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人会之关东局-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他还分出了一千多人,从地道进入了大楼。

    早晨4点,地道里传来了电报,黑河现场指挥朱雨亭发回来了情报,说已经进入黑河要塞,进入黑河指挥部和黑河军营,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开始发动进攻了。

    早晨四点十分,孙吴县城传来最新情况,现场指挥魏希林参谋长已经指挥部队进入了军营,731部队,师团司令部大楼等要地。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特仓的哨兵发现了特战队员。特战队员杀死了哨兵,都是匕首杀死的,但是,其中一个哨兵放了一枪,虽然没有打倒人,枪声却惊动了大厅附近的军官宿舍。

    夏魁武当机立断,命令马上行动。同时,向指挥部通告,要求提前行动。

    早晨4点20分,行动提前开始。

    胜山要塞的日军宿舍,大门被踹开,一群人闯进宿舍,一个人先找到灯绳,亮灯。

    日军醒来,有的反应快,就要反击。冲进来的战士们大叫:“投降!缴枪不杀!”用的是日语。虽然不熟练,确实很清楚。几个日军还是想反抗,一个赤膊跳下床,被一刺刀捅死,另外一个在枕头下摸枪,被一枪打死。

    枪声接连不断地传来。

    |

    朱赤的指挥部在孙吴县城城南的山上。他发出进攻命令后,把实际进展报给总司令,就开始等待。

    朱赤人生辉煌的时刻就是南京保卫战,一战成名,天下皆知。后来不满老蒋的做法,追随小路来到关外,一直驻扎在孙吴德都一线,北据孙吴和黑河的日军。这一下就是三年。三年多下来,除了扩军,训练,垦荒,管理地方民政,就是打一些小仗,光复一些小城镇,最大的战役仅仅是光复铁路沿线的几个城镇。

    今年以来,其他部队光复了大兴安岭,哈尔滨,佳木斯,甚至牡丹江和锦州等等,唯独自己这里还没什么行动,部下早就按捺不住了,求战心切,如今,战役终于开始了。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朱赤要把这一片的日军连根拔掉,把大小兴安岭两个根据地连接在一起。

    他还意识到,在光复孙吴黑河后,他的对手是黑河对岸的日军。

    他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打过黑龙江,占领海兰泡,消灭对岸的日军,把对面的日军占领地一分为二。

    为了这个目标,他派出了特战队进入对岸,对日军进行侦察。现在,他觉得,自己已经有把握把对岸的几千日军歼灭,占领海兰泡。

    到了五点半,胜山要塞地下传来了电报,地下已经歼灭了两千余日军,占领了地下和地面的工事。日军被击毙了一千余人,俘虏包括伤员在内有九百左右。

    另外,胜山地下没有发现日军最高指挥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粮食。这些粮食武器弹药够两千人吃用一年有余。

    目前,地面部队已经进入了大楼,已经和日军接火,战事顺利。

    不到六点,黑河地下传来了胜利的消息,黑河地下工事因为规模不如胜山要塞,里面仅仅驻扎数百日军,特战部队工事顺利。

    朱赤见两个地下工事全部攻下来,立刻命令其余部队,向孙吴和黑河两个县城发起进攻。

    这两个县城虽然曾经有很多日军驻扎,因为仅仅防备对岸的苏军,没有多少城防,半个小时后,大部队进入了城区。

    打了中午,战役结束,朱赤向沈阳发出报捷电:孙吴黑河全部占领,黑河胜山要塞全部占领,爱辉和发别拉要塞也占领。要塞三千劳工全部解救。孙吴两千多伪军战场起义。

    日军细菌部队大楼被占领,日军医生,资料全部缴获。其他如发电厂,医院飞机场等也全部占领。日军飞机场发别拉附近的几个飞机场没有飞机,只有地面设备和少数守卫部队。

    目前,已经派出了十个团级部队,向四面出击,按照计划,占领铁路,金矿,林场,边境哨所等日军占领地。已经集结一万部队,准备南下龙镇北安,力争按计划光复,打通大小兴安岭两个根据地。

