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欲扬明-第4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朱厚熜点点头:“这两年里,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文官武将都重提旧话,要朕罢设马市。但朕身为天子,一言九鼎,岂能随便背弃盟约,食言而肥?二来,各部虽有不轨言行,却还不敢做出纵兵寇边剽掠、明犯天朝威严之事,朕上膺天命为九州共主,应有包容天下、华夷一家的胸襟和雅量,便不能以小疵便举兵征伐,使各地边民再度遭受战乱流离之苦。贺兰老板不必担忧朝廷会改易国策,安心做生意赚钱便是。”

    原来,当年鞑靼围困京师,提出了封贡之请,许多朝臣都以“临城受贡有伤天朝威仪”的理由表示反对,朱厚熜当时也咽不下这口气。后来,江南叛乱的消息传来,朝廷急于整军南下平定叛乱,这才迅速地统一了思想,确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方针,接受鞑靼的封贡之请。这几年里,蒙古各部都依约岁岁朝贡,也不再纵兵犯边,官民互市日渐繁盛,却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每年四五月份,蒙古各部都要派遣贡使入朝贡马。这些贡使均由沿途官驿提供食宿,明朝不但对所贡马匹从优定价,还要赐宴款待贡使,并给以大量赏赐。原来朝廷给各部规定了贡使的人数限制,少则十人,多不过五十人,但各部贪图朝廷赏赐,逐年增加,朝廷多次下敕令予以限制也未有结果,现今已超过规定人数的两倍有余。从单个部落来看,多上几十号人的饭食赏赐,对明朝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但加在一起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加之那些贡使涌进内地,不但刺探明朝军情,还不遵守法纪,往来道途之中经常索要酒食,稍不如意就恣意**、鞭打沿途官驿官吏,甚至还有杀掠扰民之事,有时候几个部落还串通一气,邀索内地珍重难得之物,被明朝拒绝之后就扬言要刀兵相见。种种恶行引起了明朝上上下下的极大不满,有人便以这些理由上疏朝廷,恳请罢设马市。

    此外,明朝如今缓过劲儿来了,整饬武备也初见成效,许多朝臣边将认为朝廷完全可以改变以往以马市羁縻蒙古各部的作法,兴兵域外,犁庭扫穴。尤其是皇上调集数十万兵马,举行这场“射天狼”军事演习,被他们认为是皇上有意要兴师北伐的先兆,也纷纷上疏,要求废除当年与蒙古各部所签定的屈辱盟约,停办各处官民互市。

    不过,这些奏疏都被朱厚熜扔进了废纸篓里——且不说蒙古同胞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分子,就冲朝廷每年能省下来数以百万计的军费开支,各地民市每年还要上缴几十万两的商税和利润,在没有解决好日本和辽东问题之前,也不能在西北用兵。

    晋商承包了各处民市的货殖,每年能赚到上百万两银子,朝野上下关于罢设马市的议论令他们十分担心,贺兰石得到了皇上的亲口许诺,大为高兴,便说:“皇上圣明。既然朝廷不会罢设各处马市,微臣便有一个建议:朝廷如今与西北诸虏修好,边地安宁,西域胡商来我大明经商者甚多。微臣与他们闲谈之时,闻说我天朝上国诸多商品,尤其是丝绸、瓷器、茶叶等物,西域胡人无论贵贱,都十分喜欢,卖价也高出我大明内地数倍。朝廷可派遣商队前往西域与之货殖,不必依靠西域胡商转手中介。”

    这是贺兰石庞大的发财计划中的一部分,概因晋商集团虽以包销国债为契机,得到了与蒙古各部开立民市的特许专营权;但徽商集团却借助朝廷平定江南叛乱之良机,说服朝廷废弛海禁之法,许开海市货殖于南洋诸番,利润比民市还要高出许多,短短的两三年间,徽商集团的实力就隐隐凌驾于晋商集团之上。因此,贺兰石便另辟蹊径,打起了与西域通商的注意。第一个关于发卖贡品的建议得到了皇上的同意和称赞,他才敢进一步提出这个建议。

    “呵呵,”朱厚熜笑道:“看来是那些胡商从中赚取了巨额差价,令你贺兰老板也为之眼红了啊!不错,朕以往只将目光关注于东南海市,对西北方面,尤其是西域那边,则不免有所疏忽,竟忘记了自古便有丝绸之路。不是你贺兰老板提说此事,险些断绝了我大明一大财源,罪过罪过!”

