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5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迟疑片刻,尉迟顺抬头看向尉迟迥:“不攻自破,爹爹真的是这么认为的么?可是自从我们镇守洛阳之后,邺城的谣言就没有断绝过,哪怕是我们在前面浴血厮杀,后面也依旧有小人作祟,更何况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没有办法否认他们说的那些事实。我们在前面浴血厮杀,甚至一点儿差错都不敢有,可是后面的风凉话可曾断绝?”

    尉迟迥的神情冷了几分,直勾勾的看着尉迟顺。

    今天的儿子让他觉得有些不一样。

    刚刚从襄阳艰难逃回来的尉迟顺,满腔热血恨不得直接带着兵马杀回去,可是现在的尉迟顺,似乎被血雨腥风打磨掉了棱角,人是稳重了,但是也似乎有什么改变了。

    这样的日子,尉迟顺受不了,尉迟迥又何尝不是在咬牙坚持。老将军征战沙场一辈子,问心无愧,可是临到头都快解甲归田了,还要承受这样的猜测和指责,当然让他也很不舒服。

    但是······自己从西魏到北周,征战一生,不可能做出对不起先帝、对不起自己的努力的事情。于翼被逼着倒向大汉,总不能宇文宪也把自己逼走吧?

    “此事休得再提!”尉迟迥一摆手。

    “可······”尉迟顺还想要说什么,但是看着尉迟迥坚定地神情,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要多久?

第一一六六章 童谣() 
脚步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尉迟父子之间有些尴尬的沉默。

    李惠大步走进来,看这一对父子大眼瞪小眼,便知道必然又是闹了矛盾,不过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苦笑着说道:“今天洛阳街头上又出现了新的童谣。”

    尉迟父子都怔了一下,而李惠开口念道:“太尉不迟到,河洛都要闹,天兵天将接连到,中原百姓都吃饱。”

    “什么?”尉迟顺皱眉说道。

    而尉迟迥也是霍然起身:“这也太明目张胆了!”

    虽然“尉迟”源自于鲜卑语,发音有所不同,但是这“太尉”和“迟到”的中间两个字写下来,赫然也是“尉迟”。这分明就是在指名道姓的指着他们尉迟家,而后面的就更不用说了,整个河洛都要闹起来,天兵天将说的是谁?

    至少不是现在的北周军队,而恰恰在刚刚过去的西北之战中,大汉军队顶着风雪绕行百里,用突厥人最擅长的迂回包抄战术把突厥人打的落花流水,因此民间知道这件事的、或是一知半解的,都干脆以天兵天将称呼之。

    当然了这也有可能是对杨坚的北周朝廷的称呼,毕竟不管怎么说宇文也是北周名义上的皇帝,而宇文宪依旧只是齐王,还没有称帝,所以现在宇文还有着正统性,杨坚撑死天也只能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以“天兵天将”自称也在情理之中。

    而最后的落脚更是令人心寒,这乱世之中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可不就是谁能给他们带来温饱么?

    天兵天将到了之后就能够有温饱,百姓们当然才不管到底是谁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他们想要的就是一口温饱罢了。

    再回头看最前面一句,太尉不迟到?不迟到做什么,显然是不迟到去把河洛闹起来,去开门迎接天兵天将。这几乎就是指着鼻子说尉迟迥要造反了。

    “这是什么时候传来的歌谣!”尉迟迥来回踱步。

    在并不重视宣传舆论的古代,百姓民心和军心的把握长期以来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为了制造声势、稳定人心或者引起敌人的恐慌,童谣在很多时候就成了一种有力的宣传手段,毕竟这么有深意的童谣肯定不是小孩子能够想出来的,显然是有人在背后传授,而这些小孩子走街串巷传唱。

    孩子本来就不晓得这其中的利弊关系,只要给他们一块糖吃,他们绝对不介意把整个童谣唱的满城都能听见。

    而偏偏在迷信和封闭的古人眼中,这些童谣出现显然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是“天意”如此,因此百姓们对于这些突然出现、往往朗朗上口的童谣很是信服,再加上这些童谣往往都能够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对照上,所以这些童谣实际上也说出了现在所有人的心声。

    洛阳内外,所有人又何尝不在担心整个城池的命运?

