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禅见三位顾命大臣都如此说,自己也勉强止住了悲戚,说道:“吾心已乱,不能主事,一切当由丞相做主。”
诸葛亮点点头,大声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就在此处、此时,登基为帝,兵立刻派人,昭告天下,各位有意见没有?”
旁人还未反应过来,黄顺已是第一个响应道:“微臣没有意见,正该如此!”
其他人见黄顺抢先表态,也立马跟上附和。
黄顺如此上赶着,自然有他的道理。刘备难以对付,刘禅却容易的多。自己与刘禅的关系本来就不坏,此时自己再表现积极些,自然就会被毫无机心的刘禅认定为自己人。那自己今后无论办什么事,就容易多了。就算诸葛亮那边通不过,只要自己做通刘禅的工作,诸葛亮也只能放行。
所以,黄顺现在,就表现的比忠臣还忠臣吗,一切都以刘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他着想。
诸葛亮对众人的态度早有预料,满意的点点头,转身带头向刘禅叩拜,口称“新皇万岁”。
刘禅双手直摇,表示自己不敢当。黄顺说道:“皇上自有皇上的尊严。诸位顾命大臣,虽然辈分上都是皇上的长辈,但君臣关系不能错位,该叩拜的还是要叩拜,皇上当慢慢习惯才是。”
刘禅满脸无奈,点点头,接受了黄顺的说法。
诸葛亮带头跪拜在那里,一动不动,连黄顺也乖巧的陪着跪在那里。刘禅高高坐在上方,知道自己应该说点什么,却不知说什么好。刘禅还是有些小聪明的,眼珠一转,刘禅便有了主意。
“相父,此处由你全权主持,相父不必跟他们一样跪在那里,帮我,不,帮朕主持大局为重。”
诸葛亮只得站起身来,说道:“为今之计,是赶紧昭告天下,以示蜀汉有主。待回成都后,方正式举行登基典礼。我们几个在这里,至关要紧的是处理先皇的后事和应对诸般威胁。你们看如此安排可好?”
其他人自然点头,表示没有异议。但黄顺有异议,处理刘备的后事,在黄顺看来,不过小事一桩,交给主管礼仪的臣子,足以安排的妥协,完全没有必要让三大顾命大臣加上自己坐在一起讨论研究。
再说,黄顺对此也丝毫不通,插不上嘴,徒显尴尬。为了免去尴尬,黄顺还不如主动提议,免去处理刘备后事这一议题,直接进入现实的威胁:如何应对内外的兵变。
“先皇的后事,诚然是大事,但朝廷有主管礼仪大臣在,由他们主持,比我们几个,专业的多。后事操作的方案,由他们编制出来,交于我们审查批准即可。
你们三位都是先皇认可的顾命大臣,我虽然年幼,资历浅薄,但久居荆州,也有一些影响力,我们几个坐在一起,当一起研究国家大事,特别是朝廷大丧,如何应对敌对方面趁火打劫,才正实际,也更符合你们顾命大臣的身份。”黄顺说道。
其他人显然对黄顺的说法不予认可。在他们看来,刘备的后事才是头等大事,其他一切事情,都得安排在其后。持有这个观念的,甚至包括刘禅在。
但这个时候,主动站出来,与黄顺唱对台戏,个个都是老狐狸的他们,自然做不出来,甚至是刘禅,也觉得,此时不好给黄顺泼冷水。
但不反对黄顺,不代表他们就认可黄顺的说法。所以,沉默,就是他们对黄顺说辞的最好应答。
一片沉寂中,一个声音响起,“黄顺所言正是,兵者,国家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任何事情,在兵事面前,都得往后靠,先皇的后事安排,也不例外。”
如此明目张胆的支持黄顺的,当然不会是谨慎的诸葛亮,但也不是一向与黄顺交好的赵云,出人意料的,竟出自与黄顺没有几面之缘的李严之口。
(本章完)
第946章 议兵的抉择()
李严一出口,黄顺也颇感惊讶,但黄顺丝毫没有在面上表现出来。现在的黄顺,已然知道自己的能量,有人上杆子巴结自己,太正常不过。李严成为其中之一,在黄顺看来,丝毫不意外。
黄顺意外的,是李严如此明目张胆,不避嫌疑的支持自己。这就有些奇怪了。要说诸葛亮如此做,黄顺就不会多想,但素未谋面的李严如此,黄顺就要多想几个为什么了。
难道,李严看到自己后,有意与自己拉进关系,加入荆州十姓的势力吗?黄顺很快便自己否定了这一想法。
李严现在再不济,也是蜀汉的顾命大臣,位高权重,虽然主管荆州方面,有着自己的颇多掣肘,但在官方,李严确实是能够管到夏吟坊的。这一点,黄顺想不承认也不行。除非,黄顺不准备归顺蜀汉。
话又说回来,黄顺不准备归顺蜀汉,那他来这一趟还有何意义?既然黄顺准备归顺蜀汉,那李严这个名正言顺的上级,黄顺就不可能不重视。
现在李严摆明了要与自己处好关系,黄顺反而心中有所警惕:这个李严,毫不避讳他准备与自己交好的想法,有些颇不寻常。
众所周知,刘备顾忌黄顺的力量。若刘备亲自任命的压制黄顺的顾命大臣,在刘备刚刚过世便全面倒向黄顺,蜀汉朝臣会做何感想?百姓又会做何感想?
