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把那些小的硝石矿都买下来,咱们自已开采,两千士兵就留在奉节以作震慑!”

    “你刚才不是说不要劫掠的,怎么马上就改主意了?”刘体纯不解地问道。

    “这两个硝石商是奸商,根本不是什么老百姓!我叫人问过运硝石的苦力,他卖给咱们的硝石全都涨了十五倍的价钱,我难道不去找他们算帐?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就是在太平盛世,这也是砍头的罪名!这一点你要跟老百姓讲清楚!”

    “那要是硝石矿的矿主不卖矿怎么办?还是抢过来?”

    “二虎叔,不要随时想到抢!”李元利鄙视地说了一句,“他们不卖,咱们就强行收购!找几个当地人来估价,然后咱们付银子买,反正银子付出去,矿就是咱们的!硝石是什么?是军用物资,必须掌控在大兴军手中,不允许民间生产、贩卖,一经发现,以通敌论处!”

    “以后咱们占领的地方,所有矿产都要收归公有,不允许私人开采!特么的,到处都挖得乱七八糟,污染环境不说,还要咱们出高价去买。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咱们手中的刀枪说不上话?”

    李元利说得唾沫四溅,却没想想自已在巴东开得到处都是的小煤窑和小铁矿,那个污染简直不敢想象!

第42章 丰收() 
刘体纯觉得自己彻底看穿了李元利,“这不好吧?我怎么觉得你是变幻无常啊?什么强行收购、收归公有,这还不是抢?”

    “二虎叔,千万不要把那些地主、矿主看成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手中的土地、矿山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咱们现在给他收了,等以后天下太平下来,再包给那些守法商人经营,咱们坐着收银子就成。”

    “就照你说的办,反正我也说不过你,不过那些地主、矿主都是一方豪强,确实不是普通老百姓,整他们说不定还会大快人心!”

    “这就对了!”李元利满意地点了点头道。

    “那我先去安排大军开拔的事情。”刘体纯转身要走,李元利连忙又问道:“你准备带哪些部队走?”

    “我这边应该没什么硬仗,就带七师、八师和九师一千后勤辎重兵就行,民夫也不征了,都给你留着。另外我得把老马带上,不然到了重庆要几面防守,我一个人顾不到那么多。”

    老马就是马腾云,也是大顺军的老将,如今是第三军的军长。

    这和李元利的打算倒是不谋而合,他想了想道:“这样吧,我再拨给你一千火枪兵和一千骑兵,工匠也带一百人去,到时打造点器械什么的也方便,如果人不够,可以沿途征集民夫,咱们付银子就是。”

    大兴军的编制,是三个军下辖一到九师,第九师是后勤辎重部队,但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必要时拿上刀枪一样能够上阵厮杀。

    每个军下辖三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每个步兵师又有轻重甲步兵六千,弓弩兵一千,枪盾兵一千,另外再加侦察连和各主将的亲兵,以及火头军和医护兵、通信兵等杂七杂八的共九千来人,再加上一个骑兵旅一千人,已经一万出头,这还不算每军一支特种部队三百人。

    至于炮兵,也有,但却不是使用火炮,大兴军原来缴获的火炮,全都在北上夔东时给扔了,现在虽然有造火炮的能力,但李元利没有打算造,一是人力物力有限,得先紧着造枪,二是现在造的铸铁火炮,又笨重射程又近,杀伤力更是谈不上有多少,他根本就看不上。

    现在炮兵装备的是经过李元利改造过的“没良心炮”,这种杀器曾经在我军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李元利自然也不陌生,但这东西完全没有精确度,对于火药的利用效率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李元利想到了前世叙利亚的煤气罐大炮。

    结合这两者的优势,他制造出一种新的大炮,这种大炮的炮身还是由铁皮桶构成,但在发射的“炮弹”上做了改进,它不再使用“炸药包”,而是经过李元利精心研制出来的“炮弹”。

    这种炮弹外壳使用铸铁,里面装的仍然是黑火药,但在后面加了稳定尾翼结构,这使得炮弹的飞行距离和角度较为稳定,不再象发射出去就只能看运气的没良心炮,那东西完全是靠数量取胜的。

