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5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和还要再说“黄顺自己就足够胜任荆州军政大事,无需孔明坐镇”的话,却被董允在后拉了一下,董和回头看董允,董允摇了摇头,示意父亲不要再说。

    董和知道自己刚才一番话,不过是发发心中牢骚,皇上还没有长大,不能让此时的皇上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要请回诸葛亮,只能慢慢的等,等皇上有了自己的主见之后再说。

    “请回诸葛亮担任丞相的主意,确实存在硬伤,这与赵统领的半年轮换的主意,有相似之处,都是梦想很好,但现实不允许。不知赵统领以为然否?”

    赵统看着董和刚才一番近乎宣泄般的发言,知道董和是站在诸葛亮一边的,当然不会为难于他,说道:“请回诸葛亮,碍着先帝遗诏,自然没有可能;但轮换,碍着的是没有成规可寻。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不能因为没有成规,我们就放弃了探索。

    轮换制确实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和混乱,但上有皇上,下有众位大臣,问题相信还是可控的,再不济,不过一年时间而已。退一万步,一年时间不到,事情便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上面不是还有皇上吗?皇上一句话,终止轮换不就行了?”

    董和说道:“我怕的不是朝政混乱,而是怕轮换制一实施,满朝大臣的心思,全放在勾心斗角上,无心正业了。”

    赵统笑道:“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珍品。这一年时间,就相当于大波浪,谁是忠臣,谁是佞臣,一目了然。虽然短期会有阵痛,长期来看,未必不是好事。尤其当今皇上富于春秋,正是做长远打算的时候。”

    董和拱拱手,不再说话,退回行列。

    刘禅刚才被董和一番话,触动了对诸葛亮的思念:是呀,如果没有那道遗诏,孔明任丞相,不就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父皇为什么要留那么一道遗诏呢?真是想不通。

    (本章完)

第1017章 魏延吃瘪() 
    再一想诸葛亮在时,虽然内忧外患,但朝中有主心骨,什么事情都有人做,也知道怎么做。自己处理朝政,也得心应手,没感觉到有多少难处。怎么同样的大臣,不过是诸葛亮离任一个变故,怎么就全变了,连一个丞相的人选都定不下来,这要是再碰上当初的内有叛军,外有强敌的局面,还能指望他们什么?

    刘禅心中一阵烦躁,猛的拍案大喝:“谁还有意见,赶快站出来!没有意见,朕就要最终宣布了。”

    刘禅这一发作,毫无预兆,不止众臣,赵统也吓了一跳。刘禅虽然不如刘备,但到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威严自在,刘禅这一发怒,众臣自然噤若寒蝉,谁还敢站出来说个不字。

    刘禅一嗓子嚎出去,心里也有点发虚,万一群臣因此进言,说自己不够稳重,有失大体,怎么办?没想到,这一嗓子的效果却是出奇的好。刘禅感觉到群臣的畏惧心理,哪还有不趁热打铁的道理。

    “我宣布,赵统领的方案,虽然有很多不足,却是当下唯一可行的。丞相人选,就这么定了。明天,朕就让魏延和李严两位爱卿回来授命。”

    此时的李严,也早已赶回成都,只是只是那时朝议已经开始,为了避嫌,李严只好在家里等结果。当然,私下里的动作一点也不比魏延少。

    李严的动作,主要集中在江州集团的官员身上,在李严看来,荆州六姓恨透了魏延,无需争取。倒是江州集团,虽然偏向于自己,但立场并不坚定,很容易被魏延收买,必须把关系走到。

    两人私下里的运作,反应到朝会上,就是两人的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占据优势,导致朝会久拖不决。

    赵统这回算是一炮打响,不但在刘禅这边大大的露了一把脸,甚至震动了整个蜀汉朝堂。朝会过后,马上就有人前去拜访赵云,想从赵云那里获得一星半点消息。

    赵云虽然没有参与赵统的事情,但知子莫若父,赵统会这么做,完全在赵云的预料之中。现在,大儿子赵统,已经在刘禅身边站稳了脚跟,日后自是风光无限。小儿子赵广,跟着黄顺,也是前途似锦。赵家兴旺,完全可以预期。

