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

    王敦脸沉了下来,目中隐现怒容。

    邓岳与杜弘的不战而降曾令他震怒,足足两万多人啊,投降了杨彦,不仅让他实力大损,军心还起了动荡,刹那间,他都有调集大军去把邓岳捉来的冲动了。

    钱凤从旁劝道:“丞相,邓将军素以忠义闻名,个中必有隐情,凤愿替丞相去会一会,看看邓将军有何说辞,或能劝得邓将军回头是岸。”

    “嗯也罢。”

    王敦点了点头。

    实际上邓岳非常不愿从姑孰附近经过,但那时并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尤其是江南,多低山丘陵,很多地方没有路,只能从即定的路径通过。

    全军赶着骡马,默不作声,快速赶路,并保持着足够的警戒,以防王敦发兵前来。

    “将军,快看!”

    一名部将突然向北面一指,十余骑疾驰而来。

    邓岳并未管大军,只是自己及身边诸将勒马停住,不片刻,来骑渐渐清晰,是以钱凤为首的十余骑,邓岳不由暗叹一声。

    钱凤遥遥拱手:“凤见过邓将军!”

    邓岳苦笑道:“士仪何必如此,可是丞相让你前来?”

    钱凤直言问道:“丞相待公不薄,公为何弃之?”

    邓岳也不隐瞒,直接讲诉了与东海水军的交战经过,以及杨彦劝降不成,改为释放,又赠送粮草,助其归家,钱凤听的倒吸了口凉气。

    这不仅仅是东海水军攻破覆舟山的过程让他震惊,更多的还在于杨彦的做法,可谓准准的切中了邓岳的脉搏。

    略一迟疑,钱凤劝道:“丞相并未怪罪于公,公可归来,与丞相再举大业。”

    邓岳摇了摇头:“老夫受丞相知遇之恩,又受杨郎义释之情,自古以来,忠义难两全,除了归家,实是无法可想,况且将士们离家日久,思乡情切,也无心再战了,老夫实在无颜再见丞相,请士仪代为向丞相道别,哎“

    这一声叹息,透露出了邓岳的复杂心绪。

    钱凤心知邓岳归意已决,再看着那从眼前经过的队队军马,心里竟涌出了一股寒意。

    他的发小沈充死了,沈家将迁居江北,邓岳率两万余部曲也将回到家乡,这难道是大厦将倾的前兆么?

    “士仪?“

    邓岳看着钱凤,现出了欲言又止之色,却什么都没说,只是拱了拱手:“士仪保重,老夫告辞了。”说完,拍马即去。

    钱凤明白,邓岳分明是看到了王敦的危机,欲奉劝自己明哲保身,但顾忌到或有挑拨之嫌,才没说透罢了,他的脑海中,不由迸出了杨彦曾试图招揽自己的那一幕,当时沈充尚在,而如今,故人已永远离去,沈氏也风流散尽,长城钱氏又该何去何从?

    难道真要降了杨彦?

    钱凤只觉得心烦意燥,突然眼前眩晕,身形晃了两晃。

    “郎主,郎主!”

    左右连忙扶住。

    “我没事,回城罢!”

    钱凤晃了晃脑袋,眩晕感消失,才挥了挥手。

    回到姑敦,钱凤向王敦禀明了见面经过,王敦气的拍几案,大骂邓岳迂腐,但他也没办法,闹大的话影响会非常恶劣,总不能真的派军去追赶,只能不了了之。

    由于杨彦以外国君主自居,不干涉建康的朝政,陶侃也不会那么快过来,陶瞻在拖延,王敦又在观望,建康朝庭居然正常运转,仿佛回到了元帝刚称帝的那段岁月,朝堂上少了许多明争暗斗,变得和谐了。

    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这日,坐镇番禺的陶侃接到了朝庭的敕书。

    别看陶侃已经六十来岁,却是老当益壮,披着单衣,高踞在大堂上,鹰目一扫,便冷笑道:“老子自问从未招惹过杨彦之,可这竖子倒好,竟把老子全家搁上了烤架,我若归朝,满朝公卿岂能服我?丞相尚有十万雄兵驻在建康周近,难道要我与丞相为敌?

    不去,给朝庭回复,老夫年岁已高,经不得颠簸之苦,请另择贤能!“

    出乎陶侃所料,阶下幕僚众将竟无一开声,均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

    陶侃也是个精明人物,略一寻思,就猜测出了众将的心思,无非是广州这个地方太过于蛮荒,疫瘴横行,盛夏时节又闷热难耐,没几个人愿意长留广州,同时更重要的是,广州远离核心权力中心,在广州就职,意味着边缘化,也几乎没人愿意在广州虚渡光阴。

    ‘他娘的,竖子奸滑!’

