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君!”董璜大喝一声:“来人,有人下毒,速速叫医师!”
外面董六听到里面动静,也急忙进来,看到主母倒在地上,不由大惊,又看公子董璜,却是面色狰狞。
府上就有医师,但等到医师赶来时,黄氏已经彻底断了气,经医师诊断,确认是有人在食物中下毒,而且是极为剧烈的毒。
董璜二话不说,拔出长剑,将方才陪同用餐的两个侍女刺死,又厉喝一声:“将府中庖厨全部杀了,一个不留!”
董六看到公子发狂,慌忙应了一声,就要出去。
董璜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倒在地上气绝身亡的发妻,看着董六的背影,缓缓道:“准备后事,将夫人厚葬。还有,唤李良来后园见我。”
“喏!”董六急忙回身又应了声,转身而出。
须臾,董璜来到后园,后园中早有一人,正是董璜让董六唤来的门客李良。
“公子。”李良看到董璜,恭敬的行了一礼。
董璜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夫人死了。”
李良眼神收缩了下,却赞道:“为人所不能为,公子真做大事之人也。夫人一思死,公子便能求娶蔡琰而谋诛张辽,既得佳人,又除大患,何其英明也!”
董璜点了点头,突然问道:“李良,汝是丁宫派来的吧?”
“啊?”李良不由神色一惊,忙道:“公子何出此言?属下听不懂。”
铿!
一道寒光闪过,董璜拔出腰间长剑,直接刺进了李良的胸膛。
“呃……公子……”
看着李良不敢置信的神色,董璜面无表情的道:“我本就知道汝是别人派来的,只是丁宫伏法,我才知道那个幕后黑手是丁宫。丁宫做不了的事,我来做,但你到了该死的时候了,陪他去吧,也为本公子夫人陪葬。”
“好一个董璜……我早该走的……”李良脸上露出悔意,气绝身亡。
董璜拔出长剑,面无表情的擦拭着剑上的鲜血,看向南面:“张辽,汝一个并州子,如何竟敢奴大欺主,压到本公子的头上……夺美之恨,弩箭之胁,拳脚之痛,恶言之辱,本公子从未或忘!”
……
司隶校尉府中,一片欢喜,只因今日是“腊赐”之日。腊赐者,顾名思义,就是在腊月赏赐钱物,以备过年之需。两汉以来就有天子岁末对朝臣腊赐的定例,依照官员等级的不同,“腊赐”的数量多寡不一。大将军、三公待遇最优,钱各二十万,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进、候十五万,卿十万,校尉五万,尚书三万,侍中、将、大夫各二万,千石、六百石各六千,虎贲、羽林郎三千。
张辽虽然是司隶校尉,名义上属校尉级别,但地位却在九卿之上,因此他的腊赐发放是按照九卿的待遇来的,是十万钱。
只是又因董卓铸小钱,搞的关中物价飞涨,原本一二百多钱一石粮食,如今却飞涨成万钱一石,上涨了足有百倍。
所以今年的腊赐是折合成一半钱、一半粮米发放的,否则十万钱原本能买近千石粮食,如今也就只够买十石粮食而已。
张辽的俸禄被扣,但腊赐属于福利,却不在被扣之列,因而他得了五百石粮食和五万金钱。
对于这些金钱和粮食,他全部交给了荀攸处理,自己留了一些,给蔡府送了一些,给荀棐府上送了一些,其余的三成分给了执金吾衙署的缇骑和持戟,七成发放给了手下属吏和司隶,令手下之人无不欢喜。
物价飞涨,使属吏和士兵的俸禄也廉价起来,一石粮三四十斤,张辽发的这些粮米,足以让他们过一个好年。
正在分粮之时,陆续有几个人到了,又过来一些牛车,载满了粮米,张辽一问,才知是大司农周忠、京兆尹司马防、五官中郎将伏完、尚书仆射士孙瑞几个交好的官员派人送来的,却是知道他被扣了薪俸,又听说他将腊赐都分给了手下,因此送些粮米与他。
这是岁末的礼尚往来,倒也正常。
不多时李儒和田仪也来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官员是亲子送粮米来的,却是奉车都尉刘璋,益州牧刘焉之子。
刘焉是灵帝在世时任命的四个州牧之一,不过他出任益州牧之时只带了长子刘瑁入蜀,其余三子刘范、刘诞、刘璋都留在朝中,西迁之时,三兄弟也到了长安。
其中又数年幼的刘璋性格最是懦弱,常被别人欺负,张辽曾遇到过一次,帮了他一把,又闻言劝过。从那以后,刘璋就自以张辽为靠山,常来拜访张辽。张辽也乐得指点他一二,一来二去倒是熟络了不少。
刘璋的奉车都尉虽然是闲职,但官秩却与张辽等,因而腊赐丰厚,给张辽送来了不少,张辽又分给了部下。
李儒和田仪见状,无不暗赞张辽慷慨大气,曾几何时,董卓也是如此,每次获得了战利品都会分给众将士,自己分毫不留,故而得到将士爱戴。但如今的董卓早已不是当年,单只郿坞中就堆积了数不尽的金钱珠玉和粮米。
如此情形,李儒和田仪也不由暗自感慨。
张辽在院中设了酒,正与李儒、田仪和刘璋几人说着话,突然见执金吾丞皇甫郦匆匆而来,神色焦虑,看到李儒和田仪众人都在,不由欲言又止。
张辽见状,哪还不知道他有急事,又不便被众人知晓,当即带着他来到了内堂。
不想一到内堂,皇甫郦就伏拜在地:“还请府君相助。”
张辽急忙扶起他,沉声道:“皇甫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说无妨,我定当全力以赴!”