    受人钱财,替人消灾,严世蕃既然收了贺兰石两万两银子的谢礼,就不能无动于衷,插话说:“请皇上恕臣多言之罪。依臣看来,与西域交好通商,不仅能为我大明带来滚滚财源,亦能收到牵制北虏各部之妙用。”

    朱厚熜更加来了兴趣,催促道:“快与朕仔细说说。”

    贺兰石向他请托之后,严世蕃也曾认真考虑过他所说的几件事,此刻正是他在皇上面前表现的机会,便侃侃而谈:“西域之地,诸番林立,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自保尚且不暇,更无力东向,是以自古都未有觊觎中原之心。朝廷与之交好,并无养虎为患之虞,此其一。其二,西域位于北狄瓦刺之东南、西戎鞑靼之西北,归顺天朝之后,瓦刺痛失右臂,鞑靼更如芒刺在背,可为天朝屏护甘肃、山陕等地,卫我边庭。其三,西域诸番产出之物异于中原,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间、成祖文皇帝永乐年间,时常进贡玉器、硼砂、狮子、骆驼等内地罕有之物,更进贡有大量名马”

    朱厚熜笑着打断了他的话:“刚说了几句象样的话,又胡说八道起来了。西域风物特产当然可以弥补国朝之缺,却不是朕需要考虑的事情。朝廷要与之交好,自然也是效法太、成两祖,‘怀柔远人,厚往薄来’,怎能贪图他们些许贡物?朕连两京一十三省的贡物都要酌情减免,又怎能向西域诸番索取贡物?”

    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居正也插话进来,感慨地说:“仁厚无过皇上。臣闻成祖实录有载,永乐四年十月丁未,回回结牙思进玉碗。成祖文皇帝不受,命礼部赐钞遣回,谓尚书郑赐曰‘此物今存库有之,但朕自不用。虏贪且狡,朕受之,必应厚赏。将有奇异于此者,继踵而至矣,何益国事哉’。皇上恭行俭约,节用爱民之心,较之成祖文皇帝也不遑多让!”

    张居正的奉承恰好挠到了朱厚熜的痒处,他更为高兴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张太岳不愧是张太岳,精通朝章国故,也深知朕的心意。不过,朕除了不贪图奇珍异宝之外,还有一层用意,西域诸番一向倍受瓦刺、鞑靼等蒙元诸部欺凌,动辄被索名马、美女和珍宝珠玉,稍不如愿便有破国灭族之祸。朕要外联诸番以牵制瓦刺、鞑靼,便要优抚厚赏以羁縻其心。这才是成祖文皇帝‘但有来者,惟诚待之’的真谛之所在。”

    张居正谦逊地低下了头:“皇上过誉了,其实微臣只看到皇上俭约节用之德,然圣心深远,非微臣这等愚钝之才所能领会。”

    尽管张居正还只是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还是自己的秘书,但他毕竟是在历史上有“大明第一名相”、“千古宰相之杰”等等美称的有名人物,能让他如此折服,令朱厚熜越发高兴,没有注意到严世蕃的那只独眼之中射出了一丝怨毒的目光,射向了仍低着头的张居正

第二十九章商队护卫()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

    被皇上取笑为“胡说八道”,严世蕃不敢有丝毫的不满,反而觉得皇上拿自己不当外人,举止随便、言谈亲昵,这是近臣、宠臣才能有的福分。但是,被张居正阴刺了一句,却让他十分恼怒,同时心里转了无数个念头:张江陵这个小东西究竟只是在皇上面前卖弄学问,还是反对与西域通商的建议?甚至,还是在皇上面前不动声色地阴刺我生活奢华?不过,正在御前议事,可容不得他多想,赶紧收敛心神,顺着皇上的话,肉麻地吹捧道:“皇上威加四海,仁服天下,古之圣主明君也不过如此!”

