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5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顺不禁心中莞尔:这样的策略,刘禅是想不出来,估计还是赵统那小子的主意。赵统这一招很妙,不但帮了诸葛亮,帮了刘禅,暗中还抬高了自己:身为平叛军师的诸葛亮都封侯了,他这个主帅还远吗?

    “那咱们就开始吧。我们对汉中军情不是很清楚,还望魏将军不辞辛苦,从头给我们讲一讲。”黄顺点头说道。

    对此,魏延当然不能拒绝。汉中是蜀汉和曹魏的必争之地。当初刘备刚进川,曹操就先手拿下了汉中,若不是曹操因为军粮转输困难而犹豫是否进一步打进西川,刘备很可能在西川站不稳,重新退回荆州。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刘备不愧当世之雄,在西川根本还没有完全消化的时候,就果断亲自带兵出击汉中,成都只留下诸葛亮坐镇。曹刘汉中之争,以刘备最终获胜而告终,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曹魏占据中原富庶之地,人才济济,实力最为雄厚,孙权和刘备面对曹魏的压力,只能抱团取暖。

    但孙权和刘备面对曹魏的压力,都各有优势,曹魏也不是轻易就能得逞的。孙权靠的是天然隔绝南北的长江,而刘备则靠的是汉中那人马难行的崇山峻岭。一座阳平关,就足以挡住曹魏的大军。况且,汉中内,还有众多军事要塞。就算曹军能够打破外围,一样难以深入汉中腹地。

    当初曹操得以打入汉中,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张鲁内部叛徒的接应。现在换上蜀汉,曹军再想进入汉中,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但老天是公平的,老天给予了孙权和刘备坚固的防守同时,却同时削弱了他们的进取能力。孙权麾下的江东水军,在水面上威风凛凛,但一旦上岸,就顿时由龙变虫。一座小小的合肥城,至今仍然是孙权不可逾越的障碍。合肥城也因此成就了张辽、张郃等曹魏名将。

    刘备的大军,则同样受阻于崇山峻岭,要想杀出去,后方粮草的转输就是一大难题。除非刘备能够在曹魏的地盘上就地征粮,否则,刘备的对外拓展之路,注定是劳而无功。

    曹魏方面,曹**后,曹丕一直想在战场上证明自己,但几次大规模用兵,都以失败而告终,自己也因为刺客的缘故死于非命。但曹丕的谋划并没有因为曹丕的死就停止运作,在关中,曹真就一直秉承曹丕的遗志,一直在想方设法的为进犯汉中做着准备。

    (本章完)

第1146章 不站队() 
    大规模的战争准备,就算再隐秘,也是有端倪可寻的。魏延早就注意到了曹真的异动。在魏延看来,曹真要进攻汉中,无异于自找死路。因为汉中不下百处的雄关险砦,只需很少的兵马就能成功阻挡曹魏大军一段时间。足够魏延从各地抽调兵马前来增援,甚至从成都调来援兵,都是来得及的。

    为了引诱曹真主动来攻,魏延甚至故意示弱,摆出一副不设防的架势。但曹真很是谨慎,一直没有上当。一年年过去,魏延也等的不耐烦了,渐渐就不再关注了。毕竟,西凉那边,还一直在厮杀着呢。

    现在,曹真终于决定要动手了,魏延发现,自己这边,虽然地利仍然是那么明显,但指挥上貌似出了点问题,侯朔和孙涛两个监军,与魏延想的拒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不一致,他们想到的,是诱敌深入,让汉中那崎岖的山路消耗曹魏的有生力量,只要在他们所到之处做到坚壁清野,就能不战而胜。

    坚壁清野虽然是大杀招,但对汉中来说,也很伤元气。老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无法正常进行生产,势必难以持久。但监军却认为,战场上硬拼,死伤太过严重,既然能够智取,为什么非要硬拼呢。

    两下里相持不下,魏延又不敢真个得罪监军。两位监军的权力相当的大,而且拥有绕过所有关口,直接向刘禅报送奏折的权力。魏延本来在之前就不得刘禅待见了,现在当然不敢再炸刺。

    所以,当魏延和监军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最后只能执行监军的意见。前线很多关口军砦,都没有任何抵挡的放弃了。好在魏延还算负责,没有一味的撤退,而是在撤退路上给曹魏军设置了足够多的障碍,曹魏军进取缓慢。但再缓慢,早晚也有走出子午道,来到汉中盆地平坦地段的那一天。