    刘禅在第二天,果然召见了魏延和李严,向他们说明了半年轮换的决定。两人虽然早就从大臣嘴里听说了此事,但听由刘禅亲自说出来,两人还是表现出了震惊:从未见朝廷大事如此儿戏的处理过。

    刘禅说道:“半年轮换,对二位的执政能力,自然是大大的考验,但也正是你们二人发挥执政才能的最好机会。朕不说你们也知道,之所以采取轮换制,就是因为朕与群臣商议半天,始终无法定夺谁来担任丞相之职。群臣中对二位的支持,也是势均力敌。这一方面反映出二位的资历和影响力,确实旗鼓相当,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党争的苗头。二位无论谁上位,都要面临一批大臣心中不服,甚至在政事上不配合的苗头。对于这些,朕心知肚明,朕不希望看到朝廷众臣分裂,但更不希望看到大臣之间党同伐异,排除异己。如何弥合分歧,整个朝政。朕主要看你们二位的能耐了。在谁的手上,群臣比较听话,朕就选任谁为下一任丞相。”

    这番话,看似鼓励,其实是敲打,警告他们不要搞党争,搞小山头。这是刘禅现在的能力所达不到的。这番话,自然是有高人传授。这个高人,当然就是赵统。

    赵统出了风头后,本想消停一下,不想过于张扬,但刘禅尝到了甜头,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赵统。当天朝会结束,刘禅就把赵统留下,询问见魏延和李严时怎么说话的问题。这话要是问向诸葛亮,诸葛亮为了大局,或许不会说的那么明显,但赵统是看着刘禅长大的,小时候刘禅就像跟屁虫一般跟在他们那群大孩子后面玩耍的,当然不会有那么多想法,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刘禅受教,当然也是全盘实施,毫不保留。

    魏延和李严都是官场老手,一听这话,皇上这是对他们二人明争暗斗争夺丞相不满啊。虽然让二人轮换当丞相,看似是对二人的最后考验,以决定谁能笑到最后,但此举何尝不是皇上对给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呢?若他们在这一年里仍然只顾自己,不顾朝廷大局,龙颜震怒下,满门抄斩都是可能的。

    二人战战兢兢的领命,哪还敢说半个不字。就这样,魏延磕磕绊绊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诸葛亮之后蜀汉丞相。

    魏延本来被刘禅唬的够呛,但回去跟幕僚们一分析,刘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就露了出来。魏延猜出是赵统教刘禅如此说话,并非刘禅自己的想法,心中大定。只要给他几年时间,他便足以把持住整个朝政,任谁来也翻不了天。

    半年时间当然不够,但魏延有自己的办法。在自己的任期内,魏延大肆启用汉中官员,占据要位,而且一定要做出成就给皇上看。等轮到李严,魏延就可以一下把他们全部带回汉中,到时候朝堂一空,看李严有什么回天手段。就算李严手中有那么多人填充空缺,但业务的交接却是李严掌控不了的。魏延拖着不给交接,他李严就没有半分办法。

    至于刘禅那边,不过一孩子,只要哄得他高兴,足够了。

    魏延如此定计,一上台,自然是雷厉风行的执行。李严当然看出其中对自己的风险,极力反对。魏延一直是武将,军中从来都是领兵将军一人说了算,其他人,不过执行将军的命令罢了。魏延就此以为朝政也是一回事,只要自己当上丞相,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做事。谁知这一开始就碰了壁。

    魏延提出的人选,首先在选曹那边就遇到了阻力,张裔很有个性,对魏延的文书,直接扔到废纸篓里,连看都不看。

    魏延暴跳如雷,前去找张裔理论,张裔只报以一句话:半年期内,朝中官员不做任何调整。要想选用人才,一年后,正式上任后再说。

    魏延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选曹,竟敢对自己抗命,便威胁道:“我身为丞相,罢免一两个官员,就是皇上那边,也不会说什么,你可要想清楚。”

    张裔怡然不惧:“罢免官员,首先要经过大夫圈注,再到校勘署复核,然后才是丞相署名,呈报皇上。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我想,半年时间应该过去了。”

    (本章完)

第1018章 动作连连() 
    魏延哪里知道这些,气的直冒烟,却只是没有办法。魏延回府,想来想去,知道此事背后,定是那个李严跟他过不去,便想着通过克扣平叛的粮饷为难李严。但也是仅仅作为一个念头在头脑中闪过而已。对于军事,魏延还是熟知流程的,要做到这点,首先兵马都督向宠那一关就过去。

