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面,诸葛恪早就等的心焦,一见黄顺出来,连忙迎上来询问结果。黄顺只好叹着气表示,诸葛瑾的脑筋还没转过弯来,等后面有机会再跟他说此事吧。

    诸葛恪人小鬼大,一听就知道,黄顺碰了钉子,反过来安慰黄顺:“没事,知父莫若子,我就知道,我爹不会答应的。你不要往心里去。”

    此后,黄顺到底不死心,又瞅机会跟诸葛瑾提起,诸葛瑾的应对就是立马拉下脸,不给黄顺任何机会。如是者三,黄顺终于死心。

    在吴郡住了段日子,每天都有柴桑的书信来到,有孙权要黄顺回去,与他商议婚礼的,有庞尚向他汇报工作的,还有傅婴、孙高与他单线联系,也有杨承、习嘉要他去秣陵主持镖局开幕大典的。

    为了诸葛恪的事情,黄顺把这些事全推了。最终还是不得不回柴桑。因为他与孙尚香大婚的日子日益临近,再不走就赶不上了。

    诸葛瑾为孙权所器重,自然也接到了请帖,而且特许诸葛瑾携带家人参加。诸葛恪因此有幸跟随。

    一路上,诸葛瑾把诸葛恪看的很死,根本不让他有机会跟黄顺接近。反倒是在吴郡时,诸葛恪还能不受限制的做黄顺的小跟班。

    诸葛恪年少气盛,不止一次向诸葛瑾抗议。抗议无果后,诸葛恪难得的接受了现实,不再胡闹,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船舱里苦读。

    开始诸葛瑾还以为诸葛恪在耍什么花招,不时过来查岗,后来慢慢也就懈怠了。

    导致诸葛瑾懈怠的主因,并不是诸葛恪表现的多乖多好,而是诸葛瑾突然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诸葛亮偷偷告诉诸葛瑾,黄顺为了迎娶孙尚香,可是着实下了大本钱。为此特此从荆州千里迢迢运来五千上等西凉战马作为聘礼。

    本来这事跟诸葛瑾没多少关系,但就在此前不久,诸葛瑾接到孙权的新任命,让诸葛瑾改任骑兵校尉,改政从军。

    说来也是孙权麾下无人可用惹得祸。孙权要回收兵权,需要大量的底层将领,但孙权把家底一扒拉,大多数将领不是人家四族的,就是人家东顺阁的。这两家都有兵权在手,自身也需要将校不说,孙权自己,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兵马,交给他们两家的人去带着。

    所以,孙权只好从亲信中大量提拔将校,不会带没关系,从没接触过也没关系,从头学起就行了。

    诸葛瑾作为外来户,是孙权的铁杆心腹,自然逃不过孙权的慧眼,大笔一挥,诸葛瑾就变成军界人士了。

    诸葛亮知道这一情况,所以,他从黄顺处得知战马已到柴桑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想到,这是诸葛瑾的好机会。

    得赶紧做两件事,一件是上书孙权,强烈要求这批战马分拨给诸葛瑾一些。再一件就是去找黄顺。只要黄顺点头答应,孙权那边就好说多了。

    诸葛瑾也知自己这个骑兵校尉,战马是比骑兵更为重要的存在。现在一下得知有这么一批上等战马存在,不由的诸葛瑾不上心。

    诸葛瑾之所以犹豫了好几天,就担心黄顺要拿诸葛恪做交换。谁知黄顺根本就没提那茬,而是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反正在黄顺看来,自己的战马送给孙权,孙权怎么使用,那是孙权的事。但诸葛瑾毕竟是诸葛亮的大哥,让诸葛瑾在其中多拿一些,黄顺自然乐见。

    五千匹战马的数,看起来不小,其实一开始,黄顺给徐莹说的数是一万匹。徐莹自作主张,做减半处理。

    要知道,第二批战马姗姗来迟,总数不过一万五千匹,黄顺张口就要送出去一万匹,难怪徐莹要心疼,做拦腰斩的动作了。

    送给孙权五千匹,剩下的一万匹,被曹仁预订了七千匹过去,现银交易。还有三千匹,徐莹本来答应祖渊,留作黄顺的亲兵使用。却被黄忠、魏延专程找上门来,拿着黄顺同意赊给刘备五千匹战马的批条,硬生生中途拦截了。