    战役中需要检讨的是,黑河码头有几艘日军船只,在我们占领码头的时候,开离码头,跑到了对岸海兰泡。

    下午一点,沈阳指挥部来电,祝贺黑河孙吴大捷,向兴安纵队致敬。要求迅速占领要塞等军事设施,恢复城市秩序,积极防御对岸的日军。迅速分兵南下,占领铁路沿线,光复主要城镇。

    ******

    1,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一举歼灭关东军,从胜山要塞登陆,这是“东方的诺曼底”。

    2,胜山要塞1938年开始修建,1944年才完工。前后动用了两万多人修建。修建中死亡的中国劳工不知道数量,因为边死边扔。在1944年完工的时候,剩余了三千中国劳工,集体枪杀。

    ;

第548章 张宗可来东北了()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42年7月5日。沈阳。飞机场。

    小路在这里接飞机。

    最近有两件大事,一个是河南难民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东北,有了火车,难民走得快,两三千里的路程,走路不知道需要几十天,坐火车,三四天就可以了。只要挨过了关内的路程,上了火车,一切都好办了。

    最近,来东北的人数很多,超过了预期,东北的干部开始担心粮食不足,担心过冬的衣服,担心过冬的房子,上上下下,忙得一团糟。

    第二件大事是著名的笔杆子,书法家,理论家,地下活动专家张宗可;也就是康*生从延安来东北了。

    整个河南灾区的人都在逃难。卖儿卖女也不行;把老婆卖了也不行;河南人不论穷富,只要搞不到粮食,就得出来逃荒。只有城市里的少数权贵还能支持下去。

    一如历史上实际发生的一样,逃难的人流向南方的还是那么多,向东进入敌占区的也还是那么多,而沿着铁路向西去大后方的人数大大地减少了,向北进入太行山的急剧增加。

    难民在太行山上一路向北。在有限的几十个粥棚拿到了吃的,慢慢向北。只要一进东北,速度立刻加快,东北政府雇了很多马车,把百姓向北一站一站地拉。

    难民到了锦州上火车,问题就解决了,大量的难民用火车拉到齐齐哈尔下车,有的去加格达奇方向,有的去讷河方向,有的则去佳木斯方向。

    如今,一部分难民经过牡丹江,开向兴凯湖方向和三江方向。

    原来要接纳两三百万人,近几天,来的难民急剧增加,现在,数量已经超过三百五十万了,而且还有难民不断地涌来,没有减少的趋势。

    整个东北局一面打仗,一面安置难民,困难巨大。整个东北的存粮快吃完了,如果夏粮欠收,那样今年冬天就过不去了。

    所以,只要难民来到,当地政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他们马上开垦土地,种植秋菜,也就是白菜,罗卜,在夏季种植,秋末收获。这两样,再加上土豆,是东北人越冬的主要蔬菜。

    东北局向延安发电报,请求再派若干个高级干部,领导难民安置,社会建设和农业生产。

    延安经过讨论,把张宗可派给了东北,职务是三江省委书记。

    |

    其实,要张宗可来东北,是以前小路和毛的一次秘密谈话定下来的。小路把新来的一部电脑给毛看了,五十年代以后的资料都很完备。毛看了以后,开始心情不好,后来想开了决定采取一些措施。调走蓝苹,调走张宗可;都是他同意的。

    三江省公署设立于佳木斯,毛给张宗可的任务,探索解放区的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要求他在三年里生产出可以供给全军的粮食。

    张宗可,山东诸城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原名张宗可,字少卿,曾用名赵溶、张溶,乳名张旺,笔名鲁赤水。

    张宗可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党,此后长期从事党的工作,领导工人运动。

    他参加了“五卅”运动罢工委员会的工作,是1926年至1927年上海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在上海工作期间,担任过上海总工会干事,上海大学特支委员会书记,上海沪中、闸北、沪西、沪东等区的区委书记,江苏省委委员,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秘书长。