皇甫郦急声道:“太师不知受何人蛊惑,要强娶郦的叔祖母,郦素知叔祖母外和内刚,定然不会屈从,必会见害,郦知府君深得太师信重,还请为郦劝阻一二。”
“太师要强娶令叔祖母?”张辽不由色变,董卓这是抽什么风?
他对皇甫郦的家世略知一二,皇甫郦口中的叔祖母,乃是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的遗孀马氏,同样也是皇甫嵩的婶母。
先不说马氏是扶风马氏之人,单说马氏的夫君,故护羌校尉皇甫规,在凉州可是声名卓著,威望极高,远不是董卓、皇甫嵩这些后辈能比的。
皇甫规历任中郎将、度辽将军、胡强校尉,在对羌作战中功勋卓著,只是不同于段颎赶尽杀绝的做法,皇甫规倾向于军事威慑和政治招抚,延熹年间曾持节监关西兵,击破零吾、东羌,收降羌人十万众,又诛免欺压羌人的汉族官吏,廓清地方吏治,将降伏的羌人部落迁徙到关内,让他们由游牧生活转为耕农生活,效果显著,令边境安定近十年。
因皇甫规字威明,所以与张奂张然明、段颎段纪明被人合称“凉州三明”,而且皇甫规在学术上也颇有成就,“君舟民水”的说法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
而马氏是皇甫规的第二任妻子,可谓才貌双全,擅长文章与草书,曾经常替皇甫规写来往书牍,声名远播。
而今董卓要强娶马氏,出发点是什么?拉拢皇甫氏和扶风马氏,获得关中世家支持?
这似乎不可能,只要有点脑子就知道,以这种方式只会得罪扶风马氏和安定皇甫氏。
或者说要打击皇甫嵩?皇甫嵩是董卓的旧上司,过去一直压在董卓头上,在董卓眼里就是官二代、富二代和高富帅的代表,而董卓当政后,或者是出于嫉妒心理吧,一朝得志,也一直不遗余力打击皇甫嵩。
但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如今的董卓权势早已远远超过皇甫嵩,任命皇甫嵩的御史中丞也形同虚设,完全没必要打击皇甫嵩了。
如今说来,董卓此举根本没有政治出发点或其他想法,就是单纯好色!
要知道皇甫规与马氏是老夫少妻,皇甫规去世时马氏尚且年轻,如今也不过四十岁,正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董卓年轻时又曾在皇甫规手下当小吏,马氏说来还算董卓曾经的主母,难怪年过半百的董卓如今还觊觎不已。
皇甫郦看到张辽不语,陷入沉思,还以为他心有顾忌,脸上不由露出失望之色,叹了口气。
张辽听到皇甫郦叹气,回过神来,看到他沮丧的神情,沉声问道:“皇甫中丞可知此事?”
皇甫郦长叹道:“叔父知道又如何,他素来被太师忌惮,他若出头,必会殃及皇甫氏满门,他心中是最痛苦的,将自己关在内堂,已经有一日不曾出来。”
张辽点了点头,道:“事情紧急,明日我便赶赴郿坞。”
扑通!
