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文帝扭头示意,苏公公会意,安排着小太监,将手里的题本拓本发下去,这些奏本当然是中愈奉上的,现在中愈专门为自己题写奏本开了一个小的技术组,专门墨拓这种需要众多人看的奏本,当然是保密的,参与进来的人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不可能任何人都可以知道这么隐秘的事情。

    上回他和皇帝商量之后,一直都在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所以和幕僚团队商量了几次,又不断地做修改,这才有了最初步的定稿,赶快排版,墨印,这也是他们之前的考虑到的,人太多,用的稿子也就多了。

    众人心里都有些奇怪,近来皇帝的事情好像越来越多了,这次又是什么事情,他们已经有些害怕了,皇帝近来的决定,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人有些心惊,毕竟,跑的太快,容易跌倒,可是他们又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阻止它,截断它,毕竟现在的他们眼中,中愈提出来的新想法似乎都是悖论,他们隐隐觉得不太合适,可是就是想不出办法或是理由去反驳他,因为这些东西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现在的现实催生出来的解决办法,弊端在哪里,他们也不知道,但是他们心里就是知道,这东西,有问题。

    接过小太监递过来的纸张,大概七八张纸,大家定睛一看,印刷的,还有淡淡的墨香,现在他们已经看习惯了大明报和逊志报,对印刷的字体也能看得习惯了,虽然最开始他们还是愿意看手抄版本的。

    好吧,这方法,看来连抄本也省下了,这倒是个节约人力,节约时间的好方法,要不要怎们各自的部门,也推行一下,毕竟人太多,文书也多,老是用抄本的话真是太耽误时间了,这或许也是一种改革,一种进步,只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罢了。

第0162章 坟头草有三米高() 
众人拿着手稿,翻来覆去,仔细查看,又过了一会儿,大家的脸色变幻,神情千奇百怪,各人有各自的心思,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看这个样子,又是方中愈的手笔了,毕竟,皇帝是什么样子,有些什么想法,他们太了解了,要是他能想到这样的方法,北伐战争哪会打得这么惨,之前还要妥协,贬黜齐泰和黄子澄这两个人了,朝中要是有如此的军事人才,哪会有李景隆那样的蠢货,害死大明那么多的将士,致使北军如此的放肆,迟迟三年未能消灭。

    唉,说老实话,这想法真是,真是怎么说呢,叛逆,大大的叛逆。

    众人也都明白了,这就是中愈的杰作,也就更加警惕了,纵观这小子进入大家的视线以来,就没有做过靠谱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个不是离经叛道,哪一个不是匪夷所思,虽然到最后有些效果,可是有些事情还是不能触碰的,他们还有自己的底线,总要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一些坚持,虽然在燕逆打进京师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坚持自己的忠义,这无疑是一个大大的讽刺,无耻到这种地步,这世间除了他们,也是没有谁了。

    之前中愈骂他们的一幕依然时不时在他们的脑中浮现,那时他骂的酣畅淋漓,大家虽然反驳,却还是没有他的有力道,说的大家是哑口无言,虽然事后,大家都反应过来,那些话是有问题的,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有问题,那是正常的。

    可是现如今自家子侄或是某个亲戚或多或少的都和中愈有了某种利益上的关系,在这个宗族制度很强大的年代,不是自己一句话,就可以阻止家里那么多脑袋的想法,况且,有人得到了好处,哪会允许自己一张嘴封死他们的财路。

    军事方面的事情,还是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做主比较好,其他人还是不要掺和了,这是最基本的策略,大家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处理,不内行的事情还是不要插手了,当然,这些东西在建文早期还是把控得不好,因为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还是做主了很多事情。

    众人想法不一,都在猜测皇上今天的意思,这段时间,皇帝朱允炆因为中愈的事情,开这样的会议已经很多了,具体的想法众位大臣都猜不到,这些事情里面到底是中愈做主导,还是皇帝陛下做主导,都难以说的清楚,可是不管谁做主导,这都是个问题,现在他们要做决定了,至少要让他们参与进来。

    但是,看这个意思,有一点是跑不了的,那就是不管讨论的事情能不能得出结论,能不能施行,皇帝肯定是持支持的意见的,所以,回答的措辞就需要斟酌了,怎样说,才可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却不让陛下难堪,这可是个技术活,老油条们,各自的盘算,总有些不一样的想法。

    其他人到是不急,是真的不急,毕竟这件事还没有明显的牵扯到其他人的部门,所以他们很是淡定,等待着兵部的发言,都督府的重要人物,现在大都在外面征战,所以能做主的人也不是很多,当然也有,只是现在没在宫里,因此,大家都在等着兵部的两位尚书发言,可是,很奇怪,安静,一直很安静。

    建文帝似乎也没有开口的意思,两位尚书也没有说话,甚至连对望的动作都没有,一直都低着头看着自己手中的复印本(拓本)。

    众人都有些诧异,这两人之间似乎有些咱们不知道的东西啊,不过面上却没有什么表情,藏的紧紧的,看两位大人的表情,有些诧异,有些愣神,似乎陛下也没有和他们通过气,这完全是陛下的主张,至少目前是这样。

    除了建文帝,似乎没人看懂这个题本的真正意思,建文帝回想着中愈那天的话语,想着中愈的分析,那展开的宏图,心中竟隐隐有些兴奋,若此事可成,只要再给朕两三年时间,大明无忧矣。

    这里是大明的众臣聚集地,正在堂中的众人掌控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军队,人员考核,工程建设,刑狱侦缉,可是现在这样的状态,是很奇怪的状态。

    屋子里没有其他大的声音,除了翻看纸张的声音,每动一次,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众人都在暗自思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却不急于表达,这么多年,他们已经学会了等待,等待,大家一起等待。