    陶侃品出味来了,想自己明进退,知敬畏,不可能看不出这是个火坑,于情于理,都不会答应赴建康执政,可偏偏朝庭的旨意来了,实在是杨彦早已摸透了众将的想法,以下情克上意,逼迫自己赴任,如一意孤行的话,很可能会将士离心,全军渐渐分崩离析!

第529章 去留() 
一方面是群情难逆,另一方面是自寒末起家,步步力争,经数十年培养出的威严不容悖逆,陶侃很想强行下令不去建康赴任,却又担心麾下将士不满。

    毕竟在广州一呆快三年了,相当一部分的将士因疫病而亡,还有些被毒虫叮咬,皮肤溃烂,浑身红肿,另有些人因天气闷热,身上生疮,饱受病痛的折磨,如有机会离开广州,谁不愿意走呢?

    很多人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个人的魅力也总有耗尽之时,如不顾军心强留在番禺,后果他都没法想象,但是陶侃有自知之明,去了建康,会成为士族的眼中钉,肉中刺,又要与王敦为敌,还要防着杨彦背后捅刀,几乎不可能善终,更何况他也不想向部下低头,这让他恨不能把杨彦揪来,非烹食之难解心头之恨。

    “诸君如何看待,都议一议!”

    陶侃深吸了口气,鹰目四顾。

    跟随陶侃时间较久的幕僚,都清楚陶侃一言九鼎的作风,既然陶侃已经表达了不愿往建康赴任的意思,要是强行顶撞,只会触怒陶侃,因此如何劝说非常重要。

    阶下众人又相互看了看,暗暗寻思。

    一名叫王佑的僚属拱手道:“属下以为,使君当去。”

    “哦?为何?”

    陶侃眼神一眯,现出了不悦之色。

    王佑不为所动,又道:“杨府君行废立,虽有弄权之嫌,但东海王一脉非是晋统,杨府君废伪主,立新君,使晋统重归元帝,实有大功,故满朝公卿无一反对,新主得以顺利登基,也因此,朝庭法度不容质疑,今使者宣敕书,玺印皆全,辞之难免有抗命之嫌。”

    “哼,老子身体不适,怎么算抗命?”

    陶侃哼道:“继续说。”

    王偌却现出了为难之色,吞吞吐吐道:“属下不敢说。”

    “跟老子耍什么花枪,说!”

    陶侃目中精光一闪。

    ‘那那属下就冒犯了!”

    王佑猛一咬牙,便道:“使君明轻重进退,不愿卷入朝堂之争,但但诸位郎君,怕不是这样想,有使君在朝堂坐镇,诸郎君或会有所收敛,否则一旦闹出乱子,恐怕还得由使君来担待,请使君明鉴!“

    “砰!”

    陶侃狠狠一掌击上了几案,破口大骂:”竖子害我!”

    也确实,人都道多子多福,可这话绝对不适用于陶侃,世人对陶侃诸子的评价是豺狼愈甚,肆纵丑言,无所顾忌,这个评价显然是低到不能再低,陶侃虽愤怒,但事实便是如此。

    他十七子,除了一两个,其余皆是性情凶暴,无一能担当大器,每每让陶侃痛心不己,甚至他不止一次的想,如果哪天自己不在了,恐怕诸子自相残杀都是轻的,为祸一方也很有可能。

    王佑这话的意思是朝庭封了陶侃诸子,以其禀性,必赴任,陶侃如果不去坐镇中枢,就无人能制得了他的那些子嗣,或有可能惹出大祸。

    “杨彦之,老子和你有何仇怨?”

    陶侃咆哮。

    他简直是愤怒到了极点,通过加封他的子嗣,逼迫他去建康赴任,他还没办法抽身,这是明知火坑也要往里面跳。

    一名部将神色古怪道:“使君,据末将向使者了解,此事还不能全怨杨府君,事因杨府君攻占下邳,二郎君担心东海军会继续南下攻打广陵,是以推举杨府君为盟主,共抗丞相,解广陵之危“

    这名部将虽然把打探来的情况如实道出,但陶侃仍是恨恨道:“那也是杨彦之之过,若非他威胁广陵,二儿怎会行此下策?”

