到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现如今竟然沦落到即将国破家亡的悲惨地步,蒙哥马利感觉自己心中好像在泣血。
皇家海军是大英帝国的根本,是大英帝国昔日纵横四海无敌的保障。只要保住了皇家海军的精华,大英帝国就一定可以重铸曾经的辉煌!
今天的耻辱,今天的血仇,将来总有一天要连本带利让东华人和德国人全部偿还!
蒙哥马利两眼通红地在心中不停地咆哮着。
)
:。。///34/34427/
第503 装备代差带来的恐惧和绝望!()
作为西方老牌工业列强,英国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所积累的军事工业成就其实是非常深厚博大的。
如果没有程大皇帝这根超级搅屎棍出现,英国在二战中的国防科技成就绝对称得上世界领先。其中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在不列颠战役期间大显神通的预警探测设备——雷达!
连英国人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雷达的有效运用,英国是打不赢不列颠战役的。
英国人对雷达的运用算得上是走在世界最前沿的。
不仅仅在防空作战领域,在海战战场和空中战场上也大量装备使用雷达探测装置用于水面作战和反潜。
雷达在战争史和兵器史上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喷气式飞机和导弹。它同样是一件革命性的军事装备。
雷达提供的远程实时探测、早期预警、目标识别、方位判断能力已成为部队作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雷达使人类第一次有可能摆脱生理视觉的局限来进行远程监测和目标信息采集,这种探测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样式。直到今天,雷达仍然毫无疑问是最基本的探测手段。
除了雷达,英国人研制出来的另一种水下目标探测装备也同样关键。那就是声纳!
出于对第一次世界在中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给大英帝国造成的恐慌,协约国在1917年就成立了“协约国潜艇探测委员会”,专门研究寻找对抗水中隐蔽的潜艇的技术对策。
战后英国继续投入巨资研制,利用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开发潜艇探测装备。并终于在三十年代初期使声纳技术达到实用阶段。到1935年,就已经有半数的英国舰船装上了声纳。这一技为为同盟国最终击败德国的潜艇战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因此,可以说英国在电子科技的研究方面是称得上世界一流的。
特别是在用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之后,英国对雷达和声纳的研究更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也正因为英国政府和王室深深明白自己的底蕴,所以才不愿意看到被东华帝国和德国仗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将大英帝**事力量的精华全部毁灭。
有了在雷达、声纳和喷气式发动机等技术领域的各项突破性成果,英国研制出雷导制导的导弹和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是完全有希望成功的。
或许,是东华帝国看到了大英帝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发展潜力,所以才想到要联合德国将大英帝国予以扼杀。
困难只是暂时的!
蒙哥马利这段时间经常会用自我催眠的方式激励自己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复仇的信心。
虽然说大英帝国由于天然地理位置的原因而把海军和空军当成发展重点,从而忽视了陆军的发展。但是,以英国的国防军工基础,想要建立起一支大陆军也不是什么难事。
从决定要保存皇家海军实力的那一天起,英国为了在本土防御作战战场给予东华帝国侵略者和德国侵略者重创,已经动员了三百多万青壮参加陆军,誓死保家卫国。
只可惜,相较于东华皇家陆军和德国陆军,英国陆军无论从武器装备、技战术水平还是大兵团作战军事理论,都差了至少一个档次。
大英帝国的这场卫国战争,有点类似历史同期华夏的抗日战争。
英军在军事实力全面落后于东德联军这个现实情况下,只能靠前线战场将士们用血肉生命去填那一个个战争磨坊。
作为大英帝国的精神支柱,英国王室早有战争爆发之前就全员撤离跑到美国去了。就连战时内阁也有三分之二的成员都去了美国与美国政府商量英美联军的未来。
而身为内阁战时首相的丘吉尔,却以身作责,并发誓要与守土卫国的英军官兵们同进同退。
不得不说,丘吉尔是一个非常善于鼓动英**民斗志和士气的优秀政治家和演说家。在他的号召下,大量英国男女青年投笔从戎。很是有那么点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绝。
面对防线上英军的顽强抵抗,东华皇家空军的战斗攻击机如同嗅到了血腥气味的鲨鱼一样成群结队猛扑而至。
漫天飞舞着的火箭弹雨,以及空地导弹与各种航空炸弹一起将英军的防御阵地炸得七零八落。
远远望去,不断升腾百里起的爆炸火球在这初夏的夜晚将天空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