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高歌-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鹏一脸真诚地说:“郭小姐是我的贵人,无论是在贵乡、在长安还是在西域,一直没离开郭小姐和郭府的支持,请郭小姐受我一拜。”

    郭可棠连忙拦住:“好了,借用郑公子的话,客套的话不说了,免得生分,以后郑公子有什么好的路子,别忘捎上小女子就行。”

    “一定。”郑鹏斩钉截铁地说。

    两人相付一笑,郭可棠挥挥手,很快,一个贴身婢女送上一个盒子,轻轻放在石桌上。

    “郑公子荣升,可喜可贺,这一份就算是我贵乡郭氏的一份贺礼,还请郑公子笑纳。”

    “不是说我们是朋友,这些客套的事免了吗?快快收回,我们之间不用这套。”

    郭可棠淡然一笑:“郑公子不必急着拒绝,先打开看看。”

    郑鹏犹豫一下,依言打开,一打开,率先入眼的是一叠柜坊的钱票,五百贯一张的,很厚的一沓,少说也有三四万贯,这是给自己送钱?

    太大方了吗?

    正想拒绝,无意中发现下面还有一本帐本,郑鹏拿出来打开一看,很快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上面全是捐赠名录,贵乡郭氏一族捐得最多,足足一万贯,第二名长安首饰行会,捐了八千贯、第三名是洛阳米业协会捐了五千贯,数额由高到低,让郑鹏吃惊地是,平康坊行会捐了三千二十贯,排在第八位。

    名单很长,厚厚的二大本,有行业协会、有团体有个人,最多的捐一万贯,少的也有一二百贯。

    “郭小姐,这些都是捐赠?太多了吧?”郑鹏有些吃惊地说。

    “这次捐赠,只接受乡绅和行会的捐赠,很多普通百姓想捐,都给我婉拒了,要不然数目更大,他们听说前线的战事和郑公子的义举,被将士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慷慨解囊,扣除了郑公子在郭府预支暂借的款项,这是结余的七万六千八百贯,还请郑公子点收。”

    郑鹏瞪大了眼睛:“什么,扣除了借款,还剩这么多?”

    “没错,每一笔入帐、每一笔开销都详细记录在案,郑公子可仔细查册。”

    郑鹏想了想,把小木箱轻轻推回到郭可棠面前:“郭小姐,赏金已经全部结算完毕并发放下去,这笔剩余的钱,不如建立一个士兵伤钱补助项目,帮助那些因为战死、受伤而陷入困境的将士及其家庭,你看如何?”

    这就是国富民强的好处,现在是开元盛世,百姓生活相对富贵,家里有粮袋中有钱,由于大唐实施府兵制,极大减轻朝廷的军费开支,也不用把开支以税赋的形式摊子派给百姓。

    大唐对西域用兵,朝野上下都是支持的。

    就是街边卖菜的小贩,听到大食敢掳大唐的虎须,也是挽起袖子就说教训它。

    不得不说,大唐的骨子里有好战的基因,能动手就不嚷嚷,有唐一代差不多每年都在打仗,一共发动130多次对外战争,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美利坚国,看谁不顺眼就打谁。

    这是一个强大、霸气外露的朝代,也是让华夏人无比怀念、自豪的年代。

    此刻,郑鹏感受到大唐强大的民族自信和凝聚力。

    “建立一个帮助将士解决后顾之忧的项目?”郭可棠有些吃惊地说。

    “没错,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对了,令尊不是重回朝堂吗,把这事以他的名义做,可以为他的履履历增添光彩的一笔。”

    郑鹏出钱反悬赏时,没想过找别人帮助,是郭府的人主动捐钱,还说找同行筹款,本以为要拿出几万贯,现在郭可棠一交底,一文不出,还富余好几万贯。

    这笔钱不能放进自己的口袋,郑鹏第一时间是拿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将士及其家庭,只是做这种事,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自己还要去博陵找绿姝,风头就让郭府的人出好了。