    由于没有“火帽”技术,只能使用导火索,这就得让炮兵们一次次地试验炮弹飞行的时间和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两者必须达到一个平衡,才能让炮弹在即将落地或刚落地的时候爆炸,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种大炮缺陷很多,发射的时候要先挖坑埋好炮筒,而且还不能乱埋,必须要掌握好角度,否则说不定会落到自已人头上,发射药和炮弹的点火时间很难掌握,安全性也很低,但不管怎么说,它都是目前最先进、威力最大的武器。

    李元利组建的炮兵就是专门训练这种没良心炮的使用,耗费了无数火药,还伤了几个人,三个月过后总算是有了效果,爆炸的时间和范围都已经能够控制得很好,到时候肯定能给吴三桂的家丁们一些惊喜。

    大兴军以前没有整编的时候,每个总兵都有两三百人的亲兵队伍,这些亲兵由主将养活,专门负责保护主将的安危,但整编过后,刘体纯将各主将亲兵减少到了师级一个亲兵连一百零八人,旅级一个亲兵排,团级更是只有一班十二个人。饷银也不再由私人支付,而是由财务局统一发放。

    现在大兴军上下办事的效率都很高,开拔令一下达,驻扎在各县的部队纷纷行动起来,因为各有所司、各有所属,所以丝毫也不忙乱,而是显得井井有条。

    所有的部队都要到巫山集结,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奉节,李元利事情太多,就没有到巫山去。送走了刘体纯,他又开始忙自已的事情。

    粮食、弹药、甲杖刀兵都被刘体纯带走了不少,现在要抓紧时间来补足,该买的买,该造的造,一点也不能耽搁。

    老天爷保佑,今年竟然罕见的风调雨顺。现在小麦已经全部收割完,稻谷也有一部分收割完毕,这些是李元利交待老神仙从湖广一带买来的占城稻种,一年可以两熟,因此收割的时间要早些。

    夏粮进了仓,大兴军上下都欢喜得要命,老百姓见面时的问候语也改成“吃了没?”,终于有存粮了!而且因为今年大兴军十万人轮流和五县老百姓一起,不但新建了许多水利设施,还开垦了数十万亩地,再加上占城稻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的特点,竟然获得了五县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丰收。

    据农务局最新统计上来的数字,五县新收上来的粮食,共有小麦三十二万石,稻谷三十七万石,这其中也包括了老百姓的“纳粮”。

    老百姓对大兴军的纳粮,完全是心甘情愿的,首先,纳粮不多,每亩只一斗,按今年的亩产,差不多是二十税一,第二:再没有其他的苛捐杂税,大兴军征民夫也是要付工钱的,第三:老百姓受够了长期的天灾人祸和兵荒马乱,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保护者和能带领民众吃饱饭的官府。

    而带领他们兴修水利、开荒种田的大兴军,不但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而且军容整齐、战力强悍,这让老百姓们对大兴军有了信赖,况且种田纳粮,天经地义,谁来收不是一样要交?

第43章 心思() 
近八十万石粮食,这还不包括已经收进仓的土豆和还没有收割完的稻谷,再算上下半年将要播种的冬小麦和秋稻,这个数字最起码还要翻一番!

    这怎么能不让大兴军一干人欣喜若狂?光想想都觉得痛快,全年收成上来一百多万石粮食,就算留下种子,也足够让他们吃上两三年,再也不用吃了上顿想下顿了!

    “元帅,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粮食,够咱们吃上几年了吧?”袁宗道满脸欣喜地对李元利说道。

    “吃几年?”他哥哥却瞪了他一眼道,“夏收过后,闻讯跑到咱们地盘来的流民越来越多,这些粮食够吃一两年就不错了!”