    黄忠、魏延如此上赶着,是因为入川之战,已经确定他们领兵,关张赵都没份。蜀地的山地,西凉战马是最合适的坐骑。有这三千匹西凉战骑加入,入川之战,胜算自然增加不少。

    诸葛亮知道刘玄德回去后,马上就要安排入川。自己留在江东,自然不能随军,剩下诸人中,只有庞统能够胜任军师一职。

    大军开拔,江陵空虚,自己必须尽快赶回,主持江陵事务。所以,诸葛亮早就与黄顺打好招呼,完成与孙尚香的婚礼,不多做停留,马上开始启程回江陵。

    黄顺这边,一切都已经安排完毕。留下庞尚作为总负责江东一切事务。情报机关,也就是丐帮的发展,交由孙高和傅婴;东顺阁,有徐慎担任阁主;江东镖局,有杨承和习嘉主持;四族那边,有陆氏兄弟与自己一条心。此时抽身离开,完全没有问题。

    (本章完)

第605章 接风() 
孙尚香出嫁,踌躇满志的孙权举办了怕是江东史上最为盛大的婚礼。所有有头有脸的江东人士,都有份到场。

    当然,能有如此场面,黄顺的面子,在其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不少人,想着借此机会,能与黄顺本人或者他身边的红人接触上。

    婚礼一连举办三天,整个柴桑城都陷入狂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周瑜没能参加。由于箭伤持续恶化,周瑜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在不久前,周瑜静静搬出繁华的柴桑城,来到一处有松有泉,人迹罕至的所在,准备度过自己的最后一段时光。

    周瑜临行前,给孙权留下一封遗书,极力向孙权举荐鲁肃。并直言只有鲁肃,才能辅佐孙权,一步步坐稳江东王,进而图霸天下。

    这封遗书,本是江东的最高机密,但黄顺非比别人,他有幸得见周瑜亲笔。遗书里,字里行间,充满着一位智者对江东前途的忧虑。

    有鲁肃在,以孙权的英明,江东在整体战略方向上不会有什么大失误,周瑜所担心的,是前行的步伐,不能迈得太急太快。

    孙权是个急脾气,遇事恨不得马上行动,立即解决。这点与周瑜相投。不同的是,周瑜知道自己性子过急,大事上总是不厌其烦的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鲁肃的意见,务求稳妥。孙权却无视自己这一“短板”。

    周瑜在时,时时规劝孙权,小步前行,很多事情慢慢操作的任务,自然非周瑜莫属。但周瑜之后,谁来担当?只有鲁肃,也只能是鲁肃。

    不是说江东无人,孙权无人,像顾雍、陆逊之辈,都足以胜任。但他们除了是孙权的属臣外,还另有身份,不可能得到孙权真正的信任。

    能得孙权信任,有足以胜任规劝任务的人,便只有鲁肃了。

    对鲁肃,周瑜知之甚深,所以对鲁肃辅佐孙权的前景,周瑜还是有几分不安在心头。

    鲁肃虽然在把握天下大势上独步江东,但他在如何说服孙权接受方面,处理的不够圆润自然。说话往往过于直接,令孙权下不来台。

    为了让鲁肃和孙权能够合作无间,周瑜多方运筹,甚至不惜贬低自己。

    对孙权,周瑜不断通过一些现成事例,证明鲁肃的眼光独到和深谋远虑。以此加深孙权对鲁肃的信任度。

    对鲁肃,在鲁肃上书孙权,提出把江陵城出让给刘备的建议后,周瑜带头予以抵制,在江东上下,给鲁肃施加了很大压力。周瑜这么做,就是让鲁肃感受到压力,让他能够有所反省:再正确的意见,若不能为主公、众人所接受,也是徒劳。鲁肃必须认识到向主公提建议的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必须做出改变。

    可以说,为了江东的未来,为了孙权和鲁肃这对组合的前程,周瑜做了所有他能做的。现在,到了周瑜放下这副重担,过几天自己想过的日子的时候了。

    能够把周瑜的心思、心境分析的如此透彻,宛如当事者口述,黄顺可没那个本事,是白雪跟着黄顺,看过周瑜的手书,事后向黄顺一一剖析的。

    而且,白雪进一步断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周瑜虽然看到了孙权和鲁肃组合的隐患,也已经想方设法予以润滑、调解。但这俩人,还是很难做出改变。也就是说,孙权与鲁肃组合,肯定不如孙权和周瑜合作的默契无间。

