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嵌壤唇玻舴侨绱耍兔挥兴韭眍8缸釉诮ㄖ频腔膊换嵊醒钛宄稣蜊俺牵孟铝说谝环菁乙怠
尽管以杨彦的才能,未必就不能走别的渠道崛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这样顺利。
因此在他们看来,对羯赵的官员正常处理就可以了,何必如此严厉呢?
当然了,这不是为石勒翻案,而是觉得处置不公。
最终,萧鎋问出了这份疑惑。
杨彦沉吟道:“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但恐怕这只是老夫子的一厢情愿之说。
就以匈奴为例,自后汉中叶起,匈奴内附已有两百年,饱读诗书,学我汉家文字典仪,论起言行举止与学识渊博,实非寻常人所能相较,其中皎皎者如刘渊、刘聪、刘曜三人,均可称为饱学大儒,可也正是这三人,给华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故夷狄入中国,真中国之?”
“这”
萧鎋、任回与刘隗相互看了看,都觉得杨彦说的挺有道理的。
杨彦又道:“草原环境恶劣,往往一场风雪,就能灭绝一个部族,故草原人以狼性自居,而狼这种动物,毅力坚韧,狡诈残忍,常常在恶劣环境中蛰伏,寻找猎物的破绽,瞅准机会,一击必杀!
虽匈奴人内附已有两百年,却仍具狼性,并非真心归顺,只是无力对抗后汉朝庭,且草原环境越发恶劣,不得不内迁,佯作归附,学我汉家文化,但天性不改,反因其得到汉家的治国理念与大量的技艺财富,为祸之烈堪称前无来者。
试问自三皇五帝至今,可有异族连掠二帝而去?又可有窃据中原,僭越为帝者?除刘石再无他人,究其根源,便是师我长技以制我,更况何草原人生性凶悍,与我汉家文化取长补短,造下了滔天罪孽,故凡传授胡人文化技艺者,孤不杀他已是仁慈了,又怎能再任用他。”
杨彦有这想法,并不是拍脑袋决定,而是结合了后世的历史。
宋朝为什么势弱?
主流观点是宋朝吸取了五代十国的教训,扬文息武,但实际上,宋军的战斗力是不弱的,能与辽国相持,又能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总体不处劣势,这对于以步卒为主的宋军来说,相当难能可贵了,其关键,便在于宋朝丧失了对周边民族的技术文化优势。
宋朝的制度,辽、西夏、金都有,宋朝的技术,人家也有,且草原人凶悍,宋朝反居于劣势一方,只能守成,没法进取。
再对比元清,向异族传播科技文明的恶果更加显现。
元朝对汉人采用包税制统治,不易服,不剃发,这其实对于中下层民众来说,换了王朝没什么太大的切身感受,很多人还以为自己依然活在宋朝呢,他们只是向当地乡绅或世候交税,并不直接接触元朝朝庭,因统治基础不牢固,故元朝只有百年不到的国祚。
而清朝不同,充分吸取了元朝短命的教训,深入研究汉文化,采取了歪曲丑化汉文明的国策,从思想上统治汉人,得享两百七十六年国祚,甚至国灭了,仍遗祸甚深,百年过去不仅未有消除,反愈演愈烈。
当然了,杨彦不是说非要搞闭关锁国,也不是非要搞封闭,而是反对单方面的输出文明,搞一堆不能实际控制的藩属国,除了进贡时得到面子上的满足,还能有什么好处?
吐蕃就不说,唐太宗资吐蕃,百年后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再有日本、朝鲜和越南,深受汉文明的影响,可这又如何呢?
给汉地带来了哪些好处?
越南是汉地的千年之痛,朝鲜则是个巨大的包袱,而对于日本更是养虎为患!
在杨彦的理念中,文明的交流是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你拿不出对等的文明或者利益,那对不起,我国对你关上交流的大门。
哦”
刘隗恍然大悟道:“老夫明白了,大王不严惩刘曜朝臣,是因刘曜本乃饱学之士,熟悉我晋家典仪,臣僚于他,无非治国安民而己,而石勒不同,羯人不识字,不习文化,本乃蛮夷,却有张宾、徐光、程遐、裴宪、傅畅之辈仿效晋室,为之制定典仪,使其在短短数载之内迅速壮大,北方晋人深受其害,此举确是应当,不过老夫有一疑惑,大王何不下诏严令禁止向胡人私授技艺文化?”