    郭府付出也足够多。

    “郑公子果然宅心仁厚,行,这事就交给我就行,一定做得妥妥当当。”郭可棠眼前一亮,欣然接受郑鹏的建议。

    郭元振曾是军中“老大”,贵乡郭氏有很多关系在军方,现在郭家重回朝堂,靠的是父荫,要想更进一步,需要更多表现,要是有这么一个项目,郭府在军中的威望更高。

    “这里是七万六千八百贯,再加上我捐的七千贯,合计就是八万三千八百贯,全交给郭小姐了”郑鹏一脸正色地说。

    提议是自己出的,这件事还受到了封赏,郑鹏前面只是垫支了三千贯,少了点,追加七千贯跟郭府持平,谁也不抢谁的风头。

    “好,小女子收下”郭可棠一脸认真地说:“对了,郑公子对这个项目,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八万贯看似不少,可真要运作起来,金山银海也不经花,光靠筹款很被动,最好是设立一个限额,不能无底洞地支出,最好拿出一部分利做一些买卖,钱生钱,所得的利益拨入帮助基金中,这样才能持之以恒。”

    “郑公子高见,小女子受教了。”郭可棠恭恭敬敬向郑鹏行了一个礼。

    一旁的林薰儿找到机会,笑脸如花地说:“少爷,你跟客人先聊着,婢子去看看饭菜准备得怎么样了。”

    郑鹏点点头说:“好,去吧。”

    等林薰儿走后,郭子仪拍拍郑鹏的肩膀说:“三弟真是艳福不浅,名震长安的美人伺候左右,千依百顺,为兄都要妒忌你了。”

    库罗点点头说:“上得厅堂,入得厨房,不错,不错。”

    “郑公子,博陵那位呢?”郭可棠突然开口问道。

    郑鹏还没有说话,突然有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一看到郑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少。。。少爷,不好,不好了。”

    没经通报就这样闯进来,就是郑鹏平日再纵容下人,在这个时刻也得训斥一番,可郑鹏一看到闯进来的下人,没顾得上训斥,马上开口问道:“发生什么事,快说。”

    来人正是很久不见的黄三。

    黄三原是长安一个掮客,郑鹏看他挺机灵,就收为己用,把他派在博陵,主要是看好绿姝,现在他这么失态地跑回来,肯定是发生了大事。

    “少爷,你在。。。太好了,绿姝姑娘。。。订亲了。”

    什么,订亲了?

    黄三的话犹如石破天惊般,一下子在场的人都被震惊得说不出话。

    郑鹏飞速回京原因,途中跟两个兄弟说了,他们都知郑鹏冒死上战场,实则是为了绿姝,郭可棠更不用说,早就知这件事,前面还给郑鹏打听了不少消息。

    “怎么回事,说仔细点。”郑鹏沉着说。

    黄三大口地喘了一口气,然后焦急地说:“就在一个月前,崔源突然回来,放风说给孙女选佳婿,绿姝不同意,他就把伺侍在绿姝身边的下人发狠地打,听说有一个打得重伤昏死,也不知他怎么做到的,后来绿姝同意,他很快就敲定了一个人选,然后就订亲了。”

    不用说,崔源又用他最擅长的威胁,强迫善良的绿姝就范。

    郑鹏咬着牙说:“联系上绿姝没有,她怎么说?”

    “联系不上”黄三有些憋闷地说:“崔家一向严于防范,很难打探消息,小的好不容易和绿姝小姐身边一个仆人搞好关系,就是他被打得只剩半条命,躺在床上动不了,找不到人。。。。。“

    “跟绿姝订亲的,是哪家子弟?”

    “太原王俊,三天前他们大张旗鼓到崔家下聘礼,小的这才知道,联系不上绿姝姑娘,这才以最快的速度回来送信。”

    郑鹏一拳击在石桌上,一字一句地说:“太原王俊?”

340 吉鸿王氏() 
    树大有枯枝,家大有败儿,就是名门大族,也会有人不得志。

    位于太原的吉鸿王氏,就是其中不得志的名门大族。

    太原王氏是七族五姓之一,据典籍记载,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人才辈出、根深蒂固,从魏晋时期就一直很显赫,到了唐朝,人丁越发兴旺,光是太原各支系的族人就逾万人之巨。

    人多了容易混淆,为了方便区分,在太原王氏下面又细分,有的以地名命令,如晋阳王氏、晋源王氏、阳曲王氏等,有的以家族当地名胜命令,例如附近有个出名的泉水,就叫清泉王氏、祖上有御赐金卷,就叫金卷王氏等。