    黄顺结合白雪的看法,再辅之以梦中鲁肃接替周瑜为大都督后的讯息,很轻易就验证了白雪的推断。

    鲁肃在时,孙权在荆州、刘备问题上暴跳如雷,频频发狠话,却始终被鲁肃压制,不得寸进。

    在鲁肃死后,吕蒙任大都督,对江陵的军事行动很快展开,孙刘联盟破裂也随之而来。曹氏正是借助这一事件,彻底奠定自己在三足鼎立中的主导地位。

    此时的黄顺,经过这几年历练,战略眼光也大有长进。在白雪的启发下,黄顺进一步理顺之后的一系列大事发展脉络。

    此后刘备拿下西川后,便全力用兵,与曹操争夺汉中。两军相持之时,曹军却突然退兵,把极具战略意义的汉中地区,让给了刘备。梦中给出的解释是:曹操的大本营冀城出了问题,需要曹操回去处理。

    这个解释很是勉强,等曹操率领大军,从汉中前线回到冀城,黄花菜早就凉了。曹操退兵的真正原因,绝不是什么后方起火,要回去灭火。

    在现在的黄顺看来,极有可能是曹操获知鲁肃的死讯,知道孙权很快就要在江陵城方向有大动作。这是曹氏一举取得优势的大好时机,曹操不可能轻易放弃。与此相比,区区汉中就不算什么了。

    于是,曹操果断退兵,像一头蛰伏待机的猛虎,掩藏起尖牙和利爪,死死盯着对手,等待对手露出致命破绽。

    后来孙刘两家果然为了江陵城大打出手,曹操瞅准时机,果断出击。对江东,前出合肥,建立新城。彻底巩固住合肥防线。

    对刘备,则趁刘备新败加上刘备去世,曹操大举用兵,起兵五路,意图一举灭蜀。只可惜,反而成就了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赫赫战功。

    当然,这是后话。曹操敏锐的捕捉到战机,并迅速采取行动,从而确立己方优势。才是重点。从此后,孙刘两家即使再次联手,也只能采取守势,再也不能如前般,两家联手咄咄逼人,逼着曹操左支右绌,应付的手忙脚乱了。

    铁一般的史实从反面验证了鲁肃的正确。若孙权能够遵循鲁肃的路线,心胸能容得下刘备的不断强大,容得下刘备的出尔反尔。刘备就不会止步于汉中,肯定会顺势拿下西凉,对关中一带构成持续的威胁。

    然后按照诸葛亮隆中对所言,汉中和江陵方向同时出击,对曹操用兵。到那时,刘备就成了曹操急需应对的主力。曹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应付刘备集团的进攻,孙权的机会就来了,举倾国之力拿下合肥,彻底打开进军中原腹地的大门。

    那时的中原,就像是一个鸡蛋,只要合肥这个点打破,剩下的就是柔软的蛋清和蛋黄了。江东自然是能吞下多少,就是多少。

    等刘备和曹操反应过来,江东已然确立优势。刘备与曹操立场不同,几乎不可能结盟对付江东。刘备顶多能做的,就是与江东谈判分赃,谈判桌上,江东怎么应付都行。

    曹操那边,一边要应付刘备的进攻,一边应付江东的趁火打劫,唯一能挽回劣势的举措,就是止损与江东达成停战协议。这样,江东就处于左右逢源,刘曹通吃的有利地位。

    (本章完)

第606章 大馅饼() 
到那个时候,只要孙权不出昏招,沉着应对刘、曹两边的大小动作,等江东彻底消化掉中原所得,就彻底确立江东的战略优势。到那时,无论是联曹抗刘,还是联刘抗曹,最不济就是应付曹刘联军,江东都是绰绰有余。

    就是黄顺,此时明知鲁肃的战略算盘,站在刘备或曹操的角度,要着手破解,还是有些挠头,不知如何破法。这就是大势所趋的威力,也就是兵法政略上阳谋的运用。

    争夺天下,阴谋固然可以得逞一时,却难以最后善终。只有光明正大的阳谋运用,才能最终笑到最后。

    在心中想着这些,很费心神,黄顺直想到有些头昏,这才停住,捂着脑袋说道:“这些社稷大事,还是让那些大人物去操心吧。我们先关心我们自己的好。这回回去江陵城,我们要不要在偃月城北上,先去沔阳走一遭呢?”

    “夫君大人要去沔阳?做什么?”一直乖巧,很少说话的褚英,这时候出声问道。

    “江陵城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也不再需要沔阳的大军帮助防守江陵城。这会再去沔阳,难道只是去看看二哥?”程瑶紧接着质疑黄顺的决定。

    黄顺笑道:“我总觉得,六姓的精锐一直憋在那里,太过浪费。反正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