    而且,丞相需要处理的大量政务,很快就把魏延埋没在书案前。仿佛故意给魏延示威个,各处官员几乎同一时间把需要丞相签署、批阅、上传的文件一股脑送至丞相府。魏延开始不以为然,放着没看。结果第二天,刘禅就亲自过问其中的河道疏浚一事,问魏延审批的情况如何。魏延根本没看,吭哧了半天,闹了个大红脸。刘禅便说河道两边百姓受苦,此事耽搁不得,需要尽快。魏延只好维维答应。

    魏延从刘禅处出来,不相信这么巧,昨天自己得到了一大堆文案,今天刘禅就问起其中一件,其中一定有别的缘故。

    魏延常年领兵,深知情报的道理,他的身边,自然有业务精熟的斥候队伍。很快,魏延的斥候就给他送来了答案。果然,是吴懿特意进宫,跟刘禅提及这事,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把刘禅说动了。刘禅想做个为民着想的好皇帝,自然要亲自过问。结果,魏延中招。

    魏延毕竟是魏延,虽然因为不熟悉政务,开始闹了许多笑话,也多次出丑,但魏延很快就熟悉了,并且展开了凌厉的反击。首先就是李严平叛不力,被魏延拿出来说事,要求换将。

    平叛战场是李严的核心利益,当然不容他们染指。但魏延占住了理,就掌握了制高点。

    魏延的理,无可辩驳:因为平叛战场的消耗,导致西凉战场军用不足,无法实现对曹魏军队的大胜。从而导致战争陷入僵持,进行拼消耗模式。拼消耗,蜀汉当然不是曹魏的对手。所以,毕竟尽快解决平叛战场的不利局面,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换将。

    为了争取荆州派的支持,魏延甚至还拿荆州战场说事。黄顺在积极筹备对南阳的战斗,可想而知一旦战事打响,也是海一般的军用消耗,若朝廷不能未雨绸缪,为荆州战场开战留出足够军用,一旦荆州财政告急,请求朝廷支援,朝廷却束手无策,到时候,朝廷就被动了。被动还在其次,一旦因此造成荆州战事失利,若再想发动这样一次大战,没有几年时间准备根本不够。十年的借江陵时间,到时候早就过了。

    所以,为了大局,平叛战场必须马上结束。如果李严父子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只有让贤一途。

    江州集团自然是拼命维护李严,他们的理由也很是充分。历来平叛战事,都是李严的战功最为显赫,也正是在平叛战场上的优异表现,李严才能在一众将领中脱颖而出,甚至成为顾命大臣。

    现在因为一场战事不利就否认李严的能力,不说有失公允,就说眼下,除却李严,恐怕也无人能够胜任平叛一事。为今之计,既然要尽快结束平叛,那就只有增兵加饷,除此别无他策。

    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下,理所当然的,皮球又踢到了刘禅这边。这回刘禅聪明了,也不着急安排朝议,就先找来赵统,听取赵统的意见。

    赵统不过有些小聪明,揶揄几位朝中重臣他办得到,但要真个处理军国大事,他就不行了。但赵统有自知之明呀,知道自己不行,那就找行的人问计不就好了?

    这个行的人,就在眼前,除却赵云还能有谁?所以,刘禅明着在问赵统,实际上问的是赵云。

    赵统给刘禅分析了现在的状况。魏延和李严各自把持着一方战场,都是他们的核心利益,绝不会轻易让步。这个时候,若皇上支持魏延从核心上打倒李严,对朝局的平衡没有好处。

    但李严在平叛战场上进展缓慢也是实情,魏延此时提出,虽然有私心,却也不无道理。所以,必须适当的支持魏延的主张。换将是不现实的,但可以派遣监军,监军的人选由皇上亲自决定,不必征询旁人意见。这样,既部分支持了魏延的主张,又敲打了李严,还不影响双方平衡。

    刘禅也不管自己是否听得懂,反正只要赵统提出的主意,就是好主意。

    这次魏延出动挑起的冲突,由于刘禅的妥善处置,没有造成大冲击。魏延和李严双方虽然都有所不满,但也都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