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4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对黄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襄阳十姓的崛起,完全靠着这个天命,只要曹丕也重视这个天命,那襄阳十姓与曹氏的关系,就有了稳固的基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只能竭尽所能罢了。”谈及天命,而且是对曹氏极为不利的天命,黄顺自然谨慎了许多,不再过多言语。

    曹丕长吁口气,说道:“汉中战争已经过去,我们就不谈了。但襄阳那边,形势同样对我们曹军很是不利,三少对此怎么看?”

    黄顺微笑道:“别的地我不知道,要说襄阳,别说一个关羽,就算十个关羽一起来攻,也拿不下来。我不明白,有这样一手好牌,曹仁怎么会把仗打成这个样子?”

    曹操笑了。曹丕也笑了,“难道三少就没有想过,你们十姓与关羽里应外合的情况发生?毕竟,你们十姓里,在刘备处效力的人可不少。”

    黄顺笑道:“别的我不敢保证,夏吟坊绝不会这么做。在襄阳,只要夏吟坊站在曹仁将军那边,别人再捣乱,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曹丕收敛笑容,露出一脸的愁容:“如果战争的事,事前简单算算双方实力对比就能获知最终结果,那就不会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了。不管什么原因,襄阳战局殊不乐观,我们甚至已经在讨论许都迁都的事情,只为躲避关羽的兵锋。

    维持襄阳战局,我们现在很是吃力,还希望三少能伸出援手,助我们一臂之力。”

    如果没有许蒙的事先提醒,黄顺很可能就被曹操和曹丕父子的联手忽悠给弄晕了,现在,黄顺就像一个已知对手底牌的赌手,丝毫不着急,很有几分稳坐钓鱼台的味道。

    “曹丕可从来没向我开头要求什么,这还是第一次呢。襄阳是我们襄阳十姓的大本营,我绝不希望襄阳城破,需要我做什么,曹丕尽管开口吧。”

    曹丕说道:“好!我们曹氏已经在汉中战场失利了一把,实在没有颜面再从襄阳战场灰溜溜撤退。我们希望,三少能率领襄阳十姓,顶替我们,抵挡关羽的攻势。”

    黄顺失笑道:“如果我把关羽的进攻打退了,曹军岂不是更没面子了?”

    曹丕说道:“你还是先考虑如何顶住关羽的进攻再说吧。你再如此自大的说话,我就要考虑收回刚才说的话了。”

    黄顺这才脸色凝重起来,“襄阳战场,形势已经如此危急了吗?”

    曹丕被黄顺气的哭笑不得,说道:“敢情我刚才说了大半天,你什么都没听进去!你也知道,我从没跟你开口要求什么,既然我今天开了口,就证明,这件事,已经是非同小可,火烧眉毛了,你还如此不当回事,我怎么敢把襄阳战事,放手交给你呢?”

    黄顺搔搔脑袋,说道:“襄阳那边的讯息,我已经好久没有收到了,对那里的情形确实不清楚,还请曹丕为我详细解说一番,我也好思量思量,这副担子,我能否挑得起来。”

    (本章完)

第866章 襄阳大战(一)() 
“好吧,”曹丕叹了口气,“我就详细给你讲讲,省得你还自我感觉良好呢。”

    曹丕接下来的叙述,确实有些出乎黄顺的预料,在黄顺的梦里,是有关于襄阳攻防战的讯息的,正是靠着梦的帮助,黄顺才表现的有恃无恐,对曹丕抛来的大锅不以为然。因为黄顺认为,关羽很快就要后院起火,火速回兵了。自己这时候接手,等于白捡一个大功劳。

    但曹丕叙说的事实,却与黄顺的梦有所不同,形势果然如曹丕所言,要严峻的多。

    毕竟,关羽是刘备麾下最能打仗的高级将领,只要刘备坐镇后方,前方的领兵打仗的人选,头一个便是关羽,而关羽,也是喜读兵书,又久经沙场,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很是精准。

    早在刘备和曹操在汉中相持不下之际,关羽就有了出兵攻打襄阳,帮刘备分担压力的想法。但关羽很是持重,没有必胜把握,他不会轻举妄动。关羽很清楚江陵城对刘备的份量。一旦攻伐西川失利,江陵城就是刘备唯一的落脚点。后面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等郡,不过是在钱粮上支持江陵城罢了。江陵城丢失,那四郡就是传檄而定,没有任何战斗力。