    当初,就是因为他书法好,文采好,和大人物结交而保住社会地位。

    1930年六届三中全会被选为中央审查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1933年起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领导工作。1934年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1937年张宗可从苏联回国,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央社会部长,中央情报部长,中央组织委员会副书记。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任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正逢二月份开始,张宗可已经担任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而主任是毛公。

    他提出了一个公式,也就是整风,审干,肃反的拯救运动,正准备大干一场,在东北局的提议下,毛公突然下达了调动他去东北的任命。

    张宗可临行去见毛,他不参与延安的工作,心里很失落。不过,目前东北的形势很好,东北的农业政策,在张宗可看来又不够先进,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毛公道:“你发过《康王指示信》,知道东北。目前,大量的河南难民到了东北,听说秩序有些混乱,粮食不足,困难很大。他们反应上来的情况,主要是干部不足。所以请你去。你看如何?”

    张宗可道:“我体会我的任务,短期里,要把秩序恢复,把今年冬天的难关度过去;中期是生产粮食,满足大部队的需求;至于长期的任务,那就是探索土地政策。”

    毛公道:“你的理解很不错,有高度。以前,东北买了一些粮食生产的书籍,农场管理的书籍,我们组织翻译了一批,原著都在这里。这一次都给你,任务重大啊。”

    张宗可道:“那我怕是要用大量的粮食来还。”

    毛公道:“好啊。我不嫌多。多多益善。东北每一年都为了粮食,搞得焦头烂额,你去东北,希望粮食有个改观。这个任务很重,你能完成吗?”

    张宗可道:“一定完成这个任务。”他是被毛公的话逼到角落里了。

    毛公道:“好。我就当这是你的军令状了。东北不要搞整风,东北风气很正,思想很团结,和中央保持一致,路线正确。他们目前的重点不是整风。”

    两个人又说了一阵,到尾声了,张宗可抓住机会,道:“最近岸英怎么样了?我老婆还念叨他来着。”

    毛公道:“他还好。在古比雪夫念大学。据说很快就要参军了,他要去做坦克兵。”

    张宗可道:“要小心啊。”不言而喻,苏联正在打仗,而且形势不乐观,学校半工半读,主要从事生产,学习仅仅是业余时间的工作。

    毛公道:“在哪里都是做事,一样的。当初你带他在上海,他对你们夫妻很有感情啊。”

    张宗可道:“我夫人对他也有感情。要不还是让他回国,跟我去搞农村工作。”

    毛公道:“回国,总是要回来的,不过现在不行。以后再说吧。”

    张宗可满面笑容地和毛公告别,离开毛公住处几步后,笑容全部僵在了脸上。他的心情反而开始压抑了起来。原因很简单,毛公第一句话就提到了《王康指示信》。这是把他和王明拴在一起了。

    张宗可在莫斯科的时候曾经带头喊过王明万岁。他还和王明一起搞过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全国各界1179人联合签署,影响巨大。

    和王明走得近,这是张宗可的大忌,是最不愿意提起的事情。如今搞整风,张宗可知道,整风的对象是王明。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毛公把它外放,而且提到了那封信,这里面的信号很明确了。

    1937年11月14日,张宗可,王明,两个人的妻子曹轶欧,孟庆树,还有曾山一起回国。在新疆短暂停留后,11月29日,张宗可自新疆到达延安。

    到延安后,他就发现,王明不可能取得延安的领导权,于是他改变方向,开始向毛投靠。可惜,毛不论如何,都不愿意重用他,他在新疆提议谁谁是托派,那些人也没有被处置。他在莫斯科处置的人,也都被解放。

    他以前拥护王明,在莫斯科王明掌权的时候,康生进入中央,确立了地位。现在,他全然不顾过去的立场,开始整王明。好容易借着斗争王明的机会,开展整风运动,正要大肆整人,忽然调令来了。

    当然,他还有一张牌,就是毛家兄弟,谢尔盖,毛家岸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