    前线不断失守倒还好说,魏延心中有底,只要手中还有险关在,魏延就不怕曹魏的大军。但后方两位监军亲自主持的大规模迁移百姓,砍抜庄稼,却让魏延有些受不了。如果两位监军真的得逞,那汉中就完了。不出三月,汉中军中就会有缺粮的危险。到时候,只能由成都朝廷从各处调拨。时间上能否来得及还两说呢。

    黄顺听得不断皱眉,当初刘禅派出监军,他是知道的,在黄顺印象里,监军的作用仅限于监视,没说让他们插手地方军政,更不用说插手军事指挥了。侯朔和孙涛的表现,怎么看都是向着曹魏,而不是在为蜀汉办事。

    本来黄顺就一直怀疑宫中有曹魏的内应,只是隐藏太深,无从查起。这下好了,眼前这两位,在黄顺眼里,就是十足十的内应人选。

    解决魏延的问题,对黄顺来说,易如反掌,最简单的办法,黄顺一声令下,就可以让两位监军人头落地。但黄顺不想这么便宜了对手。既然让黄顺抓住了对手的线索,当然要好好利用一番,压榨这两位监军的剩余价值了。

    现在对黄顺来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如何确认这两位监军就是曹魏的内应。

    “两位监军,对魏将军的说法,你们有何意见?”黄顺笑咪咪的,很和蔼的问向两位监军。

    侯朔很得意的搬出一张汉中地图,指地图就是一阵巴拉巴拉,无非是说诱敌进入汉中腹地后,断敌后勤的优势。

    黄顺听得不断点头,又拉家常一般的与他们说话,了解到他们进入宫里,正是在魏延的那次大规模的招人中。一进入宫里,就凭借着机警和聪明得到上头的赏识,提拔飞速。别的内侍,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见到皇帝一面,他们却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不但好几次见到了刘禅,甚至还有机会与刘禅说话,阐述他们的军政观点。

    这简直是好运气到爆了。黄顺心中暗暗的笑了:黄顺从来不相信巧合,不相信运气。他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世人都说黄顺运气好,时运旺。但只有黄顺自己,还有他身边的少数人清楚,黄顺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着好运气,是因为背后有着梦的帮助。若没有那个神奇的梦,黄顺现在或许仍然是襄阳街头一小霸王。

    这么好的运气,如果说背后没有人暗中运作,打死黄顺都不信。如此一来,黄顺就此确认:此二人就是内应无疑。不管是谁的内应,只要他们是内应,那就好办了,黄顺就可以借助这条线,施以反间之计了。

    “汉中的军事指挥,由魏将军和两位监军做主,我来汉中,另有他务,本身对军事上又不通,不便发表什么言论。否则,万一前线失利,我吃罪不起。”最后,黄顺简单的一句话,就把自己撇清了,摆明了态度,不参与这场纷争。

    魏延有些着急,正要说话,却被身后的王平拉了一下,魏延看看王平,王平轻轻的摇了摇头,魏延便忍住,没有再说话。

    两位监军却大为得意,因为黄顺很明显是站在了他们那一边。

    “小侯爷能否赏光舍下,小人为小侯爷略备了薄酒,为小侯爷接风洗尘。”孙涛谄媚的上前说道。

    “不了,”黄顺一摆手,没有丝毫商量余地的拒绝。以黄顺的身份,对两个内侍过于热情,很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怀疑,所以,黄顺不能与他们走的太近,“我还有些私事与魏将军谈,你们没事就退下吧。”

    一屋子人很快都走了,只剩下有限的几个。魏延见人都走了,这才抱怨道:“小侯爷,这个时候,你怎么还站在那两个糊涂监军那边说话呢?再这么折腾下去,这仗真的没法打了。”

    黄顺说道:“得罪监军,就是得罪皇上,这个道理,将军应该很是明白才是。拥有如此地利,作为当世名将,打赢是应该的,即使有两个监军的一些掣肘,也不应该成为将军打败仗的理由吧?”

    魏延说道:“不能随心所欲的用兵,我怎么保证打胜仗?”

    黄顺笑道:“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既然单纯的防守已经不行,将军为什么不想想如何进攻呢?”

