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续南明-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各官仍会暂居原职。

    不过有这功劳在手,通考之后,如高岐凤等人,肯定会调到某地担任一个符合五品身份的官位。

    他走后,会升为七品的县丞刘遵和,说不定就可以接任睢宁知县的职务。

    还有邳州知州苏成性,也可以四品的官位风光告老还乡了。

    看来看去,倒杨河运气好,一下就有实缺。

    苏知州举荐他,邳州正好有这个位子,这个位子还要打打杀杀,没人跟他争抢,实是让人羡慕。

    不过在杨河看来,大明的官位不是没有,主要看你愿不愿意背负这个责任。

    如现在河南等地,流寇肆虐,一个个城池失陷,当地缺官非常严重,如果愿意去河南为官,就是区区举人功名,要想获得一个知县的职务,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遗憾的是,到了崇祯十六年,因为无人愿往河南各地为官,当年起,吏部就不再往河南整省派遣委任官员。

    所以杨河认为,皇朝末世,机会其实很多,只要表现出能力,自然有人愿意推动你上位。

    乱世存亡,生命本能会寻找出路,有人颓废,有人茫然,有人麻木不仁,有人则会奋起。

    热血仁人志士其实也不少,他们本能会抱团,寻找武力旗帜,若他们感觉与杨河志同道合,种种力量就会向杨河这边汇聚。不论壮大团体,寻找代言,或是竖立标杆,都会想方设法的推动他上位。

    便如黄管事从淮安府城来,就言“河东君”在淮安的盛会时,就极力夸赞杨大人乃当代士子的楷模,还有府城很多人都对杨河两次大捷之事赞誉有加。

    他的“汉终军”更在府城内热传,甚至传到江南去。

    杨河听黄管事说了一些夸赞的人,竟门类党派众多,有东林党,也有阉党,更有许多奇奇怪怪的小党派。

    这代表杨河名声传出去后,很多人已经对他起了兴趣,特别崇祯朝十七年间一直被边缘化的东林党与阉党,更对他起了浓厚的招揽之心。

    这可以理解,十九岁就是七品官,而且武功卓著,能打会杀,这样的人才,不论什么党派都是需要的。

    历史上东林党更饥不择食,连人渣左良玉都拼命笼络。

    杨河稳坐钓鱼台,暂时也在等告身,不过他估计五月份就可以到邳州去任职。

    他信奉的也是手中的实力,所以不管外界如何,他仍然有条不紊的练兵造器,特别培训军官。

    经过多次扩军,他新安庄普通士兵的操练已经没问题,依着条例训练便可,关键是现在军官的素质有些跟不上,所以回到北岸后,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讲武堂的事宜上。

    ……

    四月十八日,新安庄承恩街六十八号。

    这边住的,就是九爷一家人了,一套带着后院的四合院落,内九爷住正房,边上有书斋。他两个儿子钱礼魁、钱礼爵住东厢房。他女儿钱三娘住西厢房,李如婉也随钱三娘住西厢房,贴身护卫。

    但其实久了,九爷也对她若女儿一样看待。

    一大早众人就起来,洗盥打扮,特别钱三娘起得更早,因为要为家人烧水,还有打扫院落什么。

    好在院中就有水井,取水什么还是方便的。

    她还要去伙房端饭,众人吃食堂,有人喜欢在食堂吃,有人喜欢端回家吃,九爷一家人就喜欢端回来吃。

    每天钱三娘都忙这些事,李如婉自然帮她,她虽五大三粗,干这些活一样很麻利,这时代的女性素来是干活的主力,外面干农活时也一样当成男人使用。

    大哥钱礼魁也会帮妹妹,只有四弟钱礼爵最懒,什么活都不干,还喜欢睡懒觉,连吃饭都要叫了又叫。

    今日又是,钱三娘火起,冲进屋去,一脚就将他踹下床。

    众人围着桌吃饭,今日吃的是面条与烙饼,钱三娘与李如婉各抱一桶面条吃着。

    六十八号一家食量甚大,钱三娘与李如婉二女食量更大,每次钱三娘等去食堂取食,都是挑两大桶回来。

    九爷钱仲勇坐在主位,看着女儿安静的吃着面,总体来说,他对这个女儿还是自豪满意的。只可惜她娘死得早,自己不知该如何管教,养女便若养男。搞得她从小马上马下,比许多男人还犀利。