当官已然成精的李严,会看不到这一点吗?他一定是看出来的,但他执意如此,就一定有他的用意。
此时的黄顺,完全不知密旨的存在,因为黄顺的梦中,从头至尾,就没有出现过密旨这个东西。黄顺想不到,情有可原。
正因为黄顺不知李严的意思所在,所以,黄顺便把意思理解岔道上了:难道,李严第一眼便看上自己,有意与自己结为亲家吗?
虽然黄顺身边,已然女人众多,但政治婚姻,从来不看这些,只看双方的需求。在李严这边,既然刘备已经任命他负责荆州方面,那李严就必须与荆州头号势力夏吟坊处理好关系,其中重中之重便是处理好与黄顺的关系。
与黄顺处理好关系,在黄顺看来,最快的途径只有两条:一条便是结成儿女亲家。此时黄顺还没看到李严有这方面的表示,但李晴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的热情,却让黄顺不得不往这方面想。
作为李严,针对女儿如此崇拜黄顺的事实,很容易就会想到顺水推舟,办成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还有一条捷径,就是在朝廷大事的议论上,无条件支持黄顺,让黄顺本人,也让其他人都意识到,他李严正在全力结好黄顺,以完成先皇的重托。
在黄顺看来,现在的李严的表现,就是在践行第二条捷径。
虽然没有梦的帮助,但黄顺还是发乎本能的认定:李严支持自己,对自己是件好事情。
何况,黄顺也有充分的理由,结好李严。
梦中的世界,李严就是刘备的顾命大臣,是蜀汉朝廷中仅次于诸葛亮的存在。现实中,李严同样也是顾命大臣,又是刘备任命的荆州方面的行政军事总负责。自己根在荆州,在襄阳,与李严处理好关系,不但有助于自己在荆州站稳,还有利于自己顺利打入西川,在西川内部发展自己的实力。
所以,对李严的主动示好行为,黄顺表现的非常欢迎,而且与李严一唱一和,配合的极为默契。
“先皇新丧,更兼荆州新败,朝廷内外的反动势力,正是蠢蠢欲动之时。这个时候,若我们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天下的动荡,影响到朝廷的权威;但如果我们应对得当,就会变危机于良机,向天下展示我们的力量,杜绝那些野心家谋反图富贵的途径。”黄顺紧接李严之后说道。
刘禅从小就最为崇拜黄顺。也难怪,刘备一直把黄顺的事迹对刘禅严密封锁,不让刘禅知道黄顺的丰功伟绩。但刘备自己封锁的好,却架不住刘禅的那些玩伴的嘴,尤其是关兴、张苞他们。
刘禅也是普通的孩子,父皇不让自己知道,比自己大些岁数的伙伴,又对黄顺充满了敬佩,这自然便引起刘禅对黄顺的兴趣。
兴趣来了,刘禅自然就想弄懂,黄顺到底何许人也。结果一来二去,刘禅成功成为黄顺的粉丝,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这个时候,刘禅觉得,自己应该像李严那样站出来支持黄顺。刘禅自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天下第一,百姓为本。先皇的后事与天下大事相比,当然是天下大事更为重要。
刘禅当然也想当一位明君,而不是如梦中的那位扶不起的阿斗。所以,刘禅决定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
“朕认为,黄顺说的有道理。父皇的后事安排,朝廷早有成例可循,顶多下面礼仪官员报上方案,由我等批阅即可。
但孙权和曹丕任何一方,趁我蜀汉新败,又面临大丧,大举来犯,这才是需要我们在这里紧急应对的。”