    童谣作为一种武器实际上自古到今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而洛阳这一亩三分地上,无数英雄枭雄来往如过江之鲫,更是上演这一幕幕勾心斗角,所以这童谣似乎也变成和洛阳铲一样令人恐惧的存在。当初陈庆之北上的时候,洛阳城中就曾经传出“名臣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歌谣。

    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是再加上陈庆之七千白袍纵横所向披靡的战绩,已经完全可以动摇军心,硬生生导致北魏的前几支援军虽然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援军被陈庆之一一击败,最后若不是尔朱荣以倾国之力前来,恐怕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成为陈庆之功劳簿上的斩获。

    而之后童谣更是逐渐演变成谶言,比如“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又比如“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等,更是直接导致了元代和明代两个庞然大物的轰然倒塌。

    更何况就算是明知道童谣在很多情况下都有可能是有心人挑拨离间或是扰乱军心民心用的,但是对于一些本来的反对者和内部的敌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手段。尤其是对于那些等着弹劾尉迟迥的人来说,这绝对是把柄。

    哪怕是明知道这些童谣的出处,甚至有可能他们就是童谣的编纂者,但是也不妨碍他们睁着眼说瞎话,这和皇帝登基前夕各地都开始上报祥瑞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明知道这童谣根本就是有心人为之,尉迟迥却也无可奈何。一帮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屁孩,就算是真的把他们抓起来了又能怎样,难道还指望他们说出来到底是什么人教给他们的吗?

    而且这童谣一旦传唱起来,人心就已经动荡了,这个时候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实际上都不过是马后炮罢了。

    “你是从何处听到?”尉迟顺皱眉说道。

    李惠苦笑一声:“现在全城都在传唱,甚至不仅仅是小孩子了。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和菜贩尚且逢人则说,又有谁能知道高墙之内多少人在思忖此事。”

    “当真是下三滥。”尉迟迥跺了跺脚,“什么人能做出这样的事?”

    “不外乎两种,”李惠急忙说道,“一个就是朝中那些早就对大将军颇有微词的官员们甚至是想要把大将军取而代之的其余将领,另外一个自然就是南蛮和杨坚,十有**是想要趁此机会攻讦大将军,想要逼迫大将军改弦更张,更或者至少是被替换掉,以仿照当年长平之战旧事。”

    尉迟迥哼了一声:“老夫还没有自比廉颇之心思,这些人倒是把老夫看的很高。”

    而李惠无奈的说道:“纵然老将军没有这样的心思,现在这洛阳城夹在三方之间,相比于长平之于长安的重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李荩忱还是杨坚,必然都想要控制洛阳。中原终究还是所有人都眼馋的肥肉。”

    “那到底是谁,杨坚和李荩忱之中,恐怕后者的可能更大一些吧。”尉迟迥冷声说道。

    杨坚和具体领军的韦孝宽可以说是尉迟迥最熟悉的对手,而尉迟迥显然也是他们最熟悉的对手,所以杨坚真的有可能会派人潜入洛阳城然后制造这样的恐慌以求能够把尉迟迥撤换么?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一六七章 长处和短板() 
若是宇文宪因此而亲自来洛阳,好像对于杨坚来说得不偿失。

    相比于杨坚,李荩忱这边自然需要考虑的就没有这么多了,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在洛阳战局上插一脚,这水被搅得越来越浑,对于他们来说自然就越有好处。

    而若是能够直接凭借李荩忱手中的尉迟家家眷劝降尉迟迥,那自然就更好了,这童谣完全可以看作是李荩忱的一种手段罢了。

    显然李荩忱的嫌疑更大。

    尉迟顺皱眉说道“可是一直这样下去也不行,清者自清固然不假,不过没有战事,我们也很难证明自己。”

    想要证明这不过是胡说八道,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一场胜利来洗雪,且不说战胜迎面的对手困不困难,现在想要起战端恐怕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杨坚和宇文宪的大军也是刚刚撤回来,双方都在舔舐伤口、休养生息,等待来春的大战。

    尉迟迥若是在这个时候擅起战端,恐怕前来弹劾他的人会比之前还要多,而且宇文宪也肯定不会同意。

    一首歌谣,竟然硬生生的把尉迟迥逼迫到了两难的地步。

    “李荩忱······”尉迟迥沉声说道,“难怪今天上午那个许善心向老夫辞行的时候,行色匆匆!”

    李惠和尉迟顺怔了一下,许善心已经跑了?

    “如此说来南蛮的嫌疑更大了。”李惠缓缓说道,“大将军是不是要派人把他们拦下?”

    “怎么拦?”尉迟迥无奈的一摆手,“他们有齐王殿下的命令,老夫如何能拦,更何况老夫以什么名义去拦,本来就已经很让人猜忌了,若是再把南蛮的使者追回来,那别人又该如何看老夫?”

    李惠急忙拱手“是属下有失考虑。”

    “两难啊。”尉迟迥叹息一声。

    自己怎么就成了夹缝之中的老鼠了呢?

    而尉迟顺看着自己的爹爹,若有所思。

    ————————…

    “参见陛下!”

    有人心情差,自然就有人心情好。

    和尉迟炽繁温存之后的李荩忱神清气爽,脸上还挂着笑容。

    陛下心情好,顾野王和萧摩诃等人的心情也不差。

    刚刚结束的西北之战看上去只是发生在西北一角的战斗,但是对于整个大汉上下都是受益无穷的。

    对于一个农耕王朝,冬天一般都是农闲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大量劳动力的流失。通过西北之战的带动,整个大汉的劳动力都因此而动了起来,新的工坊不断搭建、新的粮仓开始挖掘,从塞北到江南,整个大汉因为这一次的战争而忙得热火朝天。

    这是在支援西北,也是在大汉国力调动的演练,至于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就是为了之后的北伐之战做准备的。事实证明在举国动员之下,哪怕是在风雪交加的冬季,大汉也是可以爆发出来很强的凝聚力的,当然这也归结于李荩忱重新组建的行政结构以及民族政策。

    更为年轻的政府班底、更加合理的行政区划,显然让一切都变的流畅和顺利,一些文件和命令的审批不再需要经过层层批阅,物资的调动也在御史台的监督下畅通无阻,不会再和南陈时候那样由于各个王府和各个都督之间的各自为政而需要经过层层盘剥尚且慢吞吞。

    至于那些巴人、南中各部、岭南各部,更是在这一次的举国动员之中发挥了很强的力量,尤其是已经下山定居时间比较长的巴人,成为这一次把巴蜀的粮食向西北转运的主力,行驶在蜿蜒蜀道之上的车队多数都是巴人丁壮组成的,甚至这些丁壮都是自发前去汉中参军的,所以护送粮食和器械只不过是让他们多了一项顺手的任务,官府只需要负责他们的伙食。

    而这些丁壮到了汉中之后就会编成军队,以应对当时西北有可能出现的大溃局。当然最终西北的军队没有让这些袍泽有机会上战场,官府现在正在统一组织返乡,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这些丁壮也都经过了准军事化和初步的军事化训练,现在返乡主要是为了准备明年的春耕,而春耕之后随时都可以再次成军。

    与此同时,岭南一年三熟的粮食也是源源不断的北运,“漓水—灵渠—湘水—大江”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整个大汉在这一场战争的背后凝聚为一个整体,这才是朝廷上下最高兴看到的。

    粮食的运输、人口的流动,无疑最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

    “诸位爱卿,今日虽然不是大朝会,但是在座的也都是我大汉的国之栋梁。”李荩忱的目光在臣子们身上扫过,小小的御书房之中,朝廷尚书以上的官员济济一堂,“能够通过诸位掌控天下,朕之幸也!”

    “臣等愧不敢当!”

    “闲话少说,切入正题,”李荩忱一挥手,径直走到那舆图前,“现在这天下尚且不全在朕五指之间,诸位卿家以为,明年我大汉应当如何,何事应当优先?”

    顾野王当即站出来“启禀陛下,臣以为休养生息依然是重中之重,这一次西北之战固然说明我大汉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起来足够的兵马和粮草,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我们的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