    关羽的持重,一是提防着江东。江陵城是从江东借来的,这个事实,关羽时刻记牢,必须防止江东趁火打劫。因此,若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关羽绝不会轻离江陵城。

    为了对付江东,关羽效仿古代的烽火台,设立了烽火传递敌情的系统。只要一处烽火台发现敌情,燃起烽火,江陵城方面就能第一时间察觉,从而做出应敌准备。

    仅有己方的防御加强是不够的,关羽还必须关注江东的动静。恰好此时,江东军事重镇:巴丘水军大都督换人,由吕蒙换成了陆逊。

    吕蒙是力主军事进攻江陵城的将领之一,而且吕蒙极富盛名,为关羽所忌惮。有吕蒙在巴丘,关羽就不敢有大动作。

    但陆逊就不同了,年轻不说,还与襄阳十姓有着紧密的关系,好说话。于是,关羽先后几次派人打探陆逊的情况,得到的情报完全一致:陆逊绝没有觊觎江陵的心。

    这样,关羽对江东方面,就可以放心了。

    还有一方面,也在关羽的提防之列,那就是沔阳的十姓兵马。虽然六姓与刘备关系密切,且大力资助刘备进取西川,但关羽并没有就因此放松对十姓的监督。

    毕竟,十姓在黄顺的运作下,渐渐羽翼丰满,已经露出独立的苗头。荆州本就是十姓的地盘,十姓要独立,肯定以荆州为基业。荆州的一半都掌握在刘备手中,十姓与刘备的矛盾,不问可知。

    令关羽放心的是,十姓的黄顺,此时并不在荆州。关羽很清楚,独立这样的大事,十姓中那些老家伙绝无可能做得出来,只有黄顺有这个魄力。黄顺不在,至少说明一点:短时间内,十姓不会与自己闹翻。

    所以,对沔阳的十姓兵马,关羽仅是派了岗哨盯住。

    最为重要的一方,当然是襄阳的实力。若单论曹仁那波兵马,虽然数量不少,但关羽还真没放在眼里。打仗,关键看的还是领兵将军的能力。关羽有着绝对的自信,在战场之上,自己能够吃死曹仁。

    但襄阳同时也是襄阳十姓的基本,襄阳十姓断然不会答应襄阳遭遇兵祸。若襄阳十姓全力相助曹仁,关羽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拿不下襄阳。

    其实,能否拿下襄阳,倒不是关羽所关心的,襄阳是个是非窝,十姓的利益盘根错节,关羽不想去触碰。如果有那么一天,曹仁双手把襄阳奉送,关羽是否接受,还是个未知数呢。

    关羽进攻襄阳的目的,是牵制住曹兵,分担汉中战场的压力。襄阳这边闹得动静越大,汉中那边就进展的越顺利。

    所以,关羽必须摆出猛攻襄阳的架势来,而且必须得到十姓的默许,否则,一旦十姓当真,跟自己死磕,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关羽要接触十姓很容易。因为夏吟坊在江陵城就有分舵,而且还是黄顺的大哥在主持。通过黄循的关系,关羽很快就联络上了祖渊,从祖渊那里,关羽得到了确信:关羽进攻襄阳,十姓不会阻止,更不会出兵与关羽作对,与关羽在战场相拼的,只有曹仁的军队。

    这些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到位了,关羽终于择日出征,讨伐襄阳。

    为了避开敏感的襄阳,关羽特意首选南郑作为进攻重心。关羽一路上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直逼南郑。

    曹仁作为防守一方,自然看出关羽不敢轻易冒犯襄阳,便率领主力进驻南郑,在南郑,与关羽一决雌雄。

    曹仁同样对自己信心十足,尤其是自己这些年来辛苦练出来的精兵,更是寄予厚望。曹仁唯一担心的,就是战事一旦陷入胶着,物资供应乏力。毕竟,物资的供应,只能就近仰仗襄阳。襄阳能否供应,还得看十姓,看夏吟坊的脸色。

    从祖渊那里,曹仁同样得到了夏吟坊在物资上全力配合曹仁打仗的保证。曹仁于是就轻装上阵了。

    两边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压阵,战场当然不会简单呈现一方主攻,一方主守的局面。关羽与曹仁互下战书,约定择日大战。

    曹仁谨慎,排兵布阵上轻兵在前,重兵在后,做好战场相持的准备。而关羽,压根就没有把曹仁放在眼里,简单直接的以关家军打头阵,关羽、关平、关兴、关索、关彝各领一军,就像五支利剑,直插曹仁军阵。

    曹仁麾下,无人是关家将的对手,甫一接触,就全线溃败。曹仁虽然勉力支撑的调兵遣将堵窟窿,但无奈前方败的太快,根本没有让曹仁从容调整的时间。曹仁大败!