    以前的各个朝代,那种大家吵吵,据理力争,吵够了之后,然后,皇帝做主,大家分分利益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种情况广泛的存在于唐朝时士族掌管天下的时候,门阀之间吵吵闹闹,为自己家族争得利益,最后皇帝做主,大家一起分分蛋糕,皆大欢喜。

    不要真以为程知节大大咧咧,口无遮拦,莽莽撞撞的性子就是政治低下的表现,那可是个人精,不然怎么可能那样高寿,况且他那样在朝堂上吵吵闹闹,和稀泥,恰恰是唐太宗愿意看到的,也因此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但是,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天子的,就算大家要获得利益,也得等皇家吃够了,再说分羹的事情,这只不过是公开的秘密,是规则中的一种,但对于广大的圈子外面的人,那就只不过是暗地里的,所以,还是大家的吃相都还不错,没那么难看。

    大明立国三十五年,不是没有堕落,不是没有腐败,不是没有糜烂,最过腐败的日子,已经在朱元璋的屠刀下结束了,那些贪走了大明国库无数银钱的人,现在的坟头草,都有三米高了,没有人会记得他们,除了那些督察院的巡视员,时不时还会提起,把他们作为贪腐的典型,宣扬国法的不容,朝廷的公义,再也没有其他的用处。

第0163章 朱明并不是赵宋() 
“怎么都不说话?”建文帝问道,在他的构想中,当自己把这份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的的时候,这群人看后应该是捏紧拳头,义愤填膺的指责,甚至是跪倒在地,大声哭诉,毫不守礼的指责,违背祖制,妄动国本,此乃大逆不道之举,首倡之人,应该下大狱,关个几年再说,甚至是牵连多人,杀头流放,只要能遏制住,什么方法都可以。

    建文帝在头脑中暗暗想象着这一幕,众位大臣慷慨激昂,陈词嚯嚯,严厉批评,把这个是非曲直分的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真是一幕大戏。

    可是,可惜的是,这一幕,这建文帝希望出现的一幕,却没有出现,不仅没有出现,众人连一点激愤的样子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想到之前自己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们总能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分析出中间的问题,阻止他,可如今,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说,这些人却啥都不干,朱允炆,就有些头疼,这些人是转了性子了,真是郁闷死人了。

    这让他有些失望,他不禁想起,中愈告诉他的话,此本一出,朝中大臣,除了茹瑺大人极力反对,以黄子澄大人为首的几位尚书大人稍稍反对,齐泰大人支持,我父亲和其他人中立,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论断,看来,中愈算是说对了,这些人,都不说话,是个什么意思。

    建文帝扫视全场,可是这些人都不看他,是的,众人依然在低头看着自己的东西,没办法,还是得有人打前站啊。

    “陛下,国子监试行在京师广开学校,借助大明报,逊志报推广建文数字,甚至是以后大力推广普通语这几件事情,臣都没有意见,如果有成效展现,臣更是会大力支持,让他们可以走的更远,但涉及到军队,兹事体大,此事没得商量,臣反对,还请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众人也就明白了,这件事情触动了兵部,虽说要的就是有人开口,时间耽误的有点久了,没看见陛下都变脸色了嘛!只是似乎效果并不是很好,皇帝好像并不满意。

    这些人啊,总是不愿意,自己开这个头,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没办法,这是人之常情,首先开口的,担的责任也就多了,这可不行,还是让高个顶着吧。

    时间似乎成为了检验是否为忠臣的方式,房间里还是一片静寂,别看之前大家说支持方孝孺讨论讨论新看法,只是大家知道,本来就是内部争论,不管讨论到哪里去,发展到什么程度,那都是儒家自己的事情,朝廷需要的是可以笼络天下士子,但又不丢弃百姓的理论,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学习,依然是有可能走进高层的,儒家解说,派别众多,方孝孺能不能建立起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还很难说。

    所以至于你要发展什么,发展到哪里并不重要,而且,现在方孝孺的理论还是很受众多士子和百姓喜欢的,况且他们自己也能从中受到启发,说不定也能走到讲师的地步,因此,他们也乐见其成,只要没超过最低的限度,没攫取他们的利益,都无所谓,可这,兵部的事情,那就难说了,军权从来都不是小事,动刀子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

    只是,发出此言的居然是茹瑺大人,这位平常会在实际情况下做出合理评判的大人,今日的表现实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他们本以为首先发言反对的会是齐泰,这位年岁并不大的兵部尚书,说白了也就是外行,但有些看法还是比较中肯的,这几年在这个岗位上干的也不错,但是这件事情他也应该反对的啊,众人看着这两位兵部尚书,真的是感到很奇怪。

    只是齐泰却并不这样想,他深深的明白,自己这些年,不说成为兵事上的专家,但他也能看见这件事情对于大明朝廷的影响,甚至于,他更是看到了军队的未来,大明虎贲,或许会有更大的改变,也许靠着这,平叛之后,这些人将会有大用处,甚至是可能挥军漠北,南下汪洋,想到这里,他就有些兴奋。

    他甚至在想,中愈之前通过大明报和逊志报卖出的大明混一图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了这种打算,若真是是这样,那中愈这小子就越发让人看不透了,之前他总以为自己已经看穿了这小子,现在看来,还差得远啊,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中愈的布局有些大了啊,称之为可怕都不为过。

    也许最该高兴的应该是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直接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

    毕竟,练兵,统兵权在五军都督府,若是训练出的人都是懂军事的人,那想必大明的天下,军武之力不会差。

    作为兵部尚书,他并不担心武人作乱,自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学他的样子“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变了这大宋天下,所以赵匡胤准备了一场豪华的酒宴,在宴席上,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跟随他多年的军官们交出兵权,并建议“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地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