刘禅都如此说了,诸葛亮和赵云自然不会再有意见。白帝城没有礼仪官员,但这难不倒诸葛亮,礼仪官员没有,但礼仪内侍总是有的,就让那些礼仪内侍暂时替代礼仪官员,给出后事安排的方案,呈报上来再说。而他们,则移师书房,开始研究内外兵变的威胁。
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是曹丕和孙权大军压境的威胁。
孙刘大战时,曹丕虽然派出大军,压境江东,但双方并没有出现大战,顶多互相对峙而已。现在,刘备已经是孙刘大战的失败方,刘备又因此病发而亡。很显然,这时的蜀汉政权,正是最为虚弱的时候,无论是曹丕还是孙权,都不会放过这个吃掉蜀汉的机会。一定会有所行动。
汉中方向,有魏延坐镇,问题不大,顶多再派出一万左右的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魏延的前线作战。如此安排,可谓滴水不漏。汉中方向应该问题不大。
荆州方面,新归顺的黄顺的压力,面临的压力就大的多了。
(本章完)
第947章 襄阳的魄力()
先不说襄阳的实力有多强,从位置上看,襄阳就是蜀汉政权的一块孤立的飞地。要拿蜀汉开刀,进攻襄阳,无疑是第一的选择。而且,襄阳北有曹魏南阳大本营,南有江东江陵军事重镇,双方一旦达成一致意向,联兵对付蜀汉,襄阳是首要的进攻目标。
黄顺的夏吟坊虽然实力强大,但此前表现出来的,一直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小规模作战上的超强实力,大规模兵团作战方面,襄阳的实战经验为零。
而且,黄顺这是刚刚归顺朝廷,若不能在安全上给予黄顺以保证,黄顺为了自保,就势改投曹魏,也是大概率的事件。以黄顺与曹氏之间的良好关系,黄顺不缺往来曹魏的资源。
无疑,如何帮助黄顺抵挡住即将而来的猛烈进攻,才是今天研究的重头戏。
刘禅为表示对黄顺的支持,在听完李严的战局初步分析后,便坚定说道:“我们已经失去江陵,不能再失去襄阳,哪怕是倾朝廷所有,也要确保保住襄阳。”
相比于刘禅的态度鲜明,本最应该支持黄顺的诸葛亮,这时却是态度最为暧昧的一个。只见诸葛亮说道:“李严所说,只是最严重的情况,事实不会如此糟糕。黄顺与江东各方关系都不错,江东即使与曹魏达成进攻蜀汉的一致,也未必就会一起攻打襄阳。
就算曹魏主动提出攻打襄阳,江东方面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战场之上,江东不会使出全力,顶多是做做样子罢了。因此,襄阳防御战,重点防御曹魏进攻即可。
而防御曹魏进攻,在襄阳自立之始就在准备。凭襄阳自身的实力,防住曹魏的进攻,我认为足以办到。
朝廷的兵力,不能轻动。万一其他方向有变,朝廷还需派遣援兵增援。何况,我们刚才只说了外部的威胁,万一各地出现兵变,同样需要朝廷派出兵马平乱。因此,朝廷兵马不可轻出。”
诸葛亮说这么多,中心意思不过一个:襄阳得单独面对未来的进攻威胁,朝廷不会出一兵一卒增援襄阳。对此,黄顺还没有表态,李严就有些坐不住了。
“丞相所言大有道理,但放任襄阳被攻,朝廷却无丝毫增援的意思,传出去,不但百姓会说三道四,就是在江东和曹魏那边,也会有人针对此,与我们争夺襄阳。这是政治问题,不能简单以军事的眼光去看待。”
赵云也说话支持道:“襄阳新归,就遭遇大敌入侵,朝廷若是不管不问,情理上也有些说不过去。”
诸葛亮轻摇着鹅毛扇,微微笑道:“你们心中是不是都认为,我对黄顺太过苛刻了?黄顺是我的小舅子,我能坑他吗?襄阳的问题,我们几个都没有发言权,对襄阳最为了解的黄顺还没说话呢,我们还是不要着急下结论的好。”
刘禅连连笑道:“对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