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之吕布再世-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受到吕布心中的那份凄凉,严薇的小手不由紧了几分,小声安慰起来:“不会的,至少还有妾身,和曹将军他们,会一直陪在夫君左右。”

    村前的溪流结了小小一层薄冰,六七个顽童正在河边玩水。

    原本嬉戏的他们望见严薇后,顿时开心的喊了起来。

    严薇笑着回应起这些小家伙们,并叮嘱他们可别摔到了河里。

    整个有溪村,只有严薇最受这些小家伙们的喜欢。

    望着这些活泼的顽劣孩童,吕布轻柔的抚摸着严薇稍稍鼓起的小腹,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容里透着满满的幸福和期盼。

    是男孩呢,还是女孩?

第一八六章 兄台为何哂笑() 
迁徙五原的百姓如期出发,在酷寒凛风中,一步三回头,回望背后城墙,渐行渐远。

    从雁门到稒阳的路程并不算长,但这支迁徙的队伍却足足走了两日。

    照此以外,没个半月功夫,是走不到五原郡城了。

    稒阳县在吕布北伐之时,就被鲜卑人一把大火,烧成了灰烬。

    整个县府周遭,也都是狼藉一片。

    周围的原野搭起了上万顶冬篷。

    百姓们穿着臃肿的厚袄,老幼相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些看似暖和的冬衣,实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御寒。

    迁来的三万百姓,仅老幼妇孺,就占了六成。

    搭建帐篷的时候,吕布去了各处巡视,因身体尚未复原,所以并未穿甲。

    大多百姓都住进了帐篷,虽说帐内谈不上有多暖和,但至少比在外面受冻要强。

    当看到一位老翁脱下夹袄,裹住怀中孙子,紧紧搂着的时候,吕布心中有些发酸,泛起了一些陈年往事。

    他的童年,也曾这般熬过。

    吕布同老人聊了小会儿,得知老人本有三个儿子,却运气不好的都将命搭在了战场,仅留下个孙儿与他相依为命。

    世间最痛苦之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吕布注意到,老人在说及此段的时候,偷偷抹了好几回眼角。

    并州人少,军中亦有规定,当家里仅存一子的时候,可以不必入伍参军。

    当吕布问到老人,为什么要将三个儿子全都送入行伍时。

    老人也说不出太大的道理,他只是告诉吕布,保家卫国乃是每一个大汉儿郎的使命与职责。如果不是这把老骨头不行了,他也定要冲上战场,换他几个鲜卑贼酋的命来。

    霎时间,吕布肃然起敬。

    “阿翁,我冷。”睡梦中的小男孩抓着老人手臂,单薄的身板抖个不停。

    老人微微叹了口气,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出无奈和心酸,准备将仅剩的单衣脱下。

    就在此时,一件厚实的棉袄搭在了小男孩的身上。

    不待老人拒绝,吕布便豁然起身,朝着帐外走去,心中说道:“老伯,你儿子们的血,没有白流。”

    出帐之后,吕布又让宋宪去煮了热汤,分给百姓们暖身。

    走在回营的路上,想起那些死子丧父、穷困无依的老人孩童,吕布悠悠长吁了一声:“这场仗,我们都输了。”

    恰巧路过的曹性听到这话,不由一脸茫然,鲜卑人都已经被打跑了,怎么又会是我们输了呢?

    吕布回营之后,添上衣裳,又去找了严信。他觉得有必要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继续走下去。

    在一处稍大的营帐内,五原郡守严信第一次召开了关于五原郡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商讨会议。

    帐内有二十余人,分两旁而坐。

    左旁是以吕布为首的武官将校,右边则大多是严家门下的一帮子食客士人。

    既然是食客,肚子里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些墨水和能耐。

    “重建五原之当务,应在于修缮城墙。”

    坐在首位的文士缓缓而谈:“敢问诸君,鲜卑人为何能轻松攻克雁门关以北,而独不下雁门?”

    众人不答,他笑而说道:“皆因当地防御工事不够牢固,倘若于每县修起三五丈高的城墙,鲜卑人又如何能克?故应先修城墙,再作其他。”

    “非也非也,子何兄此言谬矣。”靠前的另一位食客坐直起身躯,朝在场诸人拱了拱手:“众所周知,郡府乃是整个郡城的颜面所在,照某看来,理应先建造府邸才对。不然到时大家,难不成也像今日这般,数十人窝在一个帐内议事?”