    女儿又因为长得太高,饱受了许多风言冷语,最后养成了很清冷的性子,更没有男孩子敢靠近了。

    记忆中,就没什么媒婆登门的印象,一年年下来,明年,她更十八周岁了。

    女儿愁嫁,素来是九爷的心病,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似乎杨相公对自己的女儿很有意思。

    虽然杨相公没有直白的表明出来,但作为老江湖,九爷自然看得出若干端倪。

    顾不得杨相公口胃独特怪异,对九爷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他现在要求不高,良家子,对女儿好,就行了。

    杨相公肯定是最优良的人选,若女儿能有这归宿,他没什么不满意的。

    特别没有婆家这点,让九爷非常满意。

    当然,九爷有时也患得患失,不知杨相公看中女儿哪点,未来到底是娶妻还是纳妾?

    但九爷也有自己的自尊底线,他的女儿,肯定不能为妾!

    有时看女儿挥舞狼牙棒的样子,他又是叹息,哪有一点女儿家温柔矜持的样子?

    很担心杨相公不喜,坏了女儿的归宿。

    但看杨相公每每见之,不以为忤,反露出很欣赏的目光,九爷不能理解,寻思杨相公可能就喜欢这调调。年轻人心思,实在不懂,还是顺其自然吧。

    带着心思,九爷吃着面,旁边各人都吃得稀里哗啦的,只有九爷慢条斯理。

    最近他很注意养气,毕竟身份地位不同了。

    吃完面,钱三娘与李如婉收拾碗筷,九爷则交待大儿子钱礼魁:“过两天我会出去,这马队操练的事,你要上心,有什么好苗子,都记住了,未来就选入骑兵哨探队中。”

    钱礼魁道:“大,你放心吧,儿子都知道的。”

    九爷点了点头,大儿子沉稳,让他办什么事还是放心的。

    而他要出去,却是杨相公与他商议,这样操练骑兵太慢了,按步骤的话,练到练好“骑兵操典”中第三步曲,骑马劈斩,至少都要两年多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到外寻觅马队就成为必然。

第234章 讲武堂2() 
九爷走南闯北多年,还是认识一些骑士的。

    物以类聚,他认识的,还是那种有底线,良知未泯的骑士。

    杨相公让他想想办法,至少骑兵队,哨探队的兵额要补足了。

    否则兵额几百人,一直只有几十骑,这成何体统?

    交待好大儿子,看小儿子钱礼爵懒洋洋的,九爷又气不打一处来,喝斥他:“四郎,你也上上心,不说与你哥你姐学学,也看看庄中的年轻人。便如那韩小哥,与你岁数相差上下,已经是把总,再看看你这出息,真是气死老子了。”