杨彦摆摆手道:“还未到时候,如今尚有鲜卑与高句丽未平,我若过早颁布法令,必令滞于外的数十万晋人心寒,走投无路之下,或会彻底与之合流,带来更大的祸患,此事可待灭了鲜卑与高句丽之后再作庭议颁布。”
任回点头道:“虽有清河崔氏、河东裴氏等河北大族为慕容效力,但逃奔辽东的数十万民众尚非归心,以缓制急,方是妥当之策。”
第777章 慕容对策()
(谢谢好友狂龍風暴的月票)
元月底,江南大地已是和风劲吹,洛阳一带也开始冰雪渐融,而大棘城所在的辽东,依然是白皑皑一片,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仿佛春天的脚步遥遥无期。
“主公,主公!”
裴嶷身裹宽大的皮袄,头戴皮帽,急匆匆的找来了慕容廆府上。
“文冀,可是襄国之战有消息了?”
自明军向羯赵发起进攻以来,慕容廆就时刻关注着这场决定河北命运的战斗,这时见着裴嶷,忙急声问道。
裴嶷摘下皮帽,拱了拱手:“刚有快马来报,明军已于十日前攻克襄国,石勒被生擒活捉,诸子皆缢杀,满城军民降了明军。”
哪怕隐隐已经有了石勒灭国的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慕容廆心里仍很不舒服,目光不自禁的投向了幽燕暨辽东漠北地形图。
看着地图中位于大棘城的所在,慕容廆的眼神深邃异常,如有一丝可能,谁愿意呆在辽东这苦寒之地?但明国的强大让他没法再去觊觎中原,而且更现实的问题是,辽东的数十万晋人是为避难而来,如今中原河北都纳入明国版图,明国又以轻徭薄赋著称,这些晋民会不会回流?
慕容廆清楚,晋人虽然不事征战,但是带来了先进的技艺与丰富的文化知识,生产出大量粮食,慕容部能在几十年内,从蒙昧愚顿的渔猎文明渐渐走向开化先进的农耕文明,晋人功不可没,这也是慕容部的重要财富,没有几十万晋人的归附,慕容部绝对没有今日的繁盛。
慕容廆只觉得心情烦燥无比,深吸了口气,转头问道:“文冀,替我拟一道表文,祝贺明王光复河北。”
“主公且慢!”
裴嶷拦住道:“裴某打听来有关拓跋氏的小道消息,尚未得以证实,不知主公可有兴趣一听?”
“哦?文冀但言无妨。”
慕容廆示意道。
裴嶷道:“惟氏与拓跋纥那领族中精锐八万入并州,与明王共剿羯人,但惟氏背盟,与平阳王石弘勾结,欲于上党设伏聚歼明军,被明王识破,将计就将,反过来分别歼灭了羯赵主力与拓跋部精锐,生擒石弘,当场斩首,惟氏与拓跋纥那死于战阵当中,八万精骑无一生还!”
“什么?”
慕容廆浑身一颤,这比羯赵灭亡更让他震惊!
要知道,拓跋部是杨彦的盟友,还不是敌人,他也不认为以惟氏的精明,会与羯赵联手背叛明国,毕竟天下形势已经不是长安战前的形势了,拓跋部,包括他自己,都失去了进取中原的雄心,只求苟安,保全族人,以待下次中原大乱的机会再作雄起。
惟氏不可能看不清形势,冒着族灭的风险去与羯人勾搭。
“文冀以为,此消息有几分可信?”
慕容廆猛回头问道。
裴嶷沉吟道:“拓跋部被歼,应有个七八分属实,但是否与羯人勾搭,因拓跋部无人生还,只有明国方面的一面之辞了。”
“哼!”
慕容廆冷哼一声:“明王此人,外示人以诚,实则内里狡诈,以其人禀性,极有可能搂草打兔子,顺带灭了孤军深入并州的拓跋氏,可恨我还真信了他!
他既能对拓跋动手,而我有把柄在他手上,他只须一纸诏书召我入洛阳,便可定我乃至全族生死,恐怕待得河北局面稳定下来,动手之日不远矣,文冀,我该如何是好?”
裴嶷捋着胡须沉默不语,慕容廆也不催促,只是心情烦燥之下,不停的于屋内走来走去。
好一会儿,裴嶷才道:“主公言之有理,明王早晚会对主公下手,须早做准备,不求克敌,但求自保,若能给予明军迎头痛击,或可使之有所收敛。”
“计从何来?”