    曹仁败回南郑后,只能窝囊的缩在城里,依靠坚固的城墙做坚守状。关羽领兵团团围住南郑城,外面的补给无法送达。曹仁无奈,只好修书告急。

    曹丕接到曹仁的告急战书,不怠慢,迅速请示曹操。曹操深思熟虑之后,只说了一句:“云长不可敌也。但曹仁不可不救,你看着办吧。”

    (本章完)

第867章 襄阳大战(二)() 
曹操的意思很明确,关羽不好惹,但他不准备插手此事,而是让曹丕全权办理。只是给曹丕立下一条红线:曹仁必须救。

    曹丕无奈,只好回去召集众幕僚,商议解决南郑被围的办法。办法谁都知道,只能从别处调兵救援!关键在于谁能领兵,谁敢领兵。

    要说曹氏麾下,名将云集,关羽虽然名震华夏,但还不至于唬的一众曹氏名将畏手畏尾的地步。要是曹操坐在上面,不用曹操发话,他们早就自告奋勇,请缨出战了。但现在主事的是曹丕,每个人心里都长了心眼,生怕曹丕心里早有人选,自己贸然出列,让曹丕难为,那就不智的很了。

    谁都知道,曹丕刚成为世子不久,正需要一场军功来树立威信。汉中之战,由曹操主持,虽然败退,但元气未损,再说也不管曹丕的事。但这南郑的战事,曹操摆明态度让曹丕大展拳脚,在没有弄清曹丕的真实心意之前,那些猴精猴精的名将宿将,自然不会轻易出头。

    曹丕此时是第一次主持如此大的军事局面,正六神无主着呢,巴不得下面的名将叔叔们站出来帮他分担,却见话说出口,没人应声,这曹丕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司马懿对双方的心思,了如指掌,趁着这个功夫,他一步跨出来,说道:“若世子不弃,仲达愿督军前往,解南郑之围。”

    极短的时间里,司马懿已经在心里盘算好了利害:自己从未掌兵,南郑关乎荆州全局,不可能派自己一个生瓜蛋子前去。自己站出来,不过表表态度,愿意为曹丕效犬马之劳。

    最为关键的,是此时司马懿出列说话,打破了僵局,避免了曹丕的尴尬,巧妙的为曹丕解围。曹丕就算嘴上不说,心里肯定对司马懿是感激的,这对日后司马懿的仕途,大有裨益。

    曹丕果然一皱眉,说道:“仲达从未领兵,怕是不妥吧?”

    司马懿振振有词道:“南郑一战,关乎朝廷脸面,不容有失。如今汉中新败,南郑又起战火,若稍有差池,于军心民心殊为不利。而且,襄阳一带,为十姓基本所在,朝廷控制只是羁旅而已。若战场失利,恐引起连锁反应,局面一发不可收也。”

    司马懿此话,正说到曹丕的心坎上,虽然从曹操那里获知,曹操已经允许黄顺在襄阳自立。但曹丕从心底里是不愿的。因为很明显,荆州三大支柱:襄阳、江陵和江夏。曹氏、刘备和孙权各自占据一个。若曹氏放手襄阳,让与十姓,以十姓在荆州的实力,不难逐一拿下江陵和江夏,一统荆州,如此一来,一个新的强权就要在荆州诞生,对曹氏来说,肯定不是好事。所以,曹丕宁可维持荆州现状,也不愿十姓翻身成气候。

    但曹操毕竟话已出口,曹丕也不好贸然反悔,若能借助这场战争,增大曹军在襄阳一带的存在,自然就能迫使黄顺,放弃襄阳自立的念头,乖乖的维持现状。

    曹丕听得暗暗点头,司马懿说话,看似说的都是些官面话,没什么实质意义,却句句点到曹丕的心坎里,说的曹丕舒坦无比。

    “那依仲达之见,该当如何解南郑之围?”曹丕问道。

    司马懿说道:“南郑之围,看似紧急,其实是纤芥之疾,只需派遣一名宿将领兵前去解围即可。吾所关心的,是战后,如何加强襄阳一线的防御问题。”

    曹丕再问:“仲达对此可有良策?”

    司马懿再道:“借解围之机,重置各县官员,从邺城直派。是为釜底抽薪之计。”

    话说到此处,其他人再傻,也看出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