皇甫郦跪倒在地,朝张辽连磕了三个响头,泣道:“郦何尝不知此事凶险,府君恩义,无论成否,我皇甫氏与马氏感激不尽!”
他知道,董卓此次是下聘迎娶,而不是纳妾,这般隆重,要劝阻他确实是很凶险。
张辽一把扶起他,沉声道:“皇甫兄这是作甚,你我如同兄弟,令叔祖母亦是张辽长辈,岂能坐视不救。”
皇甫郦眼睛通红,哽咽难言,又长长一拜。
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坞()
第二天一早,张辽便带着皇甫郦、赵云、史阿、左慈和二十个亲卫快马出城,一路向西,古采英留在了长安城教导新收的两个弟子。
张辽带的这几个人中,除了皇甫郦,都是高手,随行的二十个亲卫也个个都是精锐,从长安猛虎营带来的嫡系,曾根据各自的资质习练禽兽拳,无论忠心还是战斗力都是上等,可比寻常战将。
皇甫氏的家眷住在右扶风槐里县,在长安与郿坞中间,所以他们在中途先去了槐里。
到了槐里,却看到皇甫氏门前竟然有軿辎百乘,钱帛难计,马二十匹,奴婢数十人,而这些赫然都是董卓先送过来的聘礼,而且吹笙鼓乐,声势搞的极大,沿途二百里,几乎整个右扶风都知道了董卓下聘求亲之事。
看到这一幕,张辽不由神色凝重,从这些聘礼他可以看出董卓对此次下聘求亲的重视程度,绝非寻常,要阻拦他,难度非常之大。
更令他忧心的是,马氏果然不同意嫁给董卓,更在一早就身穿缌麻轻丧之服,乘车前去郿坞请董卓退亲。
这马氏如此不畏强权,正如皇甫郦所说是外和内刚,恐怕到了郿坞就很难回来了,甚至有性命之忧。
皇甫郦是自己的手下,在执金吾衙署很是支持自己,如今他家人有难,张辽岂能无视,他已应承了皇甫郦,便要竭尽全力。
何况这件事确实也是董卓一个昏招,得罪了关中世家,必然加速他的灭亡。
情势紧急,他二话不说,带着皇甫郦数人快马疾奔郿坞。
郿坞位于右扶风郿县,距离长安大约三四百里,距离槐里则有近二百里。董卓修建郿坞时,连带着修复了从郿坞到长安城的三四百里古驰道,驰道是土石夯成,开阔平整,可供十多辆车并行,沿途还有传舍驿站,来往极为方便。
张辽他们早带好了干粮和水,沿途没有休息,一路向西,马蹄急促如雷。
董卓的封地郿县,郿坞,高达六七丈的门楼与坞墙,四面角楼箭塔,几乎与长安城的坚固防御一般无二,虽然没有长安城那么大,但也不小,董卓当初发动十多万人修建,可称当世第一坞,号曰“万岁坞”,方圆数里,规模比的上一个大县城了,坞中内盖宫室,广聚珍宝,积谷为二十年储,又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董氏家属皆在其内。
除了堡坞中的部曲,堡坞四面还有附属军寨房屋,驻扎着董卓的嫡系兵马,由左将军董旻率领,拱卫郿坞。
郿坞防御如此坚固,以至于建成之后,董卓曾说,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从这一句话就能看出董卓对郿坞防御的自信,但同样也说明他雄心的消散。
此时的郿坞,四面结彩,热闹非凡,董卓靠坐在锦榻上,神情自在闲适,几个少女给他捶背奉点。
一身大红描金锦袍的左将军董旻在外面忙碌着指挥吕布等军士和下人布置郿坞。
内堂之中,年近九旬、头发苍白的池阳君坐在那里,满是皱纹的脸色露出笑容。池阳君有三子,长子董擢早卒,次子董卓是家中顶梁柱,三子董旻如今为左将军。她的儿子董卓虽然权势滔天,但她已是快入土的人了,并不在乎这些,她最在意的是董卓的长子早逝,直至现在也没能留下一个儿子,如今董卓再娶马氏,总算是一个期盼。
一个大约十三四岁左右的垂髫少女正在欢快的嬉闹着,正是董卓最疼爱的独孙女董白。在董卓的宠爱下,她比公主还尊贵,还未及笄,就被封为渭阳君。册封之日,董卓于郿城东面筑起高坛,董白乘轩金华青盖车,一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