慕容廆追问道。
裴嶷道:“首先,主公应进据蓟,此城背倚燕山,可利用山势地形拒敌,至不济,也可出燕山山口,逃奔漠北,或回返辽东,以冰天雪地与之周旋,而一旦让明军先进驻幽州,便可逐步经营辽东,只怕届时再无主公立足之地。
其次,应速与高句丽美川王说和,劝其与主公结盟,共赴幽州,以拒明军。”
“哎”
慕容廆长叹了口气:“想我父莫护跋率部迁居辽西,从宣帝讨公孙渊有功,拜为率义王,始于棘城建城,及传于我,恰逢天下大乱,本以为我慕容部当进据中原,一展宏图,却不料出了个明王也罢,便依文翼,老夫即刻给元真修书,让其与美川王休战议和,再于冰雪消融之前,率军进驻蓟城”
正说着,慕容廆顿住了,眼里有微不可察的迟疑之色闪过,他突然想到,裴嶷出身于河东裴氏,是地道的晋人,投奔杨彦必得重用,又何苦跟着自己钻深山老林?
以前天下大乱,裴嶷不投自己,只能投宇文部与羯人,慕容廆自信比那两者强,但现在多了明国这个选择,又极其势盛,哪怕为了自保,都会考虑投奔杨彦啊。
只是这种话不可能当裴嶷的面说出来,于是改口问道:“对了,老夫想起一事,你族兄裴宪素有美誉,想必已得明王重用了罢?”
裴嶷一怔,他哪能不明白慕容廆在担心什么,其实凭着良心讲,他也不是没考虑过弃慕容廆,去改投杨彦,毕竟一个是如朝阳初升的大一统王朝,另一个是边地胡酋,虽然在明国,他未必能享受到慕容廆所给予的礼遇和信重,但跟着慕容廆,明显没有前途。
再退一步说,就算自己不得重用,只要河东裴氏还在,他的子孙总有崛起的那一天,只是杨彦对羯赵官员的处置让他不寒而栗。
他没法理解杨彦的动机,却从中感受到了对河北士人的满满恶意。
“呵”
裴嶷摇头苦笑道:“主公有所不知,徐光被明王斩了,三族发配宁州,我那族兄裴宪被贬为良人,禁锢三代,傅畅或因其侄傅冲之故,明王未有为难,但其自身亦表示愿终老洛阳,明王允之。
唯一得重用的是刘隗,不过刘隗与明王有旧,当属特例,其余官员皆告老还乡,明王未作挽留。”
“哦?明王怎会如此?”
慕容廆眉头一皱,他也不理解杨彦的行为,但心里不由暗喜,有羯赵官员的前车之鉴,裴嶷哪敢去投奔明国?
第778章 空乐双运()
洛阳城南,杨彦赐了一所五进大宅给拓跋什翼健作为质子府,极尽富丽堂皇,挑给他的那四个拓跋氏处女,也是一等一的美人儿。
美宅、美妾,加上在吃穿用度方面也任其索取,致使拓跋什翼健年仅十一,就享受到了中土的奢华生活。
当然了,拓跋什翼健暂时还没那方面的需要,但古人发育的早,最多再有一两年,就可初尝人事滋味了,这日,他正在书房听竺法雅与安令首授经。
佛图澄毕竟年纪大了,九十多的人,年近百旬,哪怕功夫再好,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袭,不再适宜四处走动,因此留于建康养老,由竺法雅与安令首北上洛阳,为拓跋什翼健讲授佛法。
杨彦就给他请了这么两个老师,不教汉家典仪,也不教治国理念,就教佛经、汉文和梵文!
这个佛经,并不是后世的正传佛经,而是密宗大毗卢遮那成佛经与金钢顶经,宗旨是空乐双运,修欢喜禅,杨彦先默写出经文,交给竺法雅和安令首参悟,虽然密宗与正传佛教截然不同,可当时的佛门,肉照吃,人照杀,佛门戒律与经文也未齐备,因此这二人对于密宗倒不是太排斥,还反与自身所学相互印证,颇有所得。
杨彦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向草原传播正传佛教,一方面是草原的环境恶劣,正传佛教难以修持,毕竟信佛的前提也是要吃饱肚子。
另一方面,在历史上,密宗于草原和藏区大行其道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草原人生性好斗,野蛮直接,你跟他讲佛门慈悲,他既没兴趣,也不懂,反不如密宗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