    众将其实都能看出,陶侃的立场已经松动了,均是暗舒了口气,无论建康的局面多么复杂,也没人愿意在广州呆着,目前只差最后一把火,也就是给陶侃一个台阶下。

    王佑继续劝道:“使君,依着二郎君的禀性,既受封丹阳尹与中领军将军,断无不允之理,其余各位郎君得到朝庭封赏,怕也是各自准备,年后将会一一赴任,使君不可犹豫啊。

    其实建康形势未必那般糟糕,丞相、使君与杨府君三足鼎立,必有可资之处,再看那些士人,属下以为,不会有哪一家盼望改朝换代,如此一来,使君的重要性将不言而喻,倘若那些士人不识好歹,使君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再回广州,静观天下变化,他日新朝建立,必有使君的一席之地,使君又有何担心?“

    ”哈哈哈哈“

    陶侃仰天大笑道:”娘老子的,那老子就去建康走一遭,告诉朝庭来使,老夫稍做准备,即往建康赴任!“

    ”诺!“

    一名亲随快步而出。

    使者闻讯大喜,以快马奔回建康,仅一个月不到,陶侃确定赴建康上任的消息就传遍了建康的街头巷尾,陶瞻也因此定下了赴建康的日期,一时之间,刚刚平静了还没两个月的局势又再度搅动起来。

    可这一切都和杨彦无关,他要回去了。

    葛洪夫妇答应随杨彦回郯城,主要是考虑到自身的安全,将来若有事,葛家必受索连,而且很长时间没见到慧娘了,夫妻俩甚为想念。

    鲍靓则留了下来,他一把年纪了,又是道门领袖,倒不怕麻烦上身,佛图澄三僧也表示愿意留在建康,杨彦尊重他们的选择。

    只是在劝说裴妃的时候,有了些问题。

    裴妃始终吞吞吐吐,抱着虎头不肯说个明白。

    杨彦有些急了,一把抢过虎头,便道:”王妃,难道你想留在建康?咱们一家团圆,岂不是好?“

    ”妾“

    裴妃眼圈都红了,但还是不肯说。

    荀灌大概猜出了裴妃的心思,从旁道:”杨彦之,你光考虑着自己,你就不为王妃想想?你的妻室是慧娘、巧娘,都是王妃的晚辈,你让王妃去了郯城如何面对你的妻室?莫非还要王妃去和那些小娘子争宠?你有替王妃着想过吗?王妃当然也想一家团聚,但你要给王妃一些时间。”

    杨彦想想也是,以前慧娘巧娘见着裴妃,需要行拜见长辈之礼,现在慧娘成了正妻,如果裴妃回家,难道还要向慧娘行礼?

    别说裴妃,将心比心,杨彦自己都别扭。

    “哎”

    杨彦眼里现出了愧疚之色,叹了口气道:“是我考虑不周,忽略了王妃的感受,这次王妃就留下,我下次再来,一定要和我回去,我也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虎头我先带走。“

    ”不行!“

    裴妃以难以想象的迅捷,又把虎头给抢了回去,还紧紧抱住,护着,生怕杨彦再给抢走。

    “阿翁”

    虎头茫然的唤道。

    杨彦无奈道:”王妃,虎头身子弱,我得带回去好好调养。“

    裴妃不假思索道:”你你不是留下了方子了么,妾会照方配药,每旬给虎头沐浴一次,跟你回去与否,又有何关系?“

    荀灌劝道:”杨彦之,虎头是王妃的命根子,你把虎头带走,叫王妃如何是好?更何况你还要东征西讨,也未必有时间留在郯城教导虎头,与其如此,真不如把虎头也留下。“

    ”嗯!“

    荀华点头道:”王妃绝不会宠溺虎头,妾也不会宠溺继华,杨郎你放心吧,邓艾自幼由其母抚养,成一代名臣,陶侃自幼丧父,也由其母养大,取得了今日的成就,妾与王妃会替你好好带着孩子的。“

    ”什么?你也留下?“

    杨彦吃惊的看着荀华。

    荀华躲避着杨彦的目光,心虚道:”妾与王妃情同姊妹,既然王妃不走,那妾也想与继华留下,请杨郎成全。”

    杨彦原打算把裴妃和荀华带走,一家团聚,和和美美,再试试能否把荀灌也弄去郯城,可这倒好,两个女人一个都不肯走,荀灌自然也没指望了,他也不知是气还是恼,连连点头:“原来你们串通一气啊,好,好,那就留下吧,我自己走!“

第530章 杨彦父祖() 
杨彦发了一通真假难辨的脾气,最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