    (本章完)

第1147章 奸细() 
    “进攻?”魏延若有所思,旋即拿出地图,开始埋头研究起来,“你说是要反攻,反攻方向在哪里?”

    黄顺说道:“两位监军的诱敌深入之计,虽然有些纸上谈兵的意思,但真正的用兵高手,是能够充分利用当前的局势,通过一两步棋子的调动,达到对我最优的战局形势。我想,魏将军有这个能力。譬如说剑阁城,魏将军难道没想过将它拿下吗?”

    魏延一愣,说道:“剑阁自古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名。而且,剑阁守将郝昭是个人物。攻打剑阁,难度很大。”

    黄顺说道:“进攻讲究的就是出其不意。现在,曹真正在进攻汉中,任谁也想不到,将军会放着曹真不管,全力攻打剑阁吧?只要攻击发起的突然,剑阁完全可以一日拿下。只要拿下剑阁,岐山方面的门户大开,曹真顾忌岐山防御,还能留在汉中吗?只能是气急败坏的往回赶。

    这样一来,曹真把时间白白浪费在子午道上,而将军,却拿下了对汉中极具战略意义的剑阁。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魏延不说话,紧皱着眉头开始踱步,开始还慢悠悠的,后来则是越走越快,突然,魏延一拍桌子,“那就听小侯爷的,就这么定了!”

    黄顺说道:“魏将军作为一方军事统帅,这样的军事动作,没有必要亲力亲为,选择一得力大将即可。我们之间,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谈呢。”

    魏延说道:“我可不比小侯爷,手底下将才济济,此战关乎将来成败,我必须亲自带队出击。三少如果不愿跟我一起去,那就请便,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黄顺耸耸肩,没有说话。

    魏延果然雷厉风行,很快就集结起部队,亲自带兵出发。彭威站在黄顺的身边,悄悄问道:“既然那两个监军是曹魏的奸细,有他们两个在这里,魏延将军的行动,岂能瞒过曹真?”

    黄顺说道:“无端的猜疑总归不好,这是我给两位监军最后的机会。如果他们真是奸细,一定会派人通知曹真。我们的人暗中盯着,就能来一个人赃并获。”

    两天以后,黄顺的按兵不动有了效果,萧凝的手下果然带来了好消息,连人带信都给带了回来。黄顺拆信看过才知道,信竟然是送给墨允的!

    也就是说,他们是西域墨门安插的人手!这就有趣了,本来黄顺对西域墨门还保留几分幻想,认为他们会客观公正分析自己与司马懿之间的实力消长,从而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现在看来,西域墨门一直在死心塌地的为司马懿做事!这让黄顺有几分失望。

    黄顺挥挥手,让人下去。他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一直以来,黄顺都是靠着长袖善舞的功力,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即使自己的实力已经足以跟他们相抗衡,甚至已经远超他们,黄顺也没有与他们翻脸,仍然是秉持做买卖的那一套,希望能够做到共赢。

    现在看来,虽然做买卖与征战天下,某些方面是相通的,但毕竟还是有所不同。如果自己一味地低眉顺眼,点头哈腰,就没人把你当回事。西域墨门就是典型的例子,自己对西域墨门已经够隐忍的,他们公然支持司马氏,自己也没拿他们怎么样,甚至与他们定下了君子协议。现在看来,有些协议,确实是用来撕毁的,而不是用来遵守的。

    西域墨门能把人安插在成都,就表明他们从没有好好的执行他们与黄顺之间的君子协议。当然,西域墨门可以辩白说成都不是黄顺的势力范围,但这个时候,没有瞬时双向沟通工具,黄顺认为他们侵犯了自己的利益,那就是侵犯了,西域墨门根本没有说话的份。

    既然决定与西域墨门翻脸,黄顺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打击西域墨门,从哪里打击西域墨门。最佳的攻击点,自然就是西域墨门的老巢:西域了。黄顺在河西拥有数十万精锐大军,拿下西域自然不是问题。但打过去,能否对西域墨门造成伤害,就难说了。毕竟,西域墨门不是以一个国家的形式存在,而是一个组织,国家不能动,组织却可以随便迁移地方。只要组织的人不消灭,就谈不上对西域墨门有多大的损失。

    黄顺盘算来盘算去,却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