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世沧桑-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就把日子定在‘五,一’这一天算了,咱们大家再不用因为这事费那个脑筋啦!”

    张迎春笑着问金荣,说:“金荣,你看一看‘五、一’那天阴历是几月几号?”

    “这个日子农历是三月十三。”金荣翻了翻日历回答完了之后,又补充一句说:“我看这个日子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大家看这个日子行不行啊?”

    金荣这么一说,大家你瞅瞅我,我睢瞧你,没有持反对意见的。

    丁小峰两眼瞅着张士礼,说:“老话说,娘亲舅大,你这个当舅舅的倒是给拿个主意呀?”

    “刚才金荣说的对,这个日子就定在‘五、一’这一天啦。”张士礼一锤定音地说。

    张迎春高兴地说:“日子定好了,到时候我就不另行通知你们几个了,你们在正日子这天之前就得到场,不然就不给我面子啦。”

    金荣说:“二嫂,这事不用你说,我们肯定提前到场。”

    丁小峰说:“咱们这事不要搞大了,一是不要铺张浪费,二是要注意影响。我想,在家摆个五六桌,咱们这些圈里人,还老邻居和当年那几个要好的队员到一起热闹热闹就算了……对了,再加上娘家人就行了。”

    “我也是这个想法,整大发了张罗人,别给我们家那口子累坏了,到时候我跟着遭罪,得不偿失。”张迎春说出了心里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就到了“五、一”这一天了。宗家院子里除了比平常日子多了一些出出进进的人、还有院门边的门柱上贴上“鸳鸯福禄成佳偶,龙凤呈祥结良缘”红纸黑字的对联之外,跟平常日子没什么两样。看起来张迎春听取了丁小峰“咱们这事不要搞大了,不要铺张浪费”的提议,不大操大办,低调给儿子办婚礼。

    当然,凭张迎春平时的人际关系,再低调也有不少人前来帮忙。这不,姚淑梅、吕兰花、梦里美、夜来香和李香玲早早就到了,厨房里的一切活计她们几个娘子军全包了,金荣和高荣丽想插手都插不上,何况是其他人呢。在这之前,葛文亮、李士芳、潘宝泰和邢加礼跟着媳妇一大早就赶过来了,目的是跟老领导丁小峰和张士礼有足够的时间唠嗑,不然,等大批人上来就没有这个时间了。

    李春荣和刘长春是昨天过来的,之前他俩跟李长荣、丁小峰、张士礼、金荣和高荣丽他们在一起闲聊,看到陆续来一些当年的游击队队员,自然就聊起了当年抗战的一些趣事。这些当年经历过抗战的队员们在一起越唠越有兴致,越唠话题越多,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事情。李春荣没参加过抗战,他们说什么他都插不上嘴,只能在一旁听着,时间长了觉得没意思,就想到厨房里看看,可能是职业习惯,看自己能不能插上手。

    李春荣来到了厨房,看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忙活着,便带些开玩笑的口吻跟大家打招呼说:“大家都在忙活呐,今儿个席上菜的味道好不好就看你们几位大厨啦!”

    姚淑梅跟李春荣不太熟悉,所以只是笑笑没吱声。

    吕兰花笑着打招呼道:“哥,你过来啦。”

    梦里美、夜来香和李香玲异口同声地说:“李老板,你看看我们哪疙瘩弄得不合格就指出来,不然哪个菜不可口了,我们这些弟子可给师傅你丢面子啦!”

    “你们几个以后跟我见面别叫我李老板了,现在解放都九年了,公私合营都两年了,哪还有老板了,今后管我叫李哥或者叫老李都行,反正不能再叫李老板了。”李春荣笑了笑接着说:“至于丢不丢我的面子嘛,这就看你们几个的实际行动啦!”

    “我们几个说什么也不能给李老板……”李香玲笑着改口道:“不,不能给李哥掉链子是吧……哈哈哈,这样叫真不习惯呐……”

    “不习惯也得这么叫。”李春荣笑着说。

    这时,高长福不知为什么走进了厨房,也可能是看东屋和西屋都坐满了人没进去,也可能是特意到厨房来想看看做了些什么好嚼物,也可能是年岁大了走错了门。厨房里的人除了姚淑梅之外都不认识他,看了几眼没有搭茬。

    姚淑梅走过来问道:“高大爷,你老人家到厨房来有事吗?”