    吉鸿王氏是缘自一座名为吉鸿居的宅子。

    太原最出名是北魏镇东将军王琼四子;王遵业、王广业、王延业、王季和传承下来后裔,号称四房王氏,吉鸿王氏正是出自长子王遵业一脉。

    修建于神龙年间的吉鸿居,五进五出,红木为栏、白玉作阶,粉墙环护,绿柳周垂,垂花门楼、抄手游廊把宅子加以串连,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费时十年,耗资百万,吉鸿修好之日,整个太原的达官贵人都来道贺,很多外乡人也特意赶来,只为能远远看上一眼。

    可惜,时光荏苒,住房吉鸿居的子孙没有再廷续先人的辉煌,日子过得甚至有些落魄,主要是吉鸿王氏这一系很久没有出过能人,大多子弟文不成武不就,功名考不到,又不愿放下名门大族的架子讨生活,偏偏又要在外人面前保持体面,光靠田地那点产出,可以说捉襟见肘。

    拿不出钱修耸,原来鲜艳的粉墙,早已驳落不堪,气派的大门,破了只是加一块木板订上,瓦砾有破损的没能更换、家具门窗的漆掉了也没重新粉刷,就连体现颜面的门子,也是穿着只有六成新的衣裳。

    吉鸿王氏的家主王文定,原是一个读书人,进士出身,以太原王氏的名头,本来很容谋一个官职,没想到乐极生悲,在参加杏园探花宴时,因为喝酒误事,当场得罪了一名权贵,以至自堵官途。

    尝试了几次,可得到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官职,王文定一怒之下回太原当了一名教授族中子弟的先生,把希望放在下一代。

    三个儿子都没什么读书天赋,没有一个成才,王文定倾尽所有才为考取明经的儿子王举谋了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好在,孙子辈的王俊,年仅十七岁已考取了举人,是王文定眼中振兴家族的希望。

    现在,王俊不仅是振兴家族的希望,更能让家族再次走向辉煌,假如王崔能顺利联婚。

    吉鸿王氏有些没落,有头有脸的人都不愿把闺女嫁到这里,没想到半个月前,突在有媒人带来博陵崔源的邀请,邀请王俊到博陵相亲。

    跟吉鸿王氏不同,崔源可是博陵崔氏的主要话事人,号称博陵崔氏三虎之一,在朝中担任御史(表面职位),位高权重、人脉通天,他的意思是为待字闺中的亲孙女招婿。

    能跟博陵崔氏主脉联婚,能大幅提高吉鸿王氏在族中的地位,更能借助博陵崔氏的人脉关系振兴,王文定对此非常满意,当看到绿姝的画像后,王俊也没异议。

    画像上的女子,天香国色,明艳动人,王俊更是当场双眼放光。

    “管家,俊儿是说今天回来的吗?”王文定坐在前院的垂花门楼上,不时看着大门的方面。

    儿子王举回信说今天会回到的,这次王举、王俊父子一起去博陵,就是跟崔源下聘礼、完成订亲仪式,只要成功订了亲,吉鸿王氏就有盼头了。

    管家正想说话,关闭的大门突然打开,隐隐听到人叫小郎君的声音,扭头一看,只见一行人鱼贯而入,走在最前面、一脸春风得意的,正是王俊。

    管家连忙招招手说:“两位郎君,阿郎有事唤你。”

    王举和王俊看到王文定在垂花门楼上,忙一起跑到垂花门楼行礼。

    “免了,礼送出没有,婚事订了吗?”王文定焦急地问道。

    王举笑逐颜开地说:“耶,成了,博陵崔氏已收下聘礼,俊儿也与崔小姐交换了庚帖,你老就等着喝喜酒吧。”

    听到成功订亲,王文定心中悬着的石头一轻,整个人坐在椅子上,高兴地说:“好,太好了,老夫终于可以放下心头大石,对了,成亲日子订了没有?”

    成亲讲求门相户对,太原王氏与博陵崔氏同为名门望族,可崔源一房与吉鸿王氏一房有很大的差距,以崔源的家世和背景,绝对可以找到更优秀的,王文定就怕中途有变。

    “订了,明年三月初八。”王举连忙应道。

    王文定皱着眉头说:“三月初八?还有大半年呢,怎么选那么久的?九月十月有的是好日子啊。”

    “崔伯父说,想让孙女多陪他多一点时间,还说崔小姐是他最宠爱的孙女,需要多一些时间准备嫁妆。”

    多准备一些嫁妆?

    王文定眼中一亮,吉鸿王氏没落了,经济大不如前,要是突然多了一大笔嫁妆,相当于一下子充盈族中的财富,对整个家族都是好事。

    “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