    “赵兄李兄所言,虽各有道理,”又一名食客发表起了自己看法,“但依不才拙见,眼下当务应是将郡内各级官职先安排完善。届时不管是修墙也好,建邸也罢,负责的官员各行其是,自然会事半功倍。”

    此人的话一处,顿时博得了大多数的点头同意。他们跟着严信迢迢来此,除了是吃人嘴软,最想的还是趁机借此捞个一官半职。

    听着众人意见,严信不说是也不说否,心中摇头连连,就没一个说到点子上的。

    他看向吕布这边,几乎全是武夫阵容,唯一能指望的戏策却又恰巧缺席。

    曹性宋宪这些人打仗厮杀倒是一把好手,但要说到内政农桑,基本也是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自己的这个妹夫,平日里看的书倒是挺多,却全都是兵书。

    吕布来找严信的时候,就只说了一句话,他希望能够让这些百姓们,今后不再风餐露宿,生活得更加好些。

    说得轻巧,吃根灯草。

    五原郡本来就是个烂摊子,还没收拾,又谈何让百姓安居乐业。

    再看看带来的这些食客,平日里个个文采飞扬,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得头头是道。

    现在到了要用他们的时候,他们又都出的是些什么主意。

    要么为了自身利益,要么就是不切半点实际,嘴巴一开,尽讲些天方夜谭。

    看来,只能自己出马了。

    严信心里叹了口气,早在来此之前,他就构造了一套大致可以实施的方案。

    今天让众人聚集商议,主要还是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法子。

    毕竟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何况还是这么多人。

    结果,严信失望了。

    正当他准备提出自己的方案时,余光恰巧瞥到吕布下方,最末位置坐着的那个褐衣青年。

    此人相貌极为普通,属于看上一眼,过会儿就能忘记的那类人物。

    严信并不认识此人,却见他在听完这些食客们的提议后,笑容不屑。

    遂问他:“兄台为何哂笑?”

第一八七章 出任长史() 
帐内诸人皆看向那褐衣青年,吕布亦随之看了过`

    此人五官平平,吕布对他也只是稍有印象。

    他叫崔绪,曾经是鲜卑人俘虏的奴隶,后吕布攻破云中,数千汉民得以自由。

    也是那时,崔绪被戏策看中,揽入了军中。

    吕布同他打交道的时间很少,两人前前后后说过的话,加在一起,都不如和戏策的见面寒暄。

    在吕布眼里,崔绪的那点武艺基本上可以称作皮毛,忽略不计;其次,他亦不像戏策这般通天晓地,满腹韬略;行军打仗,训练士卒,宋宪等人都要比他强上数倍。

    这样一个几乎毫无长处之人,也难怪吕布不待见于他。

    崔绪在吕布这里的存在感,甚至还不如一名普通狼骑营士卒。

    面对新任郡守的疑问和帐内诸人嗤夷的目光,崔绪并未开口,而是用征询的目光看向吕布。

    毕竟他现在寄于吕布篱下,凡事得以吕布说了才算,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在得到吕布的点头首肯后,崔绪平淡扫视着对面的严家食客,将捂手的热水碗往桌上轻轻一放,语气嘲讽十足:“我观诸君所言,尽是屁话!”

    此话一出,可谓是拉足了仇恨。

    “你说什么!”

    “狂妄小儿,安敢在此大放厥词!”

    “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定要叫你磕头赔罪。”

    “哗众取宠?不过跳梁小丑罢了。”

    坐于对面的严家食客态度各异,脾气稍微暴躁的两三人,咬牙切齿满脸愤恨,当场拍桌瞪眼,怒斥喝责。颇具忍耐的则是讥笑不语,坐观好戏。

    吕布这边的莽汉们大多不懂这些,默默当起了吃瓜群众。

    严信倒是来了兴趣,此人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出言拆台,料想应有几分本事。

    他望向崔绪,浅笑说道:“愿闻兄台高见。”

    “高见不敢当,拙见倒是可以略说一二。”

    “要想重整五原,首先要确保的就是百姓生计。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们不远千里来到五原,为的可不是建府修墙,他们想要的是远离饥寒,过上更好的生活。”

    “只有先让百姓们支持和认可,之后的一切才能事半功倍,得以保障。”

    严信眼中闪过一抹亮彩,崔绪所说的这些几乎跟他不谋而合。

    “说点实际的吧,就说我们此行,是去往治县九原。那么在下敢问郡守,照目前形势,以九原一县之地,来养这三万百姓以及八千将士,易否?”