    “这里是厨房啊,对不起,我走错门了。”高长福叹一口气道:“人老了真不中用啊,怎么还能走错门呢?”

    姚淑梅扶着高长福笑着说:“高大爷,你走路小心点,别摔倒了,我领你去找李叔叔,你们老哥俩在一起唠嗑能唠到一起去。”

    高长福点点头说:“他柏婶,还是你理解我呀,谢谢你啦!”

    “高大爷,人都有老的时候,你这么客气不就见外了吗。”姚淑梅微笑着说。

    院子里出出进进的人很多,家里人谁也没注意高长福走进大门来,要是看见了说什么也会出来迎接一下,不会出现刚才的事情。等姚淑梅将高长福领到李长荣的屋子里时,张迎春知道了这事之后,主动来到高长福跟前,并向他老人家道了歉。

    高长福跟李长荣老哥俩这一个冬天都没见面了,这次在宗家办喜事的时候见了面,自然有很多要说的话了。老哥俩坐在炕上,越聊越兴奋,越聊越高兴,脸上的皱褶时而浅时而深。当谈到宗春刚找到一个好姑娘,今天就是两个孩子新婚大喜的日子时,高长福高兴的心情戛然而止,脸上浮现出一丝阴云。

    “我说三弟呀,我多羡慕你呀。外孙子今儿个结婚,用不上一年就能看见第四代人了,多幸福啊!”说到这里,高长福话锋一转,带着愁苦哀叹的心情说:“咳,我那孙子连锁这孩子呀,从小就没了父母,现在到了成婚的年龄了,别说是结婚,现在连个对象都没有,他那个熊样,哪家的闺女愿意嫁给他呢,简直愁死我啦!”

    “这事你愁什么,连锁这孩子不缺胳膊不缺腿,也不缺心眼,现在没有对象那是没遇到合适的,遇到合适的那就顺理成章地走上婚姻的殿堂啦。”李长荣安慰道。

    高荣丽在旁边听到高长福的话安慰道:“爸,连锁的事你老不用操心,在这方面我在城里给大侄子物色了一个好姑娘,姑娘的名字叫褚小琳,不知道两个孩子有没有缘分,要是没有缘分的话,我这个当姑姑的再想办法,你老人家就别为这事操心了,你把自个儿的身子骨养好,这就是我们当儿女的福分。爸,你说是不?”

    高长福听女儿的话说的有道理,便点点没说什么。

    李长荣说:“还是你闺女说的对,操那么多心没用,把身子骨养好了就是儿女的福分。”

    经过两家大人商量,打破世俗观念,婚礼仪式搞得越简单越好,给没结婚的年轻人起个示范作用。

    接亲的马车到了,大家都出来迎接。

    宗春刚胸前佩带着大红花,将新娘从车上抱起,走进屋里,放到炕上坐(斧)福。时辰到了以后,由葛文亮乡长主持结婚仪式,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喝完交杯酒之后,就开席了。

    ——大凡是参加过婚礼的人,都觉得这次结婚仪式是最简短的啦!

    事先预计罢六桌,大部分的人都没通知,结里来的人超员了,不得不又加了四桌。看到这种情况,李春荣不得不走进厨房里卖卖自己的手腕子了。

    大家在酒席桌上边吃边夸菜做得有味道,以前从来没吃过这样好吃可口的喜宴。

    张迎春高兴地对大家说:“这些菜大都是县招待所李所长和他的弟子们做出来的,你想口味能差吗?”

    “看来我们是借春刚和春梅的光了,不然,我们用八抬大轿抬李所长来,人家李所长也不一定会来呀,今儿个我们大家就没有这个口福啦!”邢加礼站起来风趣地说。

    李春荣推脱道:“这可不是我的手艺,是那几个巾帼大厨的手艺,这里还有你媳妇吕兰花的功劳呢!”