    “流民?有多少?”李元利一下坐直了身体,现在粮食丰收,有了底气,再多的人他也欢迎,他怕的就是没人。

    “每天都有人来,有很多还没到政务司登记,所以没有具体数目。”袁宗第没有说话,袁宗道却开口说道。

    对袁宗第的懈怠和不思进取,李元利心里其实也有些不满,不过转念一想,人家两个人做事,才只拿一份饷银,他弟弟都不说什么,自己又何必管他?只要把事情做好,那就没什么大不了。

    “人多才好!咱们还有一季粮食没收呢,况且现在收上来的粮食已经够吃两年了。汉举叔,你不是想过两年还吃今年的存粮吧?”李元利取笑了袁宗第一句,这特么就是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

    “袁二叔,新来的流民一定要做好安抚,发给他们口粮和种子,但口粮不能发得太多,按人丁勉强够吃就行,别让他们产生依赖思想。还有就是人口的统计一定要做好,不要再象前明朝廷那样出现‘丁半口’的情况,每一个人要详细注明年龄、原籍、男女,这样以后才更方便管理,也不会出现隐户的情况。”

    说到“丁半口”,李元利也觉得好笑,当时他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人还有算半个的?后来才知道这是怀在肚子里没生下来的,所以只算半口人,照样要缴纳赋税。

    女人怀了孩子,少了一个劳动力,官府不但不减赋税,反而要多收半口,也不知道制定这税律的官员脑袋里面装的什么。

    进了七月,来到夔东的流民越来越多,大多数是从四川逃过来的,这不出李元利的意料之外,这时候四川的人口绝不是象前世那些“专家”们所说的“十不存一”,而是大量的躲进了深山老林之中,不再聚居在村落或是城镇。刘文秀和吴三桂在川中大战,这些人再也呆不下去,只得四处逃难,有一部分就逃到了夔东。

    还有一部分是从关中、汉中和湖广逃来的,这些地方清兵和起义军、流寇、南明军来回厮杀,民众也是大量逃难。相对来说,现在的夔东地区可以算得上一方“净土”,所以自然成了这些流民们逃难的第一选择。

    这些流民一部分被安置去种田,还有一些进了各家厂矿,这使得煤铁等产量大增,燧发枪又造出来三千枝,火药也屯积了近十万斤。

    短短一个月时间不到,刘体纯已经攻下奉、云、万、忠四州县,下一步就是酆都。据细作传来的讯息,刘文秀兵分两路,一路自乌撒直奔叙州,另一路从雪山关出发,攻下永宁、泸州后,在叙州城下会师。

    吴三桂派右路总兵南一魁由嘉定至叙州支援,刘文秀和王复臣亲自率马步军日夜不停地攻城,只两天时间就攻进城内,夔州总兵卢光祖败逃,增援的南一魁被生擒,刘文秀收编了他们的部队。

    可见这时的将领和士卒,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民族、忠义仁信之类的想法。卢光祖和南一魁都是汉人投清的,他们麾下的士卒全都是汉人,如今一战败,这些兵将马上又回头降了刘文秀。

    白文选部却慢了许多,现在还在遵义到重庆的路途当中,李元利已经去信要求刘体纯放缓攻势,确定白文选北上顺庆之后才兵发重庆。

    是时候出动了!李元利暗自想道,蜀道难行,而且打下夔州之后还要收编降兵、安抚百姓,要是开拔得迟了,让吴三桂击败刘文秀后逃回汉中,那可就后悔莫及。

    对于投清的民众和士兵,只要不是作恶多端的,李元利也没有打算和他们计较,但是象吴三桂这样带领数万大军投敌的将领,李元利却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投降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实在是太坏。可以说满清入关后大批明军以及普通汉人老百姓投清,吴三桂和洪承畴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带头作用。

    李元利思量妥当,便叫来秘书薛普对他说道:“立即通知各部师以上将领、政务司司长、工务司司长、特勤司司长于三天后到军务司开会,另外再通知高信、吴子正、刘永昌列席会议。”

    早在七月刘体纯出征以后,李元利就搬到军务司来坐镇中军。他和参谋部的参谋一起,已经制定出了作战计划,三天后的会议,主要是下达行军和作战任务,另外还有自己离开兴山之后,政务司和工务司的工作也要作一个大概的安排。

    连续好多天没有回元帅府,高夫人和黄氏都担心得很,生怕他累出病来,三天两头就煮些鸡鱼来给他补身体,现在大兴军粮肉丰富,香溪河的鱼儿也多,不差他吃的这一点。

    “元利,你可得悠着点,该吃饭的时候就要吃,别真把身体搞垮了,咱们现在可没有人能把得住!”高夫人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