    严信微微摇头,他也正为这事头疼,可如果不迁往九原,而将百姓分至九县,每县人口也就三千余人,人口不仅稀少,而且调度起来也尤为困难。

    “既然一县难养,那何不以九原为主,分三四县重点而治。”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

    严信霎时间如醍醐灌顶,崔绪的话无疑是给他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

    他已经可以确定,眼前之人并非瞎口胡咧,而是确有本事。

    “兄台以为,应治哪几个县为佳?”严信态度郑重,虚心请教。

    崔绪也不多想,张口就来:“稒阳,临沃,九原,西安阳。”

    呵~

    食客之内提议修缮城墙的那人嗤笑一声,终于逮着了发难的机会:“稒阳、临沃都残破成了这样,就算胡说,也总要找些好点的地方吧。”

    的确,这几处除了九原稍好,其他都是饱受战火最为严重的地方,县内几乎连一所完整的房屋都找寻不到。

    身旁的严家食客皆是跟着点头,可不能让这小子得意忘形,蹬鼻子上脸。

    “头儿,我觉得也不应该在这几处。”曹性小声嘀咕起来。

    “我都不懂这些,你能晓得?”吕布眼眉微收,没好气的怼了曹性一句。

    深谙其道的严信自然不信崔绪是随口胡说,他在脑海中将这几处地名连在一起,几乎是刹那便得出了结论,水源。

    这四处无一不是临近浊河,取水便利。

    “敢问阁下,你对五原又知之多少?”崔绪对视那名食客,脸色渐冷。

    “不多,却也谈不上少。”

    那人亦是不屈不饶,针锋相对,“麻烦也请足下说说,具体该如何实施。”

    面对此人的屡番寻衅,崔绪目露不屑,就凭你,也想看我笑话?

    “其一,应先搭建房屋,因为仅凭这些冬帐,根本熬不过五原的彻骨凛冬。”

    “其二,将田土分与百姓,授其种苗,翻田整地,以待来年春耕。”

    “其三,兴修水渠,引水以灌农田。”

    “其四,开采石墨,用以冬日取暖。”

    “其五……”

    一条条建策从崔绪口中说出,得心应手。

    严信双眸越发神彩十足,听到最后,竟忍不住为之喝彩了一声:“好!”

    右边那些嘲讽相讥的食客们顿时觉得脸被打得啪啪作响,涨红得如同猪肝,偏偏又无话可驳。

    崔绪的提议得到了严信极大的认可,与此同时,他也向崔绪发出了正式邀请:“郡内还缺长史一名,还请崔兄不吝,就此一职。”

    “四公子,家主明明说这长史职位……”坐在首位的那位食客急了。

    严信冷眼望去,那人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立马闭口不言,噤若寒蝉。

    崔绪不作声,严信就看向吕布,收起方才的冷冽,笑着说道:“妹夫,这事儿得你说话才行。”

    由此一事,吕布对崔绪的印象也彻底改观。

    他毫无犹豫的答应下严信,如果让崔绪继续留在他的军营,只会是大材小用,牛鼎烹鸡。

    会议结束的当天,戏策跟陈复在原野上散步闲谈。

    “崔绪会成为郡长史,这我倒是没有想到。”

    走了一小段路程后,陈复提起话题,在他印象里,崔绪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可言。

    如今居然摇身成为郡长史,当真是鲤鱼跃了龙门。

    说起这个,戏策也有些自叹弗如:“农桑水利这一块,没有人比他更为适合了。”

    其叔父崔寔,曾为五原郡守,生前著有《四民月令》。

    这本书里不仅详细记载了田庄从正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