    “李所长,要这么说你没上手,你要是上手的话,今儿个的喜宴比这还要好吃,我们多咱能吃到李所长你做菜的手艺呢?”葛文亮借题发挥道。

    “今儿个是没有时间了,在坐的以后到了城里,我一定亲自下厨给大家做,大家可要有耐性啊!”李春荣幽默地说。

    大家听到这话都笑了起来。

第222章 活人睡在棺材里() 
宗春刚和张春梅俩人度完蜜月不久,凤凰山这一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在凤凰山脚下,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意在经济建设中飞跃发展的、轰轰烈烈的“******”运动。

    城乡能张贴东西的地方几乎都贴满了大标语,墙壁上几乎写满了各种气壮山河的口号、宣传画。村村队队、机关学校、各行各业、各个团体都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一切军事化、战斗化,什么小组战、连队战、大兵团战的,人们每天出去干活不叫干活,换个好听的名字叫“会战”。“会战”现场红旗招展,歌声嘹亮,震天动地,响彻云霄,口号声此起彼伏,劳动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

    这一运动的到来,确实给凤凰山脚下人们平静的日子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从上到下,给人们带来了对未来的憧憬、畅想和期盼,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去。不久,按照上级指示精神,中国大地上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秋后,紧接着就成立人民公社,掀起了人民公社运动。这个时期,瞎指挥、浮夸凤和“共产风”盛行,口号满天飞。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指示下,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天等于二十年,**在眼前;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倾家荡产大搞钢铁;无煤也炼焦,无焦也要炼铁;**就是吃大锅饭;吃饭不要钱就是**;公共食堂万岁”等等,这些口号在凤凰山脚下的各个角落不时回荡。

    一夜之间,老爷庙乡变成了老爷庙公社,三家子村改成三家子生产大队,三家子村十二个屯自然变成了十二个生产小队了。紧接着依生产小队为单位,成立公共食堂,人人都吃上了不要钱的大锅饭,走上了**道路。

    在大炼钢铁的运动中,在“大炼钢铁,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口号的指引下,各级领导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行事,于是,凤凰城县成立了大炼钢铁指挥部,以丁小峰和张士礼为正副指挥的领导班子,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到位,责任到人。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亲自指挥,抓典型,树标杆。

    在农村,以大队为单位砌筑一个炼铁土高炉。

    三家子大队为了不落在其它大队的后边,在张迎春的带领下,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就将炼铁土高炉筑成了。高炉是筑成了,没有煤灰就组织人力上山伐木烧炭,可是铁到哪儿去弄呢,除了组织一些人力出去花钱买废铁之外,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大队组织收购队,把各家各户的铁锅之类的厨房用品当作废品收上来,由专人负责,挨家挨户清理登记,专人搬运。

    ——当时已经是人民公社食堂化了,老爷庙乡是以小队为单位成立了公共食堂。

    在没收铁锅之类的东西之前,张迎春在心里就留个心眼,就跟大儿子说:“春刚,你媳妇怀孕了,将家里的小锅藏起来,这事不能让外人知道,不然,怀孕的女人饿的快,成天在大食堂吃那点东西根本不管用,到时候饿了,家里没有个锅,拿什么给春梅弄吃的呢……你不疼儿子我还疼孙子呢。”

    凤凰山一带的冬天,气温零下十几度习以为常,家家户户除了靠烧炕做饭取暖之外,就是靠火盆里的炭火取暖,锅盆之类的东西被人收走了,家里自然要冷了,只能将柴禾放在炕洞里燃着烧炕取暖,往往从炕洞里冒出来的青烟给人熏得直掉眼泪,没有办法只好打开门窗放烟,结果屋里的温度跟没烧火之前的温度没什么两样,有的人家宁愿挨冻也不烧炕了。这种情况年轻人火力壮,还能扛得住寒冷,可是上了年纪的人就扛不住了。有的上了年纪的人天生脑子聪明,想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办法来取暖,令人啧啧称赞。

    在凤凰山这一带的农村,有一个风俗习惯,人到了六十岁以上的年纪了,家里有条件的话,就要事先将棺材做好,在家里的耳房里放着,以备不时之用。像李长荣和高长福这样年纪的老人,家人早就给备好了。

    李长荣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就想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办法,那就是活人睡在棺材里,既避风又比屋子里暖和。

    一天,高长福来到宗家东屋跟李长荣唠嗑,看见李长荣小屋里的被褥没有了,心里好生奇怪,于是问道:“我说三弟啊,你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