    不过九爷倒没交待女儿什么,他知道对训练队伍的事,钱三娘素来没什么兴趣。

    她的兴趣是带着队伍打打杀杀,打仗这方面,她颇有天份,几次哨探战,也让人刮目相看。

    特别前阵子在睢宁的论功行赏,她获得功勋值五十点,这是庄内个人的最大荣誉,让九爷非常自豪。

    而且她有李如婉护着,以九爷的眼光看,这女人是老江湖,有她照看,九爷还是放心的。

    不过他还是吩咐大儿子,多照看妹妹,特别她若征战,要多多帮衬,钱礼魁郑重答应。

    他是个稳重有城府的人,与父亲一样,都看出杨相公与三娘之间的猫腻。

    父子二人也有意培养三娘在征战方面的能力,让她地位抬上,免得未来嫁过去,与杨相公身份地位相差过大,受了委屈。

    父子二人心思相同,不要求三娘嫁得多好,多大富大贵,关键不能受欺负。

    很快一家收拾好,从马厩牵来马匹骑上,他们一家都有战马坐骑,养在后院的马厩内,平时各喂各的马,每天两次刷马也是亲自来干,培养与坐骑的感情,保持人马合一的巔峰状态。

    不过凌晨二三点那次喂马倒是轮流着来。

    很快他们出了庄,到达新安庄东面太平山下的马场内。

    这边由盐碱沙壤地改造成马场,地面松软,训练时从马上摔下来也不怕。

    然后马场附近还有大片的营房马厩,储存马草马料,很多鞍具也放这边。庄内很多马骡都养在这边,由骑兵队,还有一些俘获的流寇马夫,兽医照看。

    马厩营房是个热闹的地方,相比人,马匹的伺候不简单,“马事勤务”极多。如铡草,每天就很累,喂马喂盐也是学问。还有别的很多事情,如为军马饮水、刷毛、打理马鬃等等。

    甚至马匹病了,更是让人焦虑,马的肠道消化系统不好,动不动被草料阻塞,俗称的“结症”。每到这个时候,都要劳烦兽医用手伸进去为其疏通,真比伺候祖宗还难。

    每隔一段时间,还要“马放南山”,放到野外去放牧。从饲养角度看,马吃青草,容易营养不良。但因为自由自在,解脱束缚,到宽广的地方寻草觅食,反精神愉快,免疫力、抵抗力提升。

    所以马放南山也是必要的,每月都会有几次。

    看着奔腾欢快的战马,每当这个时候,九爷心情也愉悦起来,他愿意一辈子都跟马匹打交道。

    上午又是例行的训练,一批批队兵过来轮流接受马术指导,但他们基本都是第一步曲中的一二步,大腿内侧夹砖,或是骑墙头,离上马都早。连那些练习马术的军官也不例外。

    马场内主要是钱礼魁等镖师骑兵们教导,曾有遇哨探队近期一直在野外乘骑训练,选择各种的地形,只是磨练自己的马术。

    九爷关注他们的进度,除了袭步,他们的慢步、快步都练得不错。不过这也只是骑兵操练中的第二步曲。他们第三步曲:乘马斩劈还没开始,而练好这一步,几年后再看吧。

    九爷骑兵队虽人人都会劈砍,有人还会骑射,那是他们镖局多年的经验训练。

    甚至一些老兄弟,那都有几十年的功底在身。

    钱三娘并没有教导队兵,她与李如婉、万叔、谭哥儿、“八哥”,还有后加入的弟弟钱礼爵等十人,都在训练马上骑铳,还有火箭等武器的运用,每日马场上铳声轰响,火箭呼啸。

    她们骏马奔腾,特别她与李如婉精湛的马术,引来无数人羡慕的目光。

    现在三娘与李爷,那可是新安庄内的传奇人物。

    转眼一个上午过去,一天的训练告一段落。

    庄内都是如此,上午操练,下午识字,特别军官与一些优秀的士兵进讲武堂学习。

    九爷等人虽进庄晚些,但他对此事非常重视,在他看来,这就是将门秘籍,平时素不外传,此时有机会,岂能不认真学之?

    他四十多岁了,坚持学习,也强迫自己的子女学习。

    让他安慰的是,几个子女都认识到这机会的难得,都主动认真的学习。

    连玩世不恭的小儿子钱礼爵也没落下功课,而且他对战略兵法还颇有兴趣。

    ……

    对庄民队兵的教育,其实在逃难途中,杨河就非常的重视。

    但以前是缺少读书人,好在从正月起,新安庄内慢慢也招募了不少会识字的人。

    基本上,在教师这一方面,他的需求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所以,庄内的学习,便是孩子们上午学习,下午做工。

    队兵们上午操练,下午学习,正好错开。

    他们的教材,基本也类此时的蒙学教育,从最开始三字经,慢慢学百家姓,再学千字文、幼学琼林,就完成了启蒙教育。

    至于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在此时代类后世的大学内容,算是高深,就免了。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九章算术,算是除了语文,数学方面也有所涉及。

    不过算术方面的《数书九章》、《孙子算经》暂时不学,因为这内容深度较高,已经涉及到了很多的方程式。

    而学完这些后,孩童与队兵们能写会算,也算脱离文盲了。

    按后世标准来看,个人脱盲标准:农民识一千五百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二千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帐目,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

    基本上,孩童与队兵们完成启蒙教育,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算读书人了。

    他们会获得一张小学毕业证书,很多读书人的活,他们就可以干了。

    在杨河计划中,未来治下扩大,对学子的安排,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