    或许是一直将张居正视为忠臣、能臣,而将严世蕃视为奸臣、佞臣的缘故,朱厚熜能坦然地接受张居正的奉承,严世蕃的吹捧却让他本能地警觉起来,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淡淡地说:“议事就是议事,这样歌功颂德的话就不必说了。贺兰石,你的建议很好。只是,真要施行却还有不少问题啊!朕不知道你考虑周全了没有,所以也不敢轻易允诺。”

    贺兰石正在庆幸皇上这么轻易地就接受了自己的建议,日后可以大发其财,却又听到皇上话锋一转,心中暗自一惊,忙躬身应道:“请皇上明示。”

    “也说不上什么明示不明示的。”朱厚熜恳切地说:“朝廷如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又在江南诸省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每年所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物很多,只靠海上丝路货于南洋诸番和日本是远远不够的,正需要打开销路,广辟市场。朕也恨不得你们能把我大明的商品卖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为国家赚回更多的银子,也让我大明的百姓,尤其是那些桑农、茶农、织户、瓷匠等农夫工匠得到颇多实惠。你们有意要派遣商队货殖与西域诸番,当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只是,此去西域有千里之遥,且多是人迹罕至的沙漠,路途艰险暂且不说,沿途还盘踞着鞑靼大大小小许多部落,还有马贼纵横其间,以剽掠商队为生。当然,朝廷可以行文下敕于鞑靼各部,命其约束部众不得骚扰我大明客商;你们也可聘请西域胡商为向导,打通与各部的关节。但如果遇到强盗,或者鞑靼各部不遵朝廷号令,仍要纵兵抢掠,丢了货物血本无归倒是小事,商队诸人还有性命之虞啊!该如何应付?”

    问过之后,他又鼓励贺兰石说:“不过,朕也知道,你能向朕提出这个建议,想必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你且说说你的想法。”

    贺兰石说:“回皇上,商队可聘请镖师护卫以防备马贼。”

    严世蕃的心中仍在纠结于张居正方才的卖弄,便起了争宠之心,也没有仔细考虑周全,便抢着说:“皇上,微臣以为,巨寇大盗纠结不法,纵横大漠,实力断不可小视,寻常镖师也未必就能应付得了。微臣有个建议,朝廷可派兵护送诸商与西域货殖,由商队承担相关费用,并按一定比例向朝廷上缴货殖利润。如此一则商贾无性命之忧;二则朝廷得利甚多”

    严世蕃以为皇上一向重视广开财源,就有意奉迎圣意,提出了这个建议。谁知道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朱厚熜打断了:“此议不妥!若是朝廷遣使至西番,自然可以携带商队同行,但若是专门为了通商,便派出军队护送,历朝历代都没有过这样的先例,难免招致朝野上下清流士人的非议。再者,朝廷当初与蒙古各部缔结和约,允诺诸镇兵马不出营寨边堡百里,派出军队护送商队,岂不给了各部指责朝廷背约的口实?还有其三,边军若是自持武力,在道途之中滋事妄为,岂不影响朝廷与蒙古各部和西域诸番罢战修好之大计?”

    皇上顷刻之间就挑出了自己建议的三个毛病,严世蕃深深懊悔自己冒失,赶紧离座跪地请罪:“臣颟顸失措”

    朱厚熜摆摆手,说:“你是朕身边的人,也该知道朕早就说过,御前议事,但有所想,便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实,你的提议虽不妥当,却让朕有了个想法:我大明将士皆出自军户,终生从征,父死子继,若无子嗣,即便老迈年高也要受边塞之苦,既不合情理,也影响军队战力。能否规定兵士乃至各级军官将佐的服役年限——哦,服役便是从军之意,朕姑且说之,你们就这么理解吧——将军队划分为现役及预备役,等若以往守城之兵与屯田之兵的分别,青壮善战者为现役,专事备边征战;年长者转为预备役,如遇大战,则应朝廷征召转回现役,事定归农;年老或伤残者退役,转为民籍,国家给授田亩若干,并提供农具、耕牛、种子。至于贺兰石提出的商队护卫,便可从预备役或退役兵士之中招募。这么一来,既不违背朝廷法度,也能为那些年长兵士谋得一条退役之后的生计。”

    皇上的话音刚落地,严世蕃就大声说:“圣明天纵无过皇上!如此一来,朝廷再无冗兵之累,兵士亦能老有所养,天心仁厚,圣德巍巍。”

    总算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能把军人复员转业的问题摆在桌面上来跟明朝人说了,朱厚熜心里也不免暗自得意,就没有再对严世蕃的奉承表示出反感,而是笑着说:“呵呵,这件事关系到我大明军制,可草率不得,等朕考虑妥当了再与李阁老和曾部堂他们细说,你们也都帮朕想一想,看能否找到更多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朕好跟他们去打擂台。不过,贺兰石,你说到与西域诸番货殖一事,朕还有两个要求,你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请皇上示下